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門:公益性捐贈支出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2020-12-11 中新經緯

中新經緯客戶端5月21日電 據財政部網站21日消息,財政部、稅務總局、民政部發布了《關於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有關事項的公告》,明確企業或個人通過公益性社會組織、縣級以上政府及其部門等國家機關,用於符合法律規定的公益慈善事業捐贈支出,準予按稅法規定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據了解,公告所稱的公益慈善事業,應當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第三條對公益事業範圍的規定或者《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第三條對慈善活動範圍的規定。

公告所稱的公益性社會組織,包括依法設立或登記並按規定條件和程序取得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的慈善組織、其他社會組織和群眾團體。公益性群眾團體的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確認及管理按照現行規定執行。依法登記的慈善組織和其他社會組織的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確認及管理按本公告執行。

公告指出,在民政部門依法登記的慈善組織和其他社會組織(以下統稱社會組織),取得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應當同時符合以下規定:

一是符合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五十二條第一項到第八項規定的條件。

二是每年應當在3月31日前按要求向登記管理機關報送經審計的上年度專項信息報告。報告應當包括財務收支和資產負債總體情況、開展募捐和接受捐贈情況、公益慈善事業支出及管理費用情況(包括本條第三項、第四項規定的比例情況)等內容。首次確認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的,應當報送經審計的前兩個年度的專項信息報告。

三是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社會組織,前兩年度每年用於公益慈善事業的支出佔上年總收入的比例均不得低於70%。計算該支出比例時,可以用前三年收入平均數代替上年總收入。不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社會組織,前兩年度每年用於公益慈善事業的支出佔上年末淨資產的比例均不得低於8%。計算該比例時,可以用前三年年末淨資產平均數代替上年末淨資產。

四是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社會組織,前兩年度每年支出的管理費用佔當年總支出的比例均不得高於10%。不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社會組織,前兩年每年支出的管理費用佔當年總支出的比例均不得高於12%。

五是具有非營利組織免稅資格,且免稅資格在有效期內。

六是前兩年度未受到登記管理機關行政處罰(警告除外)。

七是前兩年度未被登記管理機關列入嚴重違法失信名單。

八是社會組織評估等級為3A以上(含3A)且該評估結果在確認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時仍在有效期內。公益慈善事業支出、管理費用和總收入的標準和範圍,按照《民政部 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關於慈善組織開展慈善活動年度支出和管理費用的規定〉的通知》(民發〔2016〕189號)關於慈善活動支出、管理費用和上年總收入的有關規定執行。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新設立或新認定的慈善組織,在其取得非營利組織免稅資格的當年,只需要符合本條第一項、第六項、第七項條件即可。

公告明確,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的確認按以下規定執行:

一是在民政部登記註冊的社會組織,由民政部結合社會組織公益活動情況和日常監督管理、評估等情況,對社會組織的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進行核實,提出初步意見。根據民政部初步意見,財政部、稅務總局和民政部對照本公告相關規定,聯合確定具有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的社會組織名單,並發布公告。

二是在省級和省級以下民政部門登記註冊的社會組織,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財政、稅務、民政部門參照本條第一項規定執行。

三是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的確認對象包括: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將於當年末到期的公益性社會組織;已被取消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但又重新符合條件的社會組織;登記設立後尚未取得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的社會組織。

四是每年年底前,省級以上財政、稅務、民政部門按權限完成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的確認和名單發布工作,並按本條第三項規定的不同審核對象,分別列示名單及其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起始時間。

公告還明確,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在全國範圍內有效,有效期為三年。本公告第五條第三項規定的第一種情形,其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自發布名單公告的次年1月1日起算。本公告第五條第三項規定的第二種和第三種情形,其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自發布公告的當年1月1日起算。

公告指出,公益性社會組織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應當取消其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未按本公告規定時間和要求向登記管理機關報送專項信息報告的;最近一個年度用於公益慈善事業的支出不符合本公告第四條第三項規定的;最近一個年度支出的管理費用不符合本公告第四條第四項規定的;非營利組織免稅資格到期後超過六個月未重新獲取免稅資格的;受到登記管理機關行政處罰(警告除外)的;被登記管理機關列入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的;社會組織評估等級低於3A或者無評估等級的。

