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禿」然崛起的「脫髮經濟」,行業背後亂象需警惕_文化_中國西藏網

2021-01-17 中國西藏網

  「禿」然崛起的「脫髮經濟」,背後亂象需警惕

  閱讀提示

  近年來,脫髮逐漸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為了維護形象,有人購買防脫洗髮水、生髮液等產品,有人選擇戴假髮,有人選擇植髮,由此帶動「脫髮經濟」崛起。不過,業內人士指出,假髮、植髮等行業背後的一些亂象需警惕。

  近年來,脫髮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國家衛健委最新數據顯示,我國脫髮人群超過2.5億,平均不到6人中就有1人有脫髮情況。

  為了維護形象,有人選擇戴假髮,有人選擇植髮。《工人日報》記者日前調查發現,「脫髮經濟」隨著「脫髮大軍」的增多愈發火爆,但背後出現的一些問題同樣不容忽視。

  「禿」如其來的商機

  28歲的趙澤宇在北京一家文化廣告公司工作,他最近發現自己的頭髮掉得比以前多了很多,去醫院檢查後醫生說是脂溢性脫髮。

  「我最近熬夜比較厲害,可能是跟睡眠不足和工作壓力大有關,真的很擔心以後會禿頭。」趙澤宇無奈地說。

  現實中,跟趙澤宇有同樣煩惱的人不在少數,有人是因為熬夜、工作壓力大脫髮,有人是焦慮緊張脫髮,也有人是因為遺傳脫髮。這種情況下,一些人開始購買防脫洗髮水、生髮液等產品。

  假髮也成為「脫髮經濟」中的一大受益者。相關數據顯示,目前國內假髮產業年銷售額達到600億元,從業者超100萬人。

  記者在某電商平臺上以「假髮」為關鍵詞進行搜索,結果顯示有37萬多個商品,不少店鋪的月銷量都在1萬以上,商品包含假髮套、假髮片等,價格從幾十元到上千元不等。

  業內人士指出,脫髮會給人們造成外形上的困擾和心理上的影響,生發和假髮已經無法滿足部分脫髮患者的需求,植髮便悄然興起。企查查數據顯示,近5年植髮企業年均新增註冊量已達到105家。截至2020年12月,全國範圍內植髮相關企業(在業、存續狀態)共計811家。

  33歲的曹大龍在北京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從事技術工作,高強度的工作令他脫髮越來越嚴重,去年他選擇了植髮。「我選擇的FUE毛囊種植技術,一個毛囊單位10元,我植了3000個,花了3萬元左右。」

  不過,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雖然「脫髮經濟」火熱,但新冠肺炎疫情對假髮和植髮行業也造成一定影響。

  部分假髮生產商表示,疫情期間工廠的庫存嚴重不足,經銷商們經常專門來要貨,卻只能空手而歸。「去年上半年,很多常用規格的產品經常處於缺貨狀態,發貨的速度和交貨周期都受到了影響。」山東一家假髮生產企業負責人陳先生說。

  產品缺貨的背後是生產端跟不上,原因是人工不足。「疫情嚴重的時候,不得不讓員工休假,導致員工的流失率很高。目前人工不足的情況依然存在,我們一直在招聘新員工。」陳先生介紹。

  疫情期間,售賣假髮的線下門店雖然受到很大影響,卻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線上渠道的發展,有的企業假髮銷量反而大幅上漲。據了解,疫情期間,假髮出乎意料地成了出口電商的搶手貨。在某跨境電商平臺上,歐美等主要市場的假髮成交額在去年4月增長了近一倍。

  火爆背後亂象不容忽視

  隨著「脫髮大軍」的增多,「脫髮經濟」也愈發火爆,但背後出現的一些問題同樣不容忽視。

  記者注意到,一些防脫洗髮水、生髮液等產品誇大宣傳,高價賣給消費者,消費者反映使用後沒有多少效果。

  據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信息,上海一家化妝品公司曾於去年6月因在名下網店虛假宣傳洗髮水防脫功能被上海市崇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行政處罰,罰款1萬元。據了解,舉報人在由該公司開設的天貓網店購買了菲詩蔻洗髮水。該網店宣稱該洗髮水有防脫髮功能,但無法提供相關依據。

