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幾大著名戰役:全都是以少勝多!

2020-12-19 看聽歷史

明的兩次北京保衛戰

北京保衛戰或稱京師保衛戰、明京師保衛戰、北京之戰、明保衛京師之戰,是指1449年瓦剌首領也先攻打明朝首都北京,明朝在兵部尚書于謙領導下開始的一場首都保衛戰。

正統十四年(1449年)八月十六日,明軍主力在土木堡遭遇慘敗,明英宗也被俘,土木之變使明王朝遇到嚴重的危機。危急之時時任兵部尚書的于謙加強戰備。

正統十四年(1449年)八月十八日,皇太后命郕王朱祁鈺監國。京城大官富戶紛紛南逃,有的大臣也主張南遷。于謙、陳循王直堅決反對,主張保衛京師為天下根本。于謙臨危受命,任兵部尚書。朱祁鈺九月六日即帝位,遙尊明英宗為太上皇,以明年為景泰元年。也先挾明英宗要挾明廷之計不逞,遂於十月率大軍進犯北京。十月十一日瓦剌軍抵北京城下,列陣西直門外,把明英宗放置在德勝門外空房內。十三日,于謙、石亨率軍與瓦剌軍戰於德勝門外,瓦剌軍大敗。隨後又轉戰至西直門進攻明軍,也被明軍擊退。

瓦剌軍不甘失敗,又在彰義門組織進攻,明軍佯裝失利,瓦剌軍追到土城,被潛伏在民居內的明軍火槍手阻擊,死傷無數,不得推進。加上天寒地凍,京師外圍守軍的奮力抵抗,到十一月八日,瓦剌軍退出塞外,京師解嚴。

于謙和主戰派官員領導和組織的京師保衛戰,取得了勝利,粉碎了瓦剌軍企圖奪取北京的野心,明王朝轉危為安。

霍去病戰匈奴

河西即現在甘肅的武威、張掖、酒泉等地,因位於黃河以西,自古稱為 河西,又稱河西走廊。它為內地至西域的通路,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這時它仍在匈奴 的控制之下,對漢朝的側翼構成威脅。漢廷為了打通通西域的道路和鞏固西部地區,遂決定展開河西之役,為此,組織強大的騎兵部隊,委派青年將領霍去病出徵河西匈奴軍。

元狩二年(前121年)三月, 霍去病率精騎萬人出 隴西,越 烏鞘嶺,進擊 河西走廊 的匈奴。他採取突然襲擊的戰法,長驅直入,在短短的6天內連破匈奴五王國。接著翻 越焉支山(今甘肅山丹大黃山)千餘裡,與匈奴軍鏖戰於皋蘭山下,連戰皆捷,殲敵近9000人,斬殺匈奴名王數人,俘虜渾邪王子及相國、都尉多人,凱旋而還。

同年夏天,漢武帝為了徹底聚殲河西匈奴軍,再次命令霍去病統軍出擊。為了防止 東北方向的匈奴左賢王部乘機進攻,他又讓張騫、李廣等人率偏師出右北平,攻打左賢 王,以策應霍去病主力的行動。

這一次,霍去病率精騎數萬出北地郡,繞道河西走廊之北,迂迴縱深達1000多公裡,遠出敵後,由西北向東南出擊,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大破匈奴各部,在祁連山與合黎山 之間的黑河(今弱水上遊)流域與河西匈奴主力展開決戰,殺敵3萬餘人,取得決定性勝利。霍去病共俘獲匈奴名王5人及王母、王子、相國、將軍等百餘人,收降匈 奴渾邪王部眾4萬,全部佔領河西走廊地區。漢廷在那裡設置 武威、 酒泉、 張掖、 敦煌四郡,移民實邊戍守生產。

宋末襄陽之戰

襄陽之戰是元朝統治者消滅南宋政權的一次重要戰役,是中國歷史上宋元封建王朝更迭的關鍵一戰。這次戰役從南宋鹹淳三年(1267年)蒙將阿術進攻襄陽的安陽灘之戰開始,中經宋呂文煥反包圍戰,張貴張順援襄之戰,龍尾洲之戰和樊城之戰,終因孤城無援,鹹淳九年(1273年)呂文煥力竭降元,歷時近6年,以南宋襄陽失陷而告結束。

在襄陽之戰時,宋軍巧妙的應用了地形優勢,成功的阻止了蒙古軍的投石兵器的猛烈攻擊。然而蒙古人找到了阿拉伯的兵器專家,改進了投石兵器的攻擊距離和準確率,順利的攻下了樊城,襄陽苦於後無援兵,內無糧草,宣布投降。此戰是兵器改革的奇蹟,也是漢族人民對抗侵略的奇蹟。

