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兆救臺灣,一起渡難關。」是臺行政機構釋出所謂的「第二階段擴大紓困振興方案」時,負責人蘇貞昌喊出的口號。不過,這總規模達到1.05兆新臺幣的紓困新方案是否能達到蘇貞昌所強調的「雨露均沾」,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4月8日,國民黨召開記者會,邀請了多位專家學者深入評析紓困方案,並提出建言。
中國文化大學全球商務系兼任副教授杜震華:我們規劃的內容,這個方案的規模太小,內容規劃不適當。
倫敦大學伯貝克法律學校博士施威全:這次的紓困方案,紓困2.0裡面,超過7000億是貸款,我要向各位官員報告,這7000億貸款來得太晚,太繁瑣,目前成效非常堪憂。
東吳大學講座教授朱雲鵬:如果一個「政府」只靠被動的資訊來施政,來制定計劃,來編訂預算的話,那這個社會就完蛋了。
記者會上,島內知名學者等人紛紛針對目前紓困方案存在的問題提出質疑。其中頗受詬病的幾個地方包括:民進黨當局拿出的資源有限、各行業的薪資補貼標準厚此薄彼、有失周全,針對中小企業的幫助 「口惠而實不至」等等。專家們表示,民進黨當局若不能有針對性地對症下藥,將很快面臨臺灣經濟「兵敗如山倒」的狀況。
東吳大學講座教授朱雲鵬:地方政府知道痛苦在哪裡,因為他們是第一線面對人民的,你現在民進黨當局所有這些事都要跳過地方政府,那你是不是跟眼瞎了一樣。對不對。這就是在黑暗中摸索嘛,對不對。所以我們呼籲,新的預算裡要讓地方政府扮演角色。
國民黨方面也通過文傳會主委王育敏提出具體建議,針對臺經濟部門推出的酷碰券政策,國民黨認為有行動支付的門檻,且沒有充分考慮到窮人和失業者缺錢的實際問題,應以發放現金的方式代替,才能真正普惠全臺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