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學校的責任?李嘉誠:家長你錯了!

2020-12-03 益尚談教育

專注教育實踐,分享教育思想。持續更新,請加關注!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每一個兒童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家庭教育是他的第一教育場所,也是最重要的教育場所,父母是對他影響最深刻的第一任老師。一個人如果沒有獲得好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多半很難在他身上正常實現,從這個層面上說,一個好的家庭整體提升教育勝過「老師」。

「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李嘉誠的家庭教育詮釋了這句話的現代版本。

李嘉誠曾說過:一個人事業上再大的成功,也彌補不了教育子女失敗的缺憾!

李嘉誠的家庭教育也許因為豐富的物質基礎,可以提供普通家庭無法企及的優質教育資源和更廣闊的實踐空間,但所有成功教育所遵循的原則是通行的,富貴人家如果不重視道德、文化與實踐,那再大的富貴也很有可能「富不過三代」。

從李嘉誠對孩子的教育實踐,我們不妨從下面的是三個方面來思考這個問題:

如何提高愛的質量

曾經,孩子們經常悶悶不樂地向李嘉誠發問:「為什麼別的同學都有私家車專程接送,而您卻不讓家裡的司機接送我們呢?」

每次聽到兄弟倆的質疑,李嘉誠都會笑著解釋:「在電車、巴士上,你們能見到不同職業、不同階層的人,能夠看到最平凡的生活、最普通的人,那才是真實的生活,真實的社會;而坐在私家車裡,你什麼都看不到,什麼也不會懂得。」

李嘉誠的財富不是用來讓其提高其家庭教育中所謂「我那麼努力掙錢,就是為了讓你享受好的教育」類型的父母的愛,在這方面李嘉誠用實踐告訴我們,提高孩子對生活中最細微的理解和認識,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接受這種來著最自然的愛的培養,讓孩子知道什麼:現在享有的人生,只是生活的一種狀態,最平凡的事情裡也會有巨大的快樂!

爸媽對孩子的愛都深入大海,這種對孩子愛的質量上卻千差萬別,本質上的不同導致孩子對家庭教育的認知的不同,這種認知上的差異從而造就了孩子家庭教育的匱缺。

不要指望在孩子身上教育投入短期生效

要明白的是家庭教育是一種長線投資,是一種性格塑造的長期教育和實踐養成。

這不僅僅說明教育上需要投入金錢,也說明家庭教育的作用與影響是長期的深遠的,因此,對於家庭教育也需要長期的規劃而不是急功近利的短線操作。想想我們現在努力給孩子報各種培訓班,深怕孩子輸在所謂的「起跑線」,這就不是一種可持續的發展的教育觀。很多家長太焦慮了,盲目跟風報班,也容易輕信各種看起來頭頭是道的教育理念的宣傳。你想想,孩子會不會在三十幾歲時需要這個培訓帶來的能力,你就能理智些報班了。用歷史的眼光看問題,家庭教育也不例外。

李嘉誠曾說過:對子女的教育,百分之九十九應該教他們做人的道理,即便是他們成人後,也應該是三分之二教他們如何做人,三分之一才是教他們如何做生意。

做人的性格教育就是這種長期的教育,

寫在最後,古語說得好:「愛其子而不教,猶為不愛也;教而不以善,猶為不教也。希望這篇文章能為您帶來新的思考,也希望您留言交流!

