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貿+」助力廣西邊民擺脫貧窮 海洋民族京族實現整族脫貧

2020-12-13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南寧6月24日電 (記者 楊強)中共防城港市委書記李延強24日表示,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當地官方創新「邊貿+」扶貧模式,有力帶動邊貿產業發展,促進當地京族民眾率先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實現整族脫貧。該市管轄的縣級東興市邊貿扶貧模式成為中國四大產業扶貧「樣本」之一。

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新聞辦公室當天在南寧舉辦「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防城港市專場新聞發布會,李延強向與會記者介紹該市脫貧攻堅成果。

李延強指出,脫貧攻堅行動實施以來,防城港市貧困人口從2015年年底的34288人減到2019年年底的1345人,貧困發生率由4.96%降至0.19%,全市74個貧困村出列,十萬大山南北兩麓和邊境地區兩大重點貧困地區貧困問題基本解決。官方通過實施興邊富民工程,投入逾4億元(人民幣,下同)加快邊境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邊疆穩、邊民富。

防城港市與越南海陸接壤,有230多公裡陸地邊界線、5個邊民互市貿易區(點)。防城港市市長班忠柏介紹,近年來,該市利用沿邊開發開放政策特別是邊境貿易政策,探索創新開展「邊貿+互助組」「邊貿+金融」「邊貿+落地加工」「邊貿+電子商務」「邊貿+物流」等5大「邊貿+」扶貧新模式,走出一條符合邊境地區實際的扶貧新路子,形成一批在全國邊境地區可複製推廣的經驗,推動邊境地區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邊貿+」扶貧模式起始於東興市。2019年,東興扶貧模式被中國商務部列為商務扶貧典型案例,2020年入選廣西產業扶貧十大典型案例。

東興市市長陳建林本月稍早前告訴記者說:「我們主要通過創新『邊貿+』扶貧等模式,助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在東興市,參與邊貿的貧困人口佔全市貧困人口的30%,人均增收2萬元以上。東興市近年來累計754戶2813人脫貧,目前尚未脫貧人口僅有1戶2人。」

陳建林說,東興市是中國唯一與越南等東協國家海陸相連的一類口岸城市。該市充分利用獨特的區位、資源,以及國家賦予的優惠政策優勢,因地制宜創新「邊貿+」扶貧模式,延長邊境貿易的產業鏈價值,實現了更高水平的開放,讓邊民在邊境貿易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得到實惠,使邊民變為商人,成為邊貿的主人,助推邊民脫貧致富。(完)