公告還強調,公益性社會組織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應當取消其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且取消資格的當年及之後三個年度內不得重新確認資格:違反規定接受捐贈的,包括附加對捐贈人構成利益回報的條件、以捐贈為名從事營利性活動、利用慈善捐贈宣傳菸草製品或法律禁止宣傳的產品和事項、接受不符合公益目的或違背社會公德的捐贈等情形;開展違反組織章程的活動,或者接受的捐贈款項用於組織章程規定用途之外的;在確定捐贈財產的用途和受益人時,指定特定受益人,且該受益人與捐贈人或公益性社會組織管理人員存在明顯利益關係的。

公告明確,公益性社會組織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應當取消其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且不得重新確認資格:從事非法政治活動的;從事、資助危害國家安全或者社會公共利益活動的。

對應當取消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的公益性社會組織,由省級以上財政、稅務、民政部門核實相關信息後,按權限及時向社會發布取消資格名單公告。自發布公告的次月起,相關公益性社會組織不再具有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

公告稱,公益性社會組織、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等國家機關在接受捐贈時,應當按照行政管理級次分別使用由財政部或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部門監(印)制的公益事業捐贈票據,並加蓋本單位的印章。企業或個人將符合條件的公益性捐贈支出進行稅前扣除,應當留存相關票據備查。

公益性社會組織登記成立時的註冊資金捐贈人,在該公益性社會組織首次取得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的當年進行所得稅彙算清繳時,可按規定對其註冊資金捐贈額進行稅前扣除。

除另有規定外,公益性社會組織、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等國家機關在接受企業或個人捐贈時,按以下原則確認捐贈額:

一是接受的貨幣性資產捐贈,以實際收到的金額確認捐贈額。

二是接受的非貨幣性資產捐贈,以其公允價值確認捐贈額。捐贈方在向公益性社會組織、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等國家機關捐贈時,應當提供註明捐贈非貨幣性資產公允價值的證明;不能提供證明的,接受捐贈方不得向其開具捐贈票據。

公告稱,為方便納稅主體查詢,省級以上財政、稅務、民政部門應當及時在官方網站上發布具備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的公益性社會組織名單公告。企業或個人可通過上述渠道查詢社會組織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及有效期。

公告自2020年1月1日起執行。尚未完成2019年度及以前年度社會組織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確認工作的,各級財政、稅務、民政部門按照原政策規定執行。2020年度及以後年度的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的確認及管理按該公告規定執行。(中新經緯APP)

