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寒門再難出貴子」的說法時常見於報端,甚至有很多學生放棄高考而外出打工。「讀書無用論」在一些偏遠的農村開始盛行,很多農民認為孩子讀書無用,到頭來不但沒有找到好工作,反而花掉家裡的積蓄。甚至有人覺得,讀書是在荒廢大好時光,與其這樣還不如早點步入社會,掘到「第一桶金」。
任何時候都不要相信什麼「讀書無用論」,僅僅以眼前的利益和功利心態來看待讀書的話,讀書大部分時候沒什麼用處。讀書改變命運不是一天二天的事情,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李嘉誠這樣告訴你讀書是如何改變命運的:
「我是李嘉誠,12歲就開始做學徒,還不到15歲就挑起一家人的生活擔子,再沒有受到正規的教育,當時自己非常清楚,只有我努力工作和求取知識,才是我唯一的出路,我有一點錢我就去買書,記在腦子裡面,才去再換另外一本,到我今天來講,每一個晚上在我睡覺之前,我還是一定的看書。知識並不是決定你一生有財富增加,但是你的機會就更加多了。你創造機會才是最好的途徑」。
李嘉誠從一個學徒變成世界級富豪,這就是讀書改變命運。
在第三季《中國詩詞大會》總決賽中,其貌不揚的外賣小哥雷海為一路過關斬將,擊敗北大碩士彭敏奪得冠軍,這也是讀書改變命運。
北大才子陸步軒畢業以後賣豬肉,被人嘲笑,似乎是一個讀書無用論的反面典型,可是人家賣肉賣得風生水起,一年銷售18億元,還給北大捐款捐9個億。這同樣是讀書改變命運。
資本家時代已經過去了,智本家時代開始了。美國微軟的比爾蓋茨,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馬斯克,臉譜網的扎克伯格,谷歌創始人拉裡·佩奇和謝爾蓋·布林,都是靠自己的知識和頭腦創業成功的。中國的馬雲、馬化騰、李彥宏、黃崢等等都是大學畢業的,沒文化你連大門都進不去,不識字送快遞都幹不了。
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發布了《2018中國大學富豪校友排行榜100強》,根據統計,北京大學培養160名億萬富豪校友,位居第1。清華大學158人,屈居第2;浙江大學104人,居第3;復旦大學72人,列第4;中國人民大學51人,居第5;中山大學49人,列第6;上海交通大學47人,居第7;華南理工大學38人,列第8;武漢大學33人,居第9;南京大學32人,居第10。
千萬不要說讀書沒有用,那是你讀得不夠好。北大清華基本上包攬了全國的狀元,人才濟濟,不僅出富豪也出科學家政治家學問家。
讀書改變命運,不是學歷改變命運,很多人把讀書認同於學歷。與其說讀書改變命運倒不如說知識改變命運,是知識的力量給人創造機會。金一南,國防大學教授,原來不過是一個初中學歷的圖書管理員,完全是靠自學成才,正如他的自白:「我並不比別人聰明,只比別人執著!」金一南自嘲自己生在滿盤皆輸起跑線上,是個始終疲於追趕末班車的人。金一南提出三點建議:「做有心人、幹困難事、立大格局」。
讀書不僅僅是為了生存的需要,如果是為了發財而讀書的話,人活得太累。人是需要一點精神家園的,哲學家蘇格拉底說過,「未經省察的人生沒有價值」。知識就是力量,你擁有知識,你的人生才有靈魂。
曾有學生問著名古典文學家葉嘉瑩:「在當前商品經濟的大潮中,學習古典詩詞還有什麼用」,葉嘉瑩說:「我以為,學習古典詩詞最大的好處就是使你的心靈不死。」
擁有知識,你的心靈才會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