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農業的關鍵因素是數據,農民擁有比以往更多的收集情報的工具

2020-12-16 微安玉宇

農業每天都在變得越來越聰明,從大型商業運營到當地有機種植者,技術處於降低成本,提高產量和保證向市場最佳交付的最前沿,智能農業的關鍵因素是數據。現代農民擁有比以往更多的收集情報的工具,土壤化學數據通知施肥決策,溼度傳感器和精確灌溉控制器可優化灌溉,同時減少用水量。無人機精確地使用殺蟲劑,自動收割機在位置和容量傳感器的監視下穿越油田。名單還在繼續,幾乎每個農業過程都可以使用傳感器生成數據,這些數據可以優化流程並為決策提供信息。

物聯網是這場革命的核心。

物聯網硬體已迅速發展,可為幾乎所有可能的需求提供低成本傳感器。這些傳感器內置於物聯網設備中,電池壽命可以測量多年,並可以使用價格合理的低功耗行動網路。物聯網設備管理平臺也發展迅速,能夠安全地大規模登機和管理設備。物聯網雲服務提供了可供開發人員輕鬆使用的應用程式支持服務套件,使他們能夠專注於構建應用程式的業務邏輯,這些發展正在推動在幾乎所有垂直領域(包括農業領域)創建強大的新物聯網應用。但是什麼讓今天的農場真正變得聰明?讓我問另一種方式,智能農場技術何時會達到其提供的領域智能超過經驗豐富的專業農民的程度?答案可能不像您想像的那麼簡單。

數據還不夠

收集精確數據確實可以幫助農民做出更好的決策,在幾個深度獲取土壤溼度讀數肯定能提供比農民簡單地將手指放在土壤中更準確的信息。衛星天氣報告比農民的舊氣壓氣象站提供更好的預報,精確的土壤化學數據可以幫助農民以最低的每英畝成本給土壤施肥,並避免一些土傳疾病的風險,精確控制的低空飛行無人機可以比傳統的農作物除塵器更有效地使用農藥。但這些數據只是告訴農民,農民的經驗將這種智能整合在一起,以便為優化運營做出最佳決策,各種各樣的技術「工具」是不夠的。

智能農業需要數據集成

農民使用的應用程式本身必須設計和構建,具有溝通和協同工作以優化結果的能力。經驗豐富的農民直觀地整合了所有可用的知識,灌溉決策不僅僅取決於天氣和作物類型,還取決於土壤的性質和化學成分。僅知道如何在一個地區有效地施用殺蟲劑是不夠的,農民還將考慮灌溉周期,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農藥的有效性,當今許多智能農場物聯網技術的問題在於這些應用程式存在於孤島中。即使是完全自動化的,它們也無法有效地協同工作,用於調度灌溉的算法在最後施用肥料時不考慮。一個真正智能的農場是一個可以高度自動化的農場,所以即使是新手農民也可以優化他們的運營。但要做到這一點,整個農業經營中許多孤島的寶貴數據必須能夠輕鬆自動地整合。

物聯網服務創建和豐富平臺

一類新的物聯網平臺構建技術現在提供了這樣的功能,物聯網服務創建和豐富平臺(SCEP)。SCEP,例如Accelerite的Concert IoT,提供一套補充服務,開發人員可以使用這些服務創建基於雲的物聯網應用程式,同時構建應用程式合作夥伴生態系統並從中獲利,面向垂直市場的物聯網平臺(如智能農場)使開發人員能夠創建高度集成且有針對性的應用程式的生態系統。但是,功能齊全的SCEP必須為物聯網應用程式開發人員提供以下三個關鍵功能:用於可視化建模和編排物聯網應用程式的工具,允許非程式設計師參與開發和改進物聯網解決方案。通過智能農場平臺,農民應該能夠在沒有大量編程工作的情況下修改應用程式,這減少了創建和發展應用程式所需的開發成本和時間。作為服務提供的物聯網「平臺構建器」,能夠從應用程式本身輕鬆創建新平臺。應用程式使用平臺構建器來公開API,允許合作夥伴應用程式利用它們的服務。集成到SCEP中的API和合作夥伴管理功能允許應用程式開發人員創建和提供新的,垂直導向的物聯網平臺即服務。一種貨幣化引擎,可簡化與希望通過API將應用程式作為服務和數據的合作夥伴建立商業關係。SCEP建立在現有的物聯網支持雲平臺(如Microsoft Azure和Amazon Web Services IoT)之上,旨在補充這些平臺提供的物聯網服務套件。藉助SCEP技術,農業,製造,零售,供應鏈和物流以及政府的物聯網供應商不僅可以快速創建創新物聯網應用的生態系統,還可以通過將這些應用程式作為平臺提供給其他應用程式合作夥伴來集成甚至貨幣化。當一個農場運行在這樣一個服務創建和豐富平臺上而不是孤島時,整個農業運營中的基礎數據每天都變得更加智能。農民可以根據合作夥伴生態系統的精確情報和知識對運營進行微調,這是一個真正智能農場的願景成為現實。

