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見到馬克沁機槍,為何愛不釋手卻始終未買?1句話道出心酸

2021-01-08 郭延濤說歷史

李鴻章看到馬克沁的機槍,為什麼放不下卻不買呢?1句話道出其中心酸

事實上,談到慈禧,我們首先應該想到的是腐敗和奢侈,35、面對大國,我們首先想到的是逃避,而不是如何自強,到最後,我們還是逃不開毀滅的命運,為了拯救清朝,很多人都出來了,清朝大臣李鴻章知道英國有一種威力強大的槍,叫做馬克西姆機槍。

洋務運動發展是改革的重點清朝的武器,在馬克沁機槍的一次會議上,李鴻章參加在歐洲,後看格言重機槍也震驚的表現這種機槍,但李鴻章最後沒有買,但是買了幾十個不到馬克沁機槍的加特林,1888年,馬克沁重型機槍問世。

馬克西姆機槍於1884年獲得專利,四年後,中國人開始仿製,並以當時與德國並列世界第一的速度仿製它,英國人直到1891年才開始用馬克西姆重型機槍裝備軍隊,當時,中國已經可以自行生產馬克西姆機槍了,這就是李鴻章沒有大量購買馬克西姆重機槍的原因。

聽了馬克沁的介紹,李鴻章沉默了一會兒,然後他說「太快了,太快了」,然後轉身要走,其實大家都知道李鴻章很喜歡這把槍,他對射擊的速度和力量非常滿意,但在李鴻章死後,清朝就沒有財力去消費這種奢侈了,多年的賠款,都沒錢養槍!

