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採購時,親見馬克沁機槍轟倒大樹,為何不買?原因讓人心酸

2021-01-10 小香時尚筆記

李鴻章是清朝著名的大臣,甚至可以說是晚清最為出名的一位大臣。

他與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並稱為"中興四大名臣"。

在清朝末年,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李鴻章用他特有的士大夫的擔當,承擔起了清朝的外交任務,維護了大清的統治。

然而他的一生,同樣充滿了爭議。

中國歷史上很多著名的喪權辱國的條約,都是在他的代表之下,籤訂的。

從此,他也就和恥辱扯上了關係,人們想到他的第一印象,很多人甚至都是賣國賊。

那麼,歷史上的李鴻章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

李鴻章外出採購武器時,曾經親眼目睹馬克沁機槍轟倒大樹,威力奇大,但是最後為何不買?

李鴻章生於1823年的合肥的官吏家庭,在幼年時期,李鴻章就顯露出了聰慧好學的特質,在道光二十年(1840年)中秀才入仕。

後來,李鴻章更是跟隨在曾國藩的左右,得到了悉心教導。

在平定太平天國運動中,李鴻章逐漸成為了一方重臣。

後期,清朝面臨著列強的入侵,朝廷不勝其擾,開始"洋務運動",師夷長技以制夷,希望能夠變法圖強。

19世紀末,李鴻章應邀前往外國考察武器裝備,如果遇到價錢合適的,可以立刻籤訂採購的條約。

李鴻章到達外國之後,製造商給他展示了一款新式機關槍,名為"馬克沁機關槍"。

馬克沁機關槍是世界上第一種以火藥燃氣為能源的自製武器,由英國人海勒姆·史蒂文斯·馬克沁於1884年年發明,在當時是最先進的武器之一。

圍在李鴻章周圍的商人們,親自給他們演示這種機槍的威力。

幾個呼吸間就給遠處的一棵巨樹印上了成千上萬的彈孔。

同行的清朝臣子都十分雀躍,這種槍械正好能給他們提供強大的火力,如果數量夠多,這還有什麼仗是打不過的呢?

可是李鴻章卻面色非常難看,他沒有過問槍械的價格,而是問商人:"這機槍一分鐘能打多少子彈?"

商人們十分自信地炫耀道"一分鐘可以打五六百發子彈!"

李鴻章一聽,卻立馬放棄了購買這種武器的想法。

隨行的官員還是很疑惑,槍的射速越快,威力越大不是越好嗎?

之後李鴻章的一句話就道出了緣由:"打起來太快了,子彈的消耗量也太大了,大清朝用不起啊!"

李鴻章當年窮酸的樣子,就像是古代小說書當中,那些落魄的窮酸文人。

進到店裡,看的不是什麼東西好,而是首先看買不買得起。

沒有真正窮過的人,恐怕不會理解這背後的辛酸。

但是他雖然知道這件東西對於當時的清朝來說,可以說是舉足輕重的東西。

但是考慮到當時清朝的國力,根本消耗不起這樣的裝備。

連北洋水師的那點經費,都是李鴻章嘔心瀝血討來的,他又如何有錢給尋常部隊安排這樣的武器。

"弱國無外交"也罷,"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也罷,

李鴻章和他所代表的那個腐朽、奄奄一息的清朝,終究是錯過了這次購買的機會。

而接下來清朝,就像大家所看到的那樣,很快走向了滅亡。

李鴻章雖然一生毀譽參半,但是他在洋務運動中體現出的開明卻是晚清臣子裡難得一見的。

德國海軍大臣柯納德稱李鴻章為"東方俾斯麥",可見李鴻章的影響力之甚遠。

如果你想深入了解一下李鴻章和他所處的那個時代 的話,不妨讀一下這本《李鴻章全傳》。

本書敘議結合,對李鴻章一生的經歷進行了細緻生動的敘述,讀者瀏覽其間,將會看到一位"萬裡長江作浴盆"的懵懂少年,如何一步步躋身封疆大吏的行列。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稱讚李鴻章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