  在植髮方面,北京一家植髮機構的負責人稱,目前從業人員水準參差不齊,專業植髮人員嚴重不足,甚至出現護士代替醫生的亂象。「有的機構裡,上崗時間極短的畢業生就敢做植髮手術,在患者頭上做實驗。」

  該負責人還表示,在人力成本降低的情況下,就催生出植髮行業的低價營銷怪象。這是因為專業植髮人員的培養時間長,想要培養一個合格的植髮手術醫生,至少要連續半年從分離到種植全方位的實踐歷練。

  有媒體在第三方投訴平臺查詢「碧蓮盛植髮」的投訴內容發現,該機構涉及「術後無效果」「強制消費、不予退款」等問題。此外,該植髮機構宣稱的「移植毛囊永不脫落」等宣傳語,有虛假誇大宣傳之嫌。

  「近年來,植髮行業湧現的新技術名詞和專利層出不窮,微針、3D植髮等植髮概念讓人看得眼花繚亂。某些機構技術包裝得五花八門,實則在故意抬高消費者的理解門檻。」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醫師李曼說。

  有業內人士指出,部分假髮製品企業從事貼牌生產經營,缺乏自主智慧財產權和自有品牌培育意識。同時,貼牌生產模式也加大了假髮生產企業對國外品牌商的依賴性,無法參與終端銷售巨額利潤的直接分配。

  此外,行業內對假髮的收集和處理沒有強制規定,在產品等級上也沒有準確劃分,因此低成本、高售價是這一品類的特點。假髮製品生產企業之間經常爭奪原材料、互打價格戰,影響了國際市場,也大大縮小了行業利潤的空間。

