祭祀「燒紙錢」何人發明?李隆基功不可沒,3大忌諱千萬別犯

2020-12-17 歷史裡的女人

中國是個注重孝道的國家,祭祀也成為了中國人盡孝的別樣方式。古人認為,孝道有兩種形態,一種是對在世父母的孝,另一種是對逝去父母的孝,即對「死人的孝」,因而焚燒冥幣就成了一種習俗流傳至今。

但是在中國歷史上,最開始的祭祀是不「燒紙錢」的,而是用「真錢」陪葬。那麼焚燒冥幣是從何時開始的呢?又有哪些忌諱?

焚燒冥幣

01

人類死後需要陪葬這一現象,早在170萬年前就已經出現。當山頂洞人的屍骨被發現時,他旁邊就已經有石器和骨器等陪葬品。漢代以前,陪葬品中已經出現了冥幣。這時候的冥幣都是貨真價實的「真錢」,通常以金、銀、銅、貝等形式出現,還有一些陶製品。

楚國金幣

但是這種奢侈的墓葬也只是存在於皇家,百姓中大量陪葬「真錢」的現象很少。採用真錢陪葬,耗費巨大,對百姓來講不符合經濟條件。對帝王來講,陪葬真錢也給他們帶來了「死後麻煩」——容易被盜墓賊盯上。

漢朝的帝陵全部被盜過,其中就有墓中陪葬品豐厚的原因。每一次叛軍起義,都要先挖了漢代皇陵奪取財富,所以東漢王充在《論衡》中提出了「聖賢薄葬」一說,可見真錢陪葬的習俗已經開始慢慢走入衰敗。

西漢帝陵

02

東漢蔡倫發明造紙術後,為焚燒冥幣提供了一個可能,但當時人們仍然沒有這個習慣。

直到魏晉南北朝時期,在民間出現了瘞[yì]錢。瘞錢是一種紙錢,人們開始用它代替「真」冥幣。不過,這時候的瘞錢也只是代替冥幣放在墓中陪葬或者墓前祭祀,還沒有用於焚燒。

銀制口含錢

真正開始「燒紙錢」是在唐朝,當時民間就已經流行「燒紙錢」祭祀。傳說有個賣紙的老闆,因為銷路不好,他想出了一個方法,將紙仿製成金銀的模樣,宣稱這樣的紙燒了給死去的親人,他們可以在陰間使用。由此百姓們紛紛搶購,慢慢地這種習俗就在百姓中流傳開來。

日本祭祀活動

不過「燒紙幣」真正開始被推廣,是因為李隆基。有一次李隆基聽聞有個叫王瑪的人,非常擅長宗祠祭祀,於是把他招進皇宮。王瑪「每行祠禱,或焚紙錢,禱祈福佑」,後被李隆基提拔為太常卿,這也是「燒紙錢」首次出現在史料中。

由於李隆基喜好仙事,大興祠祭,但祭祀花費巨大,於是李隆基採用了民間的這一習俗。李隆基開創了官家「燒紙錢」的先河,此後在宋朝,便成為了官方主流祭祀活動,一時間全國風靡直至現在。

唐「開元通寶」祭祀大錢

03

焚燒冥幣,除了寄託人們對故人的哀思之外,還有祈福消災的個人心理作用。民間常出現「託夢」的現象,第二天往往很多人會燒些紙錢,這種方式似乎讓兩個世界的人重新建立起某些聯繫。不過這大部分是人們「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的原因,並沒有什麼科學依據。

冥幣

雖然「燒紙錢」祈福闢邪多是人們的個人意志,但是那些「老規矩」還是得知道。古人認為,「燒紙錢」有三大忌諱:其一不可用來做它用;其二不能用腳踩踏;其三撒在地上的冥幣絕對不能撿起來,古人認為這是在和「鬼」搶錢,是大忌

如今「燒紙錢」的現象在城市中越來越少,隨著人們思想的解放,多種形式的「無煙」祭祀越來越被人們接受。習俗的轉變也是社會轉變的縮影,但我們中國人對孝道的理解和重視是亙古不變的,不論將來變成什麼形式,初心都不會改變。

