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蒙之死,是關羽顯聖的預兆嗎?其實歷史早有安排

2020-12-21 快樂的小麋鹿

大家對三國都非常熟悉,今天我們繼續來談一談。

三國時期,關羽可謂是所向披靡,神擋殺神,他直接殺進襄樊,且水淹七軍,威勢直逼宛洛。曹操非常害怕,僅差一步就直接遷都了,孫權也一樣,坐都坐不住。非常嫉妒關羽的戰功。

他們兩個人開始暗暗密謀,眉來眼去的。最後意見統一。搞起聯盟合計想要殺死關羽。東吳大都督呂蒙開始裝病想要麻痺關羽,結果對外宣稱自己病危,然後讓沒什麼名氣的陸遜來坐鎮。孫權曹操兩人真是強強聯手啊,關羽直接中計,發動後方防禦留守的大軍全力攻打被困襄樊的曹仁。呂蒙看此情況,下的棋已經一步步在完成了,所以趁機一股做氣收降了糜芳博士仁,得到了荊州。之後呂蒙突然又有了一個想法,那就是利用荊州的將士家屬來讓關羽的心境大亂。關羽直接又中一計,全軍潰敗,大軍只能一直往後撤,退到了江陵。呂蒙見此還不收手,遇要至關羽於死地。關羽後面躲過層層的追殺逃到了益州,結果還是被截殺,曹孫下令直接當地殺掉了關羽。

這一仗孫權跟曹操大勝,回營擺慶功宴,突然呂蒙立刻變臉。直接把孫權拉下來,自己卻坐上了寶座。自稱自己是關羽,開始譴責孫權過河拆橋等等各種惡性。但是很奇怪,當呂蒙一頓罵完過後不就直接暴斃倒地身亡。

後來劉備知曉來龍去脈直接發動夷陵之戰,在猇亭跟吳軍苦戰,大戰一開即發,關於之子關興在混戰中直接認出了潘璋,追殺了一天一夜後被關興直接殺死,馬忠也難以倖免。

最後也被傅士仁殺死,而馬忠的首級被傅士仁砍起來提著去見劉備,想要投奔他,但還是沒用,劉備如此正義,果斷親手斬殺了傅士仁。對付小人劉備也是絕不手軟,連自己的小舅子都親手殺死了。

其實故事是很完美的,正義也永遠存在。關羽是劉備結義的兄弟,英勇善戰,忠於劉備,卻被陷害死在反賊的手中,這一點劉備難以接受。

其實呂蒙的死也算是一個巧合,但是為了惡搞他故事劇情才會這麼寫的,把他的死推給了關羽顯聖,而關羽則成了神仙。所有害死關羽的有關人員的結局也全都不是很好,幾乎沒人生還,這大概就是為了打抱不平而有意為之。

