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每一個城市而言,步行街都像是一個符號,它不僅是當地人放鬆娛樂的消遣之地,更是一座城可供外人仔細「摩挲」的實體名。
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改造提升步行街」七字單列成一句話,為各地繁榮商業、變革業態騰出想像空間,推動步行街改造提升,可以說是「小切口、大文章」。
與線上消費不同,步行街集購物、休閒、社交等功能於一體,具有無法替代的優勢。而且步行街的火爆也有自己的特點,有數據稱,當下60%的城市消費行為是在夜間發生的,而對於大部分步行街商家來講,每天的營收構成有60%到70%來自夜間,可謂「越夜越火爆」。
商務部研究院流通與消費研究所副所長關利欣曾在採訪中曾提到,步行街在發展過程中要突出特色,與線上消費形成有機互補。通過引進優質消費資源,增加步行街體驗式、互動式新興業態以及利用街區的區位條件、文化特色、建築風貌等舉辦特色活動,來推動步行街向差異化、品質化、多元化發展。
但是就全國的情況而言,大多數步行街長期以來自發形成,產業布局、發展導向缺乏科學規劃和統一管理,設施陳舊,特色不足,同質化傾向嚴重。
因此,步行街、商圈的改造提升已成為一個新課題。目前,從近期各地發布的計劃及措施來看,山東、昆明、廈門等多個城市獨具特色的步行街、商圈都在進行挖掘、打造與升級,這將成為未來城市夜間經濟的改造提升的重點。
山東:每市重點打造2-3條示範步行街
日前,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山東省推動步行街改造提升行動計劃》,要求自2020年起,利用3年左右時間,每縣(市、區)建設培育不少於1條步行街或特色商業街,每市重點打造2-3條市級示範步行街。
根據《計劃》,全省培育30條左右省級示範步行街,爭取4條達到國家級示範步行街標準。同時,在不具備人車分流條件的特色商業街中,全省重點培育50條左右省級示範特色商業街。到2022年底,省級示範步行街和省級示範特色商業街客流量和營業額累計增長20%以上。
《計劃》提出多項重點工作:包括加強規劃布局,綜合考慮城市特色,明確步行街發展定位,科學制定步行街改造提升總體規劃方案。完善交通設施,適當延長街區周邊公交運營時間。實施街區綠化、亮化、美化「三化」改造,開展地面立面、店招牌匾、戶外廣告等整治。
探索「政府、企業、協會」三位一體、有機融合的步行街管理運營模式,鼓勵有條件的城市明確相關機構或組織對步行街進行專業化管理,適度下放管理權限,賦予街區更大自主權,實現「街內事街內辦」。鼓勵街區成立或聘請專業團隊,進行專業化運營。對步行街發展夜經濟給周邊居民帶來的影響,實行差別化、柔性化管理。
明確將符合條件的步行街建設改造提升項目列入省級重點項目範圍。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政府加大扶持力度,依規定對步行街改造提升項目貸款給予一定比例貼息、支持引進國際知名品牌首店等。鼓勵各地統籌運用信貸、債券、股權等多種形式,解決步行街道路建設、停車設施等基礎設施改造項目融資需求。鼓勵各地將步行街照明亮化接入市政用電網絡。有條件的市(縣、區)可依規定給予步行街商戶用水、用電、用氣適度補貼,鼓勵商戶延長營業時間。
此外,成立山東省步行街發展聯盟,搭建街區交流合作平臺,推動與國內外知名步行街學習交流。及時總結步行街改造提升經驗做法,利用各種媒體資源加強宣傳。
昆明:打造10個夜經濟商圈
昆明市近日出臺的《關於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要在市、縣城區和旅遊景區全面啟動「夜間經濟」布局,打造10個以上夜間經濟集聚區,持續繁榮夜間經濟。
接下來,昆明市將怎麼幹?據昆明市商務局副局長楊志武表示,要豐富業態種類,著重突出「廣度、深度、溫度」,「廣度」實現「商旅文體」融合發展,「深度」促進行業長足發展,「溫度」推出一系列便民舉措。
楊志武說,昆明市將積極挖掘地方夜生活文化傳統特色,著力打造公園1903、南屏步行街等夜經濟示範街區,促進夜間文化娛樂業態的健康發展。力爭打造10個夜經濟商圈、10個夜經濟街區、20個網紅店、5個夜旅遊景區、20個夜經濟文化項目、20個夜經濟體育項目,形成有吃頭、有玩頭、有看頭、有文化、有消費的夜經濟發展格局。
