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罕見!6萬人同時搶房!房企瘋狂拿地,最強經濟圈房價大拐點來臨?

2021-01-17 房天下
歷史罕見!6萬人同時搶房!房企瘋狂拿地,最強經濟圈房價大拐點來臨? 房天下   2021-01-14 08:29

[摘要] 長三角霸榜了!

長三角霸榜了!

根據中指研究院統計的2020年百城新建住宅價格累計漲跌幅表單中,百城新建住宅累計漲幅TOP20城市中,長三角城市獨佔11席,遙遙領先其他城市群。長三角共覆蓋26個城市,接近一半都在榜單之中。

表:2020年百城新建住宅價格累計漲跌幅

當全國的投資客都在聚焦崛起中的大灣區,長三角這個老牌經濟特區的房價卻在充滿不確定性的2020年集中爆發了。

6萬人搖號創歷史紀錄

根據中指院全國百城新建及二手住宅的調查數據顯示,2020年百城新建住宅價格累計上漲3.46%,漲幅較2019年擴大0.12個百分點,綜合來看,仍處近幾年同期低位。

圖:2016年以來新建住宅均價累計漲幅

而長三角新建住宅價格累計上漲5.22%,漲幅位列主要城市群首位,累計漲幅較去年同期擴大1.45個百分點,增速遠超全國。其中,杭州、無錫、嘉興等城市累計漲幅位居前列。

圖:2019年至今百城主要城市群新建住宅價格環比變化

數據來源:CREIS中指數據

作為長三角的核心城市,上海2020年新房交易市場格外搶眼。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上海地區共有186個新盤開盤搖號並公布開盤結果,相較於2019年的154個,同比上漲20.78%。

186個新盤共計有48542套房源,最終收穫了80371組有效認籌,年度平均認籌率達165.57%,創下3年來新高。

深圳的「萬人搖」號稱史上最難,而上海同樣不遑多讓。2020年上海「千人搖」項目高達27個,其中有兩個項目超過3000人參與。

杭州更甚。2020年5月,西溪公館一共推出900多套房源,創造了近6萬人登記搖號的紀錄。

整體來看,上海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同比增長為23.1%,蘇州、蕪湖、南通、揚州等城成交金額同比增長均達20%以上。長三角樓市的火熱,非同一般。

瘋搶土地以至系統崩盤

2020年初,某地產公司斥資311億元拿下徐匯區黃浦江南延伸段,一舉刷新內地土地總價紀錄。上海以至整個長三角的土拍由此拉開大幕。

據統計,上海市年內共計92宗涉宅地塊分別被66家房企分獲,平均溢價率11.86%,其中底價成交地塊共41幅;65幅純住宅用地的平均溢價率達到14.4%,僅有22幅底價成交。

根據2020年全國300城市土地收入排行榜TOP50中,上海以2952億元出讓金排名第一,成交面積1750萬平方米,排名第七位。同樣屬於長三角區域的杭州、南京、寧波、蘇州等均排名前列。

2020年全國300城市土地收入排行榜TOP50

註:數據為初步統計數據,文中成交面積指建設用地面積

具體來看,房地產企業瘋狂搶地現象頻頻出現。

10月,杭州共出讓15宗地塊,含7宗涉宅地塊(1宗人才房用地)、8宗商業地塊,總出讓金321.86億元,環比9月上漲105.%,出讓總面積134.59萬方,可建面積328.72萬方。

11月,揚州市推出32宗地塊,共計20幅涉宅地塊,其中商住地塊4幅,純宅地16幅,12幅商業地塊。網上競拍歷時超過10個小時,最終成交總價達133.5億元,平均溢價率達到約33%。

12月,江蘇南京集體出讓9幅地塊中有3幅觸頂最高價。土拍過程從上午10點到下午5點,歷經7個小時。

同樣在年底,蘇州科技城地塊被157家房企瘋搶,導致系統兩次出現崩潰。

競爭激烈的土拍背後,土地溢價率水漲船高。2020年3月,大唐地產拿下江蘇海門一處商住用地,經過175輪投標後價格高達3.47億元,溢價率高達81.83%。

「長三角市場整體韌性強於全國其他地區,對於未來價格上漲空間有較高的預期,房企戰略上會繼續加大對長三角地區一二線及強三線城市的布局。」中國指數研究院上海研究總監方頏曾指出。

