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分開千億處方外流16家連鎖藥店籤約分羹

2020-12-04 東方財富網

在醫藥分開大背景下,藥品銷售迎來結構調整。6月21日,中國醫藥商業協會、百洋醫藥集團與16家全國主流連鎖藥店聯合籤約,就易複診第三方處方共享平臺與智慧藥店整體解決方案深度合作。其中既有已登陸A股市場的雲南鴻翔一心堂、益豐、老百姓、大參林4家連鎖藥店,也不乏甘肅眾友、西安怡康、哈爾濱人民同泰等地方龍頭。眾零售連鎖的訴求不難推測,為的是在第三方處方信息共享平臺的推廣中儘快接入平臺,承接醫院處方流量。

處方外流機遇與挑戰並存

「處方外流是我國醫改推進的產物,將進一步完善我們的醫療體系,也將推動醫藥行業大規模進行營銷模式上的創新。」中國醫藥商業協會會長付明仲表示。

據悉,中國的醫改進程正在進入深水區,2018年處方院外化將在全國進一步落地實現。我國陸續出臺的多項政策鼓勵通過「探索醫療機構處方信息、醫保結算信息與藥品零售消費信息互聯互通、實時共享」的三方共享方式來實現處方信息的流轉。

百洋醫藥集團董事長付鋼接受《中國聯合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對醫藥零售領域和藥企而言,處方外流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改革需要創新,創新需要規範。為了促進醫藥改革政策的落地,推動處方外流市場更加規範,要求連結醫院、藥店、醫保信息的第三方處方信息共享平臺,進行標準化、規範化的發展。

記者了解到,在此之前,易複診已在廣西梧州形成了可複製的「梧州模式」。2017年11月15日,在多方參與下,梧州率先實踐處方信息共享,全市20餘家二級及二級以上醫院、百家藥店共同接入處方信息共享平臺,完全實現了醫療機構處方信息、醫保結算信息與藥品零售消費信息互聯互通、實時共享。中國醫藥商業協會就「梧州模式」取得的示範性成果向國家商務部、國家醫保相關部門做了重點匯報,將以此為樣板向全國推廣。目前「梧州模式」已快速複製,易複診第三方處方共享平臺相繼在遼寧、黑龍江、陝西、山西、湖南、廣東等多個省市全面上線。中國醫藥商業協會會長付明仲表示,易複診成功在廣西打造的「梧州模式」,取得了政府和行業的認可,相信在處方共享規範化發展的倡議精神引領下,平臺會幫助越來越多的醫院和連鎖藥店進入安全合規的處方外流市場。

處方藥院外市場2020年達4000億

隨著醫藥分開綜合改革的進行,對於醫療機構處方外流,政策層面的鼓勵措施不斷。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6年重點工作任務》明確提出,將採取多種形式推進醫藥分開,禁止醫院限制處方外流,患者可自主選擇在醫院門診藥房或憑處方到零售藥店購藥。

2017年1月24日,《關於進一步改革完善藥品生產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見》提出,醫療機構應按藥品通用名開具處方,並主動向患者提供處方。

今年4月1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發展「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措施,探索醫療機構處方與藥品零售信息共享等。

與此同時,在招投標壓力和藥佔比等因素的影響下,公立醫院對藥品採購方式也更加嚴苛,這無疑嚴重擠壓了處方藥在院內的生存空間。

艾美仕市場研究公司(IMS)的一項數據顯示,2015年處方藥市場三大渠道(醫院、零售藥店、第三終端)佔比分別為77%、10%及13%。預計未來十年,零售藥店的市場規模將零售藥店的市場規模佔藥品終端市場的比例將不斷增加,預計到2018年,處方外流將為零售藥店帶來超過2500億元的增量。另有數據顯示,到2020年,處方藥院外市場總容量將超過4000億元。

