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0 20: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早秋時節,走進位於河北唐山樂亭縣湯家河鎮的雷剛果樹專業合作社,一眼便被那掛在枝頭的火紅蘋果所吸引。綠色的枝葉下,一個個蘋果像一張張孩子的笑臉一樣爭先恐後地向外「張望」,「如果不是剛剛經歷了一場冰雹,比這還熱鬧呢!」雷剛果樹專業合作社創始人吳殿民一邊摘掉樹上的壞果,一邊介紹著自己一手創辦的合作社。
△吳殿民
退伍兵紮根農村搞農業
很多人第一次聽說「雷剛」果樹專業合作社,都會認為合作社的負責人叫雷剛。「雷剛是我的小名,因為我從小與土地為伴,是土生土長的農民,就是喜歡土地,一心要搞農業,所以創辦合作社就用自己的小名註冊了,或許這就是我和土地的一種緣分吧。」合作社創辦人吳殿民為記者揭開了謎底,而就是這種對農村的熱愛,讓吳殿民在退伍之後,毅然選擇了農業這條路。
「最早,我到全國各地進行果品收購,後來積攢了一些經驗和資本,決心回到家鄉創辦果樹專業合作社。」初見吳殿民,手裡拿著煙,褲腳上沾滿了泥土,全然一副農民打扮,絲毫看不出來,這是一位自己早已致富又帶領村民致富的領路人。
2008年7月22日,樂亭縣雷剛果樹專業合作社成立,註冊資金200萬元,資產總額1000多萬元,成為專門從事果樹種植,果品銷售,新品種繁育,儲藏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如今,合作社成員300戶,果樹基地3000畝,年產量在3000噸以上,合作社有4個果品生產示範園區。2008年研發了新品種油桃,並建立了第一個現代化示範基地,直接帶動了本地果農5000餘戶。
△吳殿民
「雷剛」品牌打響 帶動果農致富
在雷剛果樹專業合作社的辦公室裡,一排排榮譽證書和獎盃,顯得格外引人注目。河北省「農業專業合作社示範社」「河北省名牌產品」「河北省著名商標」、第二十屆中國(廊坊)農產品交易會果王……一個個獎盃,一本本榮譽證書,凝結著雷剛果樹專業合作社十年來的發展歷程。
「最初創辦合作社並不順利,很多農戶並不看好。」吳殿民坦言,創辦之初,決定加入合作社的農戶寥寥無幾。那時候,果農們思想守舊,認為多結果產量大就好,忽視了果品質量,導致商家收購時價格上不去。為此,吳殿民不斷倡導「高質量,高收益」的經營理念,把果品口感質量放在第一位。為提高果品質量,吳殿民多方考察,為社員引入進口新品種,包括荷蘭品種「紅王子」及義大利品種「紅嘎啦」「富士」等。
同時,合作社在社員中間廣泛推廣新管理模式和種植技術。如今,社員中大範圍採用機械化打藥、除草的管理模式,尤其是採用的矮化密植種植技術,果樹採光好,能夠實現一年栽樹,二年結果,三年豐產,結果時間較普通種植技術提前三年。
當四面八方的客戶來到果農身邊,當一份份長期供銷合同擺在果農面前時,吳殿民看到了果農們臉上的笑容,果農們爭先恐後地加入合作社。隨著隊伍的不斷壯大,合作社的果品也在市場中贏得信譽,果品銷量逐年增大,從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農民賣果難的問題,促進了農民增收,合作社的銷售收入每年達3500萬元以上。
為「櫻桃大縣」添磚加瓦
走在合作社總部示範園的小路上,吳殿民在路邊隨手摘下一串用紙包裹著的葡萄讓大家一起品嘗。「我們的果樹都是無公害的,摘下來就能吃,口感很好,在外面是嘗不到這種原始味道的。」
走過滿眼紅色的蘋果園,便是一眼望不到邊的一片「綠」,與藍天白雲交融一體,好不壯觀。吳殿民介紹,這就是矮化密植櫻桃示範園。而在另一面,一排排櫻桃大棚錯落有致。吳殿民介紹,這些櫻桃品種都是進口的,雖然果苗貴,投資大,但是成長期短,一年就可回本,見效快。
實際上,早在2016年,雷剛果樹專業合作社成員就通過自發籌資和上級項目資金支持,總投資325萬元,新建13座日光溫室,建成4萬公斤設施大櫻桃項目。目前櫻桃生產示範園年收入已達500萬元以上!
「未來我們要重點打造櫻桃示範基地,帶領果農開拓創新,為把樂亭打造成櫻桃大縣貢獻我們合作社的力量。」
來源/燕趙都市報
燕都融媒體記者劉超 文/圖
原標題:《河北「雷剛果王」紮根農村,帶領全村致富》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