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日本百貨店還會讓合作服裝企業背鍋嗎?

2020-12-04 樂居財經

聯商專欄:日本百貨店受疫情衝擊,從2月到4月中旬,業績呈臺階式下降,顯露歷史危機。歷史上有個說法,百貨店遇到困難總是讓合作的服裝企業背鍋,這次會怎樣?

一、疫情與百貨店業績惡性共振

1、2月份免稅銷售大幅減少

日本百貨店協會2月21日公布1月全國百貨店銷售額為4703億日元,同比下降3.1%,連續4個月為負,主力品類衣料品下降6.8%。入境遊客免稅消費同比增長20.9%。

2月份因為中國疫情引發遊客數量大幅減少,加上春節因素對應複雜,2019年春節旺季期間是2月4―10日、2020年春節旺季期間是1月24─30日。因此,2月份百貨店銷售情況中,三越伊勢丹集團合計下降16.3%,其中札幌丸井三越下降24.9%。銀座三越下降36.2%,日本橋三越下降15.9%,新宿伊勢丹減少10.4%。大丸松坂屋百貨下降21.4%。免稅銷售額同比減少74.6%。阪急集團有新開店支撐,同比減少14%。免稅銷售減少68%。阪急總店免稅銷售減少73%。高島屋的免稅店下降69.9%,松屋銀座店的免稅店下降70%。

2、3月業績增幅降到歷史低谷

3月份疫情影響顯現,各百貨店開始縮短營業時間。有數據顯示,3月2日開始實施的時間縮短營業的影響7%,3月28日、29日兩天休業影響9%左右。全國百貨店銷售額下降33.4%,主要10個城市下降36.2%,其它地區下降26.3%,大大超過1998年3月下降20.8%的降幅。主要品類下降情況,服裝下降39.9%,化妝珠寶雜貨下降34.6%,食料品下降23.9%。

3月的損失超過2008年金融危機和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衝擊,是歷史上最大降幅,已經和二戰時狀態差不多了。2008年金融危機時,影響到2009年5月減少12.3%。2011年3月東日本大地震當月,全國百貨商店銷售額下降14.7%。

3月份主要百貨店銷售波動,集中體現在將免稅店和服裝服飾的下降。大丸松坂屋百貨店合計下降43%,免稅店下降97%,大丸心齋橋店下降63.1%。三越伊勢丹下降39.8%,三越銀座店下降55.1%,女裝下降49%。阪急阪神控股下降38.1%,阪急梅田店下降41%。高島屋下降36.2%,女裝、雜貨下降50%。其中新宿店下降41.2%,大阪店下降47.4%。新宿店免稅區為代表免稅品下降92.5%。位於東京核心區的松屋銀座店下降40.7%。

3、4月份以後出現歷史性危機

4月7日,日本政府宣布7個地區進入緊急狀態,4月16日擴大到全國。4月1日至14日,三大百貨集團發布快報顯示,銷售額同比下降均超過60%。

4月24日,日本百貨協會公布了41個店鋪的情況,4月1日至16日,主要百貨店銷售額下降65%,東京大阪等大城市下降70%多,地方百貨店下降40%。有史以來下降幅度最大。百貨店中面向訪日遊客的免稅店銷售額,代表性百貨店的大丸松坂屋和高島屋都減少了99%,入境消費基本歸零。

因為東京首都圈和大阪府等店鋪臨時停業。三越伊勢丹控股旗下的三越伊勢丹門店從4月8日起臨時關閉首都圈的6個門店。到4月14日,三越伊勢丹銷售額同比減少80%。包括合作的巖田屋三越和名古屋三越在內,集團在國內各店加起來減少了70%。大丸松坂屋百貨關閉9個店鋪,累計下降68%,高島屋關閉13個店鋪,總體銷售額下降63%。

二、百貨店應急措施圍繞經營

1、三越伊勢丹控股以縮短時間為主

3月15日,北海道札幌丸井三越的一名服裝導購員確診感染病毒。3月6日以後沒有上班工作。受此影響,札幌三越及附近的丸井今井札幌總店在3月15日全館臨時停業一天,對店內進行消毒。