相關焦點

  • 京族實現整族脫貧!防城港補短板強弱項提升脫貧攻堅成色
    6月24日,記者從自治區政府新聞辦舉行的廣西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防城港專場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防城港市圍繞「兩不愁、三保障」脫貧標準,著力補短板、強弱項、重實效,不斷提升脫貧攻堅成色質量,全市貧困人口從2015年年底的34288人減少到2019年年底的1345人,貧困發生率由
  • 廣西東興創新邊貿 扶貧模式 帶動邊民脫貧致富
    人民網東興6月5日電 廣西東興市官方4日披露,與越南海陸相連的東興市近年來充分充分利用獨特的區位、資源、以及國家賦予的優惠政策優勢,做足邊的文章,因地制宜創新了邊貿 扶貧模式,助推了邊民脫貧致富。當天,東興市召開「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新聞發布會。會上,官方介紹,截至目前,東興市累計754戶2813人脫貧,未脫貧1戶2人,貧困發生率從2015年底的3.34%下降到0.0024%。其中,參與邊貿的貧困人口佔全市貧困人口的30%,人均增收2萬元以上。2019年「邊貿 扶貧」模式被商務部選為商務扶貧典型案例。
  • 中國人口較少民族全部實現整族脫貧
    新華社北京11月24日電(記者侯雪靜、王琦)根據云南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等省份人民政府宣布,怒族、柯爾克孜族、仫佬族近日相繼整族脫貧。至此,中國人口較少民族全部實現整族脫貧,歷史性告別絕對貧困。
  • 這個民族佔越南人口90%,是我國唯一的海洋民族
    7月24傍晚,2019「海峽兩岸記者廣西行」聯合採訪團一走進東興市,就感受到這座中越邊貿小城和越南的深厚文化淵源。在東興京族博物館,採訪團成員看到,展廳裡的京族民族服飾和生產生活工具以及婚戀禮俗等都跟一河之隔的越南非常相像。
  •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丨中國人口較少民族全部實現整族脫貧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丨中國人口較少民族全部實現整族脫貧 2020-11-24 18:36:28年11月24日 18:36 來源:新華網參與互動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中國人口較少民族全部實現整族脫貧
  • 中國人口較少民族全部實現整族脫貧,歷史性告別絕對貧困
    新華社北京11月24日消息,根據云南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等省份人民政府宣布,怒族、柯爾克孜族、仫佬族近日相繼整族脫貧。至此,中國人口較少民族全部實現整族脫貧,歷史性告別絕對貧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
  • 全國人大代表黃利婷(京族):京族地區有望率先建成小康社會
    這次全國兩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召開的重要會議,為更好地展示我區在「建設壯美廣西、共圓復興夢想」偉大徵程中取得的成就,展示我區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的大好局面,本報全媒體推出「2020全國兩會特別報導」,敬請垂注。
  • 廣西邊民世代期盼的「小康夢」看得見摸得著
    這是廣西邊境線上的優美生活畫卷。近年來,廣西深入實施強基固邊、民生安邊、產業興邊、開放睦邊、生態護邊、團結穩邊「六大工程」,組織開展邊境基礎設施「三年會戰」,將興邊富民行動不斷推向深入,邊境地區基礎設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村通了硬化路,家家住上磚瓦房,人人喝上清澈水,邊民世代期盼的「小康夢」看得見摸得著。
  • 中國唯一的海洋民族,曾窮到頓頓吃海鮮,現在呢?
    65歲的蘇春發微信名叫「天籟哥」,他是京族獨弦琴藝術國家級非物質遺產項目傳承人,以傳承京族文化為使命。「你來過防城港嗎?東興呢?」 「到過金灘嗎?」 「聽過獨弦琴嗎?」採訪蘇春發前,記者先被他用一口帶著「京(族)味兒」的普通話熱情地問了個遍。京族是我國唯一的海洋民族,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港市下轄東興市江平鎮。
  • 廣西東興:做足「邊貿」文章 創新扶貧模式
    我們完全有信心考出脫貧攻堅『好成績』。」防城港市委常委、東興市委書記唐軼昂在6月4日舉行的「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東興市專場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東興位於邊境,近年來東興市充分利用獨特的區位、資源、以及國家賦予的優惠政策優勢,做足「邊」文章,因地制宜創新「邊貿+扶貧」模式,延長邊境貿易產業鏈價值,為脫貧攻堅增添新動力。
  • 在習近平總書記親切關懷下 獨龍族實現整族脫貧
    更好的日子在後頭——在習近平總書記親切關懷下 獨龍族實現整族脫貧  央廣網昆明4月14日消息(記者王逸群 李健飛 李騰飛)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位於滇藏交界處的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縣獨龍江鄉,是全國唯一的獨龍族聚居地。獨龍族同胞過得好不好,一直是習近平總書記心頭的牽掛。
