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高水平的醫療服務 讓百姓看病更有「醫」靠

2021-01-14 瀟湘晨報

看病難、看病煩、看病貴,大醫院人滿為患,小醫院門可羅雀……這樣子的體會,相信不少去過醫院的人都有過。但對於路橋的陳慶烈老人來說,看病早已有了不一樣的體驗。

2020年12月30日上午,78歲的陳慶烈一個人走進路橋蓬街鎮衛生院,熟門熟路地找到自己熟悉的王波醫生:看診、開藥……沒有長時間地等待,所有事情很快就搞定。「以前看病買藥都要跑到路橋區第二人民醫院找王醫生,現在不用了,在家門口就能看好了,而且醫生護士的態度都非常好,也很有耐心。」提起衛生院的改變,陳慶烈是讚不絕口,直豎大拇指。

八年前,陳慶烈老人從金清鎮搬回了老家蓬街鎮居住。因為患有高血壓等慢性病,他需要長年吃藥,一個月至少要往醫院跑一次。「一直以來我都是在路橋二院找王醫生看病的,搬回蓬街後,還是會回來找他看病開藥。」陳慶烈說,「雖然現在交通方便,但對於我們老年人來說,來回跑還是不方便,要麼讓兒女接送,要麼自己坐公交車,尤其是碰到颳風下雨的,更是麻煩。」

後來,當聽說路橋二院的專家開始定時定點去蓬街鎮衛生院坐診了,陳慶烈很是高興:「衛生院離我家不到一公裡,很近很方便,不僅能看到自己熟悉的專家,我需要的藥也都能買到,檢查的醫療設備也都有,對於我們這些需要經常跑醫院的人來說,真的是好消息啊。」

走進蓬街鎮衛生院,映入眼帘的「路橋區第二人民醫院醫共體蓬街分院」的牌子十分亮眼,裡面診室乾淨敞亮,醫療設備也很完善,還有即將開放的病房整潔溫馨,加上和藹可親的醫護人員,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群眾前來看病就醫。

「醫共體的建設,可以讓醫療資源得到優化配置,讓病人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更優質的醫療服務,而且還能更省錢,便捷性大大提升。」路橋區第二人民醫院普外科副主任醫師沈曉波說,「而對於我們醫生來說,可以與病人有更多的聯繫,還能接觸到本區域更多的病人,做出更有價值的治療,幫助更多的人解決更多的病痛。」

路橋區第二人民醫院醫共體黨委委員趙浩瀚介紹,醫院會定期輪派各專科的專家去基層分院坐診,做到能在分院解決的問題不到總院,需要到總院的病人將會享受到更優質的服務,以此來推動分級診療體系建設,「而且專家下到基層,也有利於提升我們醫護人員公共衛生服務的能力,促進醫防融合。」

據了解,2017年9月路橋區被確定為省級醫共體建設試點區。為了深化醫共體建設,破解醫共體融合難題,2019年路橋先在區第二人民醫院醫共體試點薪酬制度改革,通過資源整合、管理聚合、醫防融合,進一步推動醫共體建設走深走實。

路橋區第二人民醫院醫共體打破原先總院、分院因體制不同而各自為政的局面,推動行政科室扁平化、業務科室垂直化設置,將醫共體分院的行政職能科室併入總院進行管理,精減行政人員,騰出崗位充實臨床一線。目前,該醫共體金清、蓬街兩家分院共有28名醫務人員從行政後勤崗位重新回到業務一線。此外,路橋區積極探索在醫共體內建立「資金池」,改變各成員單位自行核算績效的模式,實施總院統一核算、兩級分配。

不破則不立,改革帶來的成效也很顯著:路橋區第二人民醫院醫共體管理更趨合理,經營更加規範,尤其是新的績效分配方案實施後,醫共體分院績效總量增幅達22.53%,其中全科醫生績效獎金增幅高達70.96%,有效激發了醫務人員幹事熱情。

