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光陰話扶貧——記扶貧駐村第一書記張俊

2020-11-21 包頭新聞網

六年的歲月中,他每天在忙些什麼?這是我見到張俊時最想找到的答案。我翻看了他寫的500多篇日記,文字如他外貌般憨厚而樸實,沒有絲毫的雕琢與裝飾,即使如此,字裡行間還是透露出了他對這片土地及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們的真摯感情,他想為這裡的村民辦幾件實事兒這個善良而樸實的初衷讀得讓人激動。

2014年3月,張俊來到固陽縣下溼壕鎮電報局村開展駐村扶貧工作,任駐村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隊長。象一個遠行的孩子又重新回到母親的懷抱一樣,他對這裡太熟悉了。親切的鄉音、溫暖的土炕、香噴噴的燴菜......唯一不同的是,他已經是一個長大的孩子,再也不是三十年前那個鄉村教師了,他需要面對人均耕地只有6.09畝,1354戶,3653人,有勞動能力的適齡人口1820人,而常年在外(半年及以上)勞動力1274人,60歲以上留守老人288人,留守婦女23人的現實,因為他是這裡的當家人。

十幾天的走村串戶、嘮家常,讓他的心情變得更加沉重和不安,黑沉沉的暮色總是在轉瞬即逝的白晝中那麼快得就拉上了,17個村子靜臥在綿延起伏的山峁溝壑中閃爍著星星點點的燈光,一張張熟悉的面孔不停地在眼前跳動。深夜的村委會辦公室靜得沒有一點兒聲響,他攤開了紙張,長籲了一口氣,將一天的工作變成了密密麻麻的漢字。怎們辦?腳還沒踏上這塊土地就對自己提出的問題,到現在依然沒有完整的答案。一摞摞文件、一級級會議、一張張報紙......思路逐漸清晰起來,謀劃接地氣的項目。

最費心的事兒

只有壯大村集體經濟才能讓村裡走上一條真正的致富路。電報局村常住戶496戶,有貧困戶31戶。貧困戶大多年老體弱,依靠傳統的種養殖業,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不具備條件,謀劃「小而精」的光伏扶貧電站項目,正適合這裡的情況。

2017年10月的後山大地已完全褪盡了綠色,起伏的山巒露出了它黑褐色的泥土,晴朗的天空下金色的陽光顯得格外溫暖。電報局村委的辦公室裡駐村工作隊正忙碌的翻文件、對目錄、聯繫企業、做項目規劃書......先實施單戶分布式光伏項目,為每戶貧困戶安裝5千瓦光伏小型電站。項目進行的很順利,短短兩個月時間,8戶貧困戶已安裝了光伏發電設備。設備雖然安好了,但併網發電卻遇到了困難。為了讓貧困戶儘早受益,張俊開始協調供電部門儘快為這8戶貧困戶的光伏電站併網發電,但還是遲遲沒有結果。2018年3月份,張俊通過一位朋友向自治區有關部門了解到,針對單戶分布式光伏小型電站,實現併網發電,售電款由電網公司按照國家發改委、能源局、扶貧辦的相關文件先行結算,而後國家財政補貼部分再補到各電網。對於國家直接管理的國家電網,分布式光伏電站的售電結算較快,但對於地方政府管理的電網,特別是內蒙古西部電網,供大於求的現象比較突出。

針對這一現狀,張俊與駐村工作隊及時調整工作方案,按照固陽縣2018年度--2020年度項目庫的要求,由單戶分布式光伏電站調整為建設發電自行消納的光伏電站。張俊通過村委會老幹部了解到電報局駐村工礦企業----包頭市固陽泰恆商貿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泰恆公司」)用電量巨大,9個鐵礦石選廠,用電量每月近300萬元,每個選廠都有至少容量為800千瓦的變壓器,按照每個分布式光伏電站併網時,光伏電站的容量不能超出所併網變壓器實際負荷的30%,800千瓦變壓器,就可併入240千瓦的光伏電站。

在掌握以上情況後,張俊了解了部門扶持的相關政策,開始對接各幫扶單位,落實項目資金。經與市級幫扶單位---市金融辦、包頭市腫瘤醫院對接,當年力爭可落實40萬元幫扶資金,如將光伏電站設計成村集體經濟項目,可爭取到財政部門最多40萬元的扶持。按照我市光伏電站建設成本核算,80萬元可建成100千瓦光伏電站。基於此,張俊與工作隊成員統一意見後,經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集體研究,村民大會表決通過後,決定建設村集體經濟項目---100千瓦光伏扶貧電站。同時向縣財政部門申請100千伏村集體光伏電站村級集體經濟項目,利用泰恆公司的鐵礦選廠,光伏發電向鐵礦加工企業售電。該電站建成後,預計每年售電10萬元左右,31戶貧困戶每戶年均收益1500元,穩定收入20到25年。

