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記者從自治區政府新聞辦舉行的廣西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防城港專場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防城港市圍繞「兩不愁、三保障」脫貧標準,著力補短板、強弱項、重實效,不斷提升脫貧攻堅成色質量,全市貧困人口從2015年年底的34288人減少到2019年年底的1345人,貧困發生率由4.96%降至0.19%。區定貧困縣上思縣2017年脫貧摘帽,全市74個貧困村出列。
近年來,防城港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第一要務,把民族團結進步與少數民族脫貧攻堅緊密結合起來,少數民族居住地區出行難、用電難、上學難、看病難、通信難等問題得到基本解決,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了保障,促進京族群眾率先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京族實現整族脫貧。
數據顯示,「十三五」以來,防城港市投入4.22億元加快邊境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邊疆穩、邊民富,特別是創新「邊貿+扶貧」模式,有力帶動了邊貿產業發展;投入6392萬元,新建成2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學校,增加學位共2680個;完善14所鄉村小學,綜合運用多種途徑勸返輟學學生,貧困戶適齡兒童少年全部接受義務教育;投入3.9億元,改善126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環境,實現村村都有衛生室和村醫;實施農村危房改造4.1萬戶,解決16萬人住房安全問題;建設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項目461處,11.22萬人受益;全市易地扶貧搬遷戶1856戶實現100%搬遷入住,有勞動能力及就業意願的4733人全部實現就業。
在產業扶貧方面,防城港市不斷釋放「海」的潛力,用好臨港工業的轉移就業帶動作用,著力解決貧困戶就近就業問題,盛隆、金川等臨港大企業帶動3784個貧困人口就業,建成東興京島海洋漁業核心示範區等3個自治區級示範區,吸納周邊368人就業,其中貧困戶100戶238人就業;做足「邊」的文章,全面推廣邊民互助組模式,帶動參與邊境貿易互市的邊民每天達7000人以上,其中貧困人口100人以上,人均月收入2000元以上;描繪「山」的壯美,創新產業經營模式,大力發展金花茶、山油茶、肉牛、中藥材等特色產業,全市累計認定為自治區級龍頭企業7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27家,全市82個貧困村均培育有1個以上的新型經營主體或產業基地(園),覆蓋帶動30%以上貧困戶實現有穩定收益。
【來源:廣西日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