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是託爾斯泰對世人的忠告。一個家庭想要過得幸福,就不能隨心所欲,否則就會遇到各種隱患,甚至會給家庭帶來黴運。
幸福的家庭既然都是相似的,說明它們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徵,可能僅僅是都有一些優良的家風,就能讓這個家庭日漸興旺,長盛不衰。
袁了凡說過:「人興在子孫勤學,家興在儉樸持家。」傳承這樣優良的家風,家庭才不會走黴運,袁了凡的兒子袁天啟謹遵家訓行事,所以袁家興旺數世而不衰。
子孫勤學,持家儉樸,這就是袁了凡這位老祖宗的忠告:一個家庭走黴運時,做好這二件小事,早晚時來運轉。
一、子孫勤學
陶淵明曾經說過:「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這是他給世人留下的勸世良言,目的就是激勵世人一定要珍惜光陰,勤學苦讀,這樣才能讓自己成才,早日出人頭地。
其實,在我們的傳統中,大家都非常重視讀書學習這件小事。別看讀書做學問並不風光,也沒什麼了不起,但是卻能修身養性,提高自己的涵養學識。諸葛亮就在《誡子書》中告誡兒子諸葛瞻:「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足見學習對人生的重要性。
世上大多數人,其實都是出身貧寒的普通人。在實現個人價值,追求人生成功,改變自己命運的道路上,沒有豐富的資源可以借用,所以讀書學習就是改變人生的唯一出路。只有學業有成,自己成才,能夠建功立業,這樣才能光耀門楣,給家族帶來興旺。
而且,不僅僅是普通人需要勤學苦讀,對於出身於富貴之家的人來說,更要有這種優良的家風。否則子孫容易養成驕奢倦怠的惡習,每天都玩樂揮霍,早晚會有敗家的一天,這就會給家庭帶來黴運。如果子孫養成好學的習慣,不是為了有高明的學識,而是培養子孫好學上進的精神,這樣人生才會走上坡路。個人能夠成才,才能回報家庭,給家族帶來福氣。
二、持家儉樸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這是朱柏廬留下的治家箴言。對於一個家庭來說,想要興盛起來非常不容易,可能需要幾代人的努力。但是想要敗家卻很容易,只要一個不肖子孫做出敗家之舉,就能讓家庭走黴運,甚至走向衰敗。
石崇是西晉時期的大富豪,他出身於豪門世家,所以家資巨富。他非常喜歡跟別人鬥富,特別是他跟晉武帝的舅舅王愷鬥富的典故,大家都耳熟能詳。晉武帝有一次賞賜給王愷一棵名貴的珊瑚樹,王愷那去給石崇炫耀。沒想到石崇卻故意把珊瑚樹打爛了。
王愷剛要發火,石崇卻讓人抬出了幾棵更加光彩奪目的珊瑚樹。每一都比王愷的更加高大精美,而且讓王愷隨便挑選,王愷雖然心裡不服氣,但是在石崇的財勢下,也不得不敗下陣來。石崇的驕奢,給他帶來的風光只是一時的,最終也因為財富而惹人嫉恨,被司馬倫設計陷害而亡,家業也因此而衰敗。
所以說,不是一個家庭有了錢,就代表著興旺。一個家庭如果很窮,也不意味著就是走黴運。關鍵在於這個家庭有沒有儉樸的好習慣。曾國藩說過:「儉節則昌,驕奢則亡。」 石崇就是這樣的例子。一個家庭,就算再窮再苦,只要能夠節儉度日,日積月累就會越來越富裕,這才是興家的好家風,一定要重視了。
關於子孫勤學,持家儉樸,老祖宗曾經留下很多勸世良言:「歷覽前賢人與家,成由勤學破由奢。奢者狼藉儉者安,一兇一吉在眼前。」一個家庭不怕暫時運氣不好,只要能做好這二件小事,早晚時來運轉。如果你家都能夠做到,也要恭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