相關焦點

  • 老師建議:作為家長如何配合學校教育孩子?
    導讀:孩子的成長和教育不光是學校的責任,也需要家長的共同努力。那麼家長應該如何配合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資料圖。  班級裡最好的學生,通常不是第一個舉手的,當然也不會是不舉手的。  老師建議:  1、如果你家孩子屬於這種類型,建議培養孩子穩重的性格,日常可以加強靜坐或者練習書法等這類磨性子的訓練。  2、如果孩子常年不發言,那說明他們內心對外界的評價很看重,而且對自己也缺乏信心,建議父母給孩子多一些肯定和鼓勵,少一些批評教育。
  • 教書育人是老師的責任還是家長的義務?
    最近呢有一個很頭疼的問題,就是老師經常要求這個家長回家以後輔導孩子,並且要求呢要在孩子的作業上簽字或者要求錄視頻。這讓很多的家長很無語。有的老師更直接,如果孩子家長籤了字以後,到學校收上來,老師判作業的時候依然發現了錯題就要求家長到校聽課。
  • 深圳諾德安達雙語學校劉望:家長應該如何作為國際化學校教育的良好...
    本次秋季峰會匯集了國內外20+教育領域專家學者、知名國際學校校長,55+優質國際學校及教育機構參展,以「洞見教育本質·規劃孩子未來」為主題,以全新視角探討國際化教育未來發展,旨在為家長們帶來全球領先的國際教育理念,深度破譯家長焦慮,化解擇校難題。
  • 李嘉誠坦言:身為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不能吝嗇這3個方面的投資
    雖然人力資本理論更多針對的,是社會對教育的投資。但引申到每個家庭對教育的投資,也是可以說得通的。@洛水無痕:以前也沒看見有人談什麼教育投資,也沒有上輔導班,不照樣成人成才嗎?現在孩子動不動就三四個輔導班,還打著投資的旗號,給孩子的投資可不一定有相應的回報啊。其實,給孩子投資是沒有錯的,但是要看怎麼投資了。
  • 面對綁匪,李嘉誠為什麼會說:這次,是我錯了。
    「課題分離」這個理論,給了我們「判斷一件事到底是誰的錯」的標準:誰的損失最大,就是誰的錯。因為損失大就會痛苦,而誰在承擔痛苦就是誰的課題。舉個例子。所以,你要說:我的錯,我的錯。然後,心平氣和地走到旁邊。因為,你的時間,比他值錢。這就是課題分離,誰的損失大,就是誰的錯。
  • 有些家長認為教育是學校的事,真是這樣嗎?
    在社會發展到今天,有一部分家長仍然認為教育即是孩子在學校考試中取得好成績。能取得好成績的孩子被認為教育得很好,而成績欠佳的孩子被認為沒有教育好。那教育真是等同於分數嗎? 教育是一宏觀話題。有道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
  • 李嘉誠:事業的巨大成功,也彌補不了教育子女的失敗
    從家庭教育來說,家庭優越的孩子在教育起跑線上肯定佔據天然優勢。這點毋庸置疑。好的學校,不僅校園環境及教學設施優良,而且師資力量很雄厚。多少家長,不惜動用一切人脈資源讓孩子擠進重點高中上個名牌大學。不比20年前,寒門多出貴子富家常養敗家子。而今,寒門孩子變嬌慣自私,富家子弟更優秀努力。正如標題所警示:社會精英層更加重視孩子的教育和培養。
  • 你的教育方式真的對嗎?李嘉誠完美解釋什麼是家庭教育
    在他們上學的學校別人家的孩子都是專車接送,只有他們兩每天坐巴士上學,而當他們兩問李嘉誠為什麼是,李嘉誠告訴他們,只有在電車、巴士上看到的才是真實的生活、真實的社會,坐在專車裡什麼也不懂什麼也不會。在李家兄弟的童年,李嘉誠每天晚上都會坐在書桌前閱讀報紙及學習外語,每逢周末李嘉誠都會陪他們去遊泳及學習國學。
  • 學校強制家長購買教育軟體,每月收18塊錢,為什麼家長不敢舉報?
    有家長爆料,學校強制要求家長購買教育軟體,錢雖不多,每月不過是18塊,五六個教育相關的APP也不算什麼,關鍵這已經和教育的初衷相背離,無形之中加重了家長經濟和心理負擔,破壞了學校和教室的形象,更是違反了相關的條文規定,也是當前教育部門正在嚴查清理的問題。
  •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區教育共同發展 濱江區家長學校大講堂開課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區教育共同發展 濱江區家長學校大講堂開課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記者 張可寧 通訊員 付亞萍)9月19日下午,濱江區家長學校總校在濱江區社區學院四樓多功能廳舉辦家長學校大講堂,特邀杭州濱興學校副校長、高級教師張培芳作題為《您的從容,助孩子致遠》的專題講座,全區150名初中七年級家長參加。
