鈞窯陶瓷是宋代是皇家的御用珍品,鈞瓷的出現改變了「南青北白」的格局,從此使中國陶瓷進入了萬紫千紅的世界,在中國瓷器發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鈞窯的主要產品是銅紅釉瓷器。釉呈乳濁狀,色彩豐富,主要品種有天青、月白、海棠紅和玫瑰紫四種。鈞窯瓷作為一代名瓷,歷代均有製作,尤其是現代,仿宋代鈞窯更為嚴重,使得鈞窯的辨偽變得十分困難。
北宋鈞窯一般滿施釉,釉色肥厚,玉質感強。器身周圍棕眼很多,在放大鏡下看,能看見氣泡疏朗。因釉厚,故有淌釉痕跡。底足露胎呈褐色,色純而重。而仿品和真品釉色不同,釉色薄,缺乏溫潤感,反光較強。
淌釉明顯,腹部上端濃重的積釉是頸部淌下來的。器身沒有棕眼,放大鏡下,很少見到大氣泡。底足露胎與真品呈深褐色狀完全不同,塗了泥土色,這些都是典型的仿品特徵。
鈞窯瓷器之所以名貴,就在於它的釉色,官鈞和民鈞主要區別也在於釉色的把控,這釉色的不同就通過鈞窯瓷器工藝和窯工技術來決定了,官鈞釉色變化流暢自然,鈞官窯釉色為典型的窯變釉,往往在天青色或紫紅色背景上密布著淡藍至藍白色的窯變流紋,顏色的變化非常生動美妙。
鈞官窯瓷器釉色鈞窯利用鐵、銅呈色的不同特點,燒出藍中帶紅、紫斑或純天青、純月白等多種釉色,以蛋白石光澤的青色為基調,具有乳濁而不透明的效果。釉面多有蚯蚓走泥紋。民鈞窯瓷器釉色則多為天青、天藍、月白、豆綠,釉面變化比較少,不見蚯蚓走泥紋,很少有通體呈紫紅色的。
鈞瓷真品釉面上的塊狀窯變斑為紫紅色;仿品的窯變斑不是偏淺就是過深。仿品的胎色較之真品稍淺,同時由於古代胎泥淘練的工序繁複,所以胎質細膩緻密,而現代鈞瓷的胎泥淘練較為簡單,胎質斷面有時有雜質或產生孔隙。
根據筆者多年來對鈞瓷生產的觀察發現,現代仿鈞瓷器大部分都達不到宋鈞製作工整、釉色玉潤晶瑩的工藝效果,大多仿品只是比較接近於金、元時期的鈞瓷風格,但胎、釉與金、元時期相比又顯得較單薄。
總之,鈞瓷真偽的辨別並不是朝夕之間就能夠徹底掌握的學問,它需要日積月累地不斷學習、觀察和揣摩,更需要經常了解現代鈞瓷的發展狀況及仿鈞生產工藝變化的新動向。
鈞窯瓷極其珍貴,鈞瓷燒制技藝在2008年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鈞釉是世界上唯一的高溫窯變釉,以自然窯變、五彩斑斕獨步瓷林,被世界陶瓷專家譽為最美的釉色。
瓷器掛紅,價值連城」說的就是鈞瓷,也就是說只要瓷器上自然燒出紅斑來的鈞瓷就價值及大,更不用說通體紅釉、紫釉、綠釉等名貴釉色的品種了,如果上面再燒出自然形成的「蚯蚓走泥紋」和自然景觀圖案的鈞瓷器物來的話,則更是價值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