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神秘又有趣,期待您來破譯古文字

2020-12-13 江南晚報

這個月,無錫市甲骨文學會還將舉行一期文字的交流與評點。令他們沒想到的是,這個非常小眾的學科,去年下半年開始連開十期公益講座反響不錯,受到了老老少少的歡迎。今年他們還想大幹一場,讓更多人參與到中國最形象生動的甲骨文賞析與研究中,破譯文字的奧妙,培養研究甲骨文的好苗苗。

學會成立10餘年 最年長成員90多歲

無錫早在2005年10月就成立甲骨文學會,是除了武漢外的全國第二座城市。無錫市甲骨文學會會長周錫民對書法頗有造詣,他表示,學會共有60多人,最年長的成員已有90多歲,以書法界的人士居多。不過,這幾年,學會也在注重梯隊建設,最近吸引了幾位30多歲的成員。「以前人們認為書法的歷史是從晉朝開始的,發現甲骨文後,把書法史前推到了商朝」,周錫民說,甲骨文已具備了書法的用筆、結字、章法三個基本要素。書法家們用甲骨文來書寫作品時,線條嚴整瘦勁,曲直粗細均備,顯得古樸而爛漫,別有韻味。而用甲骨文來鐫刻印章,其獨特的字形也受到業界的推崇。

對甲骨文有所研究,創作中就不易寫錯字。周錫民說,現在一些書法界人士喜歡用各種古文字來創作作品,但經常會出現問題。他舉例說,「裡」字有表現一裡路、兩裡路這樣裡程的意思,還有表示裡面的意思,在古文字中,這是兩個不同的字。有的書法家用了古文字創作作品,但字形和字義其實並不是同一個,會貽笑大方。他建議,書法愛好者可學習一些甲骨文知識,對他們的創作有益。

九成甲骨文與人類身體和行為有關

2017年,無錫市甲骨文學會在惠山古鎮九號別院聖凱堂等場所,舉辦了《甲骨文的藝術魅力公益性講座》10場,吸引了社會愛好者600多人次參加,從甲骨製作工藝、拓片賞析到書法藝術欣賞,很多文化愛好者都被其深深吸引。

其實,除了成年人對此感興趣外,周錫民發現小朋友也對甲骨文感興趣。漢字是象形的藝術,最原始的甲骨文自然和圖形是最接近的,很得小朋友們的歡心。學會在錢橋中心小學給小朋友開了興趣班,20多分鐘講一個字,孩子們眼睛都不眨一眨,聽得津津有味。

周錫民說,現在估計有4000多個甲骨文的文字,確認的不到一半,能使用的也就是1000字不到。其中九成甲骨文都與人的器官、人的行為有關。甲骨文中的「人」字就是人的側面,一撇一捺分別是人的手和腳。「大」則張開雙臂雙腿、頂天立地的成年人,表示已是大人了。講課時寫出來的甲骨文,小朋友一看就懂,常被引得哈哈大笑,不知不覺中加深了對字詞含義的了解,字也記得更牢。學校特意布置了不少與甲骨文有關的氛圍,展示了龜甲、石頭上的甲骨文,還把同學們自己寫的甲骨文書法做成展板,饒有趣味。

最近有一些文化場所也在積極和學會聯繫,希望他們去開甲骨文課,覺得這種文化的推廣與當前部分市民對小眾神秘事物追求會有所契合。

破譯一個文字能拿10萬獎金

2017年11月,甲骨文順利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工程國際諮詢委員會的評審,成功入選《世界記憶名錄》,讓這一古老的文字再次引發了世界的注視。目前,無錫市民對這種文字關注得還較少,氛圍還不夠。其實早些年,周錫民說,他們就提出了讓甲骨文走進課堂的建議,但一直因經費問題擱淺。這兩年,蘇州和浙江瑞安都加大了在學校中普及甲骨文知識的講座。他們也想重啟這項古文字的普及活動,最近除了錢橋中心小學,也有育紅小學的老師加入了學會,希望一起致力這一文字的推廣。去年,學會入選無錫市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的70個項目之一,也讓他們倍感肩頭責任重大。

此前,河南安陽中國文字博物館發布公告,破譯未釋讀的甲骨文並經專家委員會鑑定通過的研究成果,單字獎勵10萬元;對存爭議甲骨文作出新的釋讀並經專家委員會鑑定通過的研究成果,單字獎勵5萬元。周錫民說,前不久,美國有位普通老師確認一個新的甲骨文字,直接晉升教授。中國人自己的文字,中國人都不研究、不懂,有點太可惜了。今年,他們希望能夠加大甲骨文的公益推廣力度,讓更多人走近這些閃爍著千年前祖先們智慧的文字,聯結中華文化的前世今生。

(晚報記者 黃孝萍/文、攝)