慈禧太后也將李鴻章視為"再造玄黃之人",

當我們了解了李氏發跡的過程,也就看到了淮軍子弟的歷史功勳,理解了困囿於歷史現實的無可奈何,傾聽到了與世浮沉無處訴說的辛酸苦楚,亦聽到了一個為民族強盛而瀝盡心血、在莫大的屈辱中為國爭利的老臣的殘喘聲……

正版《李鴻章全傳》只要36元,不過是一張電影票的價錢,就可以讀到李鴻章一生的經歷和智慧,不管是自己研讀,還是送給孩子,都是十分的物超所值。

趕緊點擊下方連結搶購吧:

相關焦點

  • 馬克沁機槍威力巨大,為何李鴻章卻不願意採購?
    文/寂寞的紅酒馬克沁機槍,是人類有史以來殺人最多的一種槍械,被稱為「寡婦製造機」。在索姆河一戰中,就有上百萬士兵死於馬克沁機槍的火力下。但在1884年,馬克沁在倫敦舉行新槍發布會,向與會者展示新槍的威力,馬克沁機槍如雨的子彈竟然打斷了大樹,讓李鴻章大為震驚。
  • 李鴻章第一次見馬克沁機槍,威力很大卻不願意購買,原因讓人心酸
    李鴻章第一次見馬克沁機槍,威力很大卻不願意購買,原因讓人心酸中國近代是一個屈辱的時代,而在這個時代當中也誕生了許許多多為國家復興而奮鬥的英雄人物,當然這其中也不乏爭議性極大的人物,比如李鴻章,時至今日,有關李鴻章的爭議是越發的激烈,有人說他是賣國賊,也有人是他是中國近代化的先驅,
  • 李鴻章第一次見馬克沁機槍,威力很大卻不願意購買,原因讓人心酸
    李鴻章第一次見馬克沁機槍,威力很大卻不願意購買,原因讓人心酸中國近代是一個屈辱的時代,而在這個時代當中也誕生了許許多多為國家復興而奮鬥的英雄人物,當然這其中也不乏有爭議性極大的人物,比如李鴻章,時至今日,有關李鴻章的爭議是越發的激烈,有人說他是賣國賊
  • 李鴻章見到馬克沁機槍,為何愛不釋手卻始終未買?1句話道出心酸
    李鴻章看到馬克沁的機槍,為什麼放不下卻不買呢?1句話道出其中心酸事實上,談到慈禧,我們首先應該想到的是腐敗和奢侈,35、面對大國,我們首先想到的是逃避,而不是如何自強,到最後,我們還是逃不開毀滅的命運,為了拯救清朝,很多人都出來了,清朝大臣李鴻章知道英國有一種威力強大的槍,叫做馬克西姆機槍。
  • 李鴻章親眼見證了馬克沁機槍的威力,為啥沒買?一句話戳心後人
    李鴻章親眼見證了馬克沁機槍的威力,為啥沒買?一句話戳心後人!馬克沁機槍如此強力,李鴻章看後為何不買?一句話道出老臣的心酸清朝末期,官府腐敗,從上到下都只想著自己享樂,對百姓安危絲毫沒有顧忌,尤其是以慈禧為代表的清政府,面對列強的蠶食,想的不是如何自強,而是苟且偷生,割地賠款得過且過。最後逃不了滅亡的命運,結束了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帝制。
  • 李鴻章眼見馬克沁機槍掃斷大樹,為啥沒買?一句話戳中痛點
    導讀:李鴻章眼見馬克沁機槍掃斷大樹,為啥沒買?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李鴻章眼見馬克沁機槍掃斷大樹,為啥沒買?一句話戳中痛點!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關於李鴻章的功過一直爭論不休缺點。其中其中,李鴻章最受詬病的是1894-1895年甲午戰爭的失敗和隨後籤訂的《世關條約》,縱觀當時的中國,清政府腐敗無能,列強盯著中國。情況還是這樣。所謂弱國沒有外交手段。如果你換了人,情況會好點嗎?恐怕不行是的。所以在大苗看來,那些指責李鴻章為甲午戰爭失敗負責的人,是典型的站著說話的人。
