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BIS報告
全球外匯市場方面,保持在第一位的是英國,日均交易額是3.58萬億美元;排在第二的美國則為1.37萬億美元;新加坡外匯市場則以6330億美元排名第三;中國香港以10億之差的6320億美元位居第四,第五名為日本,日均交易量為3760億美元。值得關注的是,中國(上海)以1360億美元進入全球第八大外匯交易中心之列。
BIS這份針對包括53個主要國家近1300家銀行及其金融機構的調查顯示,美元仍保持全球貨幣主導地位,在所有交易貨幣中佔比88%,歐元交易份額有所上升,達到32%。相比之下,日元下降了約5%,但仍是第三大活躍交易貨幣(佔比17%);其次分別是英鎊(13%)、澳元(7%)、加元(5%)以及瑞郎(5%)。
來源:BIS報告
貨幣對方面,主要貨幣對排名前7的依次為EUR/USD、USD/JPY、GBP/USD、UDS/EME(新興市場國家貨幣)、AUD/USD、USDCAD、USD/CNY等,合計佔總交易量的85%。交叉貨幣對排名前三的依次為EUR/GBP、EUR/JPY、EUR/CHF等。
報告指出,新興市場經濟體(EMEs)貨幣再次擴大市場份額,佔全球整體交易量的25%。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幣在全球排名中並未出現進一步攀升,保持全球第八大貨幣地位,佔比4.3%,僅次於瑞士法郎。
為方便從業者更加清晰認知全球外匯交易狀況,對此,匯商傳媒(FOREXPRESS)將對全球八大外匯交易中心做一個簡單的盤點,它們依次是英國倫敦、美國紐約、新加坡、中國香港、日本東京,瑞士蘇黎世,法國巴黎及中國(上海)。
1
英國倫敦
20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隨著國際銀行業開始壯大,外匯交易蓬勃發展。1979年,英國外匯管制取消,倫敦開始成為一切交易的中心,從外匯到債券到衍生品和基金管理。這也讓英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淨出口金融服務國家。倫敦在亞洲和美國之間的時區內提供最大的資金池,另外倫敦時間一直被作為國際商業標準時間。
倫敦在全球外匯交易總量中佔比重高達43.1%,比紐約高出近3倍。而歐洲競爭對手瑞士和巴黎分別只佔3.3%和2%左右。
金融中心:倫敦
日均外匯交易量:3.58萬億美元
全球外匯交易量佔比:43.1%
2
美國紐約
紐約外匯市場不僅是美國外匯業務的中心,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外匯市場之一,從日均外匯交易量來看,緊隨倫敦之後,為世界第二,也是全球美元交易的清算中心。此外,美國外匯交易人數卻是全球最多的國家之一。
由於美國沒有外匯管制,對運營外匯業務沒有限制,政府也不指定專門的外匯銀行,所以幾乎所有的美國銀行和金融機構都可以經營外匯業務,這促使美國外匯交易量佔全球較大比重。不過,隨著金融危機後的嚴苛的金融監管政策實施,美國外匯交易量並未攀升,反而呈下滑之勢。從2013年佔比19%,2019年佔比下降至16.5%。
金融中心:紐約
日均外匯交易量:1.37萬億美元
全球外匯交易量佔比:16.5%
3
新加坡
得益於獨特的地理位置,新加坡外匯市場發展迅速,並在2013年擠下日本,成為全球第三大外匯交易中心,2019年蟬聯亞洲第一,且外匯交易量僅次於英國和美國。為在日均交易量高達6.6萬億美元的外匯市場搶佔更多市場份額,新加坡近年來正致力鼓勵世界主要的外匯經紀商在當地建立新系統,以消除因繞道東京及倫敦路徑交易,造成的交易延時。
隨著亞洲貨幣交易和電子交易的增長,新加坡監管機構正與金融業合作,建立外匯交易中心,擴建外匯市場基礎設施,以改善亞洲交易時段的流動性和價格發現。
金融中心:新加坡
日均外匯交易量:6330億美元
全球外匯交易量佔比:7.6%
4
中國香港
匯商傳媒(Forexpress)此前發布過很多有關中國香港特區外匯行業及交易市場的文章,作為亞洲金融中心之一,香港在該區域扮演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全球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駐紮於此,以香港為重要「據點」,開拓亞洲市場。
