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攤包圍青島市城管局門口,賣的有蝦魚螃蟹,人行道上插腳往來。
昨天開始,一張「青島市城管局門口擺攤」的照片流傳,官方出來闢謠:是假的。的確是以前早市的照片,早市已經搬離;市城管局也已經不在原處辦公。
照片表述雖假,民眾的焦慮卻不假。焦慮什麼呢,大概有三點:
擔憂政績思維,擾亂日常生活。
地攤經濟大家都雙手贊成,可是畢竟得有人管理。
不信,你讓那些贊成地攤的出來,把啤酒燒烤,野餛飩,炸油條,早市,夜場,喇叭叫,擺到他家門口試試。
以前城管部門是治理不法商販、流動商販的,現在如果連市局門口都允許擺攤,是不是以後面臨執法的尷尬,以及合理性問題?
據報導,外地已經有城管有擺攤任務了,主動邀請商販擺攤。此風並不可開。
因為要鼓勵的是流動攤位,並不是無序攤位。不是想在哪裡擺,就在哪裡擺;想啥時候擺,就啥時候擺;想賣點什麼,就煎炸烹炒 ,開挖掘機一起來賣。
說到底,攤販不是不要管了。而是管理、引導、疏解的強度,力度,難度也更大了。不然,賣切糕的,蓮花果的捲土重來怎麼辦?怎樣找到經濟、輿論、管理的平衡點,其實非常難。
擔心無法管理,造成環保汙染
我的朋友在青島高新區住,小區前面的豐收路,就是為農民兄弟準備的地攤飯菜。
從早晨5點多開始做早餐,一直到晚上8點多。抽油煙機肯定是沒有了,菜味油味瀰漫,前排住的人都不敢開窗戶;最鬧騰的是中午和晚上:
路邊理髮的,開著高音大喇叭,傳出一個婦女的叫喊;賣鞋的也不甘示弱,「一雙25元,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連續播放;
賣盒飯和啤酒的,為了蓋過這些聲音,只好放起了各種音樂神曲。
以前執法人員過來,他們還打個遊擊。如果地攤放開,環保、城管誰都不能管,居民和攤販矛盾激化,誰來管?
擔心腐敗滋生,帶來安全隱患
青島媒體也很有意思。「地攤經濟」一提出,立馬就去拍臺東夜市。
不知道大家注意了沒有,臺東的老東鎮美食,其安全隱患、健康隱患,一點也不小於今年的小珠山。
賣衣服的,賣燒烤的,賣被子的,賣電器的,混雜在一起;這邊是轟轟烈焰,那邊是衣衫成片。
那麼多商販,下午蜂擁而至到半夜,不光布局亂七八糟,走路寸步難行,還扯的到處都是電線。
不要說消防通道,連並行過兩個人都困難。一旦有火災隱患,那就是火燒連營的現代版。
你以為那是民生夜市,其實是有專人出租控制。我打電話問過,一個能轉身的小攤位,一個月8500元,比實體店的租金還暴利,本地人外地人都可以租。
這些攤位上交的資金哪去了,誰來做明細?誰又對消防、視頻、防控安全負責呢?
擔心偏愛小攤,忘記關注小店
其實無論是地攤經濟,還是小微經濟,歸根到底是為了民生。為了讓更多老百姓就業,讓大家都有一碗飯吃。
可實際執行中,你扶持小店,誰能看得見?不如直接引一幫小攤販過來,至少看著熱鬧不是?
可是你想過嗎,有些小攤販本來就和開店的生意競爭。小攤把小店給包圍了,將來誰還來開店?
以臺東商圈為例,看著好像很繁華,其實在這半年來,實體店更加凋零。臺東六路、臺東八路以前各種小吃,服裝店,現在遍地都在轉讓,就剩下一條步行街了。
關注和幫助小攤沒有錯,也別忘了扶持小店。對假冒偽劣的,坑蒙拐騙的不能放任自流,也別為那些影響商家經營、帶來實際隱患、擾亂居民生活的攤販代言。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實事求是,不急不躁,依舊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