  專家預測,疫情結束後,植髮行業將加速優勝劣汰,只有專業、正規的植髮機構才能持續存活。(周懌)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挺「禿」然的!我國超2.5億人受脫髮困擾,過半數植髮者是90後
    挺「禿」然的! 來自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已經有超過2.5億人正飽受脫髮的困擾,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脫髮,大批90後也已經加入到脫髮的陣營中來。
  • 政治亂象的背後:美式價值觀的衰落_文化_中國西藏網
    去年10月29日,聯合國大會負責社會、人道主義和文化事務的第三委員會向會員國匯報例行工作並審議人權問題,會上,以美國為首的23國就新疆問題向中國「發難」,但卻遭到54個國家的批駁。實際上,大多數亞洲和非洲國家對美國濫用民主、人權等價值觀議題幹涉其內政早已極為不滿。美國鼓吹的價值觀已經無法主導世界。
  • 脫髮自救指南上線!教你如何拒絕「禿」然煩惱
    就……挺「禿」然的。近日,國家衛健委發布數據顯示,中國已有超過2.5億人正飽受脫髮困擾,平均每6人就有1人脫髮,其中,更是出現了大批90後的身影。話題一出來就火速登上熱搜。不少網友含淚表示:沒想到,2.5億裡竟然還有我的一席之地。
  • 脫髮經濟「禿然」崛起,能誕生「獨角獸」嗎?
    在脫口秀大會決賽上,沈騰戲謔徐崢說:「你能入圍亞太地區最禿的100顆頭,排名37,李誕38,羅永浩老師在榜外,也堅持不了太久了。」這番對頭髮調侃很快引起不少網友的共鳴。環顧四周,現代生活中的頭髮危機愈演愈烈,不管哪個年齡階段的人都感同身受,就連網友都發起提倡「脫髮算工傷嗎?」
  • 小貝上熱搜照亮整個世界,面對脫髮「禿」然就慌了
    天貓雙11假髮套成交件數TOP10城市榜單顯示,上海位列第一,成全國最「禿」飛猛進城市,北京、廣州緊隨其後,江蘇南京、蘇州雙雙上榜。今天想說的當然不是假髮,而是再次登上熱搜的,你們年輕時的偶像小貝。我們先來回顧一下貝克漢姆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再來看一張po出的小貝近照,EMM……你們的偶像禿了。正所謂,男人顏值不夠,得靠髮型來湊。
  • 太「禿」然了!這棵樹的「假髮」掉了 網友:原來脫髮不分物種
    延伸閱讀:壓力山大 「90後」成為治療脫髮主流人群你可能不知道,如今,很多「90後」見面寒暄已經不問「你吃飯了嗎」,而是「今天,你脫髮了嗎」?很多人一直以為,脫髮是中老年人的「專利」。然而近年來,隨著社會壓力的不斷增大,生活方式的逐步轉變,受脫髮困擾的年齡層正在不斷「下移」。
  • 野蠻生長二十年後,「已禿」90後帶給植髮市場的新想像空間
    獲贊81.1萬的其中一條相關抖音視頻  類似的段子還有很多,背後是為脫髮焦慮的廣大90後、甚至95後群體。  根據《中國脫髮人群調查》,中國30歲左右脫髮群體發展最快,比上一代人脫髮年齡提前了整整20年。
  • 挺「禿」然的,大熊貓福星「謝頂」了?難道國寶也有脫髮煩惱?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科普蘇州,ID:kepusuzhou】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最近,北京動物園的一隻網紅熊貓福星「禿頭」,引起了大家的關注。萬萬沒想到,人類躲不過的脫髮魔咒。這回連國寶大熊貓都中招了!7月末,人們發現,熊貓頭頂的毛髮略短,到了8月的時候,福星的頭頂明顯禿了一塊,竟然有兩枚硬幣那麼大。
  • 揭秘植髮行業亂象:植髮嗎?要命的那種!
    當脫髮正摘掉「中年大叔的悲哀」的標籤,悄然下沉到90後、甚至95後群體。長期熬夜、壓力巨大、快節奏生活等原因是城市年輕人脫髮嚴重的原因。而「已禿」的90後並不掩飾自己的焦慮。「我禿了,但我也變強了。」成為自嘲脫髮的人生現實。
  • 3·15十大行業亂象發布:背後真假套路難辨!如何維權?
    看了不少2019年的盤點趁著剛過去的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今天讓我們盤點一下那些2019年熱門消費維權事件十大行業「亂象」帶你走進那些真假套路04教育培訓:預付費退款難沒準還陷套路貸3月15日,《中國質量萬裡行》發布2019年度教育培訓行業消費投訴分析報告,退款和「培訓貸」問題成為消費者關注的焦點。2019年8月,韋博英語在國內主要城市的分店陸續被爆關門停業,導致上萬名學員無法享受之前購買的教育服務。
  • 中國脫髮地圖出爐!網友:會傳染嗎?
    中國脫髮地圖出爐!網友:會傳染嗎?分性別來看,男性在脫髮相關搜索中的佔比略微高於女性,男性頭頂集中禿,女性則是遍地開禿。總的來看,頭頂發涼的網友最多,兩側脫髮的情況更為少見。>IT 通信行業不出意外地成為男性禿頭的「重災區」,對於女生來說最容易頭禿的行業是廣告營銷和醫藥衛生。她們為工作付出的不止是青春,還有飄逸的長髮。
  • 脫髮來得太「禿」然!國醫大師禤國維:兩個生發湯,補肝腎養顏值
