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有老人的家庭才更有煙火氣,一些老人年紀大了,在家裡總是閒不住,會煮飯、撿柴、割豬草,他們對家庭總是默默無聞的付出,經常捨不得吃、捨不得喝,我們去了總是讓我們多拿一些。
河北唐山醫院內,有心網友拍下暖心的一幕,一位老奶奶需要進行手術,兒子和兒媳白天工作忙,十幾歲的孫子在醫院進行陪護。圖片中小夥子踮起腳將老人像嬰兒一樣抱著,為了讓老人舒服一些,老人逢人就誇孫子沒白疼。
老人生病這件事能反映出:這個小夥子家教就很好,懂得體貼、關心。但是我們的部分女性的看法讓人堪憂,認為孝順家庭的男孩子是媽寶男,覺得孝順家庭的男人比對媳婦重要,還得求媳婦向他一樣對他的家人。
自古以來,孝敬父母,關愛老人,這個優良的傳承更是貫徹到每一個人的腦海中。在漢朝從上而下更是將孝廉作為一種推選入官的資格,充分說明一個人的德行是多麼的重要,宋朝將其作為為官資格的一項重要指標,沒有德行之人談什麼價值和抱負呢?
也許,為人妻不需要有多麼高的功績和德行,只需要自己過得開心就好了,但是每個人都有老去的一天。為人妻作為家庭的一員,拋棄自己的家庭責任,結婚還是將自己與家庭分割開來,認為男性的家庭成員跟自己關係不大。離婚70%由女性提出,我想離婚率居高不下跟女性的價值觀有密切關係。
圖片來源微博知名博主,數據僅供參考
我國傳統為男娶女嫁,男主外女主內,這是約定俗成的規矩。因此大部分經濟壓力都由男性承擔,除了婚後的,還有結婚前的基本保障:房、車、彩禮。社會風氣已經形成,大家也慢慢地接受了。
孝順父母的美德一定是不可拋棄的,」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善待自己的親人其實是自己的一種福氣。我覺得孝順父母的人並非就是媽寶男了,反而是一位潛在的好丈夫,如果我是女性,怕是我早都嫁給這樣的小夥子了。
我知道很多女性有這兩個觀點:
1、我是嫁給他,而不是嫁給他的家庭,我憑什麼跟他一樣對待他的父母。
2、孝順他的父母,我的父母誰來孝順,我也是爹媽養大的,我究竟得到了什麼。
很多女性都贊同這兩個觀點,你覺得她們婚後這樣的思想,會不會獲得幸福?離婚的概率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