  • 李鴻章第一次見到馬克沁機槍後,想買卻嫌射速太快?原因讓人心酸
    1893年,馬克沁重機槍被首次用於實戰,當時一支約50人的英軍隊伍,憑藉4挺該機槍,打退了5000多麥塔比利人的數十次衝鋒,馬克沁由此聲名大振。 李鴻章是晚清名臣,但卻因為經常代表清王朝與列強籤訂不平等條約而飽受詬病,「是是非非李鴻章」便是對他一生最好的概括。但不可否定的是,李鴻章確實為了清朝而窮盡了畢生精力。
  • 李鴻章看到馬克沁機槍威力不俗,卻未採購,說的一句話讓國人心酸
    索姆河戰役中裝備了馬克沁機槍的德國軍隊就憑著馬克沁機槍的存在死死地守住了陣地,抵抗了英法兩國聯軍的進攻。 甚至馬克沁機槍的成功,硬生生的讓英國人出動了他們掩藏已久的秘密武器——坦克。坦克的出現,直接改變了世界戰場上戰爭的面貌。但是德國軍隊依舊憑藉著馬克沁,沒有後退半步。死亡人數將近140萬,失蹤人數30多萬,也因此,這場戰爭被稱為「索姆河地獄」。
  • 李鴻章訪德時,第一次見到馬克沁機槍,問了一句話,實在讓人心酸
    但是有這麼一個人物一直在殫精竭慮的為清朝謀求更高的科技和發展,他就是李鴻章。 李鴻章一生有著十分複雜的評價,有過為官的腐敗失敗和戰爭時的錯誤決策,也有過為了清朝技術革新盡心盡力的推動。他曾多次出使海外,來到英、美等國,為了清朝引進許多先進的科技與軍備。可是,就在李鴻章訪德時,在他第一次見到馬克沁機槍的時候,問了一句話,這句話讓當時的商人們聽了頗感心酸。
  • 李鴻章第一次見到全自動機槍,沒有先問價錢卻先問這話,讓人心酸
    清廷晚年重用漢臣,而李鴻章是清廷的一塊磚,哪裡需要就哪裡搬,出國考察、籤訂條約之類的事,多半都是李鴻章在做。 此外李鴻章也參與了洋務運動,在前後過程中李鴻章漸漸認識到了先進武備的重要性,曾經特意在國外考察時四處了解和購買武器。1884年,英籍工程師海勒姆·史蒂文斯·馬克沁發明的一種槍專利申請通過了。
  • 每分鐘600發的馬克沁機槍,李鴻章卻連呼用不起,背後無奈誰人知
    在親眼看到這把重機槍憑藉靈活的肘節機構,以每分鐘600發子彈的射速,硬生生的把一棵大樹攔腰射斷,李鴻章不禁驚嘆,連聲說太快了!但在得知這把重機槍這麼一會兒射擊所耗費的彈藥就要價值30英鎊時,又不由得再次驚呼:&34;堂堂一個大國,卻連這機槍彈藥都要節省,實在是可悲。
  • 李鴻章訪德時,第一次見到馬克沁機槍,說的話實在讓人心酸
    但有這樣一個人物一直竭盡所能地想要提高清朝的科學技術水平和發展,他就是李鴻章。在李鴻章的一生中,他的評價是非常複雜的,既有為官的腐敗失敗、戰時的錯誤決策,也有為清廷的技術革新不遺餘力的推動。先後多次出使海外,到英、美等國,為清朝引進了許多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武器裝備。但就在李鴻章訪德的時候,當他第一次看到馬克沁的機槍時,李鴻章又問了一句,這句話讓當時的商人聽了很不舒服。
  • 李鴻章出使德國,第一次見馬克沁機槍,說了一句話,飽含心酸無奈
    而在洋務運動中,李鴻章首先想到的便是國家的軍力,如果想不被挨打,勢必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於是,他創建了北洋海軍,同時,他請命耗費了巨資,從英德兩國買來了許多先進的艦船和大炮,來武裝清軍。
