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畝雜交水稻過半早枯 村民懷疑種糧有問題

2020-12-07 閩南網

­  南方日報訊(記者陳詠懷)昨日(22日),英德市望埠鎮蓢新村村民吳先生向本報報料,稱該村種植的500畝雜交水稻有超過一半出現早枯死亡、減產和不結穗等現象,而村民種植的本地留種水稻則生長正常,懷疑是雜交水稻供種公司提供的種糧有問題。對此,英德市農業局則回應,主要是水稻感染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所造成。

­  水稻種下不到一個月停止生長

­  秋分節氣剛過,正是水稻秋收開始的時候,不少鄉村田野都出現農民忙碌的身影。然而,英德市望埠鎮蓢新村的村民卻為自家所種的水稻發愁。今年7月底,他們發現種下的500畝雜交水稻有部分出現停止生長的情況,村民增施肥料後仍不能解決問題,而出現問題的水稻面積也逐漸擴散,植株開始枯黃。到了9月份,已有過半水稻出現早枯死亡、結穗少甚至不結穗等問題。

­  「6月份剛種下的時候生長勢態還是很好的,但到了7月份問題就來了,噴灑了各種肥料和農藥都沒有什麼效果。」村民吳先生自家種了20多畝雜交水稻,本來看好其產量高、抗病能力強等特點,沒想到「弄巧成拙」。「上造種的收了近兩萬斤稻穀,而這造能有一萬斤都萬幸了,每畝估計要減產三四百斤,大部分村民都要虧本。」

­  雖然村民種的雜交水稻出現了狀況,但用本地留種所種的水稻則生長正常,有村民懷疑是雜交水稻的種糧出現了問題。「如果是水稻發病,那也應該是一同感染,沒理由品質好的水稻有問題,品質一般的反而沒事。」吳先生表示,虧本事小,他更希望相關部門能夠調查清楚是種糧問題還是發病問題。「如果沒搞清楚,下一年都不敢再種這個品種,寧願產量少一點也要保證不出問題。」

­  近年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擴散嚴重

­  記者將蓢新村的問題反映到英德市農業局,該局相關負責人則表示,經過調查,水稻不結穗並非種糧問題,而是感染了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雜交水稻尤其容易感染。該種病情主要通過帶毒的白背飛蝨進行傳染,典型症狀是心葉抽出緩慢,心葉葉片短小而僵直,葉脈有不規則蠟白色瘤狀突起,後變成黑褐色。植株嚴重矮縮(株高不及正常株的1/3,不能拔節,重病株常早枯死亡。

­  「這種病早在十幾年前就出現,不時也會受到相關的病情信息,但規模和影響不大。然而今年,這種病呈快速擴散蔓延趨勢,不僅英德市,幾乎粵北地區的水稻都受到影響。」該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是帶毒白背飛蝨遷入的高峰期,加上最近颱風較多,水稻對病蟲抵抗力下降,植株容易感染病毒。所幸的是該病毒植株之間不相互傳毒,白背飛蝨不經卵傳毒。

­  該負責人提醒,對付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應以農業防治為基礎,「治蝨防矮」為重點,應急補救為補充的防治策略。農戶應加強白背飛蝨的監測調查力度,及時準確測定關鍵傳毒時期白背飛蝨帶毒率,為「治蝨防矮」提供依據;同時抓住水稻7葉期前這一關鍵時期,做好晚稻秧田和本田初期稻飛蝨防治;對發病秧田,要及時剔除病株,併集中進埋入泥中,移栽時適當增加基本苗。而重病田建議及時翻耕改種,以減少損失。「大田防治飛蝨可選用高效對口單劑,如吡蚜酮、高含量吡蟲啉、烯啶蟲胺、噻蟲嗪等藥劑,交替用藥延緩抗藥性的產生。」

