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近年來數量高漲的高校畢業生湧進社會,不禁擔憂了起來。
雖說機會處處都有,但也是要有天時地利人和的。
人才過剩,經濟不景氣,大學教育質量下降等種種問題,其實都會影響就業問題。
作者本人本科畢業,幹過工廠普工。至於時間,就不透露太多,就是近幾年的時間。
我在兩家工廠幹過,一家是臺資工廠,一家是內地工廠,都是電子廠,也就是生產筆記本,桌上型電腦,投影儀,手機等的電子廠。
工廠工作其實說難也不難,一般都是重複性工作。我在裡面擰過螺絲,綁過主機線,操作過測試軟體,也幹過包裝。
工廠的工作其實有強度高的,也有比較低的,這要看你具體分配到哪個部門,哪條產線,哪個工位。
一般流水線的強度比較高,只要有機子過來,不容得你休息的。差不多每天同一個動作得重複個幾百次。
還有比如操作某些軟體,這樣的工作強度是比較低的,只要你把指定數量的機子,通過軟體操作完某些工序就行了。
其實工廠有優點,有缺點,而且優缺點的分化很明顯。
最大的優點就是門檻低,大部分是體力勞動,不費腦子,社會需求量大,只要你肯吃苦,忍得了低工資,就可以幹。
相應最大的缺點就是得吃苦,而且工資低,社會地位低。
第一就是工時。每個月上滿26天,每天兩班倒上滿12個鐘(包括吃飯和休息),半個月或一個月倒一次黑白班。
第二就是工資,特別是如果你是中介進去的,拿的工資更少,因為被他們吃了一部分。像我,在四川成都,國內西南地區這邊,工資大概是每小時14到25之間,一個月上滿工時,大約也就是三千多。有的廠包吃住,有的不包,我上班的廠是包住不包吃。
沒錯,也就是說,如果我們以國家正規的勞動時間,不加班算工錢的話,就是最低工資標準,連兩千都不到。
名副其實996,不是網上那種整天吐槽996,卻一個月拿的工資是普工的半年的工資的那種。而是996,底薪只拿國家最低工資標準的那種。
其實我當時也是走投無路才選了幹普工這條路,這跟性格和背景有關,就不多說了。工作倒是沒什麼,但是有幾點是我幹不下去的原因。
1 寒窗苦讀二十載,雖說考上的是雙非學校,但至少也是半個一本大學;
2 父母為培養我的藝術氣息,讓我拉了13年小提琴;
3 工廠裡面的人雖說有友好的,但是大多數是不友好的,說話也不好聽;
4 國家正常上班時間,上滿一個月還拿不到兩千(除非加上績效全勤這些,也就三四百);
5 大量的時間,精力,健康,換來的是最低的工資和暗淡的未來;
這難道就是人間天堂?
鄙人學識淺薄,只是想分享一些人生經歷。
最後還是只想說,真的得露宿街頭了,我們可以選擇去工廠。
但如果年輕時有的選,選個好一點的職業,有未嘗不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