項羽的巨鹿之戰

巨鹿之戰,是秦末大起義中,項羽率領數萬楚軍(後期各諸侯義軍也參戰),同秦名將章邯王離所率四十萬 秦軍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鄉 )進行的一場重大決戰性戰役,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 。項羽破釜沉舟,以大無畏精神在各諸侯軍畏縮不進時率先猛攻秦軍,帶動諸侯義軍一起最終全殲王離軍,並於八個月後迫使另二十萬章邯秦軍投降。從此項羽確立了在各路義軍中的領導地位。經此一戰,秦朝主力盡喪,名存實亡。

東晉渭水之戰

一、此戰,曹操巧用離間計殲滅馬超、韓遂主力,為控制關中局勢和西取漢中創造了條件。

二、曹操從起意解決關中問題伊始,便精心運籌戰爭「五事」,在最後決戰時刻,使對手關中聯軍「五事」皆失;在戰役進行中,恰當運用兵者詭道、正奇結合的用兵之法,以最小的代價贏得了決戰的全勝。由此觀之,曹操在渭南之戰中的謀略,堪稱「妙算」勝敵的經典。

三、此戰,曹操在兵不佔優之勢實,用離間計破超、韓主力,為控制關中局勢和西進漢中創造了關鍵的條件。 徹底保證了曹操集團對中國北方的控制,也是曹操在北方戰區進行的最後一個大戰役。此戰可以說是曹操生平經典戰役之一,關中聯軍當時是很強大的,在整個戰役過程中的用謀用兵,也把曹操的思想,性格體現的淋漓盡致。

四、曹操此次決戰能夠全勝,戰術上有兩個關鍵。

第一步,「輕兵」疲勞敵軍。「輕兵挑之」的目的,就是讓敵人全軍勞的同時,能讓自己的「重兵」逸,達到以逸待勞的目的。曹操的「輕兵」能與馬超等關中聯軍「戰良久」,這就是離間計的功勞了。如果關中聯軍同仇敵愾,上下一心,曹操的「輕兵」顯然無法「戰良久」。正是因為此次大會戰前,曹操先用了離間計,使得關中各部各懷異心,結果是,臨戰時皆不肯出力,使得曹操只用部分兵力即能與之長時間相持。

第二步,「虎騎」重擊敵軍。如果一開始就出動虎騎,面臨生死關頭,本能會使關中聯軍各部拋棄嫌疑而死地求生的。如果待對方疲憊後,再施以重擊,對方即使有心拼命,也已無力搏殺。

五、關於渭南會戰的策略,曹操後來說到:「連車樹柵,為甬道而南,既為不可勝,且以示弱。渡渭為堅壘,虜至不出,所以驕之也;故賊不為營壘而求割地。吾順言許之,所以從其意,使自安而不為備,因畜士卒之力,一旦擊之,所謂疾雷不及掩耳,兵之變化,固非一道也。」馬超等關中聯軍一敗而軍馬損失殆盡,很重要的原因是沒有堅固的營壘可以退守。不建營壘,是因為曹操的驕敵之計使馬超等認為,曹軍弱不能戰。

牧野之戰

牧野之戰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先發制人的著名戰例,也是中國古代車戰初期的著名戰例。它終止了六百年的商王朝,確立了西周王朝的統治,為西周時期禮樂文明的全面興盛開闢了道路。牧野之戰中所體現的謀略和作戰藝術,也對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發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義。

隨著時間的推移,牧野之戰也蒙上了一層又一層神秘的面紗。當時的記錄下,帝辛尚不失為一個有嚴重缺陷的英雄人物,然而到了後世,「紂王」卻成了荒淫無恥、殘暴不仁的昏暴之君,被潑上了越來越多的汙水。與之相應,牧野之戰這場「血流漂杵」的徵服戰爭,也就成了弔民伐罪的反抗暴政的正義之戰。在後世儒家的傳說中,周軍「前歌后舞」,沒有殺一個人,沒有流一滴血,商朝就自行崩潰,在人民的擁戴下,武王登上了天子的寶座,從此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天下太平。當然,這樣的神話,在後世仍然一場又一場地上演,不過再也沒有像牧野之戰這樣成功的了。