相關焦點

  • 燒紙錢:中國提倡文明祭祀、禁燒紙錢,老外卻出高價搶購中國紙錢
    引言燒紙錢是中國傳統的祭祀習俗,千百年來深受民眾追捧,每年到了清明節、中元節,人們都會購置紙錢元寶,去先祖墓地焚燒祭祀。尤其是農村地區,燒紙錢的習俗更受人們重視,無論身在哪裡,工作有多忙,到了日子是一定要趕回來,給祖先燒紙。
  • 燒紙錢祭祀的傳統民俗,冥幣的前世今生
    首先是過七,七七四十九天之內,每七天擺供一次,還要燃放煙花爆竹,燒紙錢。之後是百天、周年、三周年,每每擺供祭祀,焚燒紙錢,大擺筵席,宴請親友。有些地方還要請大戲,在墓地裡搭戲臺,大唱特唱。擾得地下的先人們四鄰不安。更有甚者,一些亡者的子孫竟然請來粗俗劇團,大跳豔舞!你這讓男性先人情何以堪,他是出來看還是不出來看?出來吧,怕嚇壞前來祭祀的親朋好友、街坊鄰居,不出來吧,心痒痒的也怪難受。
  • 中元節祭祀燒紙錢和燒香有什麼禁忌?中元節如何燒紙錢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是我國民間的中元節,中元節的一個重要習俗就是祭祀先祖,如今全民注重環保,不少人會選用清潔的鮮花來祭拜先人,但傳統上中元節祭祀,尤其是農村地區中元節的上墳祭祀,往往還是要燒紙錢和燒香的,那麼就讓老黃曆為你介紹,中元節祭祀燒紙錢和燒香的講究。
  • 在我國,祭祀已故親人時,為何會有「燒紙錢」的習俗?
    中秋月當然還包括一些特殊的習俗,比如今天我們要說的「燒紙錢」,據史料記載,在我國祭祀已故親人時「燒紙錢」的習俗,已經傳了近2000年的歷史,那為何會有這種習俗呢?他醒來後還大聲念到,是這些紙把他救了,還說原來紙在陰間就是那邊的錢,他就是靠這些「錢」贖了罪還了陽。
  • 知道為什麼要燒紙錢嗎?燒紙錢並非迷信
    燒紙錢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碰到的現象。即便是在大城市裡,每到清明節或七月半(更準確的時間是農曆的七月十四)路口街邊總有一些人在燒紙錢。具不完全統計,成都在2008年清明節一共燒掉100噸紙,包括紙錢和紙紮。
  • 中國人給死去的親人燒紙祭祀,是民俗文化遺產,還是迷信?
    死後燒紙錢都是以自己的理解去緬懷先人。活著的時候你孝順好了,死後就不管了?或者說活著的時候沒孝順好,死後懂事了就不能做點無用的時候來抒發自己的感情麼。實際上大多數人都不會迷信這種鬼事,但在家裡坐著思念和墳前燒紙說說話,感情完全不一樣。祖先的遺產,沒有任何方法說它對錯,感覺更多是個人理解罷了。燒了紙就舒服了嗎?沒燒紙就難受悲傷嗎?
  • 廈門發出《文明祭祀不燒紙錢》倡議書 推行文明低碳祭掃
    新春臨近,廈門市殯葬事務中心、廈門市殯葬行業協會聯合發出《文明祭祀不燒紙錢》倡議書,提倡厚養薄葬,不燒紙錢,推行文明祭掃。  廈門市殯葬事務中心有關人士告訴記者,每年廈門市都有數百萬人到陵園墓地祭奠親人,春節和清明節期間是兩個祭祀高峰。
  • 祭祀何須燒紙,心誠乃傳家風,在沒有紙的年代我們祖先如何祭祖?
    有人提了一個問題,就是東漢蔡倫發明紙之前,人們肯定不會燒紙,那是如何祭拜祖先的呢?首先我覺得這位朋友可能搞錯了一件事情,蔡倫不是發明了紙,而是提升了造紙技術,使得它的產量比以前高了許多,而且也更耐用。
  • 清明燒紙也「犯法」?這種紙已經禁止,別再燒了
    說起來時間還真是快當,記得前一段時間還在過春節,這不就馬上到清明了,清明是我國的傳統習俗,這一天人們會通過燒紙錢貢品,向先人祈福,當然各個地區風俗不同,祭祀的方法也不同,比如山西不燃香、不化紙,要將冥錢等物懸掛墳頭,而一些南方地區對祭祀看的比較重,祭品自然也比較「厚重」,比如「蘋果手機
  • 一個人死後,沒有後代燒紙會有什麼後果?燒紙錢只是封建迷信嗎?
    我們國家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尤其是祭祀,我們國家歷來十分講究,祭祀方式也十分複雜多樣,直到今天,這些繁瑣的儀式才逐漸被簡化。如今無論何時,當有中元節、清明之類的節日時,我們都要為已故的家人燒一大筆鈔票。清明節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節日,這種習俗起源於我國古代,由於先祖崇拜和祭祀習俗的普及,逐漸發展成為這個全國性的節日。
