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年春節馬上就要到了,各地的年味也日漸濃烈。農民工朋友陸續回到家中,很多地方已經裝上了彩燈,掛上了燈籠,城市變得流光溢彩,農村也熱鬧了起來。
說起過春節,最懷念的就是小時候,當時到了臘月中旬以後,人們就開始準備過年了。春節前後,大人們打掃院落、置辦年貨、製作美食、走親訪友,小孩子也會跟著湊熱鬧。特別是跟著父母去趕集的時候,在大集上買一件新衣服,買幾個自己喜愛的煙花,看著琳琅滿目的商品和人山人海的場景,心裡甭提有多高興了。春節前購置年貨,是人們的一種習慣,春節臨近,農村大集也紅火了起來。從最幾年來看,農村大集發生了很多變化,你注意到了嗎?
轉變一:商品從「廉價型」向「質量型」轉變
在以前的時候,農村集市上主要賣一些廉價的商品,如果哪個攤位賣的東西比較貴,那麼他的生意就會比較慘澹。而現在,有不少品牌服裝和鞋子,也出現在了農村集市上。甚至還有名牌電器、食品、奶製品等,這些在農村大集上幾乎也都有銷售。
農村大集的商品,已經從「廉價型」開始向「質量型」轉變,究其原因,筆者認為主要有兩點。
首先,農村大集面向的消費群體主要是農民,近些年來隨著農民朋友收入的不斷提高,人們開始追求高質量的生活。以前農民朋友在乎的是「價廉」,而現在大家更注重的是「物美」。
其次,隨著經濟的發展,現在很多行業的競爭都非常激烈。為了應對市場的變化,不少商家開始主動下沉市場,開始向農村進軍,這就使得農村集市上高質量的商品越來越多。
轉變二:從單純的購物向「吃喝玩樂購」轉變
農民常說的趕集,無非就是去買東西,以前的農村大集其實就是農民購物的地方。而現在的農村集市不僅可以購物,還有各種美食、小吃,而且還有很多供人們玩樂的地方,比如:撞球廳、KTV等,供小孩子玩的地方就更多了。
現在農村集市的功能更多了,它已逐漸成為農民「吃喝玩樂購」的地方。其實這種轉變,也是社會發展的結果。
現在農村的物質生活豐富了,而精神生活卻沒有跟上。春節假期很多人發現,在村裡除了打牌、喝酒之外,基本上沒有其他事情可做。因此,不少人會帶上家人找地方去遊玩,當然逛農村大集也是人們的一個選擇。為了適應消費者的需求,一些商戶也改變了自己的經營方式,「吃喝玩樂購」式的農村集市也將逐漸成型。
轉變三:大集市更大,偏遠集市卻在逐漸消亡
以前農村的集市比較多,基本上每幾個村莊就會有一個集市,特別是那些離鄉鎮比較遠的地方。現在,鄉鎮上的集市規模越來越大,功能也更齊全,人流量也比較大,很多經營者都有了固定的經營場所。而比較偏遠的集市卻成了可有可無的雞肋,甚至可以說是正在逐漸消亡。
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進城買房的農民越來越多,如今空心村的現象可以說非常普遍。農村人口的流失,偏遠農村集市人流量的下降,使得一些經營者不得不轉行,或是轉移到人流量較大的鄉鎮集市。消費者不足,經營者減少,人們的需求得不到滿足,人流量更少,這樣就會形成惡性循環。而對於鄉鎮上的大集市來說,結果卻截然相反,這就使得大集市更大,偏遠的農村集市卻在逐漸消亡。
總之,隨著農村社會的不斷發展,農村集市也發生了不少的變化。鑑於農村大集以上這三大轉變,對於農民朋友來說也是一件好事,大家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到更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對於經營者來說,這給他們帶來了機遇,同時也有挑戰。筆者認為,今後農村大集的經營者,應該主動適應這種轉變,調整自己的經營思路,這樣才能避免被時代所拋棄。對於以上話題,你是如何看待的呢?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