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濟南 見習記者 張瑋 通訊員 尹鑫泉 鄭逢凱
談起商河,不得不提到「土特產」老粗布,作為生產老粗布的大鎮,孫集擁有絕對的話語權。現階段,孫集不僅老粗布紡織工藝發展出自己獨特的產業鏈,工業機械園、手工地毯孵化園等第二產業的發展勢頭也很迅猛。8月2日下午,記者來到孫集鎮一探究竟。
拿地即開工 工業機械園實現「孫集速度」
工業機械園內,宏鑄鑄造車間鋼結構主體基本搭建完成
記者一行人先是來到了孫集工業機械園,進入園區,只見大廠房建設正酣,工人在如火若荼的作業中,目前兩萬多平米鑄造車間鋼結構主體已經基本搭建完成。
據了解,2018年5月,宏鑄、金魁、瑞拓、商能、金達萊五個總投資超14億元的優質項目集中簽約,正式落戶孫集機械工業園。今年5月12日正式入駐,從對接到籤約入駐僅用了42天的時間,實現了「孫集速度」。
「我們這個項目是山東宏鑄機械製造有限公司建設的,主要從事鑄造、機械配件加工,投資5.06億,一期佔地120畝。」項目經理宋繁廣告訴記者,公司主營範圍是各類閥體閥門、風機配件及各類專用模具和炊具製造,目前,項目工程進度已經完成了40%,預計10月30號竣工。
記者還了解到,宏鑄算是國內鑄造業中規模較大的公司,曾為中國重汽集團提供汽車發動機殼、前後橋等模具類的鑄件,為山東章鼓有限公司提供離心風機、羅茨風機等風機類配件等。
除宏鑄機械製造項目外,其餘四個製造項目也正在建設中。金魁主營生產塔式起重機(塔機)、施工升降機的研發和製造;瑞拓主要生產磁懸浮鼓風機、羅茨鼓風機、迴轉式鼓風機、多級離心鼓風機;商能主要從事數控精密工具機生產;金達萊主要生產建築用鋼模板、鋁模板。
談到來商河創辦公司,宋繁廣說「市場經營環境好,加上縣委縣政府和鎮委鎮政府領導共同努力下,希望可以早日竣工,建成投產,實現共贏。」按照目前的進度,爭取年底進行投產,具備初步產能。項目建成投產後,年鑄件產值能達到3萬噸,營業額為5億元,可提供就業崗位500至1000個。
下一步,孫集將利用項目落成後的產業集聚效應,做好機械行業專業人才、設計研發人才、外貿出口經濟型人才將集聚孫集的相關配套服務,適時擴大園區規模,使園區能承載更多企業,將機械加工製造打造為孫集工業經濟的主導產業,為鄉村振興起了助推作用。
手工地毯孵化園 形成完整上下遊產業鏈
夢典地毯車間內,織出的地毯已經成型
在孫集工業園,記者先後走訪了濟南夢典地毯有限公司和北京金寶華地毯有限公司,其主要從事加工波斯地毯、紐西蘭羊毛手工槍刺地毯。一進夢典地毯公司的車間,記者就聽到機器運作的轟隆聲,織出的地毯已經成型,總經理金連波說,「這些地毯都可以按照客戶要求的長度隨意進行裁剪,地毯主要是進行出口,遠銷歐洲、印度尼西亞、韓國、菲律賓等海外30多個國家。」
據悉,2014年,濟南夢典地毯有限公司落戶孫集鎮,該公司有編織車間和簇絨車間等,且擁有威爾頓、簇絨織機等先進設備。此外,夢典公司還註冊了「金碧倫」品牌,利用電商銷售和行業知名度,開啟了孫集鎮地毯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徵程。
金寶華地毯車間內,工人們正在手工槍刺製作中
隨後,記者一行人來到了金寶華地毯公司,走進車間門,就看到工人們在高架上忙碌著,用手工槍刺製作中,這道工序也叫扎毯。總經理丁樹勇告訴記者,「手工地毯都是定製定做的,尺寸和大小按照客戶要求來的,像這塊地毯全長是11.4米,整體為圓形,是為北京一個酒店定製的。」
