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名不副實」的經濟特區,發展落後於深圳五分之一,令人擔憂

2021-01-13 眼角有光芒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群眾的生活也逐漸由「溫飽型」過渡到「小康型」,才會使得我們的生活水平變得越來越高越來越好,發展生產,就是為了滿足人民的需要。

隨著中國經濟的全面發展,雨後的許多城市如雨後春筍般誕生,為中國經濟帶來了新的活力,在發展中國城市的過程中,有許多經濟特區和開放的沿海城市,其他城市有其優勢,有些具有自己的地理優勢,有些具有國家的大力支持,但並不是所有的特殊經濟都能順利發展,作為最麻煩的經濟特區,它的發展不及深圳的五分之一,這是深圳令人擔憂和無法比擬的。

作為一個經濟特區,深圳受到了廣泛的關注,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經濟步入經濟特區的前列,並脫離了自己的發展,這條路線消除了過去小漁村的情況,儘管當地的發展沒有停止,但汕頭的發展卻沒有順利進行。

汕頭市的地理位置也非常有利,但由於深圳沒有充分利用這一地理優勢,因此其發展程度不及深圳,汕頭是最早的特殊經濟體之一,但發展仍處於起步階段,我認為將來會是汕頭,它可以像深圳一樣快速發展,具有獨特的潮汕文化,悠久的歷史,豐富的旅遊資源,並且在中國優秀,如蓮花峰風景區、南澳生態旅遊區、中信高爾夫海濱度假村等,被稱為旅遊城市,如果當地的自然資源豐富和可用,我認為將來,汕頭將成為中國城市的頂端,不確定的情況可以得到解決。

對於中國「名不副實」的經濟特區,發展落後於深圳五分之一,令人擔憂,您有什麼看法嗎?旅行的意義並非是要去看多少風景、品嘗多少美食,而是體會不一樣的人文以及歷史文化,豐富我們的知識庫,了解各個城市的發展,我想,這才是我真正熱愛旅行的原因。