­  目前,英德市農業局已聯繫保險公司到現場勘查,理賠工作正在進行當中。

相關焦點

  • 雜交水稻制種無人機授粉 一個機手輕鬆搞定百畝稻田
    黑石 攝7月19日,在成都崇州市白頭鎮覺皇村,近500畝「蜀優217」雜交水稻制種基地稻花飄香。一架無人機在雜交水稻上方約一兩米處低飛,螺旋槳捲起的氣流在稻田裡劃出一道道波浪,激揚起每一株雄性父本水稻花粉,使花粉均勻地飄向雌性母本水稻。
  • 株洲300多畝稻子大量死苗 村民懷疑種子有問題
    ,可株洲縣洲坪鄉洪壠村、馬洲村等村的村民卻發現,自家田裡栽種的雙季稻「中早39號」在逐漸枯萎,根據鄉政府初步掌握的情況,稻苗死亡面積達300多畝。眼看著自家水稻絕收已成定局,很多農民欲哭無淚。  現象  300多畝「中早39號」稻苗死亡  「家裡三十幾畝地全廢了。」5月13日,在洲坪鄉洪壠村南塘組,村民丁華臉上寫滿了無奈。
  • 69歲老人種糧30年首次遭遇大旱,500畝水稻減產40萬斤,想哭
    截止目前,淮河以南有45個市縣維持重等以上氣象乾旱,其中沿江大部地區為特旱,多為30-50年一遇。部分山丘區飲水安全受到影響,秋種土壤墒情差。圖為乾涸的池塘。在合肥市廬江縣乾旱最嚴重的羅河鎮 ,一些糧田絕收,水塘已經基本見底,乾旱仍在持續。望著乾癟的水稻,69歲的朱先成充滿無奈。這位兩鬢有些斑白,皮膚黝黑,從1988年開始以種田為生的種糧戶, 30多年來頭一次見到這麼嚴重的乾旱。
  •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情牽武義40年 ——「半斤種子樣本」引出的跨...
    王宅鎮種糧大戶方曉輝通過土地流轉承包了1600多畝糧田種雜交水稻,連年獲得好收成。2013年秋收後,方曉輝驅車載著金秋剛收穫的稻米,來到湖南省長沙市的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專程拜訪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與他一起分享豐收的喜悅,表達一個農民對他的感激之情。
  • 抗病高產、耐肥抗倒深兩優898水稻被農民稱為「靚仔禾」
    「陽西地區沿海,溫度高溼度大,以往種植的那些雜交水稻品種抗性不怎麼好,不是稻瘟病就是白葉枯,今年晚造用上深兩優898就不一樣了。」
  • 80畝水稻「空心」 「過期種子」坑農?(圖)
    種糧大戶左手握的為「空心」稻穗,右手為正常稻穗。  11月12日,種糧大戶李萬源站在安義縣喬東鄉社坑村租種的300多畝稻田旁,心情沉重。一邊220畝稻田裡的稻穗收穫在即,而另一邊相同時間裡種下的80畝水田裡卻稻穗乾癟。  「出於穩產保收的考慮,當初特意留下80畝稻田栽種雜交水稻。
  • 瞭望丨雜交水稻:東方魔稻
    雜交水稻被譽為「第二次綠色革命」,也已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列為解決發展中國家糧食短缺問題的首選技術。中國雜交水稻研究處於國際領先地位,具備強大的核心競爭力,解決了地球上數十億人口的飯碗問題,對世界糧食安全和良種技術傳播做出了重大貢獻,將來,中國雜交水稻必將不斷為中國和世界糧食問題尋找新出路。可以說中國雜交水稻是中國科技領域自主創新的標誌性成就。
  • 超級雜交水稻畝產破世界紀錄
    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宋春芳在接受採訪時介紹,品種在整個生育期表現良好。10月5日初步實收測產數據顯示,畝穗數19.5萬,成穗率78.6%,每穗粒總數304粒,結實率90%,千粒重25.5克,穗粒數273.6粒,預測畝產理論產量在1357.4公斤。  據了解,雜交水稻品種與有機矽水溶緩釋肥結合,成熟後畝穗數19萬,穗粒數285粒,結實率90%。
  • 「甬優水稻」畝產創新高!有望成為浙江連作晚稻百畝方之最
    一顆優質水稻種子,從開始篩選到最後交由農戶種植,至少需要17年時間。要實現高產,實屬不易。「如果這次能刷新浙江省連作晚稻百畝方新紀錄,就可以進一步擴大種植面積!」寧波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曉燕,36年如一日專注種子事業,潛心「甬優」雜交水稻品種選育和推廣。
  • 雜交水稻:東方魔稻_鳳凰網財經_鳳凰網
    雜交水稻被譽為「第二次綠色革命」,也已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列為解決發展中國家糧食短缺問題的首選技術。中國雜交水稻研究處於國際領先地位,具備強大的核心競爭力,解決了地球上數十億人口的飯碗問題,對世界糧食安全和良種技術傳播做出了重大貢獻,將來,中國雜交水稻必將不斷為中國和世界糧食問題尋找新出路。可以說中國雜交水稻是中國科技領域自主創新的標誌性成就。
  • 「甬優水稻」畝產創新高 有望成為全省連作晚稻百畝方之最