相關焦點

  • 一「蠢」值十萬 古文字學者蔣玉斌破譯「懸賞」甲骨文
    2016年10月,中國文字博物館發布了一則「甲骨文釋讀優秀成果獎勵計劃」公告:破譯出還沒有解讀過的甲骨文的,單字獎勵10萬元;對於尚有爭議的甲骨文作出新的釋義的,單字獎勵5萬元。  自公告發布至今的三年多來,僅有一人成功。這個人就是蔣玉斌。
  • 一個字十萬的甲骨文是如何被破譯的?
    1 1 今年是甲骨文發現120周年,但時至今日,大眾對於甲骨文的了解依舊十分有限,還有很多字未被破譯。 2016年,中國文字博物館曾發布「懸賞公告」,破譯未釋讀的甲骨文並經專家委員會鑑定通過的研究成果,單字獎勵10萬元,可謂「一字千金」,但截止目前,僅有兩人獲獎。 釋讀甲骨文為何如此困難?前人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 奇異石碑 神秘文字 揭秘古文字釋讀技巧
    奇異石碑 神秘文字 揭秘古文字釋讀技巧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8月13日 12:06 來源:新華網     事實上,發現神秘古文字消息時常可以看到,也有不少研究人員、民間學者不斷聲稱自己破解了某種重要的神秘文字。神秘文字真有那麼神秘嗎,破解神秘文字的方法有一定之規嗎?在古文字學家看來,無論是神秘文字,還是神秘文字的解讀方法,其實並不神秘。    1 伊朗>    古城遺址發現新楔形文字    考古發現往往將遺失的歷史文明再次展現在我們面前。
  • 一「蠢」值十萬 學者破譯「懸賞」甲骨文
    2016年10月,中國文字博物館發布了一則「甲骨文釋讀優秀成果獎勵計劃」公告:破譯出還沒有解讀過的甲骨文的,單字獎勵10萬元;對於尚有爭議的甲骨文作出新的釋義的,單字獎勵5萬元。  自公告發布至今的三年多來,僅有一人成功。這個人就是蔣玉斌。
  • 一個字十萬的甲骨文是如何被破譯的?(附《甲骨文對照表》)
    11今年是甲骨文發現120周年,但時至今日,大眾對於甲骨文的了解依舊十分有限,還有很多字未被破譯。
  • 四川甲骨文排譜系聯成果明年出爐,古文字研究成果或將井噴
    11月25日,封面新聞記者採訪了川大古文字與先秦史研究中心首席專家彭裕商,冷門絕學碩果纍纍,甲骨文的排譜系聯工作將於明年上半年結項,新修《甲骨文字典》項目將在公示期滿後正式立項,未來5-10年,古文字研究成果或將井噴。彭裕商教授甲骨文研究有多火?
  • 甲骨文排譜系聯成果明年出爐 四川古文字研究成果或迎井噴-國際在線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 何方迪  四川大學古文字與先秦史研究中心成立一年,取得了什麼研究成果?11月25日,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採訪了川大古文字與先秦史研究中心首席專家彭裕商,獲悉冷門絕學碩果纍纍,甲骨文的排譜系聯工作將於明年上半年結項,新修《甲骨文字典》項目將在公示期滿後正式立項,未來5-10年,古文字研究成果或迎井噴。
  • 花巨資破譯甲骨文:找到中華史前文明文字密碼
    最近,一則有關中國文字博物館斥巨資,以「破譯單個甲骨文獎勵10萬元」的天價懸賞新聞,引發廣泛關注。據稱,這批需要釋讀的疑難甲骨文,總量近3500字。換言之,這次中國文字博物館懸賞破譯甲骨文的獎勵基金,將達到3.5億元人民幣。這也說明甲骨文的破譯工作絕非輕而易舉。
  • 這位學者破譯一個甲骨文,獲十萬元獎金,他還要破解更難的甲骨文
    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計劃公告內容很簡單,中國文字博物館就現今甲骨文破譯發展問題提出新計劃,宣布尋找社會各界人士,破譯出還沒有解讀過的甲骨文,該館會以單字10萬元進行獎勵,並且如果有人能對尚有爭議甲骨文作出新的釋義,也會進行5萬元的單字獎勵。
  • 甲骨文獎勵,破譯一個字獎10萬,快看看這些,你認識嗎?
    有人認為甲骨文都是商朝的事兒了,費這老鼻子勁兒破譯它幹嘛呢?有錢就不能修修路,搞搞基建,或者幫助貧困女童上學嗎?多認識一個甲骨文就能打贏貿易戰啊?此言差矣,聽小六為您慢慢道來。二、 破譯甲骨文對多門學科的推動作用首先,理所當然地,破譯甲骨文能夠給歷史研究帶來重大突破。
  • 一字千金,用來形容甲骨文一點也不為過,可它是如何破譯的呢?
    然而,時至今日,大眾對於甲骨文的了解依舊十分有限,有的甚至還不知道,而這些主要是在文字工作者的努力下研究,仍然還有很多字未被破譯。出土最大的一面「認出一個甲骨文字國家獎勵10萬元 至今無人領」這句話也曾爆紅網絡,甲骨文破譯一個單字,國家獎勵10萬元,但因為難度太大至今無人領獎。