  • 你知道為什麼七月十五要祭祖,為什麼要燒紙錢嗎
    所以每年的清明時節時,人人為了讓逝去的親人不孤獨,也讓他(她)們的安息之所安全,便紛紛上墳掃墓,焚黃掛白,也就燒紙錢,掛紙錢,藉以紀念先靈,證明此地安息者還有後人牽掛,旁人就不敢在墳頭動土、欺負;而中元時候,人們勤勞兩季之後,不管什麼作物的新鮮產品都要出市了,,有好東西自然先讓先輩品嘗,所以就請先輩的靈魂回來品嘗鮮品,所以就有了秋祭。按時間來論,春祭主祭祖者上半年的運勢、秋祭主祭祖者下半年的運勢。
  • 古人燒紙錢的習俗,是怎麼流傳開的?
    清明節,送寒衣,以前經常會看到燒紙錢,如今移風易俗少多了。荒郊野外、路邊小橋還有墳頭,從來不絕紙錢的痕跡。甚至還會有人燒仿的人民幣,都是「天堂銀行」、「地府陰曹銀行」發行的,市面上也有專門的扎彩店,他們會提供轎車、白馬、房屋等一系列豪華用具,不過都是紙糊的,那麼這個習俗到底是從什麼時候傳下來的,為何一直會被人樂此不疲的流傳呢。
  • 一年一度「七月半」又到了 燒紙錢讓公共綠地很受傷!
    每年此節前後的傍晚,在荊江大堤、江津湖、張李家淵等地均看到燒紙錢的情景。    17日上午,記者沿荊江大堤、江津湖、張李家淵、荊沙河、護城河跑了一圈,均能發現燒紙錢留下的黑斑。當晚,江津湖岸邊、荊沙河岸邊火光點,煙霧繚繞。
  • 有人認為清明祭祀應該改掉燒紙錢等陋習,對此你怎麼看?
    我們國家一直都是尊重傳統文化和提倡孝順的國家,要不然也不會把清明節設成法定節假日,而一到清明節燒紙祭祀已成為必備的事情,這個習俗本就由來已久,是我們中華民族對祖先崇拜孝敬的延伸,是一種傳統文化,也是一種傳統記憶。
  • 清明節前後 儘量不要犯這9大禁忌
    清明節前後 儘量不要犯這9大禁忌時間:2020-04-04 12:42   來源:珠海資訊圈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友情提醒!清明節前後 儘量不要犯這9大禁忌 在中國,清明節是中國最受重視的祭祖節。在這一天,我們將緬懷我們的祖先,哀悼他們。一般情況下,清明節期間的清明掃墓時間都可以,最好在下午3點之前完成。
  • 保定順平對燒紙祭祀行為進行管控
    順平縣關於對燒紙祭祀行為進行管控的通知各鄉鎮,縣直各部門:當前,雖然經過各鄉鎮、各部門和全縣人民的共同努力,我縣空氣品質有了較大改善,但在全省、全市排名仍然比較靠後。時至清明節臨近,我國人民自有燒紙祭祀的習俗。
  • 如果人死後,沒有親人燒紙錢會怎樣?燒紙錢真只是封建迷信嗎?
    但這僅僅是解釋了紙錢是如何來的,並不能說明為什麼要燒紙錢。二、燒紙錢的緣由說到燒紙錢的來由,其實有不同的傳聞,你看看認為哪一種更為可信呢?諸葛亮就用饅頭來代替,結果也沒有發洪水,以後就都改用饅頭來祭祀了,挽救了多少無辜的生命。燒紙錢也是這個道理,如果大家都為了表示對故人的的尊重,不惜花費大量金錢去用真實的財物去陪葬,不僅會加重各自的負擔,也不利於社會的發展。
  • 教你正確燒紙步驟,中元節如何燒紙祭奠親人大有玄機!
    2 冥幣 冥幣,又稱陰司紙、冥鈔,是民間傳統拜祭鬼神或祖先時燒化的祭祀品之一,意為供逝者在陰間使用的錢 3 元寶 紙元寶,燒紙元寶是祭祀先人的一種方式,也是祭祀禮中重要一道程序,在緬懷中找到寄託。
  • 古代清明節祭祖習俗:燒紙錢、燒紙紮、燒僕人,亡人能收到否?
    燒紙錢就同當今發快件一樣,據說只有燒掉的的紙錢亡人才能收到,且到了陰間就是冥幣,死者在那個世界裡才會有錢花,同樣,燒紙錢、燒房子、燒僕人這些東西可以產生煙霧,這些煙霧嫋嫋上升就可以轉達到陰間。其實這些有趣的行為都是寄託對死者的哀思。一、燒紙錢1、燒紙錢的由來據高承《事物紀原》卷九載:「漢以來,葬者皆有瘞錢。」
  • 燒紙錢的由來是什麼?為什麼要燒紙錢?死去的人把錢花哪了?
    (蔡倫造紙在東漢,所以紙錢只會出現在魏晉之後,所以別被一些神棍給騙了。更早之前是用圭璧、幣帛、銅錢。)當時的紙錢應該接近真錢,但同樣都是埋在墓中。不過,價值上沒什麼重要性,早在之前,就已經有俑人與陶製品當陪葬,紙錢差不多與泥錢無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