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檔打著文化旗號的比賽型綜藝節目,《中國詩詞大會》十分成功,在同款綜藝中擁有著無可比擬的全民基礎。她的火,有偶然,有必然。五季下來,因為換人風波,又刷了一波屏。節目在爭議與討論中維持了既往的熱度,但有些方面還是不可避免地讓人失望了。
比如網上不滿的剪輯問題,詩詞大會差點搞成故事會。比如幾季下來,考題大都是中小學課本裡最常見的內容,反反覆覆大量出現的同一首詩詞,這些都使得節目的涉獵面很有限。能不能把網撒得更大些,參加百人團,參與角逐的選手,不會只有這點量。
我們知道,賽制與進階是這檔節目最大的看點和賣點,詩詞文化起穿插作用,並決定節目的內容和基調。
只是網上有一種說法,說起節目的源起,有人說這個欄目借鑑了什麼湖南衛視的《以一敵百》,還有江蘇衛視的老牌綜藝《一站到底》,說這話的是沒看過河北衛視的《中華好詩詞》?不知道在《中國詩詞大會》之前,人家已經先聲奪人舉辦了好幾年?雖為地方臺,不知道人家段位比她高?觀賞性和節目的深入也要好不少?沒有《中華好詩詞》打響頭炮,估計都沒人想到可以做一檔詩詞欄目,相比於《漢字聽寫大會》、《成語大會》、《謎語大會》什麼的,詩詞小眾得多。現在想想,河北衛視完全是做了央視的炮灰。自己的欄目都停了。
反倒是《中國詩詞大會》,現在為止,已經舉辦了五期了,一直到昨天,詩詞大會的新冠軍已經誕生,就是釘子戶彭敏,正如上一季是陳更一樣,季季參加,一定要贏,讓詩詞大會蒙上了很大功利色彩,可是沒有這個東西,又有多少人對詩詞大會產生興趣呢?
連續兩年,她的冠軍都是北大、清華這樣的高尖學子,如雷海為這樣的底層成了曇花一現,節目在失去她的光彩和魅力。底層的力量消失了,本來一個面向全社會的節目,卻成了一群高校生的狂歡。《中國詩詞大會》,這是要變成《中國高校詩詞大會》?坦白講,我希望更多底層的人冒出來,真正見證那種詩詞給人的力量,給人那種即便處在塵埃裡,也不卑不亢的氣質,而不是只在高學歷的人身上,看到他們很會背。
當年的雷海為為什麼引爆全網,看了他的表現,普通人有一種揚眉吐氣的感覺。詩詞讓他發了光。而他離我們很近。前後五個冠軍,產生轟動效應並讓社會廣泛熱議的,只有一個雷海為。他併攏了《中國詩詞大會》與普通人之間的邊界,現在,她卻在萎縮。
昨天的比賽,正如康震所說,我希望看到一個意氣風發的少年,反轉沒有發生,欄目結的意興索然。
網上對此有個段子,因為彭敏來了,真正的高手都隱而不發了,知道人家是衝著冠軍去的,老來,大家都不好意思下手了。
第六季,還能更好地期待嗎,還是再來一個釘子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