在3月28、29日接到東京都發出的自律建議後,開始縮短營業時間,當時暫定延續到4月10日,營業時間縮短為11點至19點。3月31日宣布,4月的前兩周的周末(4、5日和11、12日)首都圈的6家店鋪臨時停業。這個通知沒執行完,政府在4月7日宣布經濟狀態,者6個店全部關閉,統一執行政府指令。

壓縮國際業務。2020年3月16日,三越伊勢丹控股宣布在8月底關閉泰國曼谷的「曼谷伊勢丹」店。曼谷伊勢丹店是1992年開業的。賣場面積為22300平方米。2018年銷售額為47億日元,營業利潤為9200萬日元。2019年銷售額減少5億日元,營業利潤減少6700萬日元。主要原因是曼谷的綜合新商業相繼開店,競爭激烈。隨著租賃合同結束,續約條件沒有達成。下一步海外事業的方向將改進店鋪業務結構,討論不動產開發和連帶店鋪運營,不再單獨開店。

2、高島屋關閉免稅店、開啟遠程辦公

2020年2月27日,高島屋宣布,在日本橋集團總部大樓等處上班的員工約1000人,從2月28日到3月17日在家工作。該期間除了部分店鋪以外,縮短營業時間。

2月份起,高島屋引以為豪的免稅店業績基本歸零,為降低成本損失,3月14日,高島屋宣布暫時關閉新宿店中的機場式免稅店,時間從3月14日到3月31日。該店是2017年4月開業。出資比例是高島屋60%、全日空商事20%、韓國三星集團新羅免稅店20%,位置在高島屋時代廣場的11樓,賣場面積2800平方米。

除了部分食品經營維持以外,高島屋的百貨店、購物中心都在等待著疫情過去。

3、大丸松坂屋百貨店關注時間價值

2020年2月28日,大丸松坂屋百貨店宣布,3月安排4天臨時休息日。包括大丸心齋橋店、大丸梅田店、大丸東京店、大丸京都店、大丸神戶店、大丸札幌店、松坂屋名古屋店、松坂屋上野店等16家店。3月的每周二,即3日、10日、17日、24日安排休息,這樣安排的原因是百貨店有星期三開始新促銷的習慣,周二相對業績冷清,因此選擇星期二休息,經營價值損失最小。同時,停止北海道物產展賣等3月份的大型地方物產促銷活動。

大丸集團(J.先鋒零售)抓緊決策機制更新。4月10日宣布,集團社長山本良一(69歲)退休,任董事會主席。大丸松坂屋百貨店社長好本達也(64歲)接任集團社長。正式上任時間是5月28日。新經營體制中,有兩位執行專務,一位是大丸松坂屋百貨社長澤田太郎(60歲),一位是帕爾科社長牧山浩三(61歲),由此形成三人決策組。山本良一說,「希望以好本、澤田、牧山三人為中心,推進集團經營」。這3個人的碰頭會被稱為「高層管理會議。」

以三大百貨店為例,說明日本百貨店儘可能按照自己的經營策略運行,在沒有全面閉店前,不是一驚一乍地亂了方寸,而是仔細策劃,關注經營焦點,展現全面理性的戰略視野。

三、相關服裝品類業績大幅跳水

一位日本時尚行業著名諮詢人指出,百貨店由於多年的墮落和離客(墮落と客離れ)而導致的業績惡化,如果疫情持續延長,依靠百貨店經營的大批相關服裝企業會加快下滑,甚至陷入破產僵局。

1、整體服裝強企業的業績波動跳水

從3月份數據趨勢看,日本整個服裝類經營企業銷售業績都面臨大幅跳水。前面沒有提到的7&i集團所屬的崇光西武百貨服裝類下降55.1%,車站大廈和時尚商業設施服裝類下降30%至50%,這個趨勢和美國一致,美國商務部發表信息顯示,3月份零售環比下降8.7%,服裝總體下降50.5%,說明社會重大應激事件,對服裝類影響有一致性特點。

以下從幾個角度觀察:一是代表性服裝類企業,三陽商社主要依存百貨店和時尚商業大廈,下降44%;RENOWN下降46.5%。二是代表性商業設施,路米內下降45%至49%,帕爾克池袋下降41%,路庫阿大阪下降32.4%;三是代表性服裝連鎖企業,青山商事下降41.2%。ONWARD樫山下降41.9%,其EC增長45%,到4月12日下降56%。RIGHT-on下降39.1%,良品計劃下降29.6%,優衣庫下降27.8%。顯見,百貨店和時尚服裝大廈受衝擊最大。

2、以3月份為例,比較樂觀的服裝企業有什麼共同點?