與泰恆公司對接時,張俊從習近平總書記有關扶貧工作的重要指示,國家脫貧攻堅戰略講起,一直講到到包頭市、固陽縣的扶貧政策,講到企業所承擔的社會責任,光伏電站建成後售電於泰恆,按照當前泰恆用電價格計算,對泰恆的經濟利益也沒有損失,又起到了扶貧的效果。語重心長、潛移默化,泰恆公司負責人深受觸動,合作文本經過反覆修改後,雙方終於在2018年7月13日籤署了發電、售電合作協議。

協議籤好了,在光伏電站建設選址上,駐村工作隊與泰恆公司卻出現了分歧。泰恆公司的意見是將光伏電站建設到泰恆的尾礦庫上面,不佔耕地,又緊靠選廠;駐村工作隊意見是建設在荒山荒坡上,不受尾礦庫治理的影響。經張俊帶隊與泰恆礦業總經理、生產經理、外聯部負責人多次商談,最終確定佔用薛家渠村的荒山在泰恆公司的選廠旁建設電站。讓駐村工作隊,包括張俊萬萬沒想到的是,人人可受益的村集體經濟,村民並不支持理解?村民一開口,就要每年1萬元的佔地補償費。張俊找到了薛家渠的村小組長,生氣地說:「村集體項目的未來收入都服務於村民、貧困戶,電站建設費用現還四處化緣,薛家渠村民為什麼不支持呢?」每每談起這些細節,張俊都感慨萬分。經過反覆做村民的工作,電站選址終於確定下來了。

為了推動項目儘快落地,張俊推動、組織幫扶單位---固陽縣人大、包頭市金融辦,在電報局村召開了產業扶貧項目對接會,會上各幫扶單位、縣有關部門、財政局、扶貧辦、農牧業局負責人都表態全力支持產業扶貧項目,會上共落實幫扶資金近200萬元。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連軸轉的工作,光伏扶貧電站在10月10日調試併網發電。當第五個全國扶貧日到來時,一場隆重的「100千瓦光伏扶貧電站建成投產暨貧困戶託管雞認購籤約及收益發放大會」沸騰了整個山村。「沒想到我們這山裡也能安上那高科技的光伏板,藍盈盈的,又好看又能發電賣錢,駐村幹部真是給我們謀劃了個好項目。」 70歲的貧困戶呂蘭柱與人們交談的話語中難掩喜悅的心情。

最操心的事兒

在辛苦而忙碌的扶貧工作中,最讓張俊揪心的事,莫過於鐵礦廢石利用的項目了。電報局村委王家渠溝中的泰恆公司已發展近15個年頭,在鐵礦石加工過程中產生了大量尾礦廢石,尾礦廢石的堆放佔用大量土地資源,同時對周邊環境也造成汙染。為了合理利用尾礦廢石,駐村工作隊與泰恆公司對接後達成了意向,由電報局村委組建鐵礦石尾礦廢石分選清運公司,統一分選、銷售尾礦廢石,並對周邊土地資源及環境進行整理與保護,同時銷售廢石創造利潤,支持貧困戶增收,邊緣戶發展,逐步壯大村集體經濟。

在電報局村產業扶貧項目對接會上,泰恆公司董事長明確表態,大力支持電報局村集體經濟發展。對接會議結束後,張俊開始思考如何才能將這一項目落到實處,他主動聯繫泰恆公司負責人協商具體事宜,為了和泰恆公司董事長當面進行協調對接,他還先後參加了兩次公司舉辦的活動。

為了推動項目儘快落地,張俊多次給領導匯報工作進展情況,並直言不諱地告訴了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在幫扶單位--固陽縣人大常委會領導的支持下,電報局村委和泰恆公司終于于2019年1月18日籤訂了項目合作書。