相關焦點

  • 李鴻章第一次見到馬克沁機槍的問話,讓後人心酸
    因為有了馬克沁,世界上才出現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全自動機槍,這支槍一直都有「寡婦製造者」之稱,頻繁出現在戰場上。可以說,人類文明歷史的進程,馬克沁機槍的參與非常重要,儘管它是作為「殺手」而存在的。這支槍曾經出現在晚清名臣李鴻章面前,對於當時搖搖欲墜的大清,光訓練士兵顯然是不夠抵禦列強的,軍備也必須要跟上,但李鴻章第一次見到它,表現卻非常奇怪。
  • 李鴻章親眼見證了馬克沁機槍的威力,為啥沒買?一句話戳心後人
    李鴻章親眼見證了馬克沁機槍的威力,為啥沒買?一句話戳心後人!馬克沁機槍如此強力,李鴻章看後為何不買?一句話道出老臣的心酸清朝末期,官府腐敗,從上到下都只想著自己享樂,對百姓安危絲毫沒有顧忌,尤其是以慈禧為代表的清政府,面對列強的蠶食,想的不是如何自強,而是苟且偷生,割地賠款得過且過。最後逃不了滅亡的命運,結束了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帝制。
  • 李鴻章第一次見到馬克沁機槍後,想買卻嫌射速太快?原因讓人心酸
    1893年,馬克沁重機槍被首次用於實戰,當時一支約50人的英軍隊伍,憑藉4挺該機槍,打退了5000多麥塔比利人的數十次衝鋒,馬克沁由此聲名大振。 李鴻章是晚清名臣,但卻因為經常代表清王朝與列強籤訂不平等條約而飽受詬病,「是是非非李鴻章」便是對他一生最好的概括。但不可否定的是,李鴻章確實為了清朝而窮盡了畢生精力。
  • 李鴻章看到馬克沁機槍威力不俗,卻未採購,說的一句話讓國人心酸
    索姆河戰役中裝備了馬克沁機槍的德國軍隊就憑著馬克沁機槍的存在死死地守住了陣地,抵抗了英法兩國聯軍的進攻。 甚至馬克沁機槍的成功,硬生生的讓英國人出動了他們掩藏已久的秘密武器——坦克。坦克的出現,直接改變了世界戰場上戰爭的面貌。但是德國軍隊依舊憑藉著馬克沁,沒有後退半步。死亡人數將近140萬,失蹤人數30多萬,也因此,這場戰爭被稱為「索姆河地獄」。
  • 李鴻章遠赴英國,首次見到馬克沁機槍,說一句話令人心酸
    1896年,李鴻章一行人踏上了遠赴英國的路程。到達英國後,李鴻章迫不及待的前往馬克沁公司,觀看馬克沁重機槍的射擊演示。他先將每挺機槍進行單獨演示,後又三槍一同射擊。通過演示,統計出每挺馬克沁重機槍在1分鐘內可以發射子彈400發。
  • 李鴻章遠赴英國,首次見到馬克沁機槍後,說了一句話令人心酸
    多年的閉關鎖國政策,讓清朝統治者見到了洋人的槍枝炮彈驚訝的睜大了眼睛,此時的他們才意識到,清朝早已脫離了世界發展的軌道,外面的世界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西方侵略者的欺壓之下,統治階層才有了改變的意識。他們開始向西方學習,實行洋務運動,興辦軍事基地,從國外買入槍枝大炮,希望能夠學習到西方先進的生產技術。
  • 李鴻章訪德時,第一次見到馬克沁機槍,問了一句話,實在讓人心酸
    但是有這麼一個人物一直在殫精竭慮的為清朝謀求更高的科技和發展,他就是李鴻章。 李鴻章一生有著十分複雜的評價,有過為官的腐敗失敗和戰爭時的錯誤決策,也有過為了清朝技術革新盡心盡力的推動。他曾多次出使海外,來到英、美等國,為了清朝引進許多先進的科技與軍備。可是,就在李鴻章訪德時,在他第一次見到馬克沁機槍的時候,問了一句話,這句話讓當時的商人們聽了頗感心酸。
  • 李鴻章出訪歐洲,見到馬克沁機槍問了一句話,讓人非常心酸
    在德國,他這個東方『俾斯麥』見到了正主,留下了一段膾炙人口的對話。還見到了大殺器——馬克沁機槍。 馬克沁機槍早在1883年就已經發明了出來,平均每分鐘的射速能達到600發,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一舉聞名,曾創造出一天殺死六萬英軍士兵的戰績,獲得「寡婦製造機」的榮譽稱號,甚至有人說這種武器殺了歐洲整整一代人。
  • 為何李鴻章第一次見到馬克沁機槍,沒問價錢,卻先問浪費子彈不?
    ,它屬於全球第一款擁有全自動射擊性能的輕武器,李鴻章為了能夠全面的了解這款槍械,特意跑去歐洲找到這款機槍的軍火商販了解馬克沁的情況。但是讓人奇怪的是,李鴻章第一次見到這款馬克沁,沒有先問價錢卻先說了這樣一句話。
  • 李鴻章出使德國,第一次見馬克沁機槍,說了一句話,飽含心酸無奈
    而在洋務運動中,李鴻章首先想到的便是國家的軍力,如果想不被挨打,勢必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於是,他創建了北洋海軍,同時,他請命耗費了巨資,從英德兩國買來了許多先進的艦船和大炮,來武裝清軍。
  • 李鴻章第一次見馬克沁機槍,沒先談價而是說了句話,實在令人心酸