相關焦點

  • 企業公益性捐贈支出可稅前扣除
    本報訊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突如其來,不少企業、個人自發捐贈,為抗疫貢獻力量。中山市稅務局提醒,中山有捐贈行為的企業注意保留相關票據入帳,屆時辦理2020年度企業所得稅彙算清繳時提交申報看是否符合稅前扣除條件,具體情況可撥12366諮詢。
  • 關於公益性捐贈支出企業所得稅
    關於公益性捐贈支出企業所得稅稅前結轉扣除有關政策的通知財稅〔2018〕15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政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 扶貧捐贈支出和公益性捐贈支出都說清楚了
    一、扶貧捐贈支出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和國務院扶貧辦公告,明確了自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企業通過公益性社會組織或者縣級(含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組成部門和直屬機構,用於目標脫貧地區的扶貧捐贈支出,準予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時據實扣
  • 三部門明確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有關事項
    中國三部門明確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有關事項中新社北京5月21日電 (記者 趙建華)中國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民政部21日聯合發布公告,明確了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有關事項。企業或個人通過公益性社會組織、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等國家機關,用於符合法律規定的公益慈善事業捐贈支出,準予按稅法規定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 企業所得稅捐贈支出稅前扣除政策享受要點,你掌握了嗎?
    下面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企業所得稅捐贈支出稅前扣除問題的具體事項。 1. 企業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在年度利潤總額12%以內的部分,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超過年度利潤總額12%的部分,準予結轉以後三年內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第九條 2.
  • 實務|手把手教您如何填寫公益性捐贈支出稅前扣除
    05應對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捐贈支出自2020年1月1日起,企業通過公益性社會組織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等國家機關,捐贈用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現金和物品,允許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全額扣除。
  • 關於公益性捐贈支出的財稅問題,大家一起看一看
    今天學習了公益性捐贈支出的財稅問題,共同了解5個問題。一是企業發生的公益性支出,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比例是多少?企業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在年度利潤總額12%以內部分,準予在計算應納所得稅額時扣除;超過年度利潤總額12%的部分,準予結轉以後三年內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 企業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對接慈善法:公益捐贈稅前抵扣延長三年
    2月22日,備受關注的企業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下稱草案)正式提請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二十六次會議,其中之一是與慈善法對接。據中國青年報報導,會上,財政部部長肖捷在做草案說明時表示,現行企業所得稅法第九條規定:企業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在年度利潤總額12%以內的部分,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 不是所有的公益性捐贈都能稅前扣除
    l 合規票據票據種類:省級以上(含省級)財政部門印製並加蓋接受捐贈單位印章的公益性捐贈票據;加蓋接受捐贈單位印章的《非稅收入一般繳款書》收據聯。不過根據《關於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有關事項》(財政部 稅務總局 民政部公告2020年第27號),自2020年1月1日起,捐贈時取得的《非稅收入一般繳款書》,不能再作為稅前扣除的合規票據。
  • 捐贈支出的企業所得稅政策及納稅調整
    (二)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的基本規定1、《企業所得稅法》第九條規定,企業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在年度利潤總額12%以內的部分,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超過年度利潤總額12%的部分,準予結轉以後三年內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 兩部門:捐贈抗疫現金和物品,可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全額扣除
    財政部官網今天消息,財政部、稅務總局發布《關於支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有關捐贈稅收政策的公告》。無償捐贈用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免徵增值稅、消費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
  • 公益捐贈有稅收「紅包」拿!來看三部門最新發文
    這不,公益性捐贈稅收「紅包」來了!5月21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民政部聯合發布的《關於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有關事項的公告》明確,企業或個人通過公益性社會組織、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等國家機關,用於符合法律規定的公益慈善事業捐贈支出,準予按稅法規定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 新政| 公益性捐贈能稅前扣除?沒那麼簡單!
    近日,財政部、稅務總局、民政部發布《關於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有關事項的公告》,其中明確了企業或個人通過公益性社會組織、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等國家機關,用於符合法律規定的公益慈善事業捐贈支出,準予按稅法規定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 個稅彙算問答 | 捐贈支出可扣除嗎?
    根據現行稅收政策規定,公益捐贈支出是綜合所得年度彙算重點稅前扣除項目之一,因此納稅人的公益捐贈支出是可以在綜合所得年度彙算時扣除的。特別需要說明的是,現行的綜合所得年度彙算制度可以幫助納稅人更加精準、全面地享受公益捐贈優惠政策,更好的保障納稅人權益。
  • 新冠疫情下公益性捐贈的稅務處理及實務要點
    在稅務領域中,企業所得稅法就規定只有滿足條件的「公益性捐贈」,才可以在計算應納稅額時進行扣除。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五十一條之規定,公益性捐贈是指:「企業通過公益性社會團體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規定的公益事業的捐贈。」
  • 通過住建局捐贈是否可以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
    按照《財政部 稅務總局 民政部關於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有關事項的公告》(財政部 稅務總局 民政部2020年第27號)的規定,企業或個人通過公益性社會組織、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等國家機關,用於符合法律規定的公益慈善事業捐贈支出,準予按稅法規定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 企業捐贈支出如何才能全額稅前扣除?權威回答來了!
    企業捐贈支出可以全額稅前扣除,向政府任何部門的捐贈支出都可以扣除嗎?扣除時需要什麼憑據?在納稅申報時如何申報享受優惠政策?就這些企業關心的問題,在貴州省稅務局、貴陽市稅務局4月1日聯合召開的新聞通氣會上,給出權威答覆。
  • 抱團共生|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明細(下)
    捐贈 1、公益性捐贈 (1)一般規定 年度利潤總額12%以內的部分,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超過部分,準予結轉以後三年內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 科企財通︱「新冠」期間企業對外捐贈的稅會處理,「捐贈也是要交稅...
    按照會計制度及相關準則,企業以非貨幣性資產對外捐贈,應將捐贈資產的帳面價值及應交納的流轉稅等相關稅費,作為營業外支出處理;按照稅法規定,若捐贈支出為符合稅法規定的公益性捐贈,在會計利潤12%的部分準予扣除,超過部分做納稅調增,準予結轉以後三年內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 公益捐贈可以享受哪些稅收政策? 稅務部門話你知
    在公益捐贈過程中,捐贈者可以享受哪些稅收政策?廣東稅務部門進行了解答。個人通過何種途徑的公益慈善事業捐贈能享受稅前扣除?答:個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公益性社會組織、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等國家機關,向教育、扶貧、濟困等公益慈善事業的捐贈,發生的公益捐贈支出,可以按照個人所得稅法有關規定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