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們經過的事多,走過的路多,接受過的歷練多了,對這個世界的認識也就深刻得多了。這些口耳相傳的智慧,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學習、去領會。多聽一聽老人言,做人做事掌握分寸,謹言慎行,禮行天下,才能少吃虧、不吃虧!雖然有些很現實,但是卻透露著古人的大智慧,包含了人生哲理。現在回想起來這些老話感覺很有意思,只可惜現在村裡會這些老話的人是越來越少,實在可惜。
言輕莫勸人,人窮莫入眾
當我們地位卑微,說話沒有什麼分量時,不要把自己當成一個長者,去勸告他人;當我們窮困潦倒的時候,不要參加大眾娛樂活動,免得自討沒趣。這句老祖宗的名言也很有現實意義,比如現在社會同學聚會多,但如果你混得不好,最後不要參加這些聚會;因為聚會的目的大多是攀比,或者是看哪個老同學混得好就主動和誰聯繫,至於那些混得差的同學必然受到冷遇。
人不得全,瓜不得圓
其實,根本不需要在意那麼多,人的一生說長是挺長的,畢竟你要一天一天的過,說短其實也挺短的。一個人的一生中如果有了缺憾就會一直在那裡存在著,不管你後期再怎麼彌補都是不會完美的。其實說白了,後期的彌補更像是一種遮掩,但是不管你再這麼遮掩都是不夠完美的,所以何必呢!何必為了那麼一點點不完美,讓自己還沒有走完的人生也出現瑕疵呢!不知覺得有一句話說的挺對的,那就是人生不完美十有八九,所以何必呢!我們不能總想著自己的缺點,很多時候也要著眼於自己的優點,這樣內心才能夠積極起來,才能繼續餘生的路。
不聾不瞎,不配當家
這句話又是什麼意思呢?如果一個人什麼時候都不聾不瞎,那麼說明這個人心中的如意算盤打得太多,這並不是一件好事。人活在世上,很多時候可以說是活的個人際關係,如果一個人連人際關係都處理不好,那在社會上是難以立足的。所以生活中,做人做事都要相對寬容一點,而不是一味的為自己考慮。凡事打破沙鍋問到底,很難和別人相處長久。用人之長,容人之短,大智若愚才是大智慧。正所謂「難得糊塗」。
人生亦是如此,沒有一個人的人生是完美的,如果你總是盯著自己的缺憾,那麼你永遠得不到快樂。人生在世,學會包容自己,和過去的自己和解,才能讓遺憾釋然。老人的話,都是從生活經驗中積累的,他們經歷的人情世故,是我們的典範,其中的道理,是我們該學習的,不然觸壁的只有自己。太現實,不要不相信老人的話,領略了他們的話,能夠讓人少走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