面對數千億的市場蛋糕,包括醫藥工業企業、傳統醫藥流通企業及網際網路公司等在內的各方紛紛入局,探索處方零售新模式。易複診總經理馬光磊認為,處方外流的市場將留給符合國家政策導向,促進處方外流規範化發展的企業。「在過去的醫藥分開過程中,出現了很多不規範的現象,如紙質處方外傳,患者拿著醫生的處方去找藥;醫院指定特定藥房取藥以及遠程開方。處方外流市場增長的核心原因來自於政策推動合理的醫藥分開,並規定了處方究竟如何外流。整個處方外流市場正處在從野蠻生長走向規範化生長的過程。」

醫藥分開模式還需持續探索

付鋼告訴《中國聯合商報》記者,醫藥分開模式需要持續探索,形成一個真實而安全的模式真正連結醫院、藥店、患者,並且實現滿足患者的需要、滿足醫院和政府的監管要求。成功的醫藥分開模式必須滿足符合政策規範、符合醫院和藥店的運營規則,按步驟逐步完成多方共贏的目標。易複診第三方處方共享平臺作為連鎖藥店與醫院連結的支持方,未來還將為處方共享平臺提供包含醫院處方信息共享平臺、區域藥品集採平臺和醫保零售結算平臺等綜合技術服務,充分提高每個環節的運營效率,全面改善群眾就醫體驗。

據悉,隨著醫藥零售變革的加速,一方面,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期待能享有更健全優質的醫療服務,推動著中國醫療和醫藥市場走向更正規化和規範化。另一方面,處方外流以及大數據在醫療行業的不斷應用,為醫藥零售市場行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雲南鴻翔一心堂董事長阮鴻獻表示,第三方處方共享平臺的搭建應高度符合國家政策要求,醫院外延處方流轉應做到「責、權、利」清晰,建立多方審方系統和銷售監管體系,建立可追溯的監管體系並向監管部門開放管理權限,以確保患者合理安全用藥。

此外,第三方處方共享平臺應以患者為核心,患者可自主選擇渠道取藥,保障患者購藥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合理控制藥品價格,降低患者購藥花費。不斷探索新的便民、利民的服務形式,推動複診在線續方、網訂店取、網訂店送等新型配送方式,提升患者就醫體驗。

同時,第三方處方共享平臺還應設定嚴格的準入標準和管理規範,對於不合規經營的藥店、個人等設立防範措施並及時處理。其應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防控體系及安全應急預案,提升信息系統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防止秘密數據被破譯、越權存取、杜絕統方、杜絕信息外洩