同時,鼓勵延時經營,便利居民夜間居民消費。發展24小時營業品牌連鎖便利店;提倡餐飲、零售等商業場所延長營業時間,在夜經濟商圈和生活圈區域開展深夜食堂特色餐飲街創建工作。開展「不打烊」「午夜血拼」等晚間促銷活動,引導和支持社區菜店、超市推出夜間特價菜、特色菜,吸引和方便居民夜間買菜需求。
拓展推廣途徑,培育壯大夜間消費群體。加強「遊、購」結合,盤活「全域流量」,編制發布城市夜間消費指南、夜間人氣指數。鼓勵利用「一部手機遊雲南」、微信、微博、抖音、百度、騰訊、今日頭條等平臺,通過原創各類軟文、圖文、視頻等內容,以消費者喜聞樂見的方式對夜間經濟街區的活動信息進行推廣。
此外,還提出優化夜間公共運輸服務,結合客流需求,適當延長節假日地鐵線路末班車時間,適時增開和優化夜間公交線路,引導計程車企業和網約車平臺加強重點區域的夜間車輛調配。
廈門:將中山路打造成「高品位步行街」
中山路是廈門最著名的商業步行街之一,不過千米,卻見證著廈門島的發展與變遷。據悉,目前廈門市將步行街改造提升試點申報工作與中山路片區改造提升工作有機結合,按每年5條街巷、3年15條街巷的進度,將中山路打造成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高品位步行街」,強化中山路片區整體業態提升,逐步顯現板塊效應,激活帶動周邊的整體發展。
據悉,廈門市將引導中山路啟動業態調整,統籌規劃業態提升,採取方案競賽方式,邀請國內外頂級商業顧問機構參與編製片區業態功能規劃,為業態提升綜合施策明確方向目標。同時,抓品牌引精品,聚焦業態、品牌、功能等方面,加快街區業態結構調整,布局體驗式、互動式新興業態,提升街區檔次。積極引進國外知名品牌,特別是服裝、時尚、設計原創品牌或新品首發體驗店。引導老字號品牌加快業態模式創新,積極引進品牌連鎖店等。
還將探索打造夜間集市,鼓勵設置24小時便利店和「深夜食堂」等特色餐飲街區,打造咖啡、網紅飲品等特色消費場景,讓「網紅經濟」「夜間經濟」綻放別樣魅力。
在提升文化品位方面,中山路將引進國內外高水平團隊,編制中山路片區文旅發展總綱,策劃歷史遺存節點的活化利用方案。通過挖掘城市歷史文化積澱,實現新業態、新傳播、新技術賦能,呈現片區歷史風貌,建設引導開放式文化創意空間,實現文旅深度融合,彰顯歷史文化名街特色。
呼和浩特:三年培育3條特色商業步行街
日前,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發布《呼和浩特市高品位特色商業步行街建設的指導意見》,要培育一批兼具鮮明地域特色、民族風情和一定區域輻射力、行業影響力的高品位特色商業步行街,活躍首府經濟、提升城市品位,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主要目標是,要按照提升老街區、發展新街區、創建名街區的總體目標,利用三年時間在全市培育3條基礎設施完備、業態結構完善、運營管理規範、拉動消費明顯、有較高知名度和美譽度的特色商業步行街,爭取申報成功1條國家級試點步行街。
意見提出,要完善基礎設施,從景觀工程建設、公共設施改造、建築形態調整、建築小品與城市形象匹配、旅遊線路聯動設計、業態發展引導、營銷宣傳策略制定等方面著手,對現有特色商業步行街基礎設施進行提升改造。在特色商業步行街改造提升過程中,要深入挖掘歷史文化內涵,以產業發展的特色化、品牌化、規模化為目標,整合市場資源,引導老字號、特色餐飲和知名品牌集聚,以特色商業步行街為載體,開展形式多樣的本土品牌展示推介營銷活動,增強街區的特色吸引力和地方品牌競爭力。
另外,還要強化政策支持,為鼓勵高品位特色商業步行街創建,對申報成為國家級試點步行街的特色商業街區,市政府獎勵街區所在地政府300萬元;對申報成為自治區級試點步行街的特色商業街區,市政府獎勵街區所在地政府100萬元。獎勵資金專項用於特色商業步行街持續化建設。
版權聲明:本文為城市光網整合文章,內容來源沂蒙晚報、雲南網、廈門日報、北方新報正北方網,圖片來源網絡。如需轉載或有任何疑問請聯繫小編(z18797579321)~
END
本文編輯 | lws
投稿、合作 | zj@urbanligh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