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院長:五次科技革命得出三大啟示

2020-12-07 中國政府網

中國科學院院長:五次科技革命得出三大啟示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5-24 21:12 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昆明5月24日電(記者餘曉潔、李懷巖)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在24日開幕的第十六屆中國科協年會上作大會特邀報告時說,回顧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經歷的五次科技革命,可以得出科學先導、雙輪驅動和科技強國三大啟示。

    白春禮表示,五次科技革命中兩次是科學革命、三次是技術革命。隨後,技術革命又帶來了產業革命。第一個啟示就是科學先導,科學革命是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的先導和源泉。第二個啟示是雙輪驅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和科學技術的內在矛盾是科技和產業革命兩個強大的驅動力。第三個啟示是科技強國,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往往導致世界中心的轉移,同時伴隨著大國的興衰和國際競爭格局的大調整。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發展呈現出多點、群發突破的態勢。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形成歷史性交匯,呈現四大新特徵:需求引領更加明顯,創新驅動更為迫切;學科交叉融合發展,群體突破態勢初顯;全球競爭日益激烈,創新格局深刻變化;組織模式持續變革,體制機制不斷創新。尤其是網絡信息技術提供了功能強大的研發工具和前所未有的創新平臺,使得創新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無所不在。」白春禮說。

    新一輪科技革命會在哪些領域有新的突破呢?中科院組織專家進行了深入研討,普遍認為新的突破可能正孕育在能源與資源、信息網絡、先進材料和製造、農業、人口健康、基本科學問題等六大領域。

    白春禮認為,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一方面,新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將引發產業技術和組織的深刻變革,為後發國家趕超跨越提供難得的戰略機遇。另一方面,我國產業發展也面臨諸多問題和挑戰。比如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弱,總體處於國際分工低中端,一些重點領域還處於跟蹤模仿為主的階段。

    白春禮表示,面對世界科學前沿和國家戰略需求,必須做好創新戰略的頂層設計。而創新戰略頂層設計需要解決三個突出問題。一是在思想理念上理清科學、技術、工程,解決分類定位、分類管理、分類評估的體制機制和制度體系不健全的問題。二是解決管理體制多頭分散,缺乏統籌協調的問題。三是在科技計劃方面,解決名目繁多,自成體系,各創新鏈各環節相互脫節,無序發展的問題。