領導的重視、村民的期盼,激發了張俊和工作隊更大的熱情。2018年12月底,他們提出了汙染防治與產業扶貧相結合的創新項目,引進專業公司,共同實施電報局村鐵礦尾礦廢石綜合利用項目。經過數月溝通,2019年3月2日,促成了北京瑞圖生態、泰恆公司、天威科技、電報局村委四方環保扶貧項目的籤約落地。電報局村參與入股10%,收益將全部歸村集體所有。在用工方面,優先錄用電報局村的居民,可提供就業崗位50個左右,最大限度地解決村民就業問題。從項目的立項,到用地手續、環評手續的辦理,都傾注了張俊的大量汗水,項目一期有望今年7月份投產,屆時年生產建築骨料可達400萬噸,實現利潤500萬元左右。

最開心的事兒

六年的時光轉瞬即逝,電報局駐村工作隊在第一書記、隊長張俊的帶領下,圓滿的完成了政策宣傳、貧困戶精準識別與退出、推動行業和專項扶貧政策落實、貧困戶「志智」雙扶、加強村黨支部建設等工作任務。這一樁樁一件件事雖然做起來困難,但在順利完成後張俊發自內心的高興。

2019年初,在張俊的帶領下,電報局村開展了先鋒模範示範戶的海選活動。活動共分6個獎項,每個獎項評選5戶,共計評選30戶。通過近半年多的精心評選,選出了眾望所歸,具有代表性、示範性的30戶家庭,並對受獎家庭進行了隆重表彰。活動舉辦完成後,全體村民爭先創優的積極性更為高漲,電報局村家家戶戶臉上都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很多人卻不知道,張俊書記臉上的笑容比他們更加燦爛。

電報局村的水澆地在原有水澆地2000畝的基礎上,又開發水澆地1000畝,村南到S311省道區域的旱地幾乎全部實現旱改水,近百戶村民因此受利,村民人年均收益增長500元左右。至此電報局村共開發水澆地達到了3500畝,並全部實施了節水灌溉工程。

2018年,他爭取政策,為全村養羊戶實施羊品改良,當年實施人工授精50多例。改良效果激發了村民的積極性,全村共實施人工授精、胚胎移植200餘例,受益農戶近30戶。

2019年,他帶領駐村工作隊為31戶貧困戶託管養殖1550隻大紅公雞,每戶50隻。2019年11月份全部集中出欄,每戶貧困戶實現收益1500元。

2019年,100千瓦村集體光伏電站實現售電收益10萬元,為31戶貧困戶每戶分配收益1500元,結餘5萬元投資入股另一村集體經濟項目---電報局村鐵礦尾礦固廢綜合利用項目。

2019年,大英圖村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電報局村列入國家森林鄉村名錄,電報局村31戶52人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

公燭之下,不展私書。對於張俊而言,雖然沒有象30年前那樣,和父親扶著犁把耕地, 握著鋤頭刈草,揮著鐮刀割麥,但也能踏實地說一句:「他和這裡世代耕種的農民一樣,將大部分時間和精力用在了這塊平凡的土地上。」(蘭正武)