作為世界上最自由、最開放的自由港口城市,香港不斷升級完善自身的金融環境和配套服務體系。同時,監管法規越來越完善,打擊金融違規犯罪的執法力度上愈來愈強。這些都是香港在全球金融中心中維持活力的重要保障。
監管制度是香港作為首屈一指的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基石。增強香港金融市場的穩健性及競爭力是香港證監會(SFC)的首要任務,SFC確保了香港的監管制度能夠在難以預測的市場環境下維持有效的運作。
金融中心:香港
日均外匯交易量:6320億美元
全球外匯交易量佔比:7.6%
5
日本東京
東京外匯市場上,銀行同業間的外匯交易可以通過外匯經紀人進行,也可以直接進行。日本國內的企業、個人進行外匯交易必須通過外匯指定銀行進行。由於日本的進出口貿易多以美元結算,且日元為重要避險貨幣,所以東京外匯市場90%以上是美元對日元的交易。
日本擁有1.273億人口,人均收入在5.3萬美元左右。日本網際網路普及率非常高,接近92%;移動網際網路普及率約為75%。日本網際網路發達程度為該國蓬勃發展的零售外匯交易提供了完善的基礎設施。
作為亞洲的金融重鎮,東京一直是全球重要外匯交易中心。不過遺憾的是,2013年起,東京連續被新加坡和中國香港趕上,跌落第五的位置。
金融中心:東京
日均外匯交易量:3760億美元
全球外匯交易量佔比:4.5%
6
瑞士蘇黎世
說起瑞士,我們就會想到2015年1月份曾引發全球外匯行業大地震的「瑞郎黑天鵝事件」,至今令行業人士心懷恐懼。據悉,瑞士外匯市場交易主要集中在銀行間,參與的外匯銀行有瑞士銀行、瑞士信貸銀行、瑞士聯合銀行等。
蘇黎世是瑞士主要的商業和文化中心和最大城市,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和黃金市場之一,有著全歐洲最富裕的城市的稱號。蘇黎世具有120多家銀行,比如瑞士信貸銀行、瑞士聯合銀行以及一些私人銀行,以此成為了瑞士最大的金融中心。
瑞士外匯交易中主要是瑞郎對美元的交易,對其他貨幣通過美元進行交叉買賣,因此瑞郎對美元的匯率是蘇黎世外匯市場的主要匯率,瑞郎對其他貨幣的匯率採用以美元進行套算。
金融中心:蘇黎世
日均外匯交易量:約2760億美元
全球外匯交易量佔比:3.3%
7
法國巴黎
巴黎是歐洲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隨著英國脫歐不斷推進,一些知名的金融機構開始從倫敦遷入巴黎。為了爭奪這些金融機構和從業人員,法國和德國已展開競爭,都試圖打造歐洲新的金融中心。除市場金融機構外,歐洲銀行管理局總部也從倫敦遷至巴黎。
另外,法國還擁有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之一巴黎國際金融中心,該中心的貨幣市場由法蘭西銀行、各註冊銀行、國家信貸銀行、房地產信貸銀行、金融公司、保險公司、外匯銀行及退休機構組成。
巴黎外匯市場的主要業務是由當地銀行之間直接進行外匯買賣,或通過經紀人進行,也通過電子交易平臺與國外銀行進行外匯買賣,主要集中在美元、歐元、英鎊等主要貨幣。另外,外匯交易形式主要是外匯遠期及即期等。
金融中心:巴黎
日均外匯交易量:1670億美元
全球外匯交易量佔比:2.0%
8
中國上海
2019年BIS全球外匯調查報告中,中國日均外匯交易量高達1360億美元,成功躋身全球八大外匯交易中心。上海作為中國最為重要的金融中心,且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所在地,絕大多數外匯交易活動在上海完成。
隨著中國監管部門對開放金融市場的不斷擴大,以及更多金融改革措施出臺,上海不斷向國際金融中心的目標邁進。上海打造國際金融中心,最重要的對標對象之一就是倫敦。倫敦在國際機構集聚度、市場參與度、離岸業務比重等方面的顯著優勢,恰是上海亟待提升的短板。
金融中心:上海
日均外匯交易量:1360億美元
全球外匯交易量佔比:1.6%
從國際清算銀行的數據可以看出,相比往年,中國外匯交易活動大幅增加,2019年的日均交易量1360億美元,相比2016年飆漲了87%,排名從三年前的13位,到目前的第八名,這是一個跳躍式的上升。這也從側面說明了,中國金融市場開放激活了外匯等交易活動,也印證了人民幣國際化不斷向前的步伐。
BIS報告:www.bis.org/statistics/rpfx19_fx.pdf#page=16
猛戳「閱讀原文」,BYFX Global佰益匯環球帶你實力玩轉全球交易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