最具潛力都市圈

長三角是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代表,在國家現代化建設大局和全方位開放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

2019年相關數據顯示,長三角的經濟總量達到23.7萬億,佔全國的23.9%,是京津冀的2.8倍,是粵港澳大灣區的2倍,是成渝經濟圈的近4倍;長三角的人口總量達到2.25億,是京津冀的2倍,粵港澳大灣區3倍以上,是成渝經濟圈的近2倍。

圖:長三角城市群(城市的經濟體量越大,顏色越深)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十大名校6所來自長三角,全球十大港口三座來自長三角,中國十大經濟城市四座來自長三角,中國三大工業城市兩座來自長三角,無論經濟、工業、科技、外貿、教育長三角都位居全國第一。

長三角人才儲備豐富,研發人員數量從2010年的73.85萬人逐年增加至2018年的135.35萬人,年均增長7.87%。每萬人中研發人員達85.44人,顯著高於全國47.09人的平均水平。而杭州灣新區高層人才總量9年增長近8倍。

經濟體量大,人口總量高,人才高度集中,未來發展前景好等因素,是長三角樓市最大的動力來源。

此前,根據相關機構評定,長三角「上海大都市圈」在中國十大都市圈發展潛力中排名第一。其中共包括上海、蘇州、無錫、南通、寧波、嘉興、舟山、湖州在內的「1+7」城市,陸域面積4.9萬平方公裡,2018年常住人口6597萬,同面積5.6萬平方公裡、人口約7000萬的粵港澳大灣區規模大致相當。

2015-2018年上海大都市圈常住人口年均增量為29.3萬,其中七成由浙江的甬嘉湖舟4市貢獻,特別是寧波人口年均增量達12.6萬、位居第一;上海大都市圈經濟規模在全國都市圈中首屈一指,2018年GDP達9.1萬億元,高於珠三角9市的8.1萬億元;其中上海為3.3萬億元,佔36%。其中蘇州、無錫、寧波3市GDP均躋身萬億俱樂部。

據此推測,上海大都市圈或將在長三角未來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地區房地產市場具有充分活力。

表:2021年五大城市群市場趨勢預判

數據來源:中指研究院綜合整理

可是,基於國家「房住不炒」大背景下,以長三角為代表的房地產熱點區域也是國家調控的重點。下半年政策調控下,長三角地區交易市場及土地市場熱度在調控政策影響下,均顯現高位回落態勢,預計2021年市場將保持嚴格調控。

中指院預測,長三角城市群區域規劃、經濟產業基礎、人口吸引力與粵港澳大灣區存在較大相似度,房地產市場需求也較為旺盛,但鑑於2020年需求積極釋放,短期繼續提升空間相對有限。預計2021年長三角城市群房地產市場規模將有小幅增長,整體呈現量增價穩格局。

免責聲明:凡註明「來源:房天下」轉載請註明出處;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也不代表房天下贊同其觀點。

房天下APP優惠多,速度快

買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關注房天下北京特價房官微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價房大平臺