    一顆優質水稻種子,從開始篩選到最後交由農戶種植,至少需要17年時間。要實現高產,實屬不易。「如果這次能刷新浙江省連作晚稻百畝方新紀錄,就可以進一步擴大種植面積!」寧波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曉燕,36年如一日專注種子事業,潛心「甬優」雜交水稻品種選育和推廣。
  • 中國雜交水稻的成功經驗
    雄性不育係為生產大量雜交種子提供物質基礎,保持系用於繁殖不育系,恢復系用於給不育系授粉來生產雄性恢復且有雜種優勢的雜交水稻種子。中國三系法雜交水稻於1973年成功實現「三系」配套,是水稻雜種優勢利用的經典方法。「三系法秈型雜交水稻」於1981年獲中國國家技術發明獎特等獎。
  • 第一代雜交水稻曾大面積發生稻瘟病,是他拯救了雜交水稻的命運
    他主持培育的「汕優63」累計推廣近10億畝,增產糧食700多億公斤;他主持培育的六個超級稻品種已推廣8000多萬畝;他主持研製的再生稻品種與栽培技術七次刷新再生季單產世界紀錄……「水稻的品種需要不斷推陳出新,因為品種抗性會不斷變異,病菌不斷分化,然後又需要新品種來取代。」也正因為如此,謝華安坦言科研之路沒有終點,水稻育種是他一輩子熱愛的事業。
  •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與三亞的半個世紀情緣
    截至2017年,雜交水稻在我國已累計推廣超90億畝,共增產稻穀6000多億公斤。他多次赴印度、越南、菲律賓等國,傳授雜交水稻技術以幫助克服糧食短缺和飢餓問題,為確保我國糧食安全和世界糧食供給作出了卓越貢獻。12月18日,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袁隆平被授予改革先鋒稱號,獲頒授改革先鋒獎章。
  • 盲人種糧模範「點亮」的脫貧路——廣西興安縣村民文教書致富不忘...
    能幫鄉親們脫貧致富,文教書也很自豪,「我請人幫種田,優先照顧貧困戶和殘疾人,現在常年請8個人,農忙時最多請幾十個人,都是附近村民,很多是聾啞人、殘疾人。」文教書種糧規模最大的時候,有700多畝。那時很多村民都出去打工,地撂荒了,他就承包過來。這幾年,村民們也惜地了,合同到期想自己種,文教書的種糧規模減少到400多畝。
  • 500畝稻田受災,咋辦?看貴池這名種糧大戶如何自救……
    池州市貴池區梅龍街道地處圩區,有大片農田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內澇。胡孔喜是梅龍街道郭港社區人,多年來靠種糧為生,今年他在同義圩內流轉了500餘畝田地種植晚稻,這個月本是晚稻移栽後快速成長的時期。如何保住自己的500多畝水稻是胡孔喜的心頭之急。他連夜加設了4臺機泵晝夜排水,並組織工人清溝瀝水,盡最大可能排洩內澇,緩解淹苗情況。考慮到接下來的降雨可能,他還租用了一臺挖掘機,在稻田旁邊的河岸邊備好沙袋、填土、加高圍堰,防止河水倒灌。「今年這麼大水,我家裡就靠這些田地收入。我必須想辦法,爭分奪秒,將損失降到最低。
  • 周輝耀:「種糧是我這輩子最大的事」
    紅網時刻3月17日訊(通訊員劉志堅 王小良)3月16日上午,新邵縣陳家坊鎮塘壠村早稻集中育秧廠房,種糧大戶周輝耀與10幾名員工在忙碌育秧作業。周輝耀介紹說,他今年種植雙季稻面積3000畝,早稻品質是湘早秈45號、湘優616和陵兩優674,當前是早稻育秧關鍵時期,他還幫助代農戶育秧4000多畝。
  • 隆平高科:巴基斯坦優質水稻雜交產量或翻番 反哺改良中國大米
    據巴媒報導,巴工商聯合會副主席蘇爾坦-雷曼表示,儘管巴主要糧食實現自給自足,但仍有近37%的人存在糧食不安全問題,主要是糧食獲取和供應。國際穀物理事會發布的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每公頃大米產量4.9噸,而巴基斯坦為2.6噸。如何能夠提升巴大米產量?
  • 汕優63高產高抗稻瘟病,全國種植面積達9億多畝的雜交水稻品種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陸續培育出一批優良水稻新品種,如矮腳南特號、汕優2號、汕優63、兩優培九及諸多超級稻品種,它們解決了我們的溫飽問題。汕優63是八九十年代的當家品種,目前種植面積最大的雜交水稻品種,全國種植面積達9億多畝,有人說80%的人吃的都是汕優63,這麼形容無大異議,其選育者謝華安也被稱為「雜交水稻之母」。
  • 請問雜交水稻哪個品種好?
    清江鶴認為深優9734這個水稻品種還不錯。圖片1:深優9734齊穗時的情景。深優9734是個三系雜交水稻品種。最初是由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清華深圳龍崗研究所用不育系"深97A"和恢復系R2134配組育成的適宜在海拔1000m以下平壩丘陵地,二高山稻作區種植的中晚熟品種。深優9734在田間生長勢強,分櫱旺盛。只要在移載以後及時追施提苗肥,深優9734返青活棵都較快,隨即可以進入茂盛的分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