根據帝國數據銀行報告,3月份23家上市服裝企業中有21家業績下降。同比增長只有兩家,一個是母嬰類功能服飾用品連鎖企業西松屋增長21.3%,另一個是現場作業功能類服飾連鎖企業WORKMAN增長17.7%。筆者曾經專門介紹WORKMAN的運營成長軌跡。此外,良品計劃食品和生活功能類服裝在業績中的佔比較高,綜合下降15.3%,島村經營家常生活類服飾下降12.1%。

這些企業的經營有兩個共同特點:一是圍繞基礎生活開發服裝服飾產品;二是選擇職業現場作業功能選擇服裝服飾產品。作為必需品,可選擇性小,使用價值中蘊含著核心的生命價值,這是一個令人關注的發展傾向。

關於EC前景,可謂參差不齊。優衣庫中國較為樂觀,但是在日本也面臨拓展市場難題。ONWARD樫山堅持擴大在線業務。三陽商會比較尷尬,他們與博柏利在2015年解除合作以後,利潤連續下降,今年元月1日上任的社長中山雅之,4月份降為副社長,副社長大江伸治任社長,決定關閉1050個店中的150個虧損店,今年1、2月份在線銷售額佔比為15.8%,雖然期望改變,但是在線業務到底怎麼搞還不明朗。還有的服裝企業冷眼網購,比如島村。

四、百貨店的「鍋」,合作的服裝企業將無力承受

一位日本專業人士認為,自1980年代以來,日本百貨企業遇到問題時,總是把困難轉嫁給合作的服裝企業,坐收漁利,導致服裝售價不斷提高。2005年,野村綜研就做過調研分析,消費者對於百貨店服裝價格奇高現象已是共識。到了網絡傳播時代,消費者在百貨店看到比認知價格高一倍到四倍的時候,便悄然地離去。

對於百貨店應對疫情的措施,也有專家指出其遲鈍、怯弱:一是尊重保護員工不利,對外宣揚過多。二是對策速度不夠快,包括發放全員危機補貼、提高在崗員工風險補助,經營對策反應措施,不如便利店反應快。三是對網絡媒體傳播缺乏認知更缺乏力度,比如專題博客、營銷渠道等。四是行業缺乏統一聲音,顯得很脆弱。

4月24日,日本政府指出,疫情對社會的衝擊將「急速惡化」。行業專業人士指出,百貨店和服裝企業的利益聯合體將進一步瓦解,不僅遭受重創的服裝企業難以承受百貨店的「鍋」,連化妝品等其它主力品類也將別過身去,開闢街邊複合店。

換句話說,2020年疫情恐慌可能給傳統百貨店的渠道分銷帶來重要的喘息機會,如果依舊是修修補補,那麼將加快行業供應鏈總體瓦解的進程。

(文/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 潘玉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聯商立場)