相關焦點

  • 萬人搖號搶房!成交價破記錄!今年無錫房價……
    天誕生5個日光碟,近3萬人搖號搶房;常州高層房源備案價天花板再刷新,最高46092元/㎡; 4、無錫開發商信心大增,買房人蠢蠢欲動,今年無錫房價估計還是穩中有漲。近6萬人搶959套房,堪稱再也無法超越的「杭州現象」! 一個叫「遠洋西溪公館」的樓盤,打破了杭州樓市歷史紀錄。 近6萬人搶959套房!據說為了分流客戶,杭州還推出了另一個萬人搖樓盤幸福城,不然還不止6萬人。
  • 中國最強經濟圈2021年危險了?!
    6萬人搖號創歷史紀錄 根據中指院全國百城新建及二手住宅的調查數據顯示,2020年百城新建住宅價格累計上漲3.46%,漲幅較2019年擴大0.12
  • 杭州南京頻現萬人搖號搶房!長沙為啥沒這麼熱鬧?
    6月13日,一個叫「遠洋西溪公館」的樓盤,近6萬人搶959套房,堪稱再也無法超越的「杭州現象」! 但與以往最多2萬多人參與不同,這次暴增到至6萬人,宣告了杭州全民投資的瘋狂再上新高度。
  • 房產「頂門棍」被撅折,百強房企拿地貨值4.4萬億,房價再漲難?
    其原因就是很多人房「發家致富」被歸結為是「老天爺賞飯吃」。但他們不知道的是,「老天爺不管人間事」。都是江湖上漂的朋友,一家人說兩家話,就外道了。現今房產咋樣,心知肚明就好。不要糾結,活好當下,不坐公交,在安全啊。「小築暫高枕,憂時舊有盟。封侯非我意,但願房價平」,鐵口斷房改明代戚繼光《韜鈐深處》詩作一首,以老鐵們。
  • 解構「深圳萬人搶房」:「限房價」與「假作為」
    作 者 | 劉勝軍0 1譴責「炒房者」沒有意義「深圳萬人搶房」再度刷屏。其實不是「搶房」,而是「搶差價」,即新樓盤「開盤價」與「市場價」的差距。就新樓盤限價而言,其扭曲再明顯不過了:一個新樓盤,周邊可比樓盤價二手價 8 萬,政府非要限制新樓盤開盤不得超過 6 萬,於是就會出現 2 萬的價差。在市場經濟規律驅使下,「萬人排隊」就成為必然。既然如此顯而易見的違背規律,地方政府為何還要這麼做?答案:這是一種「掩耳盜鈴」式的政策行為。
  • 四大信號顯示,樓市拐點來臨,剛需年底買房還是繼續等房價下降?
    經濟學家董藩最近談及樓市調控時說,地方政府不願看到房價下跌的理由有四個:1、房價一旦明顯下跌,需求立即沉澱,交易稅費銳減,威脅財稅安全;2、房價一旦出現大幅下跌,前期買房的就覺得吃了虧,就可能圍攻開發商和政府,出現大規模「房鬧」事件;3、房價一旦明顯下跌,就會影響開發商買地信心
  • 2020房地產十大關鍵詞:三道紅線、萬人搶房……
    福晟集團也成為率先「倒下」的房企。11月19日,福晟集團發布公告稱,截至公告出具之日,公司尚未支付「18福晟02」利息及回售本金,共計6.31億元。與世茂房地產的合作,並未拯救福晟於火海之中。   華創證券表示,近幾年房地產行業調控政策持續加碼,銀行端清查違規放貸,涉房貸款全面收緊,同時伴隨監管部門即將出臺新規控制房企有息債務增長。
  • 2021年房價「拐點」已經形成?社科院預測:3年後就能見分曉
    一來,據已公布的28家上市房企財報,上半年銷售完成率僅佔全年的40%,經歷了半年的市場冰封,各家房企無疑是摩拳擦掌要降價賣房,而恆大首先打出促銷牌,無疑搶在了前面。再者,據經濟參考報報導,在最近一次央行、住建部座談會上,首次明確房企融資和資金監管新規,並提及從2021年開始全面推行該監管規則。
  • 鼓勵房企降價,行業拐點將至?
    「十四條」新政鼓勵房企降價讓利,有人將其被解讀為「打響樓市降價第一槍」。擴大公積金貸款人群範圍、擴大商住公寓交易和使用權益等內容,也被視為鬆綁樓市的表現。  在「房住不炒」大背景下,為什麼哈爾濱要「鬆綁」樓市?目的是什麼?政策一經發布,可能會產生什麼結果?能否將哈爾濱新政視為樓市拐點將至的信號?  01為什麼是哈爾濱?
  • 6月三四線城市房價「北漲南跌」 社科院預測下行小周期將來臨