    這不,李鴻章首次見到馬克沁機槍,說了句話,聽了讓現代人都感到心酸。馬克沁機槍是世界上第一種以火藥為能源的自動武器,它口徑11.43毫米,槍體重27.2千克,以水為槍管冷卻介質,可以實現即為恐怖的600發/分鐘的連射,也可以通過調節變成100發/每分鐘的慢射狀態。這樣一種連射武器,在飛彈、原子彈、火箭炮這些武器還沒有出來之前,當然是戰場上極為恐怖的武器了。
  • 1888年清政府已能仿製馬克沁機槍,為何始終沒有批量生產
    馬克沁機槍是列強欺負和侵略弱小國家的重要武器,連不怕死的日本人都曾被馬克沁機槍嚇得腿發顫。在1904年的日俄戰役裡,馬克沁重機槍造成的死亡高達九成。所以馬克沁機槍是各國夢寐以求的「利器」,也是各國青睞的「寶貝」。有趣的是,在馬克沁機槍問世不久,中國就掌握了馬克沁機槍的製造技術。1883年,英籍美國人海勒姆·史蒂文斯·馬克沁發明了馬克沁機槍,次年申請了專利。
  • 馬克沁機槍威力巨大,為何李鴻章卻不願意採購?
    文/寂寞的紅酒馬克沁機槍,是人類有史以來殺人最多的一種槍械,被稱為「寡婦製造機」。在索姆河一戰中,就有上百萬士兵死於馬克沁機槍的火力下。但在1884年,馬克沁在倫敦舉行新槍發布會,向與會者展示新槍的威力,馬克沁機槍如雨的子彈竟然打斷了大樹,讓李鴻章大為震驚。
  • 李鴻章第一次見到全自動機槍,沒有先問價錢卻先問這話,讓人心酸
    這支槍被命名為「馬克沁機槍」,它是世界上第一支真正意義上的全自動機槍。 馬克沁注意到,士兵們使用老式步槍時,常常因為槍後座的能量而讓肩膀被撞得大面積淤青。而且,那些非自動槍需要人為地裝一顆子彈才能射擊一次,以至於很多裝彈速度不夠快的士兵常常在裝彈時被擊中身亡。 馬克沁機槍解決了這些問題,它可以連續發射子彈,不用射一次裝一次,大大提高了槍枝武器的水平。
  • 李鴻章訪德時,第一次見到馬克沁機槍,說的話實在讓人心酸
    但有這樣一個人物一直竭盡所能地想要提高清朝的科學技術水平和發展,他就是李鴻章。在李鴻章的一生中,他的評價是非常複雜的,既有為官的腐敗失敗、戰時的錯誤決策,也有為清廷的技術革新不遺餘力的推動。先後多次出使海外,到英、美等國,為清朝引進了許多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武器裝備。但就在李鴻章訪德的時候,當他第一次看到馬克沁的機槍時,李鴻章又問了一句,這句話讓當時的商人聽了很不舒服。
  • 李鴻章第一次見馬克沁機槍,威力很大卻不願意購買,原因讓人心酸
    李鴻章第一次見馬克沁機槍,威力很大卻不願意購買,原因讓人心酸中國近代是一個屈辱的時代,而在這個時代當中也誕生了許許多多為國家復興而奮鬥的英雄人物,當然這其中也不乏爭議性極大的人物,比如李鴻章,時至今日,有關李鴻章的爭議是越發的激烈,有人說他是賣國賊,也有人是他是中國近代化的先驅,
  • 看到馬克沁機槍,李鴻章為何覺得它的射速太快?
    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李鴻章,第一次見到馬克沁就表示出了極大的興趣!這不僅僅是這個機一分鐘有600發射速的厲害之處,更是他對大清軍事的擔憂!馬克沁機槍1883年,工程師馬克沁製造的馬克沁機槍問世。之後,通過不多的改進,一年後,馬克沁機槍的射速可以高達1分鐘600發子彈。成為全球首款連續發射子彈的機槍!
  • 李鴻章在德國首次見馬克沁機槍,沒有驚訝而是說了句話,讓人心酸
    看到德國的工業技術,李鴻章被深深的觸動了,他創辦的軍工業恐怕是一輩子都趕不上德國的工業了,在參觀機器時,一款新式武器引起了李鴻章的注意力,這款武器就是馬克沁機槍。 馬克沁機槍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成功以火藥燃氣作為能源的自動武器,李鴻章的金陵製造局也試圖仿製,一共打造出了
  • 李鴻章第一次見馬克沁機槍,威力很大卻不願意購買,原因讓人心酸
    李鴻章第一次見馬克沁機槍,威力很大卻不願意購買,原因讓人心酸中國近代是一個屈辱的時代,而在這個時代當中也誕生了許許多多為國家復興而奮鬥的英雄人物,當然這其中也不乏有爭議性極大的人物,比如李鴻章,時至今日,有關李鴻章的爭議是越發的激烈,有人說他是賣國賊
  • 李鴻章採購時,親見馬克沁機槍轟倒大樹,為何不買?原因讓人心酸
    那麼,歷史上的李鴻章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李鴻章外出採購武器時,曾經親眼目睹馬克沁機槍轟倒大樹,威力奇大,但是最後為何不買?李鴻章生於1823年的合肥的官吏家庭,在幼年時期,李鴻章就顯露出了聰慧好學的特質,在道光二十年(1840年)中秀才入仕。後來,李鴻章更是跟隨在曾國藩的左右,得到了悉心教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