>

相關焦點

  • 瞄準千億蛋糕 老百姓大藥房等16家連鎖藥店深度合作
    處方外流是近年醫藥零售領域的熱詞。在「醫藥分開」大背景下,藥品銷售迎來結構調整,院外渠道分享處方外流帶來增量。為規範發展處方外流市場,6月21日,中國醫藥商業協會聯合全國主流連鎖藥店、百洋醫藥集團共同發起第三方處方共享規範化發展倡議。同時,中國醫藥商業協會、百洋醫藥集團與16家全國主流連鎖藥店聯合籤約,就易複診第三方處方共享平臺與智慧藥店整體解決方案達成深度合作。
  • 處方外流火了! 「醫藥分開」真的穩了?
    11月26日,幾年來愈演愈烈的「醫藥藥房託管」,從國家層面被叫停。而就在幾周前,廣東、昆明等省市在「處方外流」方面又有新動作。當「取消藥房託管」遇上「處方外流」,打開「醫藥分開」大門的關鍵呼之欲出。
  • 日本處方外流推進30餘年,其連鎖藥店發展如何?
    大連鎖增速較高的原因主要是擴張門店數量。所有的11家連鎖藥店的門店數量在近十幾年裡都維持上升趨勢。2016年,門店數量最多的是Tsuruha(1690家)、接下來是松本清(1545家)和Welcia(1472家)。
  • 醫藥分開改革持續深入 連鎖藥店前景更加廣闊
    醫藥分開改革持續深入 連鎖藥店前景更加廣闊  2017-04-19 14:52:06  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E557G0
  • 受益醫藥分開、處方外流市場激增,醫藥零售持續整合致集中度提升
    2017年,醫藥零售行業政策頻發,醫藥分開、處方外流、電子處方試點推開;產業層面,大參林成功IPO,漱玉平民大藥房、健之佳相繼披露招股書,連鎖藥店迎來第二波上市潮;區域連鎖龍頭全億健康、華康醫藥等獲產業資本注資,助力區域整合…… 動脈網從政策、產業、資本等角度回顧醫藥零售行業2017年的發展和變化,並展望醫藥零售行業未來的演進趨勢。
  • 處方外流,即將影響藥店經營模式的三件事
    要說近兩年藥店行業最熱門的話題一定是處方外流。隨著國家醫藥改革持續深入,藥品價格在通過帶量採購、集中競價等改革模式之後,再將質優價廉的藥品覆蓋醫療渠道,以藥養醫模式基礎瓦解,醫藥分家的目標初步實現。這時處方外流也就水到渠成。處方外流對藥店來說絕對是一個好消息。
  • 高瓴救不了藥店
    在這29家藥店中,連鎖藥店品牌佔據半壁江山,其中海王星辰有11家,民心大藥房有9家,其餘則為當地民營藥店。事實上,不止深圳軟體產業基地,全國各地的藥店數量都早已趨向飽和。同時,行業馬太效應凸顯,藥店連鎖率多年來持續增長。在這背後,是全行業枕戈待旦,以期處方外流的全面到來。
  • 深度數據挖掘:社保&稅改對藥店的利潤率影響究竟如何?
    支撐處方外流的本質是醫保控費壓力(醫藥分開促進藥價競爭使得藥品降價)+體現醫療服務的價值(避免「以藥養醫」),控費是醫改未來主旋律,因此處方外流也是必然趨勢。作為長期跟蹤藥店行業並長期戰略性推薦藥店板塊的研究團隊,我們認為有必要就這幾個問題和大家進一步說明,即處方外流的趨勢、藥店分級分類的影響、社保基金徵收和增值稅變化的影響、電商的發展與競爭、醫保政策的變化。  處方外流,我們認為未來會發生,這也是藥店最重要的長邏輯,日本處在醫藥分開時期零售藥店龍頭是股價表現最好的子領域之一。
  • 處方外流市場規範化 易複診全面落地醫藥分開
    點擊查看 在醫藥分開、不限制處方外流等政策推動下,外流處方市場不斷增長,漸成大勢所趨。據米內網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藥品市場規模將增至1.76萬億元,受政策因素影響,處方外流的市場規模將突破1300億元。
  • 醫藥電商將強者恆強,企業如何才能借力新零售實現突圍?|醫藥|藥店|...
    數據來源:商務部,國家統計局,Wind,華興分析截至2018年,傳統醫藥流通渠道中的生產企業達2萬家;批發企業達1.4萬家,其中包括「國藥、上藥、華潤、九州通」四家超千億銷售企業因此,2011年至2018年之間,醫藥流通行業的CR10從34%增加到43%,行業集中度持續走高。此外,為了更快覆蓋終端消費者以及時調整戰略,各大藥批企業從原來的調撥模式開始轉向純銷模式(直銷模式),其佔比從2013年56.9%提升至2018年的65.2%。同時,伴隨處方外流的趨勢,四大藥批均加強了在基層醫療機構、零售連鎖藥店終端的布局,非醫院銷售收入均有明顯提升。
  • 醫藥分開 患者可憑處方到藥店購藥
    據新華社電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6年重點工作任務》(以下簡稱《工作任務》)。採取多種形式推進醫藥分開,禁止醫院限制處方外流,患者可自主選擇在醫院門診藥房或憑處方到零售藥店購藥。解讀:國家衛計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應亞珍:「兩票制」是改革藥品器械流通領域價格虛高積弊的有效手段,減少了藥品在流通環節層層倒票加價。藥品價格的可追溯機制,其實就是要規範生產、流通、供應各個環節的經濟行為,實現相關信息的公開透明,最終為擠出價格「水分」提供監管條件。