    每個人體質和脫髮的原因並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論。起床、洗頭看掉發多少「脫髮並不可怕,我也得過,關鍵是要及時治療,還要善於維持現狀。」以治療脫髮聞名全國的禤老年近八旬,雖已生白髮,但頭髮長得很茂密。禤國維介紹,正常情況下,每個人都會脫髮,約為每天70~100根,但脫髮病患者脫落的數量要多得多。「有個鑑別方法,起床和洗頭時看看頭髮是不是掉得明顯比以前多,」禤國維說,如果持續兩三個月,毛髮就會變得稀疏或出現斑片狀脫髮。臨床上最常見的脫髮是斑禿和脂溢性脫髮。
  • 中國脫髮地圖出爐:廣東、江蘇、山東位列榜單前三
    百度搜索大數據顯示,最關注脫髮的人群主要集中在 18 - 35 歲,90 後到 00 後無一倖免。年紀大了無所謂,禿了就禿了,但是對年輕人來說,頭髮沒了,形象可要大打折扣。30 歲出頭的人對脫髮的關注度整體較高,但最關心脫髮的,其實是 25 歲的年輕人。18 歲的年輕人雖然排名並不靠前,但他們也已經開始關注脫髮了,年紀輕輕就要開始迎接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禿。
  • 「禿如起來」,植髮生意的崛起與困境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中國有脫髮問題的人數已超2億,即平均6個中國人就有一個人脫髮。其中,男性佔比約65%,為1.3億,女性脫髮人群有7000萬。今年7月百度醫美事業部發布的《2020植髮行業分析》數據顯示,中國植髮行業的用戶保持60%-80%的增長幅度,預計2020年中國植髮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208.3億元。
  • 「禿」然爆發!每6個中國人中就有1人脫髮,「植髮」市場千億規模
    為現代壓力的侵襲,脫髮呈現出老年化。不少年輕人或情緣或被迫也加入了脫髮大軍,而按根收費的植髮價格更是讓不少人驚呼「我竟然脫掉了一輛蘭博基尼!」小編也收集了自己一個月的脫髮量。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中國每6個中國人中就有一人脫髮,約有2億人群受脫髮問題困擾。中國的脫髮人群,越來越呈現年輕化,80後、90後人群脫髮比例已超過35%。與70後及70前人群相比,80後、90後年輕人關注顏值,植髮的意願增強,且不在羞於提及植髮。比如小有名氣的自媒體人胡辛束就曾在公眾帳號發表了自己植髮經歷的文章。
  • 推動高質量發展需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_文化_中國西藏網
    為此,我們要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把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貫徹到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各領域。  更好推動高質量發展,需要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徵新要求,深刻認識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增強機遇意識,就是要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抓住機遇、快速反應、精準布局,錨定高質量發展目標主動作為,順應大勢培育新的增長點和增長極。
  • 極客補發:堅決抵制捆綁銷售亂收費等行業亂象
    近年來「禿如其來」「90後成為脫髮產品購買主力」等消息頻頻登上熱搜榜,隨著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以及巨大的學習和工作壓力,原本常見中年危機的「脫髮」問題也成為了許多年輕人的困擾。從熱銷的護髮、生發產品,到鋪天蓋地的植髮廣告,再到一些電商平臺上月銷量2萬件以上的假髮墊、假劉海比比皆是, 巨大的產品需求催生了新的商機。
  • 「禿如其來」90後催生千億植髮市場,背後亂象叢生……
    近年來,隨著脫髮人群增加以及明顯的年輕化趨勢,包括植髮在內的毛髮市場,正成為資本追逐的熱點。而在這股熱潮背後,隨之而來的市場亂象也在引發關注。 誰在植髮:90後成為主力 「歲月都去哪裡了?」廣州醫生蘇烈(化名)在朋友圈曬出8年前後的照片對比。
  • 看看這些被稱為「發量富翁」的女明星,你感到「禿」然來襲嗎?
    以前聽到脫髮的段子當笑話看,現在我成了那個笑話。以前看到一根白髮立馬拔掉,現在一毛不敢拔。以前為了美麗而去燙頭,現在燙頭只是為了顯得頭髮多。脫髮主力軍越來越年輕化,擁有一頭秀髮成為了很多人的夢想。從江疏影自誇「發量富翁」開始,網友紛紛表示「吹呀吹呀,我的驕傲放縱」。看看這些被稱為「發量富翁」的女明星,你感到「禿」然了嗎?「舞蹈精靈」孔雪兒,她是The9女團成員之一,因為舞蹈實力出眾而被許多網友喜歡,跳舞的孔雪兒非常吸睛,業務能力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