  • 古代石器上的符號:比甲骨文更早的古文字
    石頭上刻著「鄭」字,陶罐上記載著古人打老虎,良渚文化又露臉了  這些四五千年前的刻畫  也許就是比甲骨文更早的古文字  本報記者 施雯  研究古代的文字,是一種特別迷人而神秘的事兒——  2年前,平湖莊橋墳遺址出土的一件殘石鉞上,發現了幾個類似現代漢字的符號,其中最為清晰的是石器一面右上角類似「鄭」字的文字。
  • 良渚文化又露臉了 比甲骨文更早的古文字出現
    浙江在線05月28日訊(錢江晚報記者 施雯)研究古代的文字,是一種特別迷人而神秘的事兒——  2年前,平湖莊橋墳遺址出土的一件殘石鉞上  這些符號會是比甲骨文更早的古文字嗎?人們滿懷激動地開始尋求答案——  中國最古老的文字  不是甲骨文  國內良渚文化刻符研究第一手資料、歷時四年編撰完成的《良渚文化刻畫符號》,近日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該書全面收錄了良渚文化時期考古發掘出土的刻畫符號,兼顧了海內外多家博物館館藏品上的符號。
  • 破譯一個甲骨文就獎勵10萬元,還有一大半字不認識
    今年是甲骨文發現120周年,10月22日,「證古澤今——甲骨文文化展」將在國家博物館亮相,展覽為期兩個月。這是國家博物館首次舉辦以甲骨文為內容的文化展,也是國家博物館館藏甲骨的第一次大規模展示。甲骨文屬於公元前14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殷商王都內王室及貴族人群的佔卜刻辭與記事刻辭。
  • 甲骨文為何難破譯?一位文盲農民「自創」字體,至今影響著學術界
    時至今日,學者們編纂的甲骨文字典收字已有4300多個,然而取得共識的破譯字僅1300多個,尚有一大半還不認識。為此,中國文字博物館曾在2016年發布懸賞,破譯甲骨文單字獎勵10萬元,但三年多來僅有一人獲獎,可見其破譯之難。之所以這麼難,在於甲骨文年代久遠缺少可參照的古文字系統支持,難以突破發音關等因素。
  • 文字博物館懸賞10萬破譯甲骨文三年僅一人獲獎,尚有千餘甲骨文待破譯
    近日,破譯一個甲骨文可以獲獎10萬元的「懸賞令」時隔3年再次引發網友熱議,這一出自中國文字博物館的「懸賞令」中稱,破譯未釋讀甲骨文並經專家委員會鑑定通過的研究成果,單字獎勵10萬元。北青報記者23日從中國文字博物館工作人員處獲悉,2016年博物館首次徵集甲骨文釋讀優秀成果至今,僅有一人獲得10萬元最高獎金。
  • 古代石器上的符號:比甲骨文更早的古文字(圖)
    原標題:古代石器上的符號:比甲骨文更早的古文字(圖)   石頭上刻著「鄭」字,陶罐上記載著古人打老虎,良渚文化又露臉了   這些四五千年前的刻畫   也許就是比甲骨文更早的古文字   本報記者 施雯   研究古代的文字,是一種特別迷人而神秘的事兒——   2年前,平湖莊橋墳遺址出土的一件殘石鉞上,發現了幾個類似現代漢字的符號,其中最為清晰的是石器一面右上角類似「鄭」字的文字
  • 破譯甲骨文一個字獎勵10萬元,網友說難,繁體字還認不完呢
    (王建安 攝影)周末,隨同安陽一所高校的劉老師到河南省安陽市小屯村參觀大型銅雕《商魂》,在商頌廣場偶遇一位放風箏的老者,閒聊時這位老者故作神秘地對我們說道,快來看看這塊展板吧,認一個字就能得到十萬元的獎勵喲!隨著放風箏老者的手指方向,劉老師探身低頭在一塊兒殷墟文化宣傳板面前仔細觀看。
  • 破譯甲骨文為何難上加難,是因為中國缺少這三大條件
    其中古埃及文字已經全部獲得了破譯,但是甲骨文大部分沒有被破譯。中國目前還以一字10萬元的價格,向全球懸賞破譯甲骨文。甲骨文的發現時間比古埃及文發現時間整整晚了100年,1899年首次在河南安陽殷墟一帶被發現。發現及收藏甲骨文第一人是中國近代金石學家王懿榮。甲骨文被發現了,但其破譯過程十分曲折。羅振玉、王國維、郭沫若等等一大批名聲卓著的學者先後對此進行了研究,並形成了「甲骨學」這門學科。
  • 甲骨文發現120周年:一大半字不認識,破譯一字10萬
    從已識別的甲骨文文字來看,它已具備"象形、會意、形聲、指事、轉注、假借"的造字方法,記錄了殷商時期祭祀祖先、農作物豐歉、天時氣象變化、戰爭勝負,乃至生育、疾病等社會和生活內容。  從20世紀初到現在,一代又一代的學者們將甲骨文研究接續傳承,並讓這門古老的學問不斷推出新的成果。  但即便如此,甲骨文破譯之路依然無比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