數據連結

責任編輯:陳賽

【來源:台州新聞APP】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就近看病 更有「醫」靠
    考慮到在海口接受手術醫療成本高,報銷比例相對較低,親人照顧也不方便,她便一拖再拖。12月4日,李文珍再次突發嚴重心痛胸悶,經昌江中西醫結合醫院診斷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必須進行經皮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在李文珍的印象裡,昌江的醫療條件不足以完成這樣的手術。「但醫生告訴我,是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的專家給我做手術。」
  • 櫻果問醫:足不出戶享受海外頂尖醫療服務
    櫻果問醫:足不出戶享受海外頂尖醫療服務當前,在國內,群眾看病就醫仍然存在諸多痛點。大城市大醫院看病難,而小城市小醫院水平不足。全國人大代表鍾南山院士分析說:「看病難,看病貴」實質上是「到大醫院看病 櫻果問醫:足不出戶享受海外頂尖醫療服務當前,在國內,群眾看病就醫仍然存在諸多痛點。大城市大醫院看病難,而小城市小醫院水平不足。全國人大代表鍾南山院士分析說:「看病難,看病貴」實質上是「到大醫院看病難、看重大疾病貴」。
  • 讓貧困群眾看病有「醫」靠——呂梁市健康扶貧工作綜述
    據了解,李謀則這次住院7000多元的住院費,除了醫保報銷外,還享受了貧困人口「136兜底報銷」和貧困人口補充醫療報銷,最後自己只交了327.99元,不僅多年的老毛病有了好轉,自己也不用為大筆住院費發愁了。李謀則從「不敢看病」到「看上病」的故事,是我市實施貧困人口「一站式」報銷的縮影。
  • 讓百姓看病更容易——「健康仙居」建設紀實
    在仙居,與健康建設相關的內容,有各種「健康浙江在行動」「百日萬步有約活動」等常規項目,百裡徒步挑戰賽、廣度新長徵毅行挑戰賽、綠道馬拉松等常規節目,「鄉村急救班」系列培訓等常規活動。非常規項目則包括了仙居全面提升慢病管理水平,推出「醫生不空跑,患者不空等」健康隨訪新模式等,實現了慢病患者診療管理「零次跑」。
  • 「家門口的附一醫」 緩解山區看病難
    通過託管,文成院區的門診量、手術量、新技術開展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文成百姓在家門口享受到了大醫院的優質服務。昨天早上,文成90歲的陳寶玉老人不小心摔倒,導致盆骨骨折,侄子陳守約本想帶著姑媽坐車去溫州市區治療,「坐車、排隊掛號、看病,怎麼也要一天啊,老人這麼大年紀吃不消。」陳守約正在犯難時,鄰居告訴他在文成縣人民醫院也可以看他姑媽的病了,「聽說今天的醫生是附一醫來的,真好!」
  • 徐志豪:浙醫四院醫療服務的「收」與「放」
    這是浙江大學首次在杭州以外建設一家新醫院,也是優質醫療資源整體下沉到縣級城市的高規格嘗試。俯仰之間,醫院已正常營業近一周年。這家準三甲醫院「新貴」運營狀況如何,醫療服務有何特色,醫療質量如何保障等問題,引發業內外人士的廣泛關注。日前,健康界在浙醫四院開業一周年前夕,專訪了該院副院長徐志豪教授。
  • 高明探索多元化健康服務 全面提升醫療水平
    聚焦群眾「有地方看病、有好醫生看病、能看得起病」,以整改成效推進優質服務,切實解決群眾看病就醫、防病治病的難題,讓群眾真正感受實惠,增強幸福感、獲得感。改革創新逐步實現「大病不出區」做大做強區級醫療龍頭,逐步實現「大病不出區」,高明引導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基層,推動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讓群眾享受更為便捷的優質醫療服務。
  • 把優質醫療服務送到百姓家門口——克東縣建設「數字醫共體」打造...
    東北網12月8日訊 「現在,看病真方便,在家都能檢查身體啦!」克東縣玉崗鎮復興村村民陳華激動地說。前幾天,「智慧雲巡診車」開進了復興村,為村民開展健康知識宣傳和健康體檢服務。玉崗鎮中心衛生院的全科醫生梁克宇一邊忙著給百姓檢查身體,一邊激動地說,「這相當於把一家二級醫院的檢查檢驗能力送到了村民家門口,讓老百姓實現了在村裡會『名醫』。」這輛技能滿滿的「雲巡診車」,是克東基層數字醫共體賦能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智能化手段之一。
  • 廬江縣:醫療服務「下沉」讓受災群眾看病有著落
    ,開通看病就醫「綠色通道」,全力確保受災群眾特別是貧困戶就近看病,能看病看好病。為切實做好醫療服務保障工作,廬城鎮衛生院臨時抽調6名醫生和18名護理人員,組成6支醫療小分隊,在安置點實行24小時值班,及時就近為群眾提供「一站式」醫療服務,同時針對有慢性病的群眾及時配送藥品,並按照就近原則,組織家庭籤約醫生對返回受災貧困人口,及時跟蹤上門開展醫療服務。無獨有偶。在湯池鎮臨時安置點,同大鎮古圩村村民董萬福一邊哼著小曲,一邊悠閒地散步。
  • 嘉興人網丨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從「以治病為中心」逐漸向「以人民...
    五年來,嘉興市全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更深層次改革,實行更高水平開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科技成果不斷湧現,脫貧攻堅成果顯著,生態環境更加優美,民生保障更加有力。這是奮鬥的五年,也是輝煌的五年。嘉廣集團全媒體新聞中心推出系列報導《輝煌「十三五」》,報導「十三五」期間嘉興全市經濟社會各領域取得的輝煌成就。