責任編輯: 劉笑迪

相關焦點

  • 中科院院長:五次科技革命得出三大啟示
    中科院院長:五次科技革命得出三大啟示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5-25 17:22 來源: 中科院網站    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在5月24日開幕的第十六屆中國科協年會上作大會特邀報告時說,回顧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經歷的五次科技革命,可以得出科學先導、雙輪驅動和科技強國三大啟示。
  • 【新華社】白春禮:五次科技革命得出三大啟示
    5月24日,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在第十六屆中國科協年會上作特邀報告。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在當日開幕的第十六屆中國科協年會上作大會特邀報告時說,回顧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經歷的五次科技革命,可以得出科學先導、雙輪驅動和科技強國三大啟示。
  • 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卡位第六次科技革命
    在9月21日舉行的第十三屆中國科協年會上,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在題為《新科技革命的拂曉》的報告中指出,當今世界正處於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拂曉」,相關公司股票走勢挑戰與機遇並存,中國科技工作者應將目光投向黎明,勇做第六次科技革命「領頭羊」。
  • 【中國青年報】中科院院長解讀第六次科技革命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大學與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主辦的「中國科學與人文論壇」在京舉行第136場報告會,中國科學院院長、國科大校長白春禮應邀作《把握科技發展新態勢 實現創新驅動新發展》主題報告。當白春禮提到第六次科技革命中這一細微的變化時,臺下的學生聽眾一片驚嘆。 「世界正處在新科技革命前夜。」白春禮開門見山。2011年,中國科學院就開展了「第六次科技革命的預測研究」課題。
  • 第六次科技革命的三大「猜想」
    原標題:第六次科技革命的三大「猜想」   16世紀以來,世界科技大致發生了五次革命(兩次科學革命和三次技術革命),包括近代物理學誕生、蒸汽機和機械革命、電力和運輸革命、相對論和量子論革命、電子和信息革命等;世界經濟大致發生了三次產業革命,包括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和信息化革命等。
  • 新一輪科技革命有何特點?中國科學院院長最新解析
    「這一輪科技革命和歷史上幾次科技革命的區別,我認為,主要體現在各學科領域間的深度交叉融合,廣泛擴散滲透上。」在8日舉辦的第二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主要趨勢進行解析。他指出,目前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加速演進,具有許多新的特點。
  • 【人民日報】第六次科技革命進入倒計時
    核心提示   第六次科技革命目前已經進入倒計時,「核心專利爭奪戰」已悄然展開;一個人將有四條「命」:自然人、網絡人、仿生人、再生人……中科院「第六次科技革命預測研究」課題得出的這些結論,是科幻小說式的「純屬想像」,還是有科學根據的明天的現實
  • 何傳啟:第六次科技革命的三大「猜想—新聞—科學網
    16世紀以來,世界科技大致發生了五次革命(兩次科學革命和三次技術革命),包括近代物理學誕生、蒸汽機和機械革命、電力和運輸革命、相對論和量子論革命、電子和信息革命等
  • 「現在已是第六次科技革命的黎明」
    「第六次科技革命預測研究」課題負責人、中科院專家何傳啟稱現行體制不改,難保中國能抓住機遇前四次科技革命中,中國錯失機遇;第五次科技革命中,中國反應迅速,但以跟蹤模仿為主。然而,因為中國現行科技體制,在應對第五次科技革命時績效並不理想,同樣很難保證抓住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機遇。
  • 我國面臨第六次科技革命戰略機遇
    本報北京8月5日電(記者金振蓉) 在過去500年裡,世界上先後共發生了五次科技革命,目前第六次科技革命正向我們走來。這使我國面臨復興的戰略機遇。今天,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發布了其研究成果。   這項研究是根據中國科學院的部署進行的。
  • 不能錯過第六次科技革命-光明日報-光明網
    本報天津9月21日電(記者胡其峰、陳建強)在今天開幕的第十三屆中國科協年會上,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指出:世界正處於第六次科技革命的前夜,中國再不能與新科技革命失之交臂。    「進入21世紀以來,一些重要的科技領域發生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已經初現端倪。
  • 中國科學院院長:科學謀劃和加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
    中國科學院院長:科學謀劃和加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 原標題:   在去年5月30日召開的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習近平同志發表重要講話,吹響了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號角。
  • 徐光憲院士:第六次科技革命的內涵
    所以,解決當前世界經濟危機的根本出路,在於緊緊抓住第六次科技革命。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號召,我們中國人要勇做第六次科技革命的領頭羊,擔負起復興中華的歷史重任。我非常贊同白院長的號召,並認為,中國人要勇做第六次科技革命的領頭羊,首先要確認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核心內容。
  • 第六次科技革命:中國現代化的新機遇
    既然過去五個世紀發生了五次科技革命,而且科技革命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和演變趨勢,可以預期,21世紀很有可能發生第六次科技革命。  可能發生的三大轉變  科技革命是一個科技史學或科技哲學概念,迄今沒有統一的認識。在本文裡,科技革命是科學革命和技術革命的統稱。相對於前五次科技革命,第六次科技革命有可能發生三大轉變。
  • 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機遇與對策
    目前,世界正處在新科技革命的前夜。關於第六次科技革命的預測研究見仁見智。5月5日本報刊發了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研究員何傳啟《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機遇與對策》的上篇——「世界現代化與第六次科技革命」,闡釋了人類文明和世界現代化的科技需求,以及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機遇與挑戰。今天,本報繼續刊發該文的下篇,以饗讀者。
  • 侯建國接任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
    新京報快訊(記者張璐)12月4日,中國科學院官網「組織機構」欄顯示,侯建國接任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早在11月25日中國科學院黨組召開2020年第14次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時,侯建國就開始以中科院黨組書記的身份來主持會議。
  • 白春禮:中國要勇當第六次科技革命的領頭羊—新聞—科學網
    「當前正處於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拂曉,中國應將目光投向黎明,勇做第六次科技革命的『領頭羊』。」
  • 【科學時報】百名院士關於第六次科技革命的看法和建議
    北京大學教授、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徐光憲院士認為:「這次科技革命是人類文明進化史的一次質的飛躍,由國家之間依靠戰爭來爭奪天然資源,向依靠科技來獲得地球人的可持續發展。」在過去500年裡,世界上大約先後發生了五次科技革命(兩次科學革命和三次技術革命)。
  • 何傳啟:科技革命與國際戰爭
    科技革命和科技創新,既促進了人類文明的和平發展,也徹底改變了國際戰爭和世界體系的基本面貌。例如,在過去500年裡,世界科技先後發生了五次革命,國際戰爭的武器體系和戰爭形態發生了三次轉變。在21世紀,預計會發生兩次新的科技革命,將出現三種新的武器體系和戰爭形態,人類文明和國際結構將發生質的變化。
  • 侯建國院士就任中國科學院新一任院長
    (原標題:侯建國院士就任中國科學院新一任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