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危房改造是黨中央脫貧攻堅「兩不愁三保障」總體目標中住房安全有保障的核心工作,也是住房和城鄉建設系統的關鍵民生工程。海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精心組織、統籌安排,幫助130萬農村貧困人口住上了安心房、暖心房,實現了從「憂居」到「優居」的轉變,覆蓋全省近1/5農民,贏得了廣大群眾對黨和政府的衷心擁戴。自2009年開始實施農村危房改造以來,國家共下達海南省危房改造任務22.2萬戶,實際完成30.8萬戶,超額完成國家指標任務。 海南省以危房改造為契機,整合生態扶貧移民搬遷、美麗鄉村建設、交通扶貧「六大工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農村廁所革命等各級各部門各渠道的資金,統籌推進村內道路、綠化、供水、垃圾汙水治理、農村廁所等設施建設,全面治理「髒、亂、差」現象。如今,海南省農村愈發整潔、乾淨、舒適,風貌展現出巨大變化。住上安全房的困難群眾,精神面貌有了積極改變,對生活更有信心,對未來更有希望了。
01堅持「三最原則」推進農村危房改造海南省在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工作之初,就明確了「三最原則」,重點幫助住房最危險、經濟最貧困農戶解決最基本的安全住房問題。
在補助對象認定上,嚴格執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財政部的統一要求,按照先確認身份信息、後鑑定危房等級的工作程序,由扶貧、民政、殘聯等部門提供4類重點對象名單,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組織開展危房等級鑑定。危房改造審批按照農戶自願申請、村集體評議、鄉鎮審核、縣級審批的程序,確定危房改造對象後,分年度納入改造計劃,每個步驟都做到及時公開和透明。
在建設標準上,堅持既保障住房安全又不盲目調高標準,引導農戶盡力而行、量力而為,避免因盲目攀比加重農戶經濟負擔,同時提出了抗震安全基本要求和最低建設標準等。在資金籌措上,明確以農民自籌為主、政府適當補助的籌資政策,近年來中央逐步提高戶均補助標準,海南省也在不斷完善分類分級補助政策。
在改造方式上,堅持原址重建和村民自建為主,原則上實行「D級危房拆除重建、C級危房修繕加固」。在管理辦法上,建立農村危房改造管理信息系統,實行一戶一檔,確保信息監管到戶。補助資金直接撥付到農戶「一卡通」,確保資金發放到戶。建立技術指導和檢查驗收制度,確保技術幫扶到戶。開展補助資金專項審計和專項督察,最大限度預防各類問題的發生。
02應改盡改惠民政策全覆蓋海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根據扶貧、民政、殘聯等部門提供的4類重點對象名單,按照《農村住房安全性鑑定技術導則》要求,全面組織開展危房等級鑑定。經鑑定為C級和D級危房的4類重點對象列入危房改造範圍,通過危房改造或其他有效措施,解決其住房安全問題。
為確保農村貧困人口的危房應改盡改,2019年,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對全部4類重點對象住房安全問題進行「回頭看」,發現2624戶4類重點對象未得到有效保障,而後全部納入當年改造計劃,至當年12月20日全部竣工入住。
海南省農村危房改造不僅解決了貧困戶的住房安全問題,還惠及到了一般戶。瓊中縣自2016年起,按照應改盡改的原則,對農村危房改造不限指標、不限名額,在全力推進建檔立卡貧困戶等4類重點對象危房改造的基礎上,同步推進一般戶危房改造。其中,4類重點對象重建新建和修繕加固分別按6萬元、2萬元的標準補助;一般戶重建新建和修繕加固分別按3萬元、1萬元的標準補助,共實施危房改造10244戶。
白沙黎族自治縣印發了脫貧攻堅期間鄉村共建共享實施意見,以全面消除農村危舊住房為目標,推動全縣住房安全有保障全覆蓋。將美麗鄉村建設住房補貼政策擴大到所有建房農戶,對符合條件的農戶及時給予扶持,比照建檔立卡貧困戶補助標準,同步推進一般戶危房改造:D級危房拆除重建的,每戶補助4萬元;C級危房加固修繕的,每戶補助2萬元。