【關注百家號樂居財經,洞悉房產市場風雲變化。】

文章來源: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 潘玉明

相關焦點

  • 看日本三大服裝企業如何調整活力、因應突變
    聯商專欄:日本服裝類市場供大於求,相關產業鏈效益每況愈下。在病毒疫情衝擊下,今年3月主要服裝企業店鋪業績銳減,ONWARD樫山下降30%,TSI控股下降33%,三陽商會(SANYO)下降45%,被迫關閉虧損店鋪及相關項目,加速數位化起死回生的改革。
  • 日本百貨店成功背後的隱憂
    日本全國服裝市場的總體高峰出現在1991年,2018年減少到58.6%,比較而言,百貨店的總銷售趨勢,從1991年開始到2018年減少到60.6%,相伴隨的服裝品類減少到45.1%。其中,男士各類服裝減少到38.7%。1998年的女士各類服裝業績達到高峰,2018年減少到49.7%。1992年的兒童服裝業績達到高峰,2018年減少到44.4%。
  • 純百貨店還有出路嗎?看日本松屋百貨的處境和應對
    出品/聯商專欄撰文/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 潘玉明您問,日本目前還有純百貨店嗎隨著疫情爆發,對於依靠客流支撐的百貨店是致命打擊,銀座松屋銷售額2月份下降31.5%,3月下降70%,5月4日,日本政府決定「緊急狀態宣言」,松屋5日宣布銀座總店、淺草店全館停業。5月14日,日本政府宣布解除戒備,百貨店恢復營業。4至5月休業59天,業績基本歸零。6至8月恢復營業,同比下降32%,去掉免稅店業績因素,下降17%。
  • 疫情下如何激活門店?三越伊勢丹給出三點啟示
    圖/聯商圖庫聯商專欄:日本業內人士柳平孝說,零售業是縱橫無盡的,不要洩氣、輕言決斷。到5月份,疫情陰影下的零售行業,有的企業萎靡不振,有的企業強力抵禦,活力不減,何以如此?本文以日本三越伊勢丹HD為例,從一個角度提供一點分析。
  • 日本百貨店2019年繼續分化、壓縮
    1、百貨為首的流通體系面臨再造根據日本經濟產業省的「商業動態統計」,百貨店的服裝銷售額在1991年達到6.1萬億日元,佔百貨店總銷售額大約60%,之後便轉入減少傾向,到2018年下降到2.7萬億日元,服裝銷售業績佔百貨店全體業績的20%,如果考慮把百貨店中的優衣庫等快消品品牌業績去掉,下降幅度就更大了。
  • 日本百貨店的發展沿革和趨勢
    (四)調整發展期    20世紀80年代,日本六大城市的地價指數上漲了約5倍,土地單價為美國的100倍,地產泡沫膨脹,但是1991年後經濟泡沫破滅,各類資產價格暴跌,經濟進入長期蕭條。在這樣的背景下,百貨店業銷售額從1991年達到頂峰的9.7兆日元以後,2004年降到7.8兆日元。減幅最大的是百貨店內服裝類商品,約佔45%。
  • 為應對疫情 日本百貨店推出「安心通道」
    為應對疫情 日本百貨店推出「安心通道」 6日,日本松下公司和小田急百貨店在東京新宿舉行了「安心通道」的媒體取材活動。
  • 日本服裝產業現狀及動向解析
    產業重心:從男裝到女裝轉移 目前,男裝仍然是中國服裝產業的中心支柱,同樣,日本的服裝產業也是從男裝開始起步的,由於男裝本身的設計簡單,變化少,生產製作需要一定的設備投資,因此可以說男裝產業是一種裝備產業,成功與否取決於設備的稼動率。 以往,日本百貨店中男裝櫃檯通常被設置在二樓,而女裝櫃檯則被設置在三樓。
  • 百貨店疫情反思樣板:新宿伊勢丹店如何應變?
    租賃業務都沒形成話題,因此,日本零售業對該企業的戰略管理有一些議論,但是這不影響大家對新宿伊勢丹總店活力的點讚。疫情之下,新宿伊勢丹是怎麼做的?以下做簡要介紹,1、自主編輯賣場標題這句話的基本含義是,在店鋪拿出一個公共區域,零售方商品部門和營銷部門合作,自行組合品牌商品,形成一個店中店的特色區域。
  • 一波三折 日本阪急百貨店在華第一分店因疫情再度延期開業
    中國網9月2日訊 據日本《朝日新聞》報導,旗下擁有阪急、阪神百貨店的日本百貨公司H2O零售公司(H2O Retailing)1日發表聲明稱,預定落戶中國浙江省寧波市的阪急百貨店將延期至2021年4月開業。
  • 曾經的全球「零售之王」,日本百貨業在疫情後時代面臨重大挑戰
    過度依賴海外遊客購物日本百貨行業對旅遊業的依賴頗重,部分百貨店30%的銷售額來自海外遊客。疫情對日本百貨店的第一波衝擊在今年年初。從1月27日開始,中國大陸禁止旅行團出遊,此外,中國香港和中國臺灣、韓國等亞洲地區的赴日遊客數量也大幅減少。隨後,日本加強了對入境遊客的審查,直至禁止海外遊客入境。