  • 失而復得的領土——京族三島,這裡有我國唯一的海洋民族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族人民在長期的生產勞動中,形成 了別具一格的民族特色。在我國海岸線西南端的廣西防城港東興市境內,與越南交界處的巫頭、萬尾、山心三個小島上,生活著我國唯一的海洋民族——京族。他們靠海吃海,主要從事海洋漁業。
  • 雲南省軍區各級助力基諾族實現整族脫貧
    洛特村黨支部書記李春華介紹,近年來,雲南省軍區幫扶開展普洱茶種植,為當地群眾脫貧注入新動力。洛特村地處基諾山深處,世代生活在這裡的基諾族是西南邊疆深山的一個「直過民族」,也是最後一個被國務院確定的單一民族。「新中國成立時,這裡的人穿的是樹皮衣,住的是茅草屋,食物與財產實行平均分配,靠刻木記事。
  • 雲南3個「直過民族」宣告整族脫貧
    原標題:雲南3個「直過民族」宣告整族脫貧  在脫貧攻堅決戰決勝的關鍵時期,雲南省日前宣布,獨龍族、德昂族、基諾族3個從原始社會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少數民族,率先實現整族脫貧,歷史性告別絕對貧困。
  • 獨龍族整族脫貧背後的央企力量
    2019年4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給獨龍江群眾回了一封信,祝賀獨龍族實現整族脫貧,勉勵鄉親們為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繼續團結奮鬥,並指出:脫貧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還在後頭。你們鄉黨委來信說,去年獨龍族實現了整族脫貧,鄉親們日子越過越好。得知這個消息,我很高興,向你們表示衷心的祝賀! 讓各族群眾都過上好日子,是我一直以來的心願,也是我們共同奮鬥的目標。新中國成立後,獨龍族告別了刀耕火種的原始生活。進入新時代,獨龍族擺脫了長期存在的貧困狀況。這生動說明,有黨的堅強領導,有廣大人民群眾的團結奮鬥,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夢想一定能夠實現。
  • 魅力民俗大賞:我國唯一的海洋民族,京族有哪些特色民俗和文化?
    當時正處於明武宗朱厚照統治時期,由於當時明朝沿海城市較為發達,所以曾有很多境外民族,前往廣西沿海城市居住。京族就是源於越南的少數民族之一,氣先民渡海來到中國寨頭村之後,在此地以捕撈海洋生物為生。「先祖父洪順三年(1511年,明武宗正德六年)從塗山漂流到此,立居鄉邑」,這段史料就充分說明了京族的起源。
  • 招招務實,習近平精準把脈少數民族整族脫貧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  習近平近日對毛南族實現整族脫貧作出重要指示表示,得知毛南族實現整族脫貧、鄉親們生活有了明顯改善,我感到很高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近年來,多個少數民族先後實現整族脫貧,這是脫貧攻堅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希望鄉親們把脫貧作為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點,再接再厲,繼續奮鬥,讓日子越過越紅火。
  • 邊境少數民族地區語言助力脫貧攻堅實證研究
    (北京102488);馬靜,廣西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博士研究生(廣西南寧530006)。  廣西境內有包括12個世居民族在內的45個民族居住,既是多民族地區,也是革命老區和邊疆地區,還是當前全國精準扶貧工作的重點地區和國家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
  • 我國唯一一個生活在海洋上的民族——京族
    在祖國大陸的最西南端,在風景如畫的北部灣畔居住著我國唯一一個既沿邊又沿海的,整體以海為生的,海洋民族——京族。京族(中國標準羅馬字母:Gin,越南語:ngi Kinh/京,或稱京人),也稱為越族(越南語:ngi Vit/越),是越南的主體民族,佔越南總人口的86%,是狹義上的越南人。在中國境內,京族被視為少數民族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於1958年將中國境內的這個民族定名為京族,在越南官方也使用"京族"這一名稱來區別於越南境內其它民族。
  • 「雲發布」「80後白髮書記」講述楚雄州灣碧鄉直過民族整族脫貧故事
    「80後白髮書記」講述楚雄州灣碧鄉直過民族整族脫貧故事 供圖雲南網訊(記者 畢芃 秦黛玥 楊苑)8月11日,雲南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新聞發布會楚雄州專場舉行。會上,「80後白髮書記」楚雄州大姚縣政協副主席、灣碧鄉黨委書記李忠凱介紹,作為傣族傈僳族鄉,灣碧鄉多措並舉推動直過民族整族脫貧,2014年至2019年,貧困發生率從2013年末的41.64%降至0.45%,實現了直過民族整族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