  • 憑什麼你爸不是李嘉誠?李嘉誠一句話,讓所有80,90後沉默了
    「憑什麼我老爸不是李嘉誠?」02去年上半年,鳳凰網報導:90歲的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主席李嘉誠正式宣布退休,由長子李澤鉅接棒。李嘉誠將繼續擔任李嘉誠基金會主席,並擔任長江集團高級顧問。在發布會現場,鳳凰網記者提到:「很多青少年都在問,為什麼我父親不是李嘉誠,為什麼我就要事事受苦?您對此怎麼看?」
  • 「教啥啥不行,叫家長第一名」:這位家長,你在拿無知當正義嗎?
    教啥啥不行:你知道這個班的平均分在市裡排第幾?在區裡排第幾?在同年級裡排第幾嗎?叫家長第一名:你有沒有問過這個班的第一名有沒有被叫過家長?前五名、前十名有沒有被叫過家長?你的孩子都是因為什麼被叫家長,你心裡沒點數嗎?
  • 「教師體罰學生致臀部發紫」,其實錯在家長,老師並沒有錯!
    「教師體罰學生致臀部發紫」,其實錯在家長,老師並沒有錯!近日,重慶奉節一6歲女童因未完成作業被老師打傷,打出了肉眼可見的傷痕。父母為孩子洗澡時才發現並及時送醫。該女童的班主任承認打人,稱孩子不使勁哭又不躲,以為打得不疼。
  • 學校和家長是孩子教育的合伙人,這是一場心胸和智慧的遠行!
    這個「基礎」必須由學校和家長配合完成。 我們把教育看作農業,把教師視為農人,把學生喻為種子。 人類天生就有自我發展和探索的內驅力,這本身就是一種生物的本能,後天的教育只佔兒童先天稟賦基礎上的30%左右。 所以,學校和家庭的教育要建立在客觀、理性的基礎上,才能談成人和成才的事。
  • 教育=家庭+學校!包河版「家長學校」了解一下?
    但教育不能僅靠學校  家庭是青少年成長的第一個教育環境  家長同樣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加強家校共育,形成教育合力  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保證  為此,包河行動了起來  11月17日下午,「黨建領航·家校共育」工作啟動儀式暨「同心圓」家長學校成立大會在包河區青少年活動中心隆重舉行
  • 孩子犯錯該如何教育?做到這3點,家長可以論錯而不傷孩子自尊
    教育孩子要有禮貌沒錯,可這位父親並沒意識到孩子犯錯家長也是有責任的。明明可以先替孩子道歉,回家再好好教育。偏要扔孩子一人在超市大哭,這樣的做法難道不影響超市裡的其他人嗎?想表現於人前,卻滿滿都是槽點。有時候孩子犯了錯誤,公共場合或是外人在場,家長掛不住面子,盛怒之下總會威脅孩子:不許哭,再哭你就滾出去...你錯沒錯?知道錯了嗎?說話!你不說對不起,我就不帶你出去玩了...好的教育該如春風化雨,循循善誘;而非天雷轟頂,高壓強權。
  • 李嘉誠捐贈200萬元,只因小學生的一個動作!他與教育的這些事兒你...
    李嘉誠基金會也回復稱,此次捐款共計200萬元,用於公益教育。新聞將大家的視線聚焦到這位香港商人,亞洲首富——李嘉誠的身上,這位工作了78年的「超人」其實與教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並稱將在退休後重點關注教育等領域。他與教育有哪些故事,一起來看看吧!
  • 03期教育沙龍:生長在學校之外的教育模式(全文)
    遊雪晴(科技日報記者)我們也不是學校,也不是自己在家,我們更像是一個大的家庭教育,我曾經跟他們這些先行家長了解,你自己在家上學和在學校最大區別是什麼?他們在家不止一年,最大區別就是你在上學的時候可以說教育的責任是在學校,我把孩子無論是義務教育還是我花錢去私立學校上學,我家長把這個孩子教育責任給了學校,你應該給我提供一些服務。
  • 六歲孩子在學校碰傷同學對方家長要求我賠償 學校應該負什麼責任
    來源|CCTV今日說法(微信號:cctvjrsf) 剛入小學的小朋友正是活潑調皮的年紀 孩子在學校時誤傷了同學 對方家長要求我進行賠償 那學校要負什麼責任呢?
  • 「龍門陣」學生學習不好到底是老師的責任還是家長的責任?
    學生學習不好到底是老師的責任還是家長的責任?學生學習不好老師找家長麻煩,為什麼不是家長找老師麻煩?我相信很多家長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更多的覺得孩子在學校上學,怕老師給自己的孩子穿小鞋忍氣吞聲的不在少數。可能有百分之90以上的家長都選擇沉默,最後本末倒置,老師教不好學生還囂張的批評家長,動不動打電話找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