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南寧6月24日電 (記者 楊強)中共防城港市委書記李延強24日表示,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當地官方創新「邊貿+」扶貧模式,有力帶動邊貿產業發展,促進當地京族民眾率先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實現整族脫貧。該市管轄的縣級東興市邊貿扶貧模式成為中國四大產業扶貧「樣本」之一。
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新聞辦公室當天在南寧舉辦「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防城港市專場新聞發布會,李延強向與會記者介紹該市脫貧攻堅成果。
李延強指出,脫貧攻堅行動實施以來,防城港市貧困人口從2015年年底的34288人減到2019年年底的1345人,貧困發生率由4.96%降至0.19%,全市74個貧困村出列,十萬大山南北兩麓和邊境地區兩大重點貧困地區貧困問題基本解決。官方通過實施興邊富民工程,投入逾4億元(人民幣,下同)加快邊境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邊疆穩、邊民富。
防城港市與越南海陸接壤,有230多公裡陸地邊界線、5個邊民互市貿易區(點)。防城港市市長班忠柏介紹,近年來,該市利用沿邊開發開放政策特別是邊境貿易政策,探索創新開展「邊貿+互助組」「邊貿+金融」「邊貿+落地加工」「邊貿+電子商務」「邊貿+物流」等5大「邊貿+」扶貧新模式,走出一條符合邊境地區實際的扶貧新路子,形成一批在全國邊境地區可複製推廣的經驗,推動邊境地區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邊貿+」扶貧模式起始於東興市。2019年,東興扶貧模式被中國商務部列為商務扶貧典型案例,2020年入選廣西產業扶貧十大典型案例。
東興市市長陳建林本月稍早前告訴記者說:「我們主要通過創新『邊貿+』扶貧等模式,助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在東興市,參與邊貿的貧困人口佔全市貧困人口的30%,人均增收2萬元以上。東興市近年來累計754戶2813人脫貧,目前尚未脫貧人口僅有1戶2人。」
陳建林說,東興市是中國唯一與越南等東協國家海陸相連的一類口岸城市。該市充分利用獨特的區位、資源,以及國家賦予的優惠政策優勢,因地制宜創新「邊貿+」扶貧模式,延長邊境貿易的產業鏈價值,實現了更高水平的開放,讓邊民在邊境貿易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得到實惠,使邊民變為商人,成為邊貿的主人,助推邊民脫貧致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