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排譜系聯成果明年出爐 四川古文字研究成果或迎井噴-國際在線

2020-12-03 國際在線

  甲骨文發現和研究121周年,研究成果陸續出爐。近日,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國家語委、文化和旅遊部等八部門聯合發布「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總體規劃,全面系統開展甲骨文、金文、簡帛文字等古文字研究,力爭經過5-10年努力,產出一批具有深遠影響的成果,提升中華文化價值引領力。

  早在2019年11月,在四川省委宣傳部指導推動下,四川大學古文字與先秦史研究中心成立揭牌。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協調返聘學科帶頭人彭裕商教授,面向全國引進人才、招收博士後,形成6名教師、24名在讀博碩士的基本研究團隊,確保古文字與先秦史研究薪火相傳、代代不絕。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 何方迪

  四川大學古文字與先秦史研究中心成立一年,取得了什麼研究成果?11月25日,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採訪了川大古文字與先秦史研究中心首席專家彭裕商,獲悉冷門絕學碩果纍纍,甲骨文的排譜系聯工作將於明年上半年結項,新修《甲骨文字典》項目將在公示期滿後正式立項,未來5-10年,古文字研究成果或迎井噴。

  甲骨文研究有多火?

  26年前的舊書一書難求

  古稀之年的彭裕商教授,自1978年考入川大並師從徐中舒先生,從事甲骨文研究已經43載。提起甲骨文研究,他興致勃勃,將記者帶進自己的書房。一整面牆的書櫃裡,整整齊齊地擺放著大部頭的研究著作。

  彭裕商教授從書櫃裡抽出一本泛黃的著作,那是一本入選了中國社會科學博士論文文庫的《殷墟甲骨斷代》。1994年,彭裕商教授完成這部著作之後,由於甲骨學文字不好錄入,只得交由專人用工整的筆跡手寫而成。

  時隔26年,這部《殷墟甲骨斷代》成為研究甲骨文的一本不可或缺的重要學術著作。當年定價只要19.6元一本,如今在二手書交易市場上出價兩三千元,依然一書難求。甲骨文研究的火爆程度,可見一斑。

  「當年報考研究生,徐中舒老師開出的參考書目中《左傳》等古籍我都讀過,並且在自學古籍的時候,我對甲骨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在這一領域研究至今。」彭裕商教授高興地告訴記者,他帶的碩博研究生對甲骨文保持熱愛,「幹我們這行,沒有發自內心的熱愛,幹不長久,也做不出成果。」

  為何要研究古文字?

  樹立中華民族文化自信

  古文字和先秦史,堪稱中華文化的源頭活水。對這些中華文化基因的根源進行研究和探索,將為樹立文化自信奠定學術基礎,意義重大。

  「古文字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字,是現代漢語的前身,中國人的根。這些流傳於商朝的文字,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看似遙遠,但我們仍然需要深入發掘蘊含其中的歷史思想和文化價值,揭示古文字在中華文明乃至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重要作用,創新轉化成果,服務時代需求。」彭裕商教授說。

  他隨手在本子上寫了幾個甲骨文,讓記者辨認。這些甲骨文中,「人」字很好辨認,而「唯」字則無從認起。

  彭裕商教授笑言,甲骨文的研究大致分為三類,一類是一直沿用至今的文字,比如一、二、三、人、手;一類是缺乏中間環節,需要破譯甲骨文與現代漢語之間的關聯;另一類則是從西周就被捨棄的文字,根本沒有繼承,無從認起。甲骨文研究人員著力於破譯其中第二類文字,於是就有了1988年首次出版的《甲骨文字典》。

  有何研究成果?

  未來5至10年或將井噴

  古文字的學習難度大、研究門檻高。四川大學古文字與先秦史研究中心掛牌成立,並協調返聘學科帶頭人彭裕商教授、面向全國引進人才、招收博士後等,形成6名教師、24名在讀博碩士的基本研究團隊。中心成立以來的重心之一,就是加強人才培養,如今已引進3名博士,大大提高了科研能力,讓冷門絕學薪火相傳。

  彭裕商透露,甲骨文研究代代相傳,迄今為止已經發現了4000多個甲骨文,其中包括可以識別的1000多個單字。在此基礎之上,中心繼續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甲骨文的排譜、分類等工作。這是甲骨文研究的重要基礎工作。

