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Joyce
朋友甜甜最近向我訴苦,說她婚後才發現老公是個媽寶男,沒主見、沒上進心,遇事就找媽,家裡事事不管,閒著就拿著手機玩遊戲,她很累,感覺看不到未來,突然想離婚了。
我讓甜甜先別急,靜下來,想想他的好,事情還沒到離婚的地步。
甜甜說以前覺得他溫柔細緻體貼,總喜歡粘著她,就像網上所傳『最好的愛情就是陪伴』,她以為自己走了狗屎運撿了個寶,千百年難遇的人被自己遇上了,現在倒回去看,感覺以前天天在朋友圈曬的幸福就像個笑話。
當時怎麼就沒察覺出來潛藏的危機呢?等到自己被無限壓力壓得喘不過氣來時,才發現已在痛苦的深淵。
甜甜的話讓我想起了最近的熱播的《北京女子圖鑑》裡的媽寶男何志,他在家不會削蘋果,平時都是讓他媽幫他削,如果他媽不在,寧可不吃。陳可和何志商量準備換個大房子,他通知他爸媽過來商量,婆媳之間發生了爭執,何志不問原由就站到了他媽那邊。
比這更嚴重的是他沒上進心,他的下班時間不是用來打麻將就是玩遊戲,更別提不會洗衣做飯、做家務了,那麼大歲數的人了還無底限的裝可憐、扮弱勢來混日子,後來陳可最後忍無可忍選擇了離婚。
我記得在看到這一集的時候,很多人都說故事情節太誇張了,沒有這樣的男人,但現實社會中真沒有嗎?
不,還真有,我已經聽到幾個姑娘跟我訴說了,說自己的男朋友或老公什麼都好,就是喜歡打麻將,沒日沒夜的打,他爸媽也不會管,還說兒子工作壓力大,需要放鬆。
本來兩夫妻都有份工作,好好努力,日子會越過越好,可男方完全就沒有這個意識,就想按照原來在爸媽家那樣過日子。
這樣的家庭不只是家境好的,貧窮家庭也有媽寶男,閨蜜小琳就深受其害,當時的她認為男方對她那麼好,事事都聽她的,以後嫁過去肯定會幸福。
但結果是婚前聽女友的話,婚後聽媽媽的話,就像個沒有思想的傀儡,家庭重擔從不挑,後院著火都不管,小琳現在才三十歲,看起來就像是五六十歲的大媽了。
可遇到媽寶男該怎麼辦呢?
這得從媽寶男的形成開始說起,其實很多媽寶男都是來源於小時候父母的溺愛,小時候張口閉口就嚷著媽,衣服幫我洗一下;媽,我餓了,要吃飯;媽,這件事我做不了,你幫我做一下;媽,你說好就好,我隨便……
這類人最容易成為媽寶男,他們從小就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和糾正,久而久之就喪失了獨立思考能力,認為只要有媽在,一切都好。於是那個天天叫媽的小孩長大了,光長個不長腦,成了個人人厭棄的巨嬰。
當媽寶男有了女友或家庭時,有些媽寶男還在執迷不悟,一路走到黑;也有些媽寶男發現了問題所在,選擇了改變,在這個階段是需要女方用智慧以及人格魅力去解決問題的。
小張就是個成功案例。
小張大學畢業後嫁給了現在的老公,去了他家之後,發現整個家庭地位她最低,做的事情最多,老公一天無所事事,爸媽還把他當心肝寶貝、眼珠子寵著。她當時很煩燥很委屈,恨不得甩頭走人回娘家。
後來她靜下心來想了想,既然當初認定了他,應該盡力幫助他成長,給他一個糾正過往的機會。
於是她先跟他爸媽進行溝通,把心裡的想法和打算都坦然說出來。老公的爸媽算是通情達理的人,當時也說好好好,但每當讓老公做點事情時,他們就心疼得不得了。
小張立馬調整方案,一邊觀察了解公婆的習慣和脾氣,做出相應的調整,一邊對老公撒嬌示弱,比如她會整著花樣誇老公各種好,接近完美,然後說想吃愛情早餐、晚餐之類的。老公被得磨得沒法,只能去做飯。
做好飯之後,小張不會立馬去品嘗,而是發朋友圈,讚揚老公的好。然後還暗地裡,讓一大堆姐妹們去點讚留言,希望老公把廚藝發揚光大。最後她還特別矯情的說這是自己生命中最美好的一天,感恩老公之類的話。
老公沒想到自己的一次簡單飯菜能收穫尊重、感恩、自信、快樂,在這樣的氣氛下忍不住說下次還做飯給寶貝吃。
媽寶男最主要的一個特徵就是沒主見、不獨立、不想思考問題,難道是他不想擁有獨立人格嗎?
小張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沒體會到獨立人格的快樂。她思考了一下,如果她生活弄得比遊戲更有趣,老公就會從遊戲的世界脫離出來。
於是她像個遊戲設計者一樣,想各種辦法讓他挑起興趣,讓他一點一點去參與,並從中獲得快樂,提高自信。
漸漸的,老公的思維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最終他成為了更好的自己。
說句實在話,小張剛開始非常很累,不只要帶動他老公,還要處理婆媳關係,自己就像個戰士一樣每天在戰場上廝殺,後來她發現一切都值到,當她的老公思想升華時,對她說這一輩子最感謝的就是老婆,如果沒有她,就沒有今天的自己。
我想這句話是我聽過最動聽的愛情告白了。
甜甜聽了小張的事之後,沉默良久,然後說想試試,其實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每個人的生活不可能一帆風順,沒有遇到媽寶男,有可能會遇到負債家庭或是婆媳問題或是事業不順等等,哪件事不需要用心對待,哪件事不是困難重重,最主要的是看對待事的人的心態及能力。
當然一切事情盡力就好,盡力就問心無愧,你對的起自己,也對得起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