相關焦點

  • 殺死關羽的呂蒙,為何在宴會上七竅流血而死?是關羽顯聖嗎?
    我們來看一下關羽顯聖索呂蒙性命的過程。書中寫:孫權命人殺了關羽後,盡收荊襄之地,心情無比暢快,賞稿三軍,大擺酒席,與諸將慶功。他安排大功臣呂蒙坐上位,春風滿面地對眾將說,斬關羽、取荊州,全是呂子明之功啊。然後又親自酌酒,恩賜給呂蒙。
  • 殺死關羽的呂蒙,為何在宴會上七竅流血而死?是關羽顯聖嗎?
    呂蒙在宴會上七竅流血而死的情節,發生在《三國演義》第七十七回《玉泉山關公顯聖,洛陽城曹操感神》,書中寫得清清楚楚,就是關羽顯聖。我們來看一下關羽顯聖索呂蒙性命的過程。書中寫:孫權命人殺了關羽後,盡收荊襄之地,心情無比暢快,賞稿三軍,大擺酒席,與諸將慶功。他安排大功臣呂蒙坐上位,春風滿面地對眾將說,斬關羽、取荊州,全是呂子明之功啊。然後又親自酌酒,恩賜給呂蒙。呂蒙喜孜孜地接過酒,杯剛送到嘴唇,關羽神靈附其體,其擲杯於地,一把揪開孫權,坐在孫權的位子上,大聲說,呂賊,你施奸計害我,我生不能啖汝之肉,死也要取你之魂。
  • 殺死關羽的呂蒙,在宴會上七竅流血而死?真的是關羽顯聖嗎?
    ,關平、周倉力戰而死,關羽無力回天,無奈自刎而死,呂蒙砍下關羽頭顱帶給孫權。據《三國演義》記載孫權大擺宴席犒賞三軍,為表示感謝孫權親自倒酒給呂蒙,呂蒙接酒欲飲,忽然擲杯於地,一手揪住孫權,厲聲大罵說:「碧眼小兒!紫髯鼠輩!還認識我不?」眾將大驚,想要上前救援時,呂蒙又推到孫權,大步前進,坐到孫權位置上,兩眉倒豎,雙眼圓睜,大喝日:「我自破黃巾以來,縱橫天下三十餘年,今被汝一旦奸計圖我,我生不能啖汝之肉,死當追呂賊之魂!我乃漢壽亭侯關雲長也。」
  • 《三國演義》中殺死關羽的呂蒙七竅流血而死,歷史上也是如此嗎?
    比如官渡之戰,在《演義》中的描述是袁紹出動了70萬大軍,實際情況是袁紹當時只出動了10萬人馬;赤壁之戰,曹操動員了83萬大軍參戰,而實際情況是但是曹操最多可能就動員了20萬左右的人馬參戰;關羽在《演義》中斬殺華雄、文丑的事情,實際上是把別人的功績安排到了關羽身上,華雄實際上為孫堅所斬殺,文丑實際上死於曹操的一次突襲。
  • 殺死關羽的呂蒙,為何「七竅流血」而死?是關羽顯聖嗎?
    「七竅流血」而死,而在《三國志》中呂蒙是因病去世,所以關於呂蒙到底是怎麼死的,猜測一直很多。《三國演義》對此有精彩的闡述——  話說孫權殺害了關羽父子,將荊襄之地盡收囊中,孫權為了表彰呂蒙立下「曠世奇功」,親自賜酒給呂蒙,不想呂蒙接過酒來剛想喝,突然眼神一凌,揪住孫權的領子就罵道:「碧眼小兒,紫髯鼠輩,還識我否?」大家都大吃一驚,看他的眼神以及語氣跟關羽一模一樣,聽他說話的聲音,跟關羽像得令人毛骨悚然。
  • 關羽死後不久,呂蒙就七竅流血而死,是陰謀還是關公顯聖?
    《三國演義》中呂蒙之死,的確細思恐極。關羽被擒身亡,是公元220年,呂蒙之死,也是220年,也就是說,關羽死後不久,呂蒙就死了,可是你要知道,呂蒙當時才42歲,正值壯年,又是東吳大都督,剛剛立下大功,怎麼就這麼死了呢?
  • 呂蒙殺死關羽後,在宴席七竅流血而死,幕後黑手令你想不到
    有料資訊,有趣熱點,獲得信息,感知冷暖,開闊眼界。每天準時分享熱點,及時發布內容。
  • 殺死關羽的呂蒙,為何在宴會上七竅流血而死?幕後黑手讓你想不到!
    可是關羽被呂蒙打敗,敗走麥城後,被吳國的將領呂潘璋馬忠埋伏活捉,由於關羽拒不肯投降導致被斬首。而作為擊敗關羽的大功臣呂蒙,卻在宴會上不可思議的流血而死,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試想一下,連主公的命令都不聽,這樣的大將有多危險,而且當時呂蒙是東吳三軍大都督,軍權盡在手中。在呂蒙不聽命令殺了關羽的時候,孫權心裡恐怕就想著要除掉呂蒙了。
  • 新版《三國》為什麼將呂蒙之死歸咎於孫權?歷史上真是他害死的嗎
    我之所以堅定地相信未來,是我相信未來人們的眼睛——她有撥開歷史風塵的睫毛,她有看透歲月篇章的瞳孔。這些說法無疑都是將矛頭指向了孫權,可呂蒙難道就不能病死嗎?何況殺關羽這種事,孫權沒有授意呂蒙真的敢下令殺嗎?至於說荊州,孫權本就不可能親自守荊州,後來陸遜父子就一直守著荊州,孫權怎麼不殺他們?再有關羽已死,劉備伐吳已是必然,何必多殺一個有用之才?孫權不傻。
  • 呂蒙的死真的和關羽有關嗎?關羽「顯聖」的傳說又從何而來?