  • 日本模式對中國醫藥零售的參照:醫藥嚴格分開,專業藥房和藥妝店...
    動脈網對日本醫藥零售產業進行了簡要梳理,並結合當下國內正擬推行的零售藥店分類分級管理制度,對未來國內醫藥零售產業的發展趨勢予以預判。核心觀點如下:1.日本醫藥分開執行非常徹底,約有70%左右的處方是在醫療機構之外完成配藥的。對於正在執行「醫藥分家」的中國醫改來說,這是一個具有指導性意義的數值。
  • 醫藥分開倒逼醫院門診藥房改革 多地試點藥房剝離
    據悉,這樣的模式石景山區已經開展了三家試點,分別是八角、廣寧、五裡坨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它們與三家大型的藥品配送商,包括嘉事堂、華潤、國藥控股籤訂了託管協議,目前藥品配送運行順利。  「事實上,就是把藥品配送企業變成了社區的藥品儲備庫。」
  • 國大藥房擬收購成大方圓100%股權,全國性醫藥零售巨頭浮出水面?
    公告表示,本次交易若順利完成,將鞏固國大藥房在醫藥零售領域的頭部企業地位;有助於國大藥房進一步提升市場佔有率及集中度,尤其是在遼寧區域;有助於國大藥房在醫藥分開政策背景下提前進行戰略布局,為承接處方外流等政策紅利做好準備。 對於成大方圓而言,本次交易若順利完成,將引進國大藥房的集採優勢品種、DTP獨家品種等,進一步豐富商品品類、優化商品結構。
  • 藥店越來越難開的原因分析
    三、前幾年,資本跑馬圈地、狂熱逐利,實體藥店融資、併購的交易浪潮在醫藥終端波濤洶湧,連鎖藥店併購盛極一時,如今資本「激情」褪去後,留下的就是藥店人白熱化的競爭,2018年-2019年,藥店店均服務人口同比分別下降6.79%、6.38%。四、醫藥電商對市場的衝擊猛烈,實體藥店市場將進一步受到瓜分。
  • 老百姓:處方外流加速 公司積極承接推進DTP藥房布局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證網訊(記者段芳媛)老百姓(603883)相關負責人3月26日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處方外流得以加速,擁有DTP藥房、醫院院邊店及執業醫師優勢的連鎖藥房感受尤為明顯。
  • 2018年中國藥店市場回顧及2019年行業發展趨勢預測(圖)
    2018零售藥店市場現狀1、藥店併購併購迭起大批藥店倒閉①連鎖藥店企業數量減少2013年連鎖藥店企業僅3570家2017年零售藥店併購潮迭起,連鎖藥店企業5409家,同比減少3.6%。2018年由於收購成本顯著增加,管控能力跟不上規模擴張速度,傳統競爭模式發生改變,傳統藥店面臨網際網路賣藥模式挑戰,在醫保控費、藥店分類分級管理以及處方外流等政策背景下,藥店盈利模式改變。連鎖藥店回歸冷靜,併購規模有所縮小,預計2018年連鎖藥店數量將達5285家,2019年併購潮逐漸退潮,連鎖藥店數量將達5200家。
  • 2019-2025年中國藥店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掛網議價」全面開啟    三、上海最新規定倒逼處方外流  第三節 廣東藥店連鎖市場競爭現狀調研    一、廣東零售藥店市場現狀調研    二、廣東省將藥店納入集中採購的工作  第四節 江蘇藥店市場競爭現狀調研  第五節 湖南藥店連鎖市場競爭現狀調研    一、湖南零售藥店市場現狀調研
  • 走好,連鎖藥店!
    張蕭女士家住在八裡莊,儘管她家附近有許多個體的小藥店,但遇到小病小災的時候,她總是願意跑到較遠的一家連鎖藥店去買藥,因為她覺得在連鎖藥店買藥質量有保證,而且價錢相對合理。  連鎖藥店好在哪兒  隨著國家醫療體制改革的深入,搞定點藥店、定點醫療機構,允許患者持方外購政策的實施,刺激了藥店的發展。但是在各家藥店的選擇上,連鎖藥店顯示出了它的優勢。
  • 「醫藥分開」不是簡單的「醫藥分家」
    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進一步改革完善藥品生產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見》,要求推進醫藥分開。作為廣東探索「醫藥分開」的試點醫院,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率先取消門診藥房,讓不少患者第一次體驗了醫院看病、藥店買藥的新鮮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