曹彬滅南唐之戰

此戰,是繼晉滅吳之戰和隋滅陳之戰後,中國戰爭史上第三次大規模的江河作戰,宋軍在長江下遊成功地架通浮橋,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的一個創舉,使大軍克服天險,分兵擊破南唐守軍,攻佔江寧,迫降南唐。其中水軍依然佔有重要地位,宋軍5路出師,分進合擊,其中2路是水軍:一路為主力,自荊南沿長江東下,直取金陵。一路進行戰略迂迴,自汴水而下,經揚州入長江,從南面逆水而上,進攻金陵,對滅亡南唐,起了重要作用。歷史再一次證明,在南方作戰,在某種意義上說,是水軍的較量。交戰雙方,誰的水軍強大,誰對水上作戰預有準備,誰善於發揮水軍在水網地區機動性強的特點,誰就能贏得戰爭的勝利。晉滅吳、隋滅陳都是如此,宋滅南唐也是如此。南唐後主李煜過分依賴長江天險,欲以「堅壁以老宋師」的防禦戰法,坐失利用宋軍渡江時反擊的時機,終於失敗。

關羽白馬坡之戰

東漢獻帝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之戰初期,司空兼車騎將軍曹操,採用聲東擊西戰法,解圍白馬(今河南滑縣東北),襲斬袁紹大將顏良的作戰。

三國時期中原爭奪的最高潮上演了這麼一個傳奇,曹操以500兵和眾老百姓面對袁紹的數千部隊的一次奇襲。名將關羽於亂軍中斬殺敵軍主將顏良之首。

其雙方兵力對比之大,對雙方戰局影響之大是古代戰爭史很少有的。關羽斬殺顏良直接遏制了袁紹軍對中原地區的襲擊,並為後來的官渡之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相關焦點