  甲骨文分類,就是把內容按戰爭、祭祀、田獵等不同類別進行劃分,然後再對其進行排譜,整理出時間順序。因為甲骨文刻有幹支,對時間加以區別,可以區分在哪一代發生了什麼事,多角度、多側面地揭示其所反映的歷史文化內涵,進而再深入研究當時的卜法系統、卜筮制度以及有關數術文化的內涵。如今,這項工作即將收尾,將於2021年上半年完成。

  不認識甲骨文怎麼辦?你需要一本專用的字典。值得一提的是,新修《甲骨文字典》國家重大招標課題自11月19日開始公示,即將期滿,正式立項。這個項目預計耗時5年,在32年前手寫體的甲骨文基礎之上做出修訂,對識讀、分期斷代等方面的新成果進行補充。

  比如,新增了「唯」的甲骨文,表達唯一的意思;比如一部分被認為是「來」字的甲骨文,其實應該是「麥」。這些被誤讀、被修訂以及新增的甲骨文,都將在這本新修《甲骨文字典》逐一收錄進去,預計將於2026年完成並出版。

  談及甲骨文研究的現狀,彭裕商信心十足,儘管尚有一些甲骨文相關的文物尚未考古發掘,不排除會出現新的字形,但目前已經發現的4000多個甲骨文,應該佔據總數的九成。「在省委宣傳部的大力支持之下,四川古文字研究欣欣向榮,學術含量極高,未來5-10年,古文字研究會湧現出很多成果,大家敬請期待。」

  相關背景

  四川是中國古文字研究四大重鎮之一

  漢字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被譽為中華文化的活化石。據中國文字學會會長黃德寬介紹,古文字造形蘊含了諸多文化要素,反映了造字時代的一些文化現象,研究古文字可以發掘許多古代歷史文化信息。

  四川是全國古文字研究的重地之一。四川大學教授、著名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徐中舒創建的四川大學古文字研究室,與北京大學、吉林大學、中山大學的古文字研究室並稱國內古文字研究四大重鎮,在甲骨文、天回醫簡、巴蜀圖語等多個領域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

  1899年,清末金石學家王懿榮在一種河南人常用於入藥的「龍骨」上發現了古文字,開始重金收購有字甲骨。1928年,歷史學家傅斯年牽頭對河南安陽小屯殷墟甲骨進行首次科學發掘,起獲有字甲骨2.4萬餘個,震驚海內外學術界。此後,殷墟先後出土有字甲骨約15萬片,已辨認出近5000個單字,可轉譯為漢字大約1700多個,但大多數字義仍不可解。

  殷墟甲骨所記載的資料將中國的有文字記載的可信歷史提前到了商朝,並確定現代的漢字就是從甲骨文中演變而來的,也由此產生了一門新的學科——甲骨學。

  1937年,徐中舒來到四川大學擔任歷史系教授,開啟四川甲骨文研究先河。徐中舒1925年考入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師從王國維、梁啓超等,在校期間的大量時間都用在了向王國維學習古文字上。上世紀80年代,徐中舒牽頭開始編纂《甲骨文字典》。彼時,甲骨學的研究已近70年,學界卻無一本對甲骨文進行全面介紹的字典。

  1989年,《甲骨文字典》正式出版。該字典以徐中舒數十年來的研究成果為基礎,首創了字形、解字、釋義結合的編纂體例。此外,《甲骨文字典》廣泛吸收了當時學術界最新的研究成果,釋出許多新字,糾正了許多以往考釋工作中的謬誤,成為甲骨學劃時代的巨著。(記者 何晞宇)