相關焦點

  • 江西贛州大餘縣「夫妻檔」駐村第一書記 扶貧路上「比翼飛」
    丈夫廖艦艦,是江西省贛州市大餘縣勞動就業局幹部、河洞鄉河洞村駐村第一書記;妻子謝海英,是大餘縣農業開發辦副主任科員、新城鎮水西村駐村第一書記。因為相同的工作,兩人雖各處一地,卻成為了一對駐村扶貧的「比翼鳥」。
  • 「扶貧故事」情灑扶貧路——記竹山上庸鎮桃子灣村駐村第一書記
    情灑扶貧路——記上庸鎮桃子灣村駐村第一書記 賀華 看到這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們看在眼裡、甜在心頭,紛紛誇讚有這樣一位「好書記」、「女豪傑」,她就是縣人防中心駐上庸鎮桃子灣村第一書記賀華。不怕困難勇挑扶貧重擔桃子灣村山大人稀,交通不便,自然條件惡劣。
  • [駐村風採]用心駐村,以愛扶貧—松柏第一書記韋正鑽
    [駐村風採]用心駐村,以愛扶貧—松柏第一書記韋正鑽 2020-12-15 22: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小康」扶貧記 ——卓資縣梨花鎮壕賴村駐村隊員康玉寶扶貧...
    幫扶責任人和駐村隊員們查找各類扶貧工作檔案材料時,翻閱時細緻、歸還時亂放,檔案材料被「搗騰」成個樹枝搭鵲窩——橫七豎八,很容易造成檔案材料丟失現象。為了根治這個「病灶」,讓扶貧檔案更好地服務於扶貧工作,我主動找駐村第一書記請纓,擔起了整理駐村扶貧工作檔案的任務。說幹就幹,我撲下身子,利用晚上休息時間,開始加班加點整理檔案材料。
  • 真情灑滿扶貧路 ——記涼城縣蠻漢鎮岱洲夭駐村第一書記張新誼
    涼城縣蠻漢鎮岱洲夭村風光秀美、景色怡人,次第映入記者眼帘的美景是:巍巍蠻漢山層巒聳翠、良田阡陌縱橫、小小村莊散落其間……  在這裡,記者見到了正在和村民交談的駐岱洲夭村第一書記張新誼。時值村民免費體檢的日子,張新誼正忙著詢問村民「腰疼好點了嗎?上次買的藥吃完了嗎?」
  • 紮根西部山村 奉獻扶貧真情——記寧鄉市龍田鎮月塘村駐村第一書記...
    紮根西部山村 奉獻扶貧真情 ——記寧鄉市龍田鎮月塘村駐村第一書記李雨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通訊員 龍友良 盛夏時節,驕陽似火,在寧鄉市龍田鎮月塘村朝天椒種植基地的田埂上,筆者找到了正在彎腰查看辣椒長勢、曬得滿臉黝黑的月塘村駐村第一書記李雨,他說:「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最後一年
  • 愛心播撒扶貧路 ——記莽張鎮蔡店村駐村第一書記許金柱
    莽張鎮蔡店村駐村第一書記許金柱任職以來,緊緊圍繞「以高質量黨建促進高質量脫貧攻堅」這一主線,狠抓基層組織建設,團結帶領全村廣大黨員和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推動全村各項工作邁上新臺階。    2017年11月,雞公山管理區辦公室主任許金柱來到莽張鎮蔡店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在經過充分了解村情和入戶走訪後提出,建強基層組織,為脫貧提供堅強保障。
  • 樅陽縣金社鎮:駐村第一書記扶貧二三事
    2019年6月,市總工會幹部徐峻嵩來到了秀山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自擔任第一書記以來,團結村「兩委」幹部,狠抓扶貧工作,深入基層,深入第一線,了解貧困戶情況,認真學習掌握扶貧業務知識,幫助貧困戶,與貧困戶談心、交朋友,如今已他成為秀山村家喻戶曉的第一書記。
  • 扶貧路上的孺子牛——記東遼縣遼河源鎮公平朝鮮族村駐村第一書記...
    扶貧路上的孺子牛——記東遼縣遼河源鎮公平朝鮮族村駐村第一書記付敬餘 編輯:李晴    來源:本臺全媒體資訊中心    2019-08-05
  • 「我的扶貧故事」六年駐村扶貧 我再行「二萬五千裡長徵」路|興義...
    我叫何秀昌,是興義市教育局派駐興義市滄江鄉新寨村的扶貧幹部。我於2014年進駐新寨村至今,一幹就是六年。這六年駐村扶貧,我相當於再走了一次「二萬五千裡長徵路」。由於那時單位的工作與同步小康駐村工作沒有完全脫鉤,駐村扶貧工作沒有現在這樣複雜,所以每次需要參加同步小康會議或開展同步小康駐村工作時,都是急急忙忙從單位趕到鄉裡村裡,事情完成了又忙回去做單位的工作。   就這樣,直到2016年2月,我完成了第一階段的同步小康駐村工作。
  • 當好群眾的「好閨女」——烏蒙山區「90後」駐村第一書記扶貧記事
