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在這漫長的歷史長河之中,曾經發生過無數次戰役,他們或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贏得皇位;或是為了救天下百姓於水火之中,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但無論出於什麼目的發起的戰爭,都在一定的程度上推進了中國文明的發展。今天就讓我為大家盤點一下,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幾個以少勝多的戰役。
第一個:巨鹿之戰
這場戰役要從陳勝、吳廣起義說起。因為秦朝的殘暴統治早已使百姓苦不堪言,所以各地應聲而起。其中張耳和陳餘擁護趙歇為王,建立了趙國。而此時秦朝加大了對農民起義的打壓,消滅了諸多地方勢力。
公元前208年,秦國的將領章邯奉命圍剿趙國,趙國無法招架章邯的部隊,節節敗退,只好退到了巨鹿。被圍困在巨鹿的趙國軍隊危在旦夕,萬般無奈之下,只好派出使臣,向楚懷王求救。
楚懷王讓宋義為上將軍,而項羽作為副將,共同出兵營救趙國。可是宋義卻是一個貪生怕死之人,不敢與強大的秦軍交戰。項羽一氣之下,斬殺了宋義。楚懷王知道都並沒有責怪項羽,還讓他做上將軍,幫助趙國與秦國抗衡。
項羽僅僅只率領了兩萬士兵就出發了,為了表示他必勝的決心,項羽讓將士把船沉沒、將鍋砸碎,連營寨也統統燒毀,只留下了三天的糧食,勢必與秦軍決一死戰,這段故事也正是破釜沉舟的典故。
項羽果然英勇善戰,在實力相差懸殊的情況之下,打敗了秦軍主力三十萬人,嚴重影響了秦朝的統治。
第二個:昆陽之戰
昆陽之戰發生在西漢末年,當時天下混亂不堪,民不聊生。王莽趁太天下大亂之時,奪取了政權,建立了新朝。可是在位的王莽並沒有讓百姓過上好日子,導致各地農民起義軍紛紛而起。
諸多起義軍之中,尤其以綠林和赤眉最為強大,而原綠林軍還與劉縯、劉秀兄弟二人組成了漢軍,擁護劉玄為帝王。王莽擔心他們會威脅到自己的政權,所以心生不安,於是就命王尋、王邑為將軍,想要消滅掉漢軍。
漢軍見王尋、王邑聲勢浩大,竟然不敢迎戰,一路敗退到昆陽。劉秀見情況危急,及時站了出來。劉秀沉著冷靜,對戰爭形勢做了準確的分析,並且知人善任,他所指派的王鳳、王常在戰爭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為劉秀在接下來的戰勝中做足了鋪墊。
最終,一共才不足兩萬的兵力居然戰勝了王莽的四十餘萬人。這一戰役的勝利,對王莽的政權造成了眼中的創傷,影響了漢朝的命運,甚至還有中國歷史的走向,可見昆陽之戰的意義非凡。
第三個:官渡之戰
東漢末年,天下混亂,而曹操在刺殺董卓失敗之後,實力日漸壯大,與袁紹相持於官渡。好大喜功的袁紹不把曹操放在眼裡,聽信身邊謀士的建議,一心想要消滅曹操,進而繼續壯大自己的勢力。
戰爭之初,曹操因糧草不足已經心生退意,是他的謀士荀彧及時勸阻,為曹操分析了袁紹的諸多不利。而曹軍除糧草的問題之外,幾乎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曹操覺得荀彧言之有理,這才放棄了退兵的想法,繼續堅持與袁紹對壘。
沒想到一切正如荀彧所言,袁紹內部出現了問題,他的謀士許攸斷定袁紹成不了大事,一氣之下棄他而去,轉投曹操。並且將袁紹存糧的地方告訴了曹操。
曹操聽後,心中極為高興。認為這是戰勝袁紹的一個重要時機,於是曹操派人火燒烏巢,斷了袁紹的糧道,使得袁紹軍心大亂。曾經神氣十足的袁紹後來居然只剩下兵甲將士不足800人,落魄地向北逃去。最終因為造遇如此大的失敗,內心無法接受,從此一蹶不振,病死於床榻上。
官渡之戰中,袁紹擁軍11萬,而曹操憑藉出色的軍事指揮才能,僅僅用2萬的兵力,便讓袁紹淡出了歷史的舞臺。也正是因為官渡之戰的勝利,曹操才徹底的奠定了自己在北方強大的軍事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