  • 李鴻章第一次見到馬克沁機槍的問話,讓後人心酸
    因為有了馬克沁,世界上才出現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全自動機槍,這支槍一直都有「寡婦製造者」之稱,頻繁出現在戰場上。可以說,人類文明歷史的進程,馬克沁機槍的參與非常重要,儘管它是作為「殺手」而存在的。這支槍曾經出現在晚清名臣李鴻章面前,對於當時搖搖欲墜的大清,光訓練士兵顯然是不夠抵禦列強的,軍備也必須要跟上,但李鴻章第一次見到它,表現卻非常奇怪。
  • 歷史笑話不好笑——李鴻章不買馬克沁機槍的笑話背後
    網上有一個廣為流傳的歷史笑話,說的是:李鴻章1893年在德國訪問,德方邀請李鴻章一行參觀德國兵工廠。在參觀過程中,德方向李鴻章一行介紹馬克沁機槍,聽過介紹後李鴻章一行大為心動,遂要求進行射擊表演。不說別的,李鴻章訪德的時間就不對(李鴻章訪德是在1896年,而不是1893年)!不過這個歷史笑話的真實與否,不是我們要討論的話題。我想從另外的角度,來探討笑話中李鴻章的話,大清朝如果採購馬克沁,真的供的起嗎?
  • 李鴻章出訪歐洲,見到馬克沁機槍問了一句話,讓人非常心酸
    中國近代史上的名人有很多,美名的有,惡名的也不少,但是要說爭議最大的,那恐怕還要屬李鴻章。從民國以來,總體對他的評價都不是很高,反而是近幾年網上出現了一些對於他的讚揚。 客觀來說,他是一個想讓國家進步的人,但同樣也是一個私心很重的人,沒有讚譽的那麼好,也沒有詆毀的那麼差。
  • 看到馬克沁機槍,李鴻章為何覺得它的射速太快?
    李鴻章而推薦這款機槍的人,為了讓李鴻章充分的了解到馬克沁的威力,拿下這個大的訂單,就搞了一個實彈射擊展示。馬克沁雖然問世不久,但是毫不遜色,在短短的30秒射擊中,一棵大樹就被從中間射斷。見識到了馬克沁的威力,李鴻章首先問:「這槍一分鐘能射多少發子彈」?工程師回答道:「至少600發」。
  • 為何李鴻章第一次見到馬克沁機槍,沒問價錢,卻先問浪費子彈不?
    李鴻章是清朝晚期的著名大臣,李鴻章雖然在當時籤下了一系列的喪國辱權條約,但是內心是一直希望能夠為大清永遠效忠的。只可惜李鴻章生不逢時,生在快要滅亡的大清晚期。但是讓人奇怪的是,李鴻章第一次見到這款馬克沁,沒有先問價錢卻先說了這樣一句話。
  • 李鴻章在德國首次見馬克沁機槍,沒有驚訝而是說了句話,讓人心酸
    欲學習外國利器,則莫如覓制器之器,師其法而不必盡用其人。 李鴻章認識晚清的落後,發展洋務運動為的就是自強,除了添船購炮外,李鴻章還建設了一支海軍,李鴻章購置的武器多數都來自德國,德國的軍工業有多精良自然不用多說,主要是李鴻章在外交事業上更加偏向於德、俄兩國。
  • 李鴻章第一次見馬克沁機槍,沒先談價而是說了句話,實在令人心酸
    這不,李鴻章首次見到馬克沁機槍,說了句話,聽了讓現代人都感到心酸。馬克沁機槍是世界上第一種以火藥為能源的自動武器,它口徑11.43毫米,槍體重27.2千克,以水為槍管冷卻介質,可以實現即為恐怖的600發/分鐘的連射,也可以通過調節變成100發/每分鐘的慢射狀態。這樣一種連射武器,在飛彈、原子彈、火箭炮這些武器還沒有出來之前,當然是戰場上極為恐怖的武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