    普淨見空中一人,騎赤兔馬,提青龍偃月刀,左有一白面將軍(關平),右有一黑臉虯髯之人(周倉),相隨一齊按落雲頭,請普淨指點迷津。普淨曰:「昔非今是,一切休論;後果前因,彼此不爽。今將軍為呂蒙所害,大呼『還我頭來』,然則顏良、文丑、五關六將等眾人之頭,又將向誰索要耶?」
  • 身經百戰的呂蒙,為何擊敗關羽後驚恐而亡?呂蒙之死有些荒誕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為了生存,為了自己的前程,只能一搏。鄧當死後,張昭推薦呂蒙接替了鄧當的職位。屢建奇功建安五年(200年)孫策遇刺身亡,孫權上位掌控江東以後,呂蒙受到孫權賞識,從此他便有了展示自己的空間。
  • 呂蒙到底是怎麼死的?是孫權賜死的嗎?
    孫權手下的大臣非正常死亡的有很多,這其中疑問和爭議最大的莫過於呂蒙。關於這位孫權重臣的死因一直是眾說紛紜。小說演義不足為信很多人受小說三國演義的影響認為呂蒙之死是其殺害關羽的「業報」,當然這只是喜愛關羽這個歷史人物的一種情緒所導致的。歷史上關羽再厲害也只能生前殺敵斬將,做不到死後俯身奪魂。
  • 唐太宗李世民的帝王之命其實早有預兆
    唐太宗李世民是歷史上少有的賢明君主,他明於知人,善於納諫,勇於改過,因而開創了著名的「貞觀之治」。李世民影視形象長孫皇后,長安人,楊隋右驍衛將軍長孫晟的女兒,從小好讀書,「造次必循禮」,是個成熟極早的姑娘。
  • 三國演義裡呂蒙死的非常離奇,難道真的是大家說的關羽嚇死呂蒙嗎
    三國演義裡呂蒙死的非常離奇,難道真的是大家說的關羽嚇死呂蒙嗎中國一直有許許多多沒有辦法解釋的事情,許許多多的謎一樣的故事。小時候爸爸媽媽會用一些鬼神之說來恐嚇我們。其實不光光是我們現代人害怕鬼神之說,古代人還害怕鬼神。可能因為古代人殺人殺得太多了。所以他們才會害怕的。就像東吳的呂蒙,呂蒙的用處快和周瑜的都差不多了。而且呂蒙最厲害的就是,他殺了大名鼎鼎的關羽。其實也就是呂蒙殺了關羽,不然劉備也不會不去打曹魏,而去攻擊了東吳。其實這一切都是呂蒙引起來的。
  • 神話傳說:關羽顯聖玉泉山
    關羽敗走麥城後東吳呂蒙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呂蒙料到關公會突圍回川,於是派人埋伏在麥城附近,等候捉拿關公。湖北省當陽境內有一座山叫玉泉山。山上住著一個老和尚,法名普淨,那天夜裡,明月高照,三更天后,普淨還在庵中默坐。忽然聽見有人大喊:「還~我頭來!」
  • 為何呂蒙殺了關羽後,也突然離奇死亡
    在慶功宴上,孫權對呂蒙奪回荊州的功勞讚不絕口,並且親自酌酒賞賜呂蒙。就在這個時候,關羽顯聖,奪了呂蒙的性命。書中寫道:蒙推倒孫權,大步前進,坐於孫權位上,兩眉倒豎,雙眼圓睜,大喝曰:「我自破黃巾以來,縱橫天下三十餘年,今被汝一旦以奸計圖我,我生不能啖汝之肉,死當追呂賊之魂!我乃漢壽亭侯關雲長也。」權大驚,慌忙率大小將士,皆下拜。
  • 呂蒙如果不偷襲,關羽會死嗎?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正月,關羽發動襄樊戰役,進軍圍困樊城。同年,呂蒙白衣渡江,襲取荊州。十一月敗走麥城(今湖北當陽東南),於臨沮(今湖北遠安北)被俘,與子關平一同被殺。東吳佔領荊州。那麼呂蒙如果不偷襲,關羽會死嗎?
  • 呂蒙殺了關羽後,為什麼呂蒙也突然死了?其中緣由是什麼?
    偏偏這個呂蒙不照主公的意思辦,又無法明著處死,表面上還則慶功,只好通過別的途徑讓呂蒙死。孫權還有個特點,最不喜歡大都督不聽話。關羽真得有幸化成神了,成神就要給貢獻。人們把呂蒙當做第一貢獻犧牲,給關武神聖,不過份,反正再不貢獻自己親人,把死人貢獻給合情合理又合意,太好了大家都好,讓他變成了變成財神,更好大家更幸福。呂蒙沒有成神也只有周瑜一樣成為諸葛亮的犧牲品,成了關羽的犧性品,誰叫他早不死,晚不死。
  • 《新三國》呂蒙因威脅孫權的地位而死,歷史上誰是東吳的實權派?
    其實這是一個歷史誤解,孫權時期只出過一位大都督:陸遜:黃武元年,劉備率大眾來向西界,權命遜為大都督、假節。其實在當時大小軍閥多如牛毛的混亂時代,能夠脫穎而出,並傲立江東鼎足而三,孫權自有其過人之處。正如孫策對孫權的評價: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