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孟小冬,是萬萬繞不開梅蘭芳和杜月笙的。縱然孟小冬是色藝雙絕的一代坤伶,被人稱為「冬皇」,但她一生始終被這兩個男人所羈絆。這兩個男人先後娶了她,但似乎都忘了給她一樣東西。那是什麼東西呢?
(孟小冬)
本來,孟小冬和梅蘭芳可謂珠聯璧合,兩人被稱為「乾坤絕配」。梅蘭芳才華橫溢、器宇軒昂,是伶界大王。孟小冬風華絕代,風韻傾城,是坤伶第一。這樣的天作之合,真是羨煞世人。
但是,孟小冬卻最終選擇了離開梅蘭芳,投入到了青幫大亨杜月笙的懷抱,這是為什麼呢?
1925年,已在南方聲名鵲起的孟小冬,從上海到天津、北京演出。當年4月,她在北京的首演劇目《四郎探母》,就贏得了挑剔的北京觀眾一致好評。甚至有劇評人寫到:「在女鬚生地界,孟小冬不敢說後無來者,至少可說是前無古人。」
這年的8月,孟小冬第一次遇到了梅蘭芳。當時孟小冬演出《上天台》結束後,在通道裡邂逅了出演《霸王別姬》的梅蘭芳。孟小冬尊敬地招呼了一聲「梅大爺」。此後,兩人合作的機會逐漸增多,從《四郎探母》到《遊龍戲鳳》,直唱得臺下的觀眾如痴如醉,也讓臺上的兩人入情入景,頗有假戲真做的意味。
雖然此時的梅蘭芳已有兩位夫人,其中一位還是大名鼎鼎的京劇名旦福芝芳。不過,在眾人的竭力撮合下,這一對才子佳人還是在眾望所歸中走到了一起,於1927年正式結為夫妻。
不過,婚後的孟小冬似乎被梅蘭芳雪藏起來了。她既沒有住進梅府,也沒有再頻繁登臺唱戲。兩人情投意合地安靜生活了一段時間,直到後來幾起意外事件的發生。
(梅蘭芳)
首先是「綴玉軒」血案。
孟小冬婚後,被梅蘭芳安置在東城無量大人胡同的一所四合院裡,取名為「綴玉軒」,這裡既是兩人的愛巢,也是眾多朋友團聚之處。
一日,正當梅蘭芳和朋友們談文論藝之時,一個孟小冬的崇拜者,持槍闖了進來,質問梅蘭芳為何要將孟小冬藏起來,並開槍報復。虧的警察及時趕到,梅蘭芳才逃過一劫,但其好友無辜被傷。
這件事也將梅蘭芳夫婦推上了風口浪尖,一時間流言蜚語鋪天蓋地而來。有人猜測孟小冬是兇手之妻,而梅蘭芳則是第三者,奪人所愛遭致追殺。儘管都是些毫無根據的道聽途說,但作為名人梅蘭芳,和命案牽扯在一起,總是讓人掃興。兩人之間由此心生罅隙,似乎再也無法恢復甜蜜平靜的生活。
第二起事件是赴美演出。
1929年,梅蘭芳受邀赴美演出,究竟該帶誰同行,成了梅蘭芳的一塊心病。他的本意是想帶著孟小冬。不過福芝芳卻死活不同意,還以腹中的胎兒相威脅。最後,一氣之下的梅蘭芳乾脆誰也不帶,隻身去往美國,這也讓孟小冬心生怨恨。
(孟小冬和梅蘭芳)
第三起是弔孝事件。
1930年8月,剛剛訪美回國的梅蘭芳抵達天津,就得知大伯母去世的消息,不得不火急火燎地趕回北京,為伯母置辦喪葬事宜。
作為「雙祧」的梅蘭芳,在伯母去世後,妻妾兒女理應披麻戴孝,為老人家送葬,以盡孝道。但當孟小冬收拾一番,削了短髮,戴了白花後來到梅府,卻被下人攔在了門外不讓進,而且口稱「孟小姐」。
這讓孟小冬驚愕不已。雖說她一直沒能住進梅府,但也是梅蘭芳明媒正娶的太太,怎麼現在居然成了別人眼中的客人「孟小姐」!
此時的福芝芳再次懷孕,當得知孟小冬上門弔孝後,再次以腹中胎兒相威脅,死活不讓孟小冬進門。在福芝芳看來,如果讓身穿孝服的孟小冬進了門,就等於承認她的名分,承認她就是梅家人了。
委屈鬱悶的孟小冬找到了梅蘭芳,希望他能為自己主持公道。不料梅蘭芳居然也對著她揮揮手,不耐煩地說:「你回去吧,趕快回去吧!」
這件事讓孟小冬心灰意冷,她忽然間明白了梅蘭芳在面對感情問題時,是怯弱和自私的。她這生恐怕都沒法成為梅家的一分子,「梅蘭芳太太」這個名分,恐怕是不可能得到了。
於是,孟小冬選擇了放手,並在1933年9月登報聲明,從此和梅蘭芳成為路人。據說,孟梅兩人在分手後,孟小冬曾對好友說過:「今後的我,要麼不嫁,要嫁就嫁一個一跺腳就滿城亂顫的人。」
(孟小冬和杜月笙)
離開梅蘭芳後,孟小冬拜入餘叔巖門下,潛心學習餘派京劇,繼續登臺演出,並成就了「冬皇」美名。
實際上,杜月笙對孟小冬的傾慕由來已久。從他迎娶名鬚生姚玉蘭開始,就對孟小冬念念不忘。直到孟小冬離開梅蘭芳,重新在上海登臺演出,杜月笙又看到了希望,對孟小冬展開了猛烈追求。
他先是邀請黃金榮的太太林桂生出面做媒,後又讓自己的太太姚玉蘭親自出面。在這兩人的一再撮合下,正值感情空白、心灰意冷的孟小冬有些心動了,她也希望找到一個歸宿,於是就跟了杜月笙。
杜月笙對孟小冬可謂千依百順,呵護有加。在生活中總是對她禮敬愛慕,還親熱地稱呼她為「媽咪」。不過,年老的杜月笙似乎忘了給孟小冬一個名分,直到1950年,杜月笙想移居歐洲,要為身邊人辦理護照時,孟小冬才平靜地問了一句:「我跟了去,算丫頭呢還是算女朋友呀?」
這時的杜月笙才恍然大悟,終於在他63歲時,給了42歲的孟小冬一個名分,雙方舉行了遲來的婚禮。一年後,杜月笙在香港去世,晚年的孟小冬寓居臺灣,於1977年5月離開了人世。
(參考資料:《一個真實的孟小冬》《梅蘭芳和孟小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