相關焦點

  • ...戰略研究中心發布報告——利用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提高情報收集...
    新興技術將提高情報收集平臺的規劃、調度與任務分配的自動化,優化情報收集資源選擇,預測和安排收集任務;深度學習可使情報收集工具自動進行決策與任務分配;人工智慧模型可減少人員需求;在需求級集成情報收集管理系統,可智能分配情報收集平臺。 二是提高信號情報的檢測與預警能力。
  • 佳格天地:大數據+網際網路 雙輪驅動助力農業現代化
    科技改變生活:大數據成下一代農業工具眾所周知,我國是農業大國,幾千年來,農業一直遵循著「靠天吃飯」和「老農經驗」的發展模式。在耕地逐步減少的嚴峻形勢下,改變傳統農業發展模式,加快發展現代農業,不僅是國家的一項政策,同時也關係到農民自身的權益。沒有農業的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的現代化。
  • 一文了解全球800家農業大數據公司(國外篇②)| 36氪未來智庫
    Agvesto相信,利用技術與數據,可以使資本市場更好地了解影響各個區域農業部分的危害和脆弱性。這將使更多的風險資本通過價值鏈流動,並允許農民和農業企業獲得保護他們生計的產品。Climate FieldView™ 數字農業平臺將現場數據收集,本地天氣監測,農業經濟建模,高解析度天氣模擬結合在一起,提供行動裝置和網絡軟體的解決方案,使得農民更加深入的理解他們的農田,從而能夠做出信息更充足的經營決策和融資決策,幫助農民優化產量、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以及降低風險。
  • 極飛農業無人機:將革新中國農業生產方式
    極飛農業無人機的亮相,標誌著極飛科技將把自身卓越的無人機技術運用到農業生產中,通過為農民提供智能高效的噴灑植保服務,幫助更多農民增產增收,促進無人機植保在中國農業的普及,掀起中國農業向智能化、精準化、數位化邁進的技術革命浪潮
  • 以內部視角來觀察10個數據分析的成功案例
    以下是首席信息官如何成功利用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來實現業務目標的成功案例。   如果把數據看成是一種新的石油,那麼知道如何將其提煉成可操作的情報則是釋放其潛力的關鍵。為此,首席信息官們正在利用預測分析、精心設計的機器學習算法和久經考驗的分析解決方案來追求提升業務效率和服務客戶的新方法。
  • 企業選擇商業智能BI工具需要考慮的5個因素
    隨著企業信息化的快速發展,企業在日常的生產經營中累積了大量的業務數據,這些數據存放在企業內不同的業務系統中,相互隔離,而且數據口徑也不盡相同,企業要對這些數據進行處理的話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商業智能BI工具能夠將企業內大量零散的數據轉換成有價值的信息,以幫助企業管理者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 6個數據分析成功案例:內部解析
    首席信息官正在利用數據分析來提高效率和促進增長,但並不是每一次努力都會產生結果。以下講述了優秀的首席信息官是如何成功地利用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技術來增加收益或降低成本的。 如果把數據比作新的石油,那麼掌握如何將其提煉為可使用的情報就是發揮其潛力的關鍵。
  • 袁隆平號召更多年輕人從事現代農業 2020年中國現代農業發展趨勢分析
    「農業豐收了,大家都有飽飯吃了,農民也會富起來」,視頻中,精神矍鑠的袁隆平向中國5.6億農民送上祝福,他也期待農民們持續取得更大的豐收,為國富民強做出新的貢獻。 前段時間,袁隆平院士剛剛度過了90歲生日。在接受採訪時,他提到了自己的兩個夢想,「禾下乘涼」的水稻高產夢和「覆蓋全球」的造福世界夢。
  • 借「數」之力 開源網絡情報系統賦能「智能調查」
    開源網絡情報系統,為分析師提供的正是這樣一套工具:應對社交媒體世界中的大量信息需要快速分析,並過濾到可理解的數據的特殊挑戰。  作為福韻數據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福韻數據)的匠心之作,該系統充分考慮及滿足分析師多領域情報分析的需求場景,將現場驗證、邏輯嚴密的調查方法集成在系統工作流程中,為情報分析師提供定製化項目管理、數據採集、數據處理、數據篩選、關聯分析、報告製作等功能,實現專有調查場景應用及專有數據積累等需求:  專題調查  如在深度輿情調查中
  • 7個用於開源網絡情報滲透測試工作的熱門OSINT工具