  • 聯商網顧問厲玲:日本百貨店的改變和堅守
    曾經高速發展的日本百貨業這一次日本商業考察目的主要有三個,第一是看看日本百貨店的現狀;第二是了解他們遇到的問題;第三是對於未來的思考,從這三點中試圖得到對中國百貨店未來發展的一些啟示。和其他國家的百貨店相比,日本百貨店對中國百貨店的啟示無疑是最強的。
  • 快訊:日本又一家老牌百貨店宣布關店
    4月2日,大丸松板屋百貨店宣布「松坂屋豊田店」計劃2021年9月30日正式關閉。據悉,該店開業於2001年10月25日,位於豐田市站西口商圈,面積18220平方米,正式員工12人。2020年2月期總營業收入為69.6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6億元),營業利潤2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2.8萬元)。
  • 關照宇:新冠疫情下日本還會繼續吞下「負利率毒丸」嗎?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南財快評:新冠疫情下日本還會繼續吞下「負利率毒丸」嗎?27日,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稱,保持金融系統穩定是非常重要的。不會將進一步調低負利率排除在將來的政策選項之外。在疫情加劇影響下,大規劃開閘放水牌又重新出現在了日本金融決策者的桌面上,負利率王炸可能被加碼推出。負利率通常被視為是促進經濟增長的最後努力。基本上,當所有其他類型的傳統貨幣政策均被證明無效且可能會失敗時,該方法才會被實施。 自2014年6月歐洲央行首次將隔夜存款利率調至-0.10%以來,西方經濟中利率為負值的債券、存款乃至貸款等資產規模迅速擴大。
  • 春節日本旅遊必備:百貨店購物指南
    近年來,日本成為春節出國旅遊的熱門地,購物也被列為中國遊客的重要活動!在此為大家奉上一份日本百貨店購物指南,讓你輕鬆找到日本以及海內外的大牌好物! 阪急百貨店梅田總店阪急百貨店梅田總店建成於1929年,是世界首家車站型百貨店。集購物、美食、休閒、娛樂於一體,經營的品牌從日本本土品牌,到國際知名品牌,應有盡有。
  • 女性社會地位提高 日本服裝瞄中東市場
    女性社會地位提高 日本服裝瞄中東市場 2012-12-18 08:34:43 來源:網上輕紡城
  • 後疫情語境下,中國大陸赴日遊客消費趨勢如何?
    , 2020年新冠疫情奪走了日本的光明未來,話說有點誇張,不過從觀光業看確實是遭到階段性毀滅打擊。從2019年中國大陸赴日遊客消費結構看,購物消費佔50.1%,由此推算,就知道日本商家是多麼期盼中國大陸遊客了。由此帶來連鎖反應,除了餐飲等服務業之外,蘇寧旗下的日本最大免稅店Laox於7月28日宣布關閉24家門店中的一半。到10月份,大型企業出現不良反應。10月5日,三大航空之一的LCC(airasia日本)宣布破產。
  • 日本目前是否還有自己的超一線服裝品牌?
    截至 2014年,日本服裝國產率已下滑至 3%,這一現實讓眾多的日本工廠面臨危機,甚至破產倒閉。日本的服裝生產巔峰期是 1990年,當時的服裝國產率為 50.5%,約有 100萬人在工廠工作。該數據在此後不斷下滑,2005年,服裝工廠工人人數已下滑至 40萬人。 快時尚的興起是日本服裝生產行業快速衰退的原因之一。
  • 企業抗疫復產典型事跡|海瀾集團:疫情下的企業自我破局
    制定模式,推動產業復甦從疫情防控、有序復工,到積極復甦各門店銷售網絡,海瀾集團發揮產業資源協調優勢,打造「海瀾模式」,助力多家合作供應鏈生產企業復工復產。海瀾集團率先通過內部實踐驗證,形成系統有效的防疫復工方案,並打通上下遊產業鏈,為合作企業提供疫情防控、復工復產的解決方案,幫助企業對接防疫物資採購,解決疫情期間員工返程復工的安全管理等問題,實現信息互通,資源共享。海瀾之家積極開展線上業務:通過開通微商城、擴展電子商務平臺,一方面挖掘傳統平臺銷售;另一方面布局網絡直播業務。
  • 內循環能否拯救服裝外貿企業?
    美國市場是中國外貿企業最重要的市場之一。據商業地產服務投資機構世邦魏理仕的一份調查,美國零售增長近來已經超過疫情前,消費引領了美國經濟的復甦,但服裝零售比較慘澹,除了運動類服飾,快時尚、職業裝、定製服裝、禮服等品類仍處於下滑趨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