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整個愛心獻給孩子,將美好德行傳給孩子。以真正其心,以善誠其意,以美修以行。
文章類型|育兒心經
文章字數|3173字,閱讀時間約7分鐘
我母親那一代的人總是說"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但這句話我們這一代完全不能接受,因為我們新一代的女性要的是能夠掌控自己人生方向的力量感。
但是,結婚之後,尤其是有了孩子之後,我越來越覺得,雖然另一半不足以決定我們後半輩子怎麼過,但另一半是什麼樣的人,對我們在婚姻中感受到的幸福程度還是有很大影響的。
我是一個很優秀的大學生,以前的生活一直都是很風光的神仙女子,結婚後,卻越來越累。
有一次,她說,結婚前,她覺得丈夫對母親特別孝順,當時她想,孝順的孩子一定對妻子更疼愛、更好。可是結婚後,我發現自己壞了,哪裡是孝順,分明就是沒有大腦核心,一切聽媽媽的"媽寶男"啊。
這並不是說"媽寶男"本身有什麼大問題,除了"媽寶"的問題,這類人很多在職場和社會關係上也很負責任,對妻子也不差,但一旦生活在兩個女人中,就會本能地陷入"意識麻痺",一切都要聽媽媽的話,這會給婚姻帶來很大的危害。
身邊有"曼波男"老公的朋友有很多,所以今天我想跟大家聊一聊這個話題,"曼波男"要結婚了,怎麼傷害自己的老婆!
所謂媽寶男,就是從小被母親照顧得無微不至的男人,所以長大後生活自理能力普遍較差。
他們大多是生活中的巨嬰。
巨嬰不算什麼,但"巨嬰思維"卻相當可怕。在巨嬰思維裡,家務不是媽媽做就是老婆做,這些都是理所當然的,因為我不會啊,所以不管你怎麼說累,反正家務是輪不到自己的。我能做些什麼?我可以在業餘時間玩遊戲,看電影,這些都是我可以做的。
為什麼那麼多獨立女性可以輕鬆應對職場上的各種挑戰,理順複雜的同事關係和上下級關係,卻無法與"媽寶男"們融洽相處?除了可怕的"巨嬰思維",關鍵是隱藏在"馬保男"背後的複雜關係。馬保男的存在是母子兩個人,所以看似和丈夫生活在一起,其實是和關係更密切的兩個人生活在一起,各種猜疑和誤會接踵而來。
"婆婆明明是在幫兒子,卻要我感恩。"
養馬寶男的婆婆大多是傳統意義上的家庭主婦。
她們把丈夫和孩子當成天,在她們的觀念裡,男人在外面打拼,回家就可以翹著二郎腿睡大覺。媳婦應該是一個保姆,既要照顧兒子,又要照顧母親。如果幫忙照顧寶寶,那就不是盡兒子的份了,而是幫助了媳婦,媳婦應該感激才對。
大學同學妮基告訴我,她的"巨嬰"丈夫在婆婆的溺愛和保護下,將"喪偶式育兒"進行到底。
白天工作,回家就是躺著死,家務和孩子都不管,又找了一個讓人無法反駁的理由,"白天工作太累了,晚上要休息"。
但誰不累呢?
妮基自己也是搬磚一族,回家陪孩子睡覺,生活全靠一股仙氣支撐著。
一天晚上,妮琪和女兒在床上洗漱完畢,突然想起女兒沒有換尿不溼,叫丈夫在客廳帶女兒去換尿不溼,結果丈夫跑去敲婆婆房間的門:
"媽,媽!"
媽媽寶男就是這麼習慣了,什麼事都要找媽媽,反正媽媽會來殺的。
妮琪還沒反應過來制止,婆婆已經拿著衣服走了過來,從被子裡喊出來自然有點不舒服,妮琪完全明白,可婆婆竟然抱著寶寶對著妮琪開始罵:
"白天不睡,晚上不讓你睡,真懶,不睡總是好的。"
這一點很明顯。
當著婆婆的面,不好發作,心裡卻是一萬隻"草泥馬"跑過來。事後丈夫責備下:"你又不是豬,叫你換尿布不溼,你去叫你媽幹什麼?你知道你這樣你媽怎麼會說?"
老公一臉懵逼:"我媽不是起來換了嗎,你貧嘴什麼呀。"
"你媽媽確實起來換衣服了,但她認為她是為了我才這麼做的。我需要你的幫助,而不是你媽媽的!"
"都是一樣的。"
妮基爆發了:"你知道嗎?"
馬寶滿從不知道,母親的付出,對兒子是無條件的,對兒媳卻是有條件的。
作為婆婆,她會把"恩情"算計到媳婦身上:"我幫了你,你要感激我",這種邏輯沒有錯,但錯在錯!
