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若不是最好的僕人,就是最差的主人"——威廉·休利特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商業一直是社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從古時候開始,就有一些靠著經商發家致富的人出現。但因為古代實行的重農抑商的政策,個體經商最終都不會有什麼太好的結果,甚至掙不到什麼錢。時間長了之後,同一個地方的商人會糾集在一起共同經商。於是,商幫的雛形便有了眉目。隨著人員的不斷聚集和實力的不斷發展,不少影響巨大的商幫在商界站穩了腳跟,有了一席之地。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潮汕商幫。
潮汕商幫一開始並不能與廣東十三行、兩淮鹽商和山西商幫相提並論。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曾經叱吒風雲的三大商幫逐漸走向沒落,雖然潮汕商幫當時的名氣趕不上他們,但潮汕商幫卻一直沒有衰落過,一直在向前發展,一直到現在後來居上,成為了中國的第一大商幫。在中國比較著名的商人群體中,有一大部分都是來自於潮汕。大家所比較熟悉的李嘉誠、馬化騰都是其中比較傑出的代表。
潮汕人都很會做生意,因為商幫繁榮的原因,很多人都會走上經商的道路。據說在潮汕商人經商最鼎盛的時期,香港百分之四十的股市都掌控在潮汕商人的地方。有的人說,潮汕人天生就適合經商,骨子裡流的就是做生意的血。其實,潮汕人擅長經商與潮汕在歷史上的發展歷史也有莫大的關係。追溯到明朝嘉慶年間,潮汕便就已經出現了一些比較出名的商人。
潮汕的位置處於邊緣地帶,從我國古代開始就不是作為經濟中心發展的地方。但因為這裡生活的安逸,不到一萬平方公裡的地方就已經居住了超過千萬的人口。可以想像,潮汕的生活壓力還是很大的。物資和人口不成正比小農經濟在這個地方顯然沒有辦法實行,所以潮汕人為了更好的生活養家餬口不得不去到外面尋求生活,也不得不走上經商的道路。
沒有良田供潮汕人耕種,等待他們的只有無盡的冒險和探索。在嘉靖年間,明朝的政府發出明確的公告表示禁止海上捕撈的政策。對於潮汕人來說,不能出海捕撈無疑是十分絕望的事情。雖然已經明令禁止出海捕魚這件事情,但是還是有不少人偷偷的出海做生意。當時的潮汕有一個名叫林道乾的人具有十分大的影響力,大到朝廷想對他進行招安。也就是在林道乾最有活躍和風光的時候,潮汕商幫的雛形便形成。
等到了清朝的時候,潮汕商幫已經發展的比較完善了,可以與當時的晉商和徽商齊名。會做生意的潮汕人一直沒有放掉大海給他們帶來的無限資源,經常利用海內資源和海運便利與別人進行貿易往來。這期間販賣了不少價格不菲的商品,賺了不少錢。潮汕的商人都比較低調,是屬於那種悶聲幹大事的那種人。可能不隨意往外露財也是潮汕商幫經久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此看來,潮汕人骨子裡會做生意的基因可以說是被環境給逼出來的。也正因為如此,勇於探索的精神和不懼困難的品質也是潮汕商人必備的品質。其中還有一點原因就是,潮汕商幫懂得和政府保持一定的距離,原來潮汕商幫的一個首富就在這上面吃過虧。從前有句俗話:"胡潤富豪榜,誰上誰倒黴",這句話就在黃光裕身上得到了驗證。黃光裕憑藉著自己雄厚的財力登榜,但大家都覺得他會倒黴。果不其然,後來黃光裕確實被抓入獄。但是潮汕商幫並沒有因為黃光裕的入獄而開始衰落。低調不露財的風氣有更加深入了他們的核心,繼黃光裕之後又相繼出現過很多別的大富豪。
有的人認為黃光裕之所以被逮入獄除了自身經濟條件過於優越之外,最主要的還是他的自身原因。一個人最先應該做到的就是保守好為人處世的底線。黃光裕本可以度過自己富貴的一生,但他偏偏觸碰到了官家底線,那就是權利,太靠近權力終究會有一天惹禍上身,為自己招來禍患。也正是因為黃光裕沒有把握好這個度,才從高高在上的富商淪為了人人唾棄的階下之囚。
除了這一點之外還有一點就是,自己所進行買賣貿易的貨品或其他事物一定要物有所值。換句話說就是不欺騙消費者。誠信是從商所必須具備的重要基礎。一個沒有誠信的商人是沒有什麼未來可言的,而潮汕商人早早的就認識到了這一點。還有一點重要的是,潮汕商人待人真誠,不變著花樣的耍心機。
團結是潮汕商人的重要特徵之一,這也是經歷過這百年來的洗禮潮汕商幫一直處於不敗之地的重要因素。做生意講究的就是實現雙贏,雙方都感到滿意的結果才是一筆成功的生意,吃獨食的人成不了什麼大氣,眼光要放的長遠一點,做生意時也儘量做到不跟別人發生不必要的矛盾衝突,否則結果雙方都不高興誰也不落好,和氣生財的道理是商業圈的人都知道的。
由此看來,潮汕商幫一直站穩腳跟的重要原因與"不與官做、為民計"這七個字有莫大的關係。500多年的商業洗禮洗去了潮汕商幫一開始的稚嫩,現在日益成熟的潮汕商界中大佬不在少數,前江後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強。眾多商界精英在圈子中做榜樣,讓後輩們實在是沒有不去努力奮鬥的目標。
從明朝開始的雛形到現在的一番大業,潮汕人從小就生活在充滿商業氣息的生活當中。耳濡目染,就算有些不再念書的潮汕人想到的也是自己當老闆創業,也沒有想過外出打工。有膽力有魄力可能是潮汕人與生俱來的性格特徵,也可能是在後期的生活環境中被培育出來的,總之,能夠從這樣的生活條件下生活起來的人,在商業方面的見解也一定不會差到哪裡去。只不過是分為成熟不成熟罷。
不難看出,潮汕人如此"盛產"富翁可以說是從歷史和性格上決定的。"不與官做、為民計"這七個字一直被潮汕商人牢牢地記在心間。潮汕富商一直都走悶聲發大財的道路,古時候就刻意的保持自己和官府朝廷的距離,這一做法無論是在當時還是現在都是十分明智的。能夠做到500多年不間斷,影響力有深遠,沒有點真實力顯然是不行的。潮汕人會做生意的頭腦體現在很多方面,想來這想必也是其中之一。
潮汕商幫的成功可以讓我們學習很多,沒有人一生下來就會走,潮汕商幫也不是一開始影響力就這麼巨大,主要還是靠潮汕商人的發展。潮汕商幫能有今天的成績離不開他們的共同努力。團結一致、待人真誠、敢於拼搏、勇於冒險。這些優秀品質都從他們身上體現了出來,同時也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可能從小沒有生活在潮汕人生活的居住環境,可能也沒有擅長經商的基因。
但是我們可以嘗試,並努力,實踐出真知,如果自己真的想去做一件事情或辦成一件事,不要前怕狼後怕虎,放手一搏,跟潮汕人一樣充滿膽魄,就算失敗了自己也不會感到後悔,畢竟自己真的嘗試過,也努力過。一口吃不成個胖子,要想成功還是要靠自己慢慢的積累經驗,失敗與否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所經歷的這個過程。
引用資料
《潮商》
《大經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