    這是我們需要OSINT開源網絡情報工具的主要原因,因為使用這些工具可以在幾秒鐘內完成上述過程。我們甚至可以運行多種工具來收集與目標有關的所有信息,這些信息可以進行關聯並在以後使用。因此,讓我們深入研究一些最佳的OSINT開源網絡情報工具。
  • 永泰盤谷採用智能育秧和機械插秧模式 農民「閒」下來
    除了智能育秧外,機械化插秧也改變了傳統的「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作方式。日前,在永泰縣盤谷鄉,現代化農業生產方興未艾。近日,記者走進盤谷鄉育苗基地的溫室育秧棚,在現場記者看到,一排排綠油油的秧苗整齊陳設在棚內。
  • 智慧農業賦能農業現代化高質量發展 智能農機市場廣闊
    彭斌認為,中國將是全球智慧農業的中心。(央廣記者 何偉奇攝) 央廣網廣州12月15日消息(記者何偉奇)12月15日,記者在廣州舉行的2020XAAC極飛科技年度大會上獲悉,今年的疫情期間,智慧農業的發展極大地幫助了現代農民解決田間地頭問題。
  • 農業科技核心是數據!但數據不能變成賺錢工具,否則自斷後路
    作者:馬雲華阿里、京東為何敢跨界布局,關鍵是掌握了大量用戶數據。早在2013年,劉強東公布京東新戰略 2014年京東將發力大數據和移動網際網路。其中,阿里在2009年就把大數據作為一項公司基本戰略,並逐步建立全域數據。
  • 【競爭對手分析三部曲 2】如何收集競爭對手數據
    競爭對手的情報收集其實就在現實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有的公司員工利用微博來匯報每日銷售數據(我的博客中有這個案例),有的員工把自己公司的數據有意或無意間上傳到百度文庫。洩露公司情報的行為無處不在,所以收集競爭對手數據也不是那麼高不可攀的。美國海軍高級情報分析中有句經典的話:情報的95%來自公開資料,4%來自半公開資料,僅1%或更少來自機密資料。
  • 中國農業科學院智慧農業大數據平臺
    9月12日至13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在黑龍江進行「智慧農業天空地一體化信息採集系統三江平原試驗示範」。在網際網路+現代農業理念指引下,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製開發了天空地一體化農田地塊大數據平臺,利用衛星遙感技術、無人機與車載地面樣方調查裝備及農業物聯網等相關系統,智能獲取每個地塊的周邊環境因素、土地利用類型、農作物長勢、農戶生產決策信息等關係到糧食生產的農業生產大數據,將從科學上解答農民每年「種什麼」「怎麼種」等問題。目前,該平臺已進入示範階段,預計明年進入推廣階段。
  • 大數據之於軍事情報獲取的助力之道
    進入21世紀,隨著網際網路的日益普及,人們更多地通過網際網路共享信息,越來越多的數據以更快的速度進行傳輸、匯聚,人們就需要開發處理大數據的技術來緩解這種壓力。 時至今日,最便宜的智慧型手機都運行在1GB的內存上,不斷增長的數據量並不像以前那麼嚴重。
  • 中國智能農機走到了哪一步
    「東北地區農田面積大,規模化程度高,我們服務他們的解決方案更偏向於智能化、無人化,而江蘇地區的土地面積小,且更分散,所以服務這個區域客戶時,我們更注重數據的精細度。」數據服務的精確度,是如今各類服務農業的技術服務商、硬體商們強調的重點。它決定了這些服務商能否真實幫助農民解決成本、效率問題。
  • 神武4怎麼成為合格的指揮 收集情報非常關鍵
    戰前收集情報 想要打好一場戰鬥,在戰鬥之前收集情報是非常關鍵的,這種情報包括當前熱門門派搭配,不同寵物打造思路等等。 戰前合理預測 這個和收集情報是有一些區別的,收集情報是具體到個人或者說戰隊上面,因為不管是服戰還是幫戰經常會遇見一些熟人。但是在排位賽等隨機匹配的玩法中,我們沒有一個確定的目標,這個時候對於戰鬥內容的預測就多了起來,比如說最近什麼樣的陣法比較火,然後我們可以在考慮自身隊伍配置的情況下選擇克制的陣法。那麼,這樣的情報都去哪裡收集呢?
  • 小型手機可以管理數百英畝土地的灌溉和施肥 「智能農業」幫助農民...
    為農業插入「智慧核心」(創新故事) 你只需要一部小手機就可以輕鬆管理數百英畝土地的灌溉和施肥;坐在辦公室電腦前,你可以實時查看農作物的生長情況.如今,這些高新技術在山東省安丘市的農田裡蓬勃發展,「智能農業」使農民能夠搭乘科技快車致富增收。
  • 當人工智慧進入「無形戰場」,情報工作要怎麼進行
    這不,美國情報部門都開始用人工智慧算法來替代人工了。據悉,美國國防部目前正加緊研發可輔助情報人員搜集情報信息的人工智慧技術,並計劃藉助人工智慧算法分析整理極端恐怖組織的情報數據。無獨有偶,美國中央情報局也在開發用來獲取社交媒體數據的人工智慧。美國安全中心發布的《人工智慧與國家安全》報告中,詳細闡述了人工智慧技術對情報搜集與情報分析的重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