除此之外,北京金寶華地毯有限公司還曾為北京「一帶一路」峰會、廈門金磚峰會、杭州G20峰會、APEC亞太經濟合作峰會提供優質地毯。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召開的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迎賓毯也是由金寶華提供的。
記者還了解到,2018年,孫集鎮以濟南夢典地毯有限公司為中心,啟動建設佔地2萬餘平方米的手工地毯孵化園項目,項目總投資1.3億元。一期投資3000萬元,佔地5000平方米的廠房主體建設完成,以北京金寶華地毯有限公司入駐地毯孵化園。完善配套上、下遊產業鏈,出口和國內都可進行供應,孵化園共帶動1000人實現就業。
目前,該鎮有手工槍刺地毯廠25家,熟練工人達5000多人,是國內從事這項行業最多的,年加工能力超過25萬平方米。
今後,孫集將以北京金寶華地毯有限公司入駐手工地毯孵化園5000平方米廠房為契機,整合36家中小型地毯廠人力、技術資源。同時藉助電商平臺,構建起地毯生產、加工、包裝、銷售的完整產業鏈條,實現孫集鎮地毯產業提檔升級。
非遺老粗布觸網 帶動孫集人均收入增收
安琦布業展示與倉儲間內,關於商河老粗布的介紹
在手工地毯孵化園的對面,便是濟南安琦工藝土布紡織公司。一見面,公司總經理劉越便熱情向大家介紹著,「我們企業就是生產商河老粗布相關產品為核心業務,並且現在很多和老粗布相關的非遺保護工作是由我們來負責實施,政府部門對老粗布也非常關注。」
據了解,安琦布業自2003年成立以來,一直專注於老粗布產品的研究與開發。經過十餘年的發展,安琦布業已成長為集研發、設計、生產、銷售於一體的綜合性品牌企業,綜合實力在同行業中排名前列,還創立了自己的特有品牌「泉城五彩」。
安琦布業展廳內,擺放著原始木質織布機
接著,劉越帶領著記者進入了公司的展廳,一進門,就被房頂五彩斑斕的坊布吸引了,抬頭向上看,相當震撼。展廳內,擺放著6架原始木質織布機,東牆上,掛著商河老粗布的橫幅介紹,以及獲取的各項殊榮。
在參觀過程中,劉越向記者介紹了土布紡織工藝。「首先要將上等的籽棉加工成棉絮,搓成布吉,然後再用紡車進行紡紗。」經過紡線、繞線、牽機、遞繒、橦杼、織機等幾十道工序才能支出圖案精美、色彩鮮豔的老粗布。
據悉,2006年商河老粗布製作工藝被列為濟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2010年安琦布業粗布作品獲得「民間藝術荷花獎」並榮升「濟南市城市名片」;2012年旗下產品被評為「商河縣十大特色產品」;2012年安琦布業被濟南市農業局批准評為市級農業龍頭企業;2013年安琦布業旗下商標「泉城五彩」被濟南市商務局評為「濟南老字號」。2015年安琦布業粗布產品包裝被評為「商河縣十佳農產品包裝設計」稱號;2017年泉城五彩商河老粗布被濟南市旅遊局評委泉城十佳旅遊產品;2018年獲濟南市旅遊商品設計大賽金獎,並受邀參加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
「網絡銷售佔比60%,京東、淘寶、今日頭條、廣點通等二類電商平臺均有銷售。」劉越告訴記者,線下銷售佔比40%,主要是直營店和採購商,產品銷往全國各地,特別是用粗布最多的黃河流域,如山東、河南、山西、寧夏、甘肅等往西是銷售的主戰場。
目前,公司擁有20多個粗布紡織工人,加上附近村戶裡的工人40多個。劉越說,「給村戶裡的工人主要安排的是釘扣的手工活,如果他們行動不便,還會這項技能,想掙點錢,我們會把衣服發給他們,他們縫完了之後再送回來。」通過這項手工活,也促進了孫集村民的人均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