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日報 記者 張向輝 見習記者 任曉彤 王樂
秋意漸濃,臨渭區三張鎮油王村的氣溫比城區略微低些,冷風掠過南塬,更添幾分涼意。但村民王永直看著自家寬敞乾淨整潔的房子,感覺心裡暖暖的。這是他在新家度過的第三個秋天,通過危房改造,這位70多歲的老人告別了蝸居40餘年低矮破舊的土坯房,住上了安全整潔的新房。
王永直搬出「憂心房」住進「暖心房」,圓了「安居夢」。王永直家的住房改善是我市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的一個縮影。據統計,2017年至2020年,我市共爭取中省危房改造補助資金兩億餘元、市縣籌集補助資金8500餘萬元,實際完成危房改造任務1.14萬餘戶,全市19萬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住房安全得到保障。
摸排動員,讓村民搬出「憂心房」
「我有新房啦!」華州區瓜坡鎮孔村洪的孤兒張美茹歡呼雀躍,在屋子裡不停轉悠,嘴裡還嘀咕著:「把床放在這,書桌放在靠窗的地方……」憧憬著布置新房的畫面,張美茹滿臉的幸福。2013年父親失聯,母親去世,年僅9歲的張美茹開始跟外公外婆一起住在舅舅家的一間房子內。隨著年齡的增長,跟外公外婆同住,生活學習多有不便,但家中老房子年久失修不能住人。今年1月,在幫扶幹部的幫助下,張美茹申請了危房改造,很快得到審批。如今,張美茹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房子,居住環境得到了很大改善。
農村危房改造,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為了做好此項工作,華州區黨員幹部進村入戶、逐家走訪調查,詳細記錄危房數量、現狀、分布情況、戶主收入、貧困情況等。根據摸排情況,他們確定重點危房改造戶,嚴格按照中省市區扶貧政策和相關要求,穩步實施推進危房改造工作。
「實施危房改造是實現建檔立卡貧困戶基本住房安全有保障目標的重要舉措,開展『回頭看』就是查漏補缺,我們絕不讓一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等4類重點對象因住房安全無保障影響脫貧攻堅,絕不能有一戶改造戶出現質量安全問題。」市住建局城建科副科長王雲飛說。
為精準掌握全市19萬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住房安全情況,市住建局嚴格按照中省危房改造鑑定程序和標準,分階段逐戶開展住房安全「回頭看」。同時,對全市88萬戶一般戶進行了住房安全核查,對排查出的C、D級危房立查立改,鑑定和驗收結果經農戶籤字確認,做到鑑定一戶、改造一戶、安全一戶,確保貧困戶住房安全有保障。同時,建立住房安全動態監測機制,對因自然災害等原因原鑑定安全住房出現新安全隱患的和長期在外務工投親靠友受疫情影響意願發生變化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住房安全情況進行實時監測,發現問題及時上報,並跟進做好住房安全鑑定和動態幫扶,確保貧困人口不住危房。
「全覆蓋」把好鋼用在刀刃上
農村群眾住房難題多種多樣,如何有針對性地保障其住房安全問題,確實是一道難題。我市住建系統制定《渭南市農村危房改造脫貧攻堅三年行動方案》《渭南市保障農村住房安全工作實施方案》《渭南市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開展住房安全有保障「三排查三清零」工作實施方案》,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在解決問題中總結經驗,全面打開工作局面。
「我和我愛人身患疾病,無勞動能力。在2015年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縣住建局入戶查看住房時,我家被納入危房改造對象,經鎮村協調,用補助資金給我家購買了本村這套房子,一家人再也不用擠在危房中,我感到由衷地開心。」白水縣林皋鎮高東村的高玉倉熱情地給記者介紹自己的新家,言語中透著滿滿的幸福感。
危房改造過程中,我市按照《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關於加強農村危房改造質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全面實行基本質量標準,禁止單純將補助資金用於房屋粉刷、裝飾等與提升住房安全性無關的用途;在資金籌措上,明確以農民自籌為主、政府適當補助的籌資政策。近年來,中省逐步提高戶均補助標準,我市也在不斷完善分類分級補助政策。在改造方式上,堅持農戶自建為主的建設方式,對自建確有困難且有統建意願的農戶可採取統建方式。原則上實行「D級危房拆除重建、C級危房維修加固」;在管理辦法上,嚴格落實「一戶一檔」要求,執行農戶紙質檔案信息化錄入制度。同時,規範農村危房改造補助資金管理和使用。個人自建的,及時足額將補助資金支付到農戶「一卡通」帳戶;政府組織實施統建的,將補助資金直接支付給施工單位,防止擠佔挪用和截留滯留等問題發生。
專業技術團隊加持「憂居」變「優居」
在大荔縣下寨鎮新堡村,一排排葡萄廊架錯落有致。沿著種滿月季的村道,記者來到付金定家門口,白牆、朱門,嶄新的新房映入眼帘。走進院子,付金定的妻子劉愛玲正在廚房做午飯。
70歲的付金定和66歲的愛人劉愛玲因患有慢性病,日子過得緊巴巴。「沒想到,嫁過來幾十年,老了老了居然能住上這麼好的新房!」劉愛玲笑道,前些年養豬賠了錢,當時兒子還小,房子又爛得住不成人,一家三口就在豬圈旁搭了兩間石棉瓦房湊合住著。
2018年,付金定的住房經過房屋鑑定,評定為D級,納入危房範圍,補助重建資金32000元。在大荔縣住建局、村鎮幫扶幹部的協同幫助下,邀請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的專家前來實地考察、規劃設計後,對付金定家的危房進行原屋重建,並對戶內的廁所進行改造。
「多虧了國家危房改造的好政策,我們才能從豬圈棚屋搬進乾淨、寬敞的新房,心裡別提多高興了!現在兒子當廚師每月能掙6000多元,村上還給付金定安排了公益性崗位,每月有400元收入,日子慢慢也紅火起來了!」劉愛玲望著自家小院笑逐顏開。
為充分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促進農村危房改造工作與鄉村振興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有效銜接,我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堅持高標準謀劃安排、高標準推動落實,組織開展危房改造、舊房拆除及危險輔助設施清理行動,最大限度地消除了農村住房安全隱患,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提升。
危房改造期間,市住建系統共抽調13名具備職稱要求的質量安全專家,組建市級專家組,對各縣(市、區)技術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技術指導和諮詢,各縣(市、區)住建部門也比照省市要求組建了縣級專家組。同時,積極組織開展農村危房改造建築工匠和住房安全排查技術人員培訓工作。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培訓建築工匠2000餘人、排查工作人員1100餘人,為按期高質量完成危房改造任務及住房安全排查提供技術保障。
只有安全的房屋才是家,這是每一位搬進新居的貧困住戶的心聲。農村危房改造極大地解決了群眾住房安全問題,提振了貧困群眾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詩聖杜甫發出的喟嘆,如今正在秦東大地變為現實。「住房安全有保障」作為加快高質量發展的「真道理」「硬任務」,正在用一磚一瓦築起困難群眾的安居夢,讓他們住進好房子,過上好日子,為他們叩開幸福生活的大門。
【來源:渭南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