  • 中國歷史上兵力懸殊過大,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你知道幾個?
    所以能的稱上戰役的,起碼要上萬人以上的規模。古語有云: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敵則能分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這說明什麼?說明我們大家心目中戰爭要勝利,就應該是以多打少,才有較大概率勝利的機會;但是,有沒有以少勝多的戰役呢?下面,小編就為您盤點一下這十場中國歷史上經典的以少勝多的戰役。
  • 盤點中國歷史上四大以少勝多的戰役
    以少勝多戰役指的是戰場上兵力處於明顯劣勢的一方,憑藉天時、地利和謀略戰勝兵力強大的敵軍。在一場戰爭中,,以少勝多的關鍵在於巧用天時、地利與人和,出奇制勝。今天我就來盤點中國歷史上七大以少勝多的戰役。One:巨鹿之戰,是秦末大起義中,項羽率領5萬楚軍,同秦朝名將章邯、王離所率四十萬秦軍主力在巨鹿地區進行的一場戰役,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項羽破釜沉舟從而擊敗秦軍。經巨鹿一戰,基本上摧毀了秦軍的主力,扭轉了整個戰局,奠定了反秦鬥爭勝利的基礎,秦朝已經名存實亡。
  • 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赤壁之戰是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擊敗曹操大軍的戰役。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之一,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
  • 歷史上那些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
    老子《道德經》有言:「兵者,兇器也,聖人不得已而用之」,但是中國歷史上的聖人總共也就那麼幾個,因此在中國古代王朝更迭的過程中都會伴隨有戰爭的出現,畢竟在古代實力才是硬道理,而且在春秋戰國的時候就有以兵力來衡量一個國家強弱的傳統,比如「千乘之國」、「萬乘之國」。
  • 中國歷史上都有哪些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領導者分別是誰?
    縱觀歷史,很多名將之所以能夠,成為那個時代的常勝將軍,是因為大部分名將,都打過以少勝多的戰役。當然了這種戰役,也是最為難打的一種。   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我們先說幾個古代的:   巨鹿之戰,項羽帶領的五萬楚軍打敗王離的二十萬秦軍精銳部隊。
  • 歷史上以少勝多戰役總結
    ,歷史上也流傳下來很多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我們在這裡做個總結,方便大家記憶。戰役首殲黃伯韜兵團,繼殲黃維兵團,再殲杜聿明集團,解放軍以傷亡13.4萬餘人的代價,殲滅國民黨軍5個兵團、22個軍、56個師,共計55.5萬餘人,創造了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奇蹟。淮海戰役是解放戰爭戰略決戰中歷時最長、規模最大、殲敵數量最多的一次戰役。
  •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4大戰役,堪稱現代戰爭的經典!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4大戰役,堪稱現代戰爭的經典!以少勝多一直都是戰爭史上讓人心潮澎湃的事,《孫子兵法》寫到:不戰而屈人之兵。可見以少勝多是讓人很嚮往的事情。那麼我國歷史上有哪些比較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呢?
  • 盤點中國歷史上那些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
    中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在這漫長的歷史長河之中,曾經發生過無數次戰役,他們或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贏得皇位;或是為了救天下百姓於水火之中,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但無論出於什麼目的發起的戰爭,都在一定的程度上推進了中國文明的發展。
  • 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之一—赤壁之戰
    丨本文章由角落裡的玫瑰花原創獨家發布,歡迎眾多讀者前來領略~~歷史上著名的經典戰役有很多,比如巨鹿之戰,濰水之戰,其中特別是那些以少勝多的戰役更是讓人津津樂道孫權猶豫不決,其手下魯肅堅決主戰,特意請諸葛亮過來當說客,於是便發生了後世著名的「舌戰群儒」,最後孫權在手下魯肅的建議下召回周瑜並讓他主持戰事,赤壁之戰爆發。接下來再讓我們看看孫劉聯軍是怎樣在赤壁之戰中以少勝多的。
  •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五大以少勝多的戰役有哪些?趕緊看你知道幾個?
    ,項羽率軍以最快的速度奔向巨鹿,打敗保護輸糧道路上的秦軍,斷絕王離的糧草,包圍住王離大軍,項羽的軍隊毫無退路,個個以一當十,不要命的往前衝,經過九次激戰,打退章邯,活捉王離,斬殺蘇角,涉間自焚。這一戰打得楚軍士氣高漲,秦軍人人自危。
  • 中國歷史上十大以少勝多的戰役,你了解多少?
    自古以來,往往政權的更迭,歷史的輪迴罔替往往都伴隨著流血廝殺,而在古代,決定一場戰爭勝敗的最大因素就在於戰爭投入人數的多少,而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也不勝枚舉,數不勝數,你又了解多少呢?
  • 古代歷史上五大最著名以少勝多的戰役,可憐的士兵就這樣被玩壞了
    東晉前秦——淝水之戰淝水之戰,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前秦苻堅向東晉發起的統一全國的決定性戰役。前秦苻堅率領八十多萬大軍攻打東晉,東晉謝玄率領八萬北府軍迎戰,雙方在淝水交戰,最終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餘萬前秦軍。
  • 以少勝多!我國古代歷史上的幾大經典戰役!
    在我國古代的歷史長河中,發生了許多改變歷史進程的大戰,尤其是以少勝多的戰役更是為人津津樂道。在面對人數比自己多的戰爭中,他們的將領往往屢出奇招,以看似不可能的辦法贏得勝利,讓嘖嘖稱奇,他們的事跡被歷史所銘記。在科技迅速發展的今天,科技往往成為了決定戰爭結果的重要力量,人數對比顯得不再那麼重要。
  •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四場以少勝多的戰役,他一個人佔了兩場
    彭城一戰,劉邦遭到了自起兵以來的最大的慘敗,楚軍依靠項羽堅毅果敢的指揮,在半日之內以3萬之師擊潰漢軍56萬之眾,殲滅劉邦主力,使劉邦陷入"發關中老弱未傅悉詣滎陽"的危機局面,創造了古代戰爭中速決戰的典範,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項羽3萬楚軍對劉邦聯軍56萬!當時劉邦藉口為楚懷王被項羽所殺一事而聯合各方諸侯共同伐楚。
  • 歷史上這些以少勝多的戰役,你最佩服哪一場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這些戰役無不是以少勝多,以弱克強。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中國歷史上那些以少勝多,以弱克強的著名戰役吧。,同秦名將章邯、王離所率四十萬秦軍主力在巨鹿進行的一場重大決戰性戰役,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
  • 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有哪些呢?讓我們來了解下
    泱泱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若論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其中戰爭更是多不勝數,今天,翻閱歷史讓我們看看史上有哪些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讓我們懷著對先輩英雄的敬仰之情,一起來看看吧。,姬昌趁此時機起兵,大搞統一戰線,這也就拉開了大周滅商的序幕。
  •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5大戰役,交手雙方都是頂級的名將和軍師
    在中國歷史上那個冷兵器時代,出現了許多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指揮這些戰爭的大將和軍師在中國的歷史上都是頂尖的。下面小編就來跟大家介紹一下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五大戰役。第一戰是牧野之戰。牧野之戰是武王伐紂的決勝之戰。
  • 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
    一、官渡之戰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
  • 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爭
    七、巨鹿之戰巨鹿之戰,發生於公元前207年,項羽率領數萬楚軍,與秦朝大將章邯、王離所率四十萬秦軍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鄉)進行的一場重大的決戰性戰役,項羽破釜沉舟,以大無畏精神在各諸侯軍畏縮不進時率先猛攻秦軍,全殲二十萬王離軍,並迫使章邯領二十萬秦軍投降,巨鹿之戰是中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爭。
  • 歷史上以少勝多的3大戰役,每場都是奇蹟,最後一場婦孺皆知!
    在中國的歷史上發動過無數的戰爭,在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上,戰爭永遠是不可避免的話題,一場戰爭無論過程如何,都要分出一場勝負,一般都是人多者取勝,兵器領先者取勝,但是也有人少兵器落後的一方,憑藉者巧妙的戰術,最終還是能夠以少勝多,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看看這4場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真是非常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