    新華社昆明12月11日電題:當好群眾的「好閨女」——烏蒙山區「90後」駐村第一書記扶貧記事新華社記者林碧鋒冬日的晨霧尚未散盡,郭登會和駐村扶貧隊員沿著蜿蜒山路驅車半小時,來到巖洞腳村觀音巖村民小組村民趙慶元家中,這是郭登會最牽掛的貧困戶之一。
  • ...扶貧必扶智 阻斷貧困代際——記洮南市人民法院駐新立村扶貧...
    洮南市那金鎮新立村坐落在洮南市的西北邊陲,距離洮南市內90餘公裡。這裡有昂岱山,這裡有那金河,這裡還有一支年輕的隊伍——洮南市人民法院派駐的駐村扶貧工作。賀群,新立村第一書記,29歲,洮南市人民法院審判員。張效遷,新立村駐村工作隊員,23歲,洮南市人民法院法官助理。
  • 方城縣獨樹鎮扳井村駐村第一書記趙康的扶貧故事
    扳井村村民文化生活豐富多彩宣傳防溺水了解農戶養殖情況指導秋種入戶摸底率先垂範直播南陽訊(記者 高嵩 文/圖)「他來這幾年,沒少給群眾辦好事、實事,我們從心底感謝這位年輕的書記扳井村駐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趙康了解到樊勇家的實際情況後,向相關部門反映上報並進行幫扶,幫助樊勇發展養殖業。如今,樊勇已成了養羊大戶,家裡的生活條件一天天在改善,逐漸擺脫了貧困。樊勇的病情也漸漸得到控制,小夥子像換個人似的,整天樂呵呵地幹農活。
  • 她是駐村第一書記,帶著寶寶去扶貧
    11月12日,夜已深,窗外亮起點點燈光,海原縣甘鹽池扶貧開發管理委員會鹽池村委會辦公室裡,第一書記張潔正在伏案工作。「今年開始,對每頭小牛補助1000元,快年底了,得趕緊把數據統計出來,早統計一天,村民早一天拿到錢。」
  • 韓宇南:駐村六年為百姓 夫唱婦隨扶貧情
    我叫韓宇南,是河南省周口市稅務局駐太康縣馬廠鎮前何村第一書記。2015年,我主動請纓到前何村擔任第一書記,一幹就是6年。為支持我全心投入扶貧工作,妻子潘麗英也毅然放棄了城裡的優越生活,甘當一名志願者,搬進村裡與我一同攜手扶貧事業。
  • 扶貧路上的「老黃牛」——記湖北省襄陽市穀城縣蘇區村駐村扶貧...
    忙碌一番後,龍順乾熱情地留他在家中吃飯,他笑著婉拒,邊往外走,邊掏出筆記本記下閒聊時摸排出的「線索」。「老劉總是面帶笑容,和鄉親們打成一片,在相互『走動』中,默默地把問題和困難解決。」湖北省襄陽市穀城縣南河鎮蘇區村黨支部書記鄭思群說。
  • 淄博市人防辦駐村第一書記汪金鋼 扶貧路上的貼心書記
    >   「我們來到這裡就是扎紮實實為村民辦實事,脫貧攻堅戰已取得了很大成效,作為第一書記駐村一年有餘的汪金鋼告訴記者。   2019年7月,在淄博市人防辦項目推進科工作的汪金鋼來到淄川區西河鎮澇窪村,成了村子裡的駐村第一書記。   接地氣的 貼心第一書記   「汪書記為人樸實,待村裡人親得很。」「汪書記一天到晚為村裡操心跑腿,老少爺兒們早就把他看成村裡的人了,心裡有話都想給他說說。」
  • ...故事」駐村守平安 他鄉似故鄉丨正安縣碧峰鎮平安村第一書記張俊
    我叫張俊,現任正安縣碧峰鎮黨委委員、副鎮長、平安村駐村第一書記。  自2016年擔任第一書記以來,我身兼多職,一邊抓鎮裡分管的農業工作,一邊兼顧駐村工作,忙得不亦樂乎。  駐村之後,我便與村黨支部委員一起走訪了全村4個黨小組,72名黨員,帶頭走訪農村致富帶頭人,力求將農村黨員培養成致富帶頭人,將致富帶頭人發展成黨員。
  • 安化駐村第一書記肖飛:帶著父親去扶貧
    2018年3月,益陽市吹響脫貧攻堅3年號角,肖飛主動請纓擔任益陽市住建局駐安化縣南金鄉將軍村第一書記、扶貧隊長。 肖飛的父親今年86歲,患老年痴呆,生活不能自理,全靠肖飛兄弟四人輪流照顧。「父親不願意一個人住在敬老院,我們幾兄弟都是帶著父親一起生活。」
  • 村民心中的「萬金油」——記宣威市寶山鎮德積村駐村扶貧第一書記...
    張斌進村走訪。在宣威市寶山鎮德積村委會,有這樣一名從頭學起,甘當村民「萬金油」的第一書記——張斌。他充分發揮自身特長,用心為村民幹實事、補短板,帶領全村發展產業,推動全村脫貧致富奔小康。搭建與群眾連心橋2018年3月,張斌接到單位的通知,被選派到了宣威市寶山鎮德積村委會駐村。剛開始的時候,張斌認為駐村工作就是幫助幫扶村協調一些項目和資金。但到村裡接觸到工作以後,他才發現,駐村工作和自己以前想的有天壤之別。在深刻認識到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後,張斌決定從頭學習駐村幹部業務,認真紮實地走好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