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記者 劉國慶)超百億工業企業達14家,100多隻工業產品達到世界先進或領先水平,湧現出200多家行業「隱形冠軍」。9月25日,「全國都市報總編輯看常州」大型採訪活動走進天正工業、恆立液壓等工業企業,一覽常州工業智造明星城的風採。
天正工業:讓中小微企業「衝浪」工業網際網路9月25日,採訪團成員來到位於常州科教城的常州天正工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正工業)。在公司內,一個24小時開啟的工業網際網路大數據平臺,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上面顯示當日採集數據為3325.82萬條,設備總數為32978臺……
成立於2013年的常州天正工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擁有「裝備、通信、軟體、數據」四類產品線。天正工業董事長張翀昊介紹,公司在2017年由雷射裝備和元器件生產,向工業網際網路領域延伸。「當時,受國內外經濟環境影響,公司服務的裝備製造企業出現了資金周轉難題,且增長速度較快。」
客戶缺錢,就會拖欠天正的款項。於是張翀昊開始思考,是否可以通過採集客戶設備上的生產數據,做為徵信基礎,去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難題,「這樣也可以幫助天正快速回籠資金」。
之後,天正集合優質團隊與資源,研發投入裝備信息化,打造「網際網路+」雷射加工平臺,實現裝備的設備數據採集與分析、故障預警與維保、產能調配等功能。同時,以裝備信息為基礎,構建工業物聯網平臺,建立以工業生產力數據為基礎的資料庫,開創行業內「工業物聯網+生產力信用評估」的發展模式,標定中小微企業的行業信用水平,為中小微企業和金融機構架設溝通橋梁。
截至目前,天正工業已服務過超100家裝備製造企業、2萬多家裝備用戶。其中,在常州地區服務過超過1000家客戶。通過天正自主研發的生產力信用評估系統,幫助中小微製造業企業獲得了超20億元的貸款。
「在這其中,我們面向的大部分客戶都是中小微製造業企業。」張翀昊說,僅在常州地區就有6萬多家中小微製造業企業,從全國來看,中小微製造業企業也佔有較大的市場比例。「我們始終專注於中小微客戶,面向基礎工業,探索中低高端設備的信息化、網絡化,將工業網際網路深度應用到這一領域中去。」
隨著工業網際網路的發展,張翀昊看到了專業人才的緊缺,於是在去年創辦了常州天正技工學校,以工業網際網路為特色,培養具有新一代信息技術能力的高端職業技術人才。
「和基礎工業的規模相比,目前工業網際網路的規模還很小。相信隨著國家政策的出臺和常州對這一產業的持續培育,工業網際網路產業會在常州越做做好。」張翀昊說。
恆立液壓:打造智能製造工廠隨後,採訪團成員來到位於常州市武進國家級高新區的江蘇恆立液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恆立液壓)。公司內,讓採訪團成員們讚嘆的是,國內首條全自動鐵水轉運車正在運行,熟練進行各種澆鑄,真正實現了「全領域智能製造」的工作閉環。
去年,恆立投資5億元用於打造鑄造智能工廠,全自動鐵水轉運車是其中之一。「目前國內還沒有類似設備,全球僅德國等為數不多的歐洲國家擁有,調試在國內沒有任何參考。」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據悉,傳統的鑄件鑄造從加料、熔煉、鐵水搬運,到澆鑄、打磨等工序,都需人工完成,其中鐵水搬運危險係數較高。投用全自動鐵水轉運車後,安全係數大大提高,只需一人操作。
恆立液壓是一家集高壓油缸、液壓柱塞泵、液壓控制閥、液壓系統和高精密液壓鑄件等系列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為一體的液壓製造高新技術企業、國家強基工程代表企業、江蘇供給側改革示範企業。2019年,恆立液壓實現營業收入54.14億元,同比增長28.57%;利潤總額12.96億元,同比增長54.93%。
恆立液壓現有員工5000餘名,其中工程技術研究人員200餘名,配備近千臺(套)進口自動化加工設備。公司建有亞洲最大的高壓油缸研發中心以及江蘇省唯一的超高壓油缸小型化輕量化設計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另建有江蘇省工程中心、江蘇省企業技術中心、江蘇省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公司年均研發經費投入佔營業總收入比重達到4%。「恆立」產品已銷往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遍及工程機械、港口機械、船舶海事、新能源發電、特種車輛、盾構、水泥等諸多領域,服務於全球各領域1200多家企業。
建設工業智造明星城,集聚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常州從製造業起步,以實體經濟見長,工業門類齊全、配套能力較強,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贏得了「工業明星城市」稱號。近年來,常州堅持工業立市、製造強市、質量興市,加快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超百億工業企業達14家,100多隻工業產品達到世界先進或領先水平,湧現出200多家行業「隱形冠軍」。
搶抓新工業、新能源、新基建、新動能機遇,打造一批具備較強競爭力的先進位造業集群,推進高質量工業智造明星城建設。近日,《常州市工業智造明星城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正式發布,計劃提出,到2022年,以高端裝備、汽車及核心零部件(含新能源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等十大製造業集群為核心的工業經濟規模要突破15000億元。
圍繞加快培育新型產業集群和傳統產業集群的轉型升級,「三年行動計劃」分別從集群培育、做強做大、創新發展、智能升級、綠色發展和人才支撐六個方面提出了明確目標。
在集群培育方面,提出加快發展十大先進位造業產業集群,實現「253」培育目標,即:培育以數控工具機、機器人、農業和工程機械、高檔紡機、環保裝備、基礎零部件為代表的高端裝備、綠色精品鋼2個2000億元集群;汽車及核心零部件(含新能源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以石墨烯和碳纖維材料為代表的新材料、以太陽能光伏為代表的新能源、新型電力裝備5個1000億元集群;軌道交通、生物醫藥及新型醫療器械、新型紡織服裝3個500億元集群。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達到或接近國內先進水平,加快形成先進位造業產業集群方陣。
「來到常州,我感受到了熱騰騰的常州速度和力量!」錢江晚報編委楊俊霞在接受現代快報記者採訪時說,五六年前來過一次常州,這次來到常州,感到常州更加開放、發展更好。無論是工業網際網路還是智能製造,通過這次走訪,都能看到常州高質量發展取得的實實在在的成果。
「天正工業的工業網際網路給我的印象很深。」合肥報業傳媒集團社長甄奎說,這家企業的發展思路很新,不僅提高企業的效率,還解決了企業融資難題。他表示,常州不僅社會經濟發展速度快,同時還做好環境保護,是一個宜居宜業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