  • 安徽省立醫院打造智慧醫院 以人工智慧改善醫療服務
    ,隨處可見智慧醫療產品,人工智慧正在改善著醫療服務。  智慧就醫拿藥,提升百姓獲得感  大醫院的掛號難一直為市民所詬病,為此,安徽省立醫院積極探索和開展多種形式的預約掛號服務,在2016年率先上線全功能自助服務系統,遍布門診和相關區域的208臺自助機,能提供自助發卡、充值、預約掛號、取號、繳費、列印等8大類30餘項服務功能,除了現場、電話、自助設備、各種網絡平臺外,醫院還充分利用微信、支付寶等網際網路移動平臺提供預約掛號服務
  • 中國看病存在四大難 「以藥補醫」助長醫院趨利性
    加之一些醫院就醫流程缺乏人性化設計,少數醫務人員服務態度存在「冷、硬、頂、拖、推」等現象,醫院之間的檢查結果不能共享,惡化了患者的就醫體驗,強化了患者對看病難的感受。醫保保障水平低。截至2009年年底,我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等已經覆蓋了12億多人口,但仍有1億多人沒有任何形式的基本醫保。
  • 從唐代的地方「醫療系統」中,說說唐朝百姓便捷的看病渠道
    引言:古代因為教育與文化不普及的緣故,學醫者甚少,再加上中國「古代醫學」都是中醫,有著嚴格的「傳播限制」。有唐一代,快速的農業增長,相對穩定的社會環境就催使「醫療」行業迅速發展,從服務於宮廷朝堂「官醫」,到民間普遍傳遞的「藥方」,大量出現。
  • 寧波市鄞州區「醫後付」服務上線,看病不用再一次次排隊交費了
    掛號要付費,檢查檢驗要付費,開藥要付費……看病付費時間長是不少患者的感受。今後在寧波鄞州,醫院看病這些付費環節將逐步消失。5月26日,寧波市鄞州區區域「醫後付」服務功能正式上線,患者只要一次籤約鄞州區域「醫後付」服務,就可以在全區醫療機構實現看病即看即走,不用再一次次排隊付費。
  • 立達融醫許鈞傑一刻Talks演講 闡述智慧醫療如何改變「看病」
    「智慧醫療正在走進尋常百姓的生活中,比如人工智慧、大數據、機器人等均已在醫療領域應用,比如醫療標準、規範等文本的統一,比如遠程手術、聯合會診、醫療旅遊等多領域的服務融合。」許鈞傑稱,智慧醫療的內涵非常廣泛,包括智慧醫院系統、區域衛生系統以及家庭健康系統等,目前立達融醫主做的是智能系統服務,從心內科、婦產科兩大專科切入,圍繞不同病種的手術,從篩查確診到術後出院、院外管理等,在患者治療的生命周期為專科科室提供標準化的數據採集與信息化服務。
  • 定州:​讓困難群眾看病有「醫」靠
    大病有補助,得病不再愁。近年來,定州市衛健局圍繞實現貧困人口「基本醫療有保障」目標要求,健全完善工作機制,讓貧困群眾看得了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真正做到讓每名貧困群眾有「醫」靠。分級對衛健系統醫護人員進行多次業務知識培訓,對醫療機構負責人、主管負責人、動態系統管理員進行全方位技術指導;各醫療機構採取以會代訓的方式,對醫護人員、鄉村醫生每月例會組織政策學習,確保了各項健康扶貧政策執行到位。●多措並舉齊發力,織密「醫療保障網」70歲的張東庫是叮嚀店鎮西楊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一家三口,老伴白會爭腿腳不利索,走不了路。
  • 優質醫療服務就在百姓身邊
    醫療問題一直是老百姓心之所系。今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五年間,崇明醫療服務水平有了長足進步。大病不出島能否就近「治大病」是檢驗地區醫療水平的重要標準之一,作為崇明地區唯一一家三級醫院,新華醫院崇明分院重任在肩。
  • 【輝煌「十三五」 奮進新時代】金昌:讓困難群眾健康有「醫」靠
    【輝煌「十三五」 奮進新時代】金昌:讓困難群眾健康有「醫」靠 2020-12-14 11: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醫改進行時】介休市醫療集團人民醫院創新醫療模式 著力解決百姓...
    這只是人民醫院創新醫療模式其一,介休市醫療集團人民醫院創新醫療模式化解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舉措還有很多。這些先進的設備,為解決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奠定了強大的物質基礎。解決了由於沒有好的醫療設備,造成病人大量轉診的問題。三、組建介休市醫療集團介休市醫療集團2017年10月20日正式掛牌,介休市醫療集團由人民醫院、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中醫院以及17個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組成,共有醫護人員2156名。
  • 醫惠科技:創新發展讓醫療服務更智慧簡約
    醫惠科技:創新發展讓醫療服務更智慧簡約不過,醫惠科技研發的嬰兒防盜系統可解人們的擔憂,嬰兒佩戴上嵌入晶片的智能腳環或手環,如果有外來人員未經允許從嬰兒床裡抱走嬰兒,一旦離開病房,或者私自解開腳環,系統會自動報警,母親身上佩戴的用於母嬰配對的卡片也會發出警報。當護士將嬰兒抱去洗澡時,刷一下嬰兒的智能腳環,就能隨時定位嬰兒的方位。  嬰兒防盜系統是位於高新區(濱江)的醫惠科技推出的一套智慧醫療產品,讓不少大醫院消除了後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