03企業來幫助解決建設薄弱環節海南省農村建設力量薄弱,鄉鎮普遍缺乏農房建設的規劃和管理經驗,對工程質量難以形成有效監管。此外,農村大量青壯年在外打工,建房勞動力缺乏。為解決這一矛盾,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積極發動當地建築業企業,參與農村危房改造幫扶。2018年以來,全省共有695家業內企業參與,投入技術人員和建築工匠4692人次,捐助資金3895萬元、建築材料折合2952萬元,幫助13526戶貧困戶圓夢。
澄邁縣發揮轄區建築業企業數量較多的優勢,搭建社會扶貧平臺,解除其後顧之憂,做到傾心相助。通過結對子方式,當地28家建築業企業組織66名技術人員,為800多戶貧困戶危房改造提供技術服務,保質保量如期完成改造任務。
萬寧市積極探索符合當地實際的農村危房改造方式,深入實施駐市企業「千企幫萬戶」行動。兩年來,18家建築業企業發揮專業優勢,通過技術幫扶、資金幫扶、建材幫扶,義務培訓農村建築工匠200餘人,組建21支專業隊伍進村入戶助力危房改造,參與質量安全巡查和竣工驗收,直接惠及810戶貧困戶,讓困難群眾住進新房,充分體現企業在脫貧攻堅中的社會責任擔當。
04創新監管模式嚴格把控農房質量關為解決農村危房改造質量監管問題,海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創新監管模式,提前列出質量關鍵點,拍攝了普通話版和海南話版的農民自建房質量安全須知視頻,製作了《海南省農民自建房質量安全手冊》等,發放給建築工匠和貧困戶,切實提高農民建房質量安全意識,從源頭杜絕質量安全事故發生。
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同時開展業務培訓,2014年以來,派出業務骨幹並邀請專家赴各市縣授課,累計舉辦農村建築工匠培訓班125期,培訓工匠24374人。結合該省農村危房改造工作點多面廣量大的特點,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還建立健全了安全管理機制,通過三級巡查結合,確保工程質量。 瓊海市要求所有參與農村危房改造的建築工匠必須「持證上崗」。2016年以來,該市共開設農村建築工匠培訓班8期,多達4200人次參與,培訓合格率達100%,同時免費向農戶發放宣傳資料近萬份。瓊海市還組織建築工程質量監督站以及11家市屬建築設計、施工等類型單位的技術人員深入現場指導,4年間累計投入專業技術力量260人次,對超過2200戶危房改造進行服務,確保質量安全。改造後的房屋,目前沒有一戶出現質量問題。
05編制農房圖集實施風貌管控為發揮農村危房改造示範帶動作用、推進農房報建,海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指導各市縣制定符合地域特徵、民族特色和時代風貌的農房建築圖集方案,指導農戶採用綠色節能的新技術、新材料建設農房,引導形成特色鄉村風貌,並對採用政府提供特色建築方案建房的農戶給予一定獎勵。 瓊中縣堅持「四個結合」,推進農村危房改造風貌管控——危房改造同整村推進相結合,對於危房存量較多且集中的村莊,實行統一規劃、統一設計和統一建設,充分節約土地資源,縮短建設周期;同黎苗特色風貌相結合,製作兩套黎苗特色民居建築方案圖集,按照「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的改造要求,打造一批具有黎苗特色的村莊;同「五網」配套相結合,同時啟動水網、路網、電網、光網、氣網建設,實施路網戶戶通、雨汙分流、電網升級、光網提速、燃氣下鄉五項工程,完善農村基礎設施配套;同美麗鄉村、富美鄉村建設相結合,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完成新朗村、大平村等64個美麗鄉村建設和235個富美鄉村創建,鄉村面貌煥然一新。
文昌市積極推動農村危房改造風貌管控工作,較好地保護和傳承了瓊北傳統民居獨具特色的鄉村風貌。開展瓊北傳統民居建築風貌研究,編制農村建房標準圖集並推廣使用,同時制定獎勵機制,對建設瓊北傳統民居的農戶每戶獎勵5000元。組織技術下鄉服務,加強農村建築工匠培養,引導農房建設保留鄉土地域與民族特色,改善村莊居住環境,提升鄉村風貌,建成一批特色鮮明、功能齊全、經濟實用的宜居型農村住房。
【來源:海南省扶貧辦】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