"母親是丈夫心中最重要的人,而不是我。"
由於長期錯位的關係,曼波曼的媽媽們大多沒有界限感,對小家庭幹涉過多。
在他們眼裡,兒子兒媳的"小家庭"並不是獨立的,而是依附於她的原生家庭,所以她"有權"幹涉小兩口的生活。
馬寶滿在家庭中很少願意做決定和承擔後果。對他來說,家裡的事情處理不好,就交給媽媽吧。我媽媽肯定能處理好。"媽媽什麼都對","媽媽是世界上最好的人"。他們是這麼說的。
對馬寶滿來說,母親的話就像真理一樣具有權威性,母親的話必須作為聖旨來執行。
所以說,嫁給媽寶男,就會帶上"第三者"。
妮基說,結婚後才知道丈夫是馬寶,但想想孝順也不是壞事,後來才發現馬寶的"孝順"完全是"愚孝":我媽第一,我第二,你靠邊站!
婚後,婆婆以女主人的身份全方位地闖入他們的生活。有了寶寶後,隔三差五就到小家來生活,指導起居。
婚房的裝修,她的購物,甚至餵養孫子,都按照她老一輩的理念去執行。而丈夫對此的態度也是一一默認,幾乎忘記了這個家真正的主人是他們兩個。
對於這種原生家庭與小家庭的錯位,馬寶的男丈夫全然不知,就像妻子是嫁入他們家的外人一樣:
"媽媽喜歡就讓她做吧","讓她開心就好",他總能說出一個顛撲不破的理由。
婆婆給的理由是理直氣壯:"你工作忙,我能幫你做的就幫你做,你應該感激我。"。
對於這種來自丈夫和婆婆的道德綁架,我們能做些什麼?
認了吧,不能說婆婆,跟老公吵架沒用又煩,離婚又無情,朋友說她只能忍著默默咽回肚子裡,由著婆婆給兒子睡型、尿型。
但也因此,朋友們心中的"芥蒂"越來越多,她也越來越愧疚不能用科學的方式帶兒子,導致她寧願晚上坐在單位裡,也不願早點回家面對他們,和丈夫的話也多了起來。
"有問題就和我媽媽協商。"
婚姻的可怕之處不是不能抗爭,而是不能抗爭。
因為跟馬寶楠吵架就相當於跟兩個人吵架,老公跟婆婆。無論爭吵的大小,媽寶男都會選擇逃避,把問題拋給"足智多謀"的媽媽,甚至希望媽媽出面為自己解決。
如果你和他吵架的內容涉及到丈母娘,那就更糟糕了,他們會無腦護著自己的母親,即使明白自己的母親是錯的,也不能容忍自己的妻子說一句客觀的話。
所以馬寶男的自理水平雖然低,但在把夫妻矛盾上升為婆媳矛盾的環節上絕對是高的。
心理諮詢師武志紅進行了深刻剖析:
木乃伊壓抑著對母親的不滿和侵犯,但作為成年人,他們將這種情感投射到妻子身上,對妻子懷有莫名的憤怒,尤其是當他們與母親發生衝突時。
這會把女人推向孤立無援的深淵,也會讓婚姻陷入絕境。
尼基說,她最大的恐懼不是打架,而是絕望,是她在打架時的自卑感。
有一次發現婆婆給兒子的輔食裡加了鹽,雖然之前多次溝通一歲前的孩子不能吃鹽,但婆婆覺得無所謂,偶爾給不到一歲的孫子餵點大人的食物。
這並不是什麼大事,妮琪也選擇了讓著婆婆,只是有一次和老公說了幾句,意思是讓老公提醒婆婆,下次不要再這樣了,惹怒了媽寶男。
她的丈夫大發雷霆,責怪尼基沒有良心,並打電話給他的母親抱怨。結果當然是婆媳矛盾激化。
類似的事情發生多了,她和婆婆的關係變得越來越差,夫妻關係也朝不保夕,孤獨和委屈讓朋友極度疲憊。
如果馬寶滿在與母親有關的事情上缺乏獨立判斷,只相信母親是真理,沒有辦法達成"婚姻必須雙方付出,共同經營"的共識,那麼婚姻必然會出現危機!
但妮琪畢竟是個聰明人,她雖然抱怨母親的男性丈夫,但也權衡了一切,知道婚姻還是要繼續下去。所以她說,與其堅持下去,繼續惡化,不如做一些改變,所以她主動調整自己的生活狀態,先堅持和婆婆保持一定的界限意識,儘可能地阻斷婆婆對自己家庭事務的介入,堅持帶孩子,雖然很辛苦,但心不會太累。
好的,媽媽說:
世界上沒有完全匹配的兩個人,完全不需要磨合就能相處得很好。畢竟,美好的婚姻還得靠兩個人共同努力,尤其是有了寶寶之後,更需要雙方有相似的步調,來並肩面對生活的艱辛。
所以在今天的兩個項目當中,我把我最近發現的一個非常好的婚姻關係課程,希望能夠給大家更好的指導,獲得更高質量的婚姻。這次課程的形式很特別,前半部分是情景劇,看得夠接地氣,也夠疼,後半部分是對案例的分析和建議~祝大家每天都有好心情!。
用我的細心、耐心和愛心、換您的安心、放心和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