相關焦點

  • 中國有兩個尷尬的經濟特區,一個被遺忘掉,而另一個卻名不副實
    經濟水平一直是衡量各國實力的一個重大因素,建國以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國的經濟水平一路高升,人民的幸福指數一直增加,國家實力也走在了世界前列,身為國人希望祖國更加強大。到目前為止,中國有七個經濟特區,時光流逝, 30多年過去了,在首批經濟特區中,汕頭是最尷尬,最被人遺忘的角落,其次是著名的但不發達的廈門,發展有些名不副實。
  • 我國「名不副實」的經濟特區,於深圳差距頗大,如今不如縣級市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一直注重於經濟發展,現在我國已成為了世界上的第二大經濟體,祖國的強大是我們肉眼可見的,從前的吃飽穿暖變成了,現在的吃好喝好,社會的發展提高了我們的生活水平。深圳是經濟特區首先想到的事情,但最終,自改革開放以來,深圳已從原來的小漁村迅速發展成為人們關注的主要問題,並通過自己的努力終於成為高度發達的城市,是的如今,不僅經濟非常好,而且旅遊資源豐富,每年都有越來越多的遊客來這裡吸引許多人才並留下印記。
  • 號稱「西部深圳」中國第六大經濟特區、中國內陸第一個經濟特區
    一提到經濟特區大部分都知道深圳、珠海、廈門、汕頭四個經濟特區。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百廢待興,深圳作為最早提出來的特區,四十年間經濟確定了巨大飛躍,從一個只有幾百人落後的小漁村一躍而成為擁有千萬人口特大城市,深圳經濟僅次於上海、北京位居全國第三,深圳人均GDP排名全國第一。
  • 中國一個發展落後的經濟特區,開放40年毫無起色,比不上三線城市
    近年來我國的經濟一直穩速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系,世界人民重新認識了中國,我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可以說是開啟了「高速」模式,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走向小康社會,中國現在的經濟發展速度放眼世界,幾個國家趕不上,多虧了我們國家的改革開放政策。
  • 中國一個落後的經濟特區,發展近30年,現如今GDP還不如三線城市
    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頻繁的行走在公司家裡兩點一線之中,時間一久生活就變得枯燥乏味,而旅行不失為一種生活調節劑。旅行可以讓我們增長見識,通過接觸一些新人新物樹立新的人生價值觀,從而樂觀的面對生活,重新找到生活的意義。
  • 珠海PK深圳:論珠海經濟發展落後的原因
    二 、珠海經濟發展落後於深圳的原因初探深圳、珠海經濟特區自1980年創建以來,遵循中央關於實行對外開放的方針,依靠中央給予特區的優惠政策,利用比鄰港澳的地理優勢,藉助內地豐富的原材料和勞動力資源,積極開展外引內聯,大力引進外資和先進技術,建成了以工業為主、綜合性的外向型經濟特區。
  • 汕頭和深圳同時發展,為什麼汕頭那麼落後?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同意在廣東省的深圳、珠海、汕頭三市和福建省的廈門市試辦出口特區。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決定將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這四個出口特區改稱為經濟特區。截至目前中國大陸地區共有7個經濟特區。經濟特區的設置標誌中國改革開放進一步發展。
  • 這個市曾經和深圳齊頭並進,五個經濟特區之一,現在卻默默無聞
    最讓外國人羨慕的是中國現在的發展速度,新中國建立後,又進行了改革開放,中國有五個特區,當時這五個地區都享有發展城市的特殊權利,為以後更好地帶動周邊地區的發展,也很出色,一舉成為中國的對外口岸,這五個特區,分別是深圳、珠海、廈門、汕頭、海南,中國經濟特區的出現,標誌著中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發展
  • 國內最大的經濟特區,經濟發展水平卻和深圳珠海差別極大
    1980年,鄧小平在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建立了經濟特區,並建立了四個經濟特區,後來,海南經濟特區和其他四個經濟特區被確立為五個主要經濟特區。作為中國最大的經濟特區,海南的經濟已經被中國的一些三,四線城市所壓垮,與深圳和珠海這兩個特別經濟區截然不同,實際原因是什麼?
  • 深圳經濟特區40年大事記
    ■2004年11月,首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在深圳舉行,作為中國唯一一個國家級、國際化、綜合性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文博會已連續成功舉辦了十五屆,奠定了中國文化產業第一展的地位,成為推動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和文化產品走向世界的平臺。
  • 深圳繁華發達,卻有一個發展很落後的地方,和南山區形成鮮明對比
    近年來,中國各城市都得到了良好的發展,特別是一些沿海城市,這些沿海城市的展機會很大,並且很好地把握了這些機會,成為中國頂級的經濟強省,深圳是這些沿海城市之一, 深圳是中國的超級大城市之一,是連接香港和內陸的紐帶,被國家定位為廣東港澳大灣區的四個中心城市,並被GaWC評為世界一線城市
  • 美國哈佛大學榮譽教授傅高義:經濟特區是中國發展的先鋒隊
    來源:南方日報原標題:美國哈佛大學榮譽教授傅高義:經濟特區是中國發展的先鋒隊美國哈佛大學榮譽教授、「中國先生」傅高義:經濟特區是中國發展的先鋒隊編者按:今天是深圳、珠海、汕頭、廈門等中國第一批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的日子。
  • 中國面積最大的經濟特區是誰?深圳?霍爾果斯?都不是,是海南!
    (海南旅遊勝地三亞)除此以外,海南還有另一個標籤,中國第二大島嶼,僅次於臺灣島。然而由於種種原因,海南的常住人口尚且不到1000萬,只有約944萬,不及臺灣省的一半,經濟發展也落後於臺灣。作為我國的第二大島嶼,海南的經濟起步其實非常早,早在1988年4月13日,國家便成立了海南經濟特區。沒錯!
  • 中國最早有四大經濟特區,你知道他們現今的發展狀況嗎?
    你知道經濟特區最初叫什麼嗎?沒錯,出口特區。最初出口特區只有4個,分別是廣東省的深圳、珠海、汕頭三市和福建省的廈門市。它們改名為經濟特區的時間是1980年5月。目前為止,中國大陸地區已有7個經濟特區。其中汕頭市是目前在這七個經濟特區中是發展最落後的,完全不能和其他地區相提並論。
  • 構建起「十四五」時期經濟特區更高水平發展的支撐體系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第一個五年,也是新時代經濟特區「辦得更好、辦得水平更高」的「黃金」機遇期。展望未來,再用15年,到2035年,深圳將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全面典範,成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再過30年,到本世紀中葉,將成為全球標杆城市。
  • 中國經濟特區發展歷程掃描:改革開放的旗幟(圖)
    1979年7月,黨中央決定: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建立出口特區,後改名為內涵更豐富的「經濟特區」;1980年8月26日,五屆全國人大第十五次會議向全世界宣布:社會主義中國創辦了經濟特區。美國《紐約時報》驚嘆,「鐵幕拉開了,中國大變革的指針正轟然鳴響」。  特區「摸著石頭過河」,但「探索者」也受到爭議。1984年,鄧小平決定到特區去看一看。
  • 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深圳經濟特區科技創新發展掃描
    ——深圳經濟特區科技創新發展掃描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6月17日訊 (深圳特區報記者 聞坤 何龍)從深圳建市之初整個城市僅有兩名工程師到如今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106.3件,從「三來一補」到全國高新技術產業的旗幟,40年來,幾乎從零起步的深圳已成為國際知名的創新之都。
  • 深圳經濟特區改革開放的先鋒探索
    提 要  深圳經濟特區是中國最早實施改革開放的地區,也是中國最成功的經濟特區。它創造了令世人矚目的深圳速度、深圳效益、深圳經驗,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試驗田、孵化場與示範窗口。   深圳經濟特區是中國改革開放後的第一個經濟特區,也是中國最成功的經濟特區。它創下了城市化、工業化、現代化建設的奇蹟。英國《經濟學人》評價道:「改革開放40年,中國最引人矚目的實踐是經濟特區。全世界超過4000個經濟特區,頭號成功典範莫過於深圳。」
  • 深圳十大高樓排行榜,見證深圳經濟特區40年的發展徵程
    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在這40年的風雨徵程中,深圳從一個落後的小漁村發展成為世界級的大都市,深圳不僅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深圳奇蹟。而且刷新了一次又一次的深圳高度。今天我們就來看看見證深圳發展速度的十座摩天大廈。
  •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改革創新研究特輯
    講好深圳故事既是時代所需,也是中國學者的責任。為了總結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年來改革探索的經驗,為深圳改革探索提供學者的觀察和視角,深圳市社科院組織市內外的專家學者對深圳經濟特區40年經濟社會發展的路徑進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十部著作,作為《深圳改革創新叢書》的特輯出版。《深圳改革創新叢書》作為深圳推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重要成果,此前已經出版了六個專輯,在國內引起了一定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