  原標題:四川古文字研究成果或迎井噴

相關焦點

  • 四川甲骨文排譜系聯成果明年出爐,古文字研究成果或將井噴
    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 何方迪甲骨文發現和研究121周年,研究成果陸續出爐。近日,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國家語委、文化和旅遊部等八部門聯合發布「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總體規劃,全面系統開展甲骨文、金文、簡帛文字等古文字研究,力爭經過5-10年努力,產出一批具有深遠影響的成果,提升中華文化價值引領力。
  • 八部門啟動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工程 四川甲骨文研究將取得重要成果
    四川在線記者 吳曉鈴 吳夢琳近日,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國家語委等8部門聯合發布「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總體規劃,啟動實施該工程,全面系統開展甲骨文、金文、簡帛文字等古文字研究。力爭經過5-10年努力,立足於出成果、出人才、可持續,建成若干高水平研究平臺,形成老中青結合、具有一流學術水平和擔當精神的研究隊伍,產出一批具有深遠影響的成果,提升中華文化價值引領力。四川在線記者了解到,在省委宣傳部指導推動下,四川大學古文字與先秦史研究中心已在去年11月成立,並且甲骨文研究即將取得重要成果。
  • 八部門啟動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工程 四川甲骨文研究即將取得重要...
    近日,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國家語委等8部門聯合發布「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總體規劃,啟動實施該工程,全面系統開展甲骨文、金文、簡帛文字等古文字研究。力爭經過5-10年努力,立足於出成果、出人才、可持續,建成若干高水平研究平臺,形成老中青結合、具有一流學術水平和擔當精神的研究隊伍,產出一批具有深遠影響的成果,提升中華文化價值引領力。
  • 甲骨文你能釋讀多少個?
    「甲骨文記憶」展上的文字對照表。(記者邊鈺攝)中宣部等八部門近日聯合啟動實施「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在古文字研究上,四川有何動作?記者11月25日了解到,早在去年11月,在省委宣傳部指導推動下,四川大學古文字與先秦史研究中心已經成立,甲骨文研究即將取得重要成果。
  • 甲骨文你能釋讀多少個
    記者11月25日了解到,早在去年11月,在省委宣傳部指導推動下,四川大學古文字與先秦史研究中心已經成立,甲骨文研究即將取得重要成果。  「中心承擔的國家社科基金重點課題——甲骨文的排譜系聯工作已接近尾聲,即將於明年上半年結項。」該中心首席專家彭裕商教授介紹,新修《甲骨文字典》國家重大招標課題的公示也即將完成。該項目將耗時5年,針對30多年來甲骨文在釋讀、分期斷代等方面的新成果進行補充。
  • 甲骨文 你能釋讀多少個
    記者11月25日了解到,早在去年11月,在省委宣傳部指導推動下,四川大學古文字與先秦史研究中心已經成立,甲骨文研究即將取得重要成果。「中心承擔的國家社科基金重點課題——甲骨文的排譜系聯工作已接近尾聲,即將於明年上半年結項。」該中心首席專家彭裕商教授介紹,新修《甲骨文字典》國家重大招標課題的公示也即將完成。
  • 四川大學古文字與先秦史研究中心成立 修訂《甲骨文字典》是重要任務
    甲骨文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統,是漢字的源頭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值得倍加珍視、更好傳承發展。  值此重要時間節點,四川大學古文字與先秦史研究中心於11月2日正式掛牌成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形勢下,要確保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有人做、有傳承。希望廣大研究人員堅定文化自信,發揚老一輩學人的家國情懷和優良學風,深入研究甲骨文的歷史思想和文化價值,促進文明交流互鑑,為推動中華文明發展和人類社會進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在全國哲學社科領域中,四川大學正是古文字和先秦史研究的重鎮。古文字和先秦史,堪稱中華文化的源頭活水。
  • 中宣部等八部門聯合啟動系統的古文字研究工程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邊鈺攝 中宣部等八部門近日聯合啟動實施「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在古文字研究上,四川有何動作?記者11月25日了解到,早在去年11月,在省委宣傳部指導推動下,四川大學古文字與先秦史研究中心已經成立,甲骨文研究即將取得重要成果。 「中心承擔的國家社科基金重點課題——甲骨文的排譜系聯工作已接近尾聲,即將於明年上半年結項。」
  • 八部門聯合啟動開展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工程
    中新網11月24日電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近日,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國家語委等聯合發布「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總體規劃,啟動實施該工程,全面系統開展甲骨文、金文、簡帛文字等古文字研究。甲骨文資料圖(圖文無關)。
  • 四川大學古文字與先秦史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在會議開幕式上舉行「四川大學古文字與先秦史研究中心」成立授牌、揭牌儀式。中共四川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甘霖,四川大學黨委書記王建國為「四川大學古文字與先秦史研究中心」授牌。四川省社科聯主席楊泉明教授為「四川大學古文字與先秦史研究中心」授「四川省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牌。
