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對比歐洲來說,以少勝多的戰役很多, 每一場都是盪氣迴腸,令人不可思議。其中,有這幾次戰役,硬生生的讓原本看似直行的歷史進程變了道。
一。巨鹿之戰,西楚霸王項羽的成名之戰,此戰之後,各諸侯都對項羽馬首是瞻。項羽在巨鹿率領數萬人馬,與秦朝名將章邯的四十萬秦軍進行的一場決定性戰役,項羽破釜沉舟,背水一戰,以大無畏的精神對秦軍率先發起猛攻,激戰數月後秦軍投降。經此一戰,秦朝軍力損失殆盡,名存實亡,再也無力鎮壓起義活動,加速了秦朝的滅亡。


二、昆陽之戰
這場戰役平時很少被人提及,因為很玄幻。但是它影響著後世數百年的政治格局。對戰雙方是被後世稱為位面之主的光武帝劉秀,對手是新朝建興帝王莽的從弟王邑,軍隊數量是劉秀一萬七千人,新軍四十三萬人,而且是攻城戰。但是劉秀方面,居然主動出擊,還贏了,《後漢書》這樣寫道:「莽兵大潰,走者相騰踐,奔殪百餘裡間。會大雷風……士卒爭赴,溺死者以萬數。」這句話什麼意思呢,新軍被衝擊的陣型大亂,逃跑的互相踩踏,狂奔百裡,天上還下起了狂風暴雨,士兵爭相跳入河中逃命,溺死者無數。這不是劉秀會法術,就是老天爺在幫忙啊!此戰過後,劉秀冉冉升起,擁有了爭奪天下的資本,而新朝最後也隨之王莽的死覆滅。


三、赤壁之戰
這場戰役婦孺皆知,曹操敗於赤壁,失去了統一中國的機會,最終形成了三國鼎立的格局,一直持續到三分歸晉。其實呢,曹操剛開始不是要打東吳,而是南擊劉表,沒想到走到一半,劉表病死了,他兒子劉琮舉荊州而降,曹操覺得太順利,帶著這麼多部隊,一戰都沒打就回去,有點浪費,怎麼辦呢,有了,劉備在新野,打他!劉備當時的實力,可以說被吊起來暴打,打不過就跑了,跑到孫權那了,劉備這一跑,真是改變歷史的一跑。曹操還是想消滅掉劉備,既然孫權敢接收劉備,那就一起消滅吧!赤壁之戰就這樣打起來,其實曹操的準備是很不充分的,蔡瑁張允被離間計殺了後,曹操的水軍就成了突破點,被火燒連船,加上北方兵不服水土,疫病橫行,最終大敗,實在是操之過急啊。還有一點,曹操不是被劉備打敗,真正的主將是周瑜喲。


四、淝水之戰
這場戰役,對中國的影響很深遠,東晉的勝利,保住了漢文化的傳承,沒有被異族毀滅。這裡,我們不說北府軍有多強大,而要說說前秦失敗的原因,彼時的苻堅,統一了北方,躊躇滿志,漸漸地也開始驕奢起來,俗話說驕兵必敗,而他率領的還是一隻多民族的部隊,一隻尚未馴服,叛志猶存的烏合聯軍,軍心並不齊。苻堅本人又是先是輕敵後是畏敵,顯示投鞭斷流一陣吹噓,不就又是草木皆兵影響自己的軍心,搖擺不定,造成了士氣低落,指揮混亂,與東晉部隊保家衛國,同仇敵愾的士氣相差太多。


五、虎牢關之戰
這個虎牢關不是三英戰呂布的虎牢關之戰,而是李世民戰竇建德,此戰李世民以3500玄甲軍大破救援王世充的竇建德大軍,一戰定天下,唐朝徹底掃平了北方,決定了天下歸屬。玄甲軍是李世民親自挑選軍中的精銳,身披黑色的重甲,屬於重騎兵,竇建德看李世民才那些人馬,並沒有放在眼裡,就在陣前叫罵,李世民以逸待勞,漸漸的,竇建德的軍隊打不起仗,軍紀開始渙散,陣型全亂了,為失敗埋下了禍根。李世民見戰機已到,一聲令下,三千精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衝向夏軍,勢如倒海,竇建德的部隊大亂,都像無頭蒼蠅一般的四散逃命,瞬間潰不成軍,投降就有五萬之多。


看完這些戰役,大家有沒有發現什麼共同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