    具體來看,北部多個城市房價仍呈上漲態勢。環渤海經濟圈內,臨沂市6月房價同比上漲23.27%,漲幅位居全國三四線城市第二名;唐山市、日照市和泰安市上漲幅度超過10%;秦皇島市、濟寧市、邯鄲市等多地房價均同比上漲。
  • 樓市降溫,房企卻積極拿地,這種怪異舉動意味著什麼?
    但就在大家高興樓市降溫,以為房價要下跌的時候,房地產市場已經悄悄地朝著存量時代發展了。數據顯示,現在不少房地產企業都在瘋狂拿地、囤地,用於購買土地的開銷達到了上千億元。下面,我們就來看看2019年排在前五名的拿地企業。
  • 為什麼房價低迷了兩年後 突然在2016年暴漲了
    同時開發商在重點區域補庫存意願較為強烈,配合資金成本端處於歷史低位的狀況,房企對於融資需求逐步走強。同時在此背景下,房企獲得了大量資金,房企融資規模飆升,負債率大幅提高。而在去資產泡沫的宏觀導向下,房企融資渠道或將大幅收窄,房企資金鍊面臨緊縮,高槓桿下的資金風險將顯現。
  • 深圳樓市波瀾再起:萬人搶房?為何再提房地產是最大灰犀牛?
    來源:《財經》雜誌萬人搶房?徵房產稅?深圳最新回應!為何再提房地產是最大灰犀牛?深圳樓市波瀾再起,郭樹清近日發文再提房地產是最大的「灰犀牛」,釋放什麼信號?近日,有關媒體報導了華潤城潤璽一期等熱點樓盤出現「萬人搶房」、「眾籌打新」等情況。11月30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局長、黨組書記張學凡表示,針對當前一二手房價格倒掛以及媒體反映的代持炒房等情況,政府部門正在研究綜合調控政策,堅決打擊市場投機炒作行為。
  • 臨沂新老地王房價兩萬起,外來房企和本地開發商博弈誰買單?
    從最早的魯商中南樾府,中南置業就和魯商集團合作開發,雖說當時地價已經刷新了臨沂的新高,但中南樾府一直穩紮穩打,而成為地王的2019-029號地塊最終以1382萬元/畝,樓面價達8293元/㎡左右競得,所開發的中南林樾相對比較低調,雖然社會驚呼臨沂房價2萬時代來臨。
  • 17城二手房價齊跌新房大促銷,全國房價拐點已現?
    中原地產等機構認為,多城連續下調的二手房價,意味著全國房價拐點已現。同時,在年末各房企降價推盤,部分城市新房價格也有所下降。整體上看,2018年房企成交金額依舊上漲,將會達到新高,而銷售面積卻止住了上漲態勢,市場的下行調整趨勢確立。
  • 頻繁高價拿地擴張,寧波房企榮安短債壓力大
    2019年末,榮安地產共融資了88.86億,其中一年之內到期的有43.46億,幾乎佔了總借款額的一半,短期償債壓力大。同時,榮安的融資成本也較高,2019年末融資餘額最高的債券融資,其成本在8%,已經在房企平均融資成本之上。不僅融資成本高,榮安還顯現出狂加槓桿的特點。年報顯示,2019年,榮安地產的資產負債率為83.13%,較去年同期增長了2.74個百分點。
  • 房企爭過山海關 東北房價會應聲而漲嗎?
    來源:環環有房這是「環環有房」的第224篇原創。山海關東接東北平原,西連華北平原,是兩大平原的咽喉要道,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到了明朝,從蒙古部落進攻到滿清崛起,山海關都首當其衝。在不斷發生的衝突中,其要塞地位更加凸顯,成為明朝天下第一關。所謂「邊郡之咽喉,京師之保障」。
  • 品牌房企圍獵陝西,各地市房價地圖曝光,未來樓市
    一說到房價,不少人都憤憤不平,按道理來說,跟著「房住不炒」的政策來走,不管是北上廣深,還是大多數二線城市,房價應該都已經呈現橫盤的局面。 但從9月份的數據來看,一二線城市房價基本穩定,三四線卻是蹭蹭上漲。
  • 不謀而合,年末房企聯合拿地高漲,炒地皮還能救樓市?
    如今「房住不炒」政策早已深入人心,即便國家不斷出臺調控政策,嚴禁炒房,但開發商拿地速度依舊沒有減緩,他們內心真正的解讀就是「炒房不行,但沒說炒地皮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