  • 「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啟動 全面開展甲骨文等研究
    新京報快訊(記者 馮琪)11月24日,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國家語委等八部門聯合啟動實施「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 全面開展甲骨文、金文、簡帛文字等古文字研究。2019年是甲骨文發現120周年。去年11月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致甲骨文發現和研究120周年的賀信中指出:「新形勢下,要確保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有人做、有傳承。」為大力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國家語委、文化和旅遊部、科技部、國家文物局、中國社會科學院、河南省人民政府聯合發布「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總體規劃。
  • 王懿榮最早發現甲骨文,被稱甲骨文之父,後世咋沒有研究成果?
    甲骨文,具有對稱、穩定的格局。具備書法的三個要素,即用筆、結字、章法。 從字體的數量和結構方式來看,甲骨文已經是發展到了有較嚴密系統的文字了。2017年11月24日,甲骨文順利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工程國際諮詢委員會的評審,成功入選《世界記憶名錄》。
  • 全面系統開展甲骨文等研究,8部門啟動「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
    2019年11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向甲骨文發現和研究120周年致賀信。為深入貫徹落實賀信精神,大力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近日,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國家語委、文化和旅遊部、科技部、國家文物局、中國社會科學院、河南省人民政府聯合發布「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總體規劃,啟動實施該工程。
  • 七十年漢字研究成果豐碩
    來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新聞出版機構的180餘位專家學者與會,就古文字、近代漢字、現代漢字、少數民族地區漢字、域外漢字、比較漢字與漢字理論等進行了交流研討。   中國文字學會會長、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主任黃德寬回顧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文字學的發展進步。他表示,中國文字學堪稱傳統學術實現現代轉型的典範,這一轉型主要取決於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漢字研究。
  • 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第二十三屆學術年會(2020)在我校開幕
    河南大學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黃河文明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組織籌辦中國古文字學第二十三屆國際學術研討會,這是我校人文社會科學的一件大事。河南大學一直都很重視古文字專業建設,甲骨文和古文字研究,始終是河南大學的特色學科。此次年會的召開正當其時,對於推動河南大學及河南省的甲骨文和古文字研究,必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 「播放鍵」冷門絕學薪火相傳 30歲的《甲骨文字典》又將在四川...
    該書收錄甲骨文字近三千字,並加解字、釋義,廣泛吸收了九十年甲骨文研究成果,並融入徐中舒先生數十年研究甲骨文的重要收穫,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在學術界產生了重大的影響,被譽為甲骨學劃時代的巨著,也見證了我省甲骨文研究的「高光」歲月。而很快,30歲的《甲骨文字典》又將在四川「新生」。
  • 四川高考驚現甲骨文作文 請古文字專家翻譯閱卷
    17日晚,某網站上出現「四川驚現甲骨文作文」一貼,令網友驚嘆不已。  網上發帖爆猛料  17日晚上8點36分,「國學數典」論壇網站上出現一篇名為《高考閱卷花絮:四川驚現甲骨文作文》的帖子,發帖者名為「dzjimagine」,好似一位在現場閱卷的老師,發帖稱當日在語文組發現了「閱卷以來的最勁爆花絮」——一篇用古文字書寫的作文《熟悉》。
  • 甲骨文神秘又有趣,期待您來破譯古文字
    今年他們還想大幹一場,讓更多人參與到中國最形象生動的甲骨文賞析與研究中,破譯文字的奧妙,培養研究甲骨文的好苗苗。學會成立10餘年 最年長成員90多歲無錫早在2005年10月就成立甲骨文學會,是除了武漢外的全國第二座城市。
  • 碎金留影 樹樹繁花——中國古文字研究40年回眸
    2018年10月,「紀念中國古文字研究會成立4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吉林省長春市召開,150餘名參會者中年紀最長的林沄先生,曾見證了40年前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的成立,也見證了中國古文字研究40年的足跡。40年白駒過隙。
  • 一「蠢」值十萬 古文字學者蔣玉斌破譯「懸賞」甲骨文
    蔣玉斌在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 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發言研究成果一經推出,有理有據,得到了評審專家的認可。  「考釋古文字就像捅破窗戶紙」  我國著名的古文字學泰鬥於省吾先生曾說,考釋古文字就像捅破窗戶紙。為什麼偏偏是蔣玉斌捅破了這層窗戶紙?  蔣玉斌認為:「不是因為我多厲害,而是自己太幸運了。」在蔣玉斌看來,破解瓶頸的關鍵證據往往就在偶然的一瞬間,而這個瞬間,就正巧讓他碰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