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凍死不烤燈頭火,餓死不吃貓叼飯」,到底啥意思?

2020-12-18 太陽夢見月亮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老話,這些老話細細品味,很有道理,這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驗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有些老話流傳到今天,還是很有道理的。

這些老話也就是俗語,這些俗語當中,有的講的是一些做人的道理,有的是一些人生的態度,我很喜歡那些農村老話,從這些俗語中,我悟出了很多道理。有句老話是這樣說的,凍死不烤燈頭火,餓死不吃貓叼飯。

從字面上來理解,前一句的意思,也就是一個人快要凍死的時候,不能用燈火來取暖,後一句話的意思是,即使快要餓死了,也不能吃貓食。過去人們生活比較困難,溫飽是生存的主要問題,過去的勞苦人民,有人一生只為了溫飽而忙碌,不像現在日子這樣好過,生活在新時代的我們,很難體會到過去那種生活的艱辛。

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對這些還是深有體會的。很多上了年紀的老人,小時候都有忍飢挨餓的經歷,他們都從苦日子走過來,非常珍惜現在的好生活。很多老話,都是奶奶親口告訴我的,奶奶經常和我講他小時候的事情,到現在我還記憶猶新,所以我非常珍惜現在幸福的生活,從來不浪費,吃過的剩菜剩飯,只要沒有變質,我就不會扔掉。

先來說一下,凍死不烤燈頭火的意思。

在過去,人們生活很困難。寒冷的冬季都要忍受嚴寒的考驗,上了年紀的老人,對那些經歷,深有體會和感觸。農村過去晚上都是靠點燈來照明的,我小時候還是這樣情況。

現在,我家裡還有好幾盞煤油燈呢,那幾盞煤油燈很精美,是玻璃製品,上面有一個葫蘆頭,葫蘆頭上有一個燈頭,燈頭上有燈捻,下面有一個細腰,可以用手握住,方便端起來或者拿起來。直到現在,我還保留著那幾盞煤油燈,它們伴我度過天真的童年。在過去,每到晚上,我們一家人圍在煤油等周圍,歡聲笑語,聽爸爸媽媽給我們講一些些笑話和一些小故事,非常快樂。

在過去非常寒冷的時候,有些小孩凍得手疼,他們習慣用手捂住燈火去取暖,其實我們都知道,燈火用來照明還可以,用來取暖,根本無濟於事。可是過去太冷了,小孩子又不懂這些道理,所以把手放在燈火附近,每當這時候,大人們就會痛斥小孩兒,不讓小孩用燈火取卵,因為這是一種沒有出息,沒有志向的行為。

燈火,主要是照明的,根本起不到取暖作用,如果一個人想要用燈火取暖,不但達不到取暖目的,還遮擋了別人的光亮,這種人是非常自私的,也是目光短淺的,如果有人這樣做,就可以看出他是一個自私自利的人。

這句話還有一個更深遠的寓意,說明一個人要有遠大的抱負,不能只看到微薄的利益,從一件小事就可以看出一個人,有沒有更遠大的志向,通俗的來講,就是看這個人有沒有出息。

再來說一下,餓死不吃貓叼飯,是什麼意思?

過去生活非常困難,吃飯都是個大問題,很多人都是吃不飽的,也有人因為飢餓而離世。一個人在快被餓死的時,如果去吃貓飯,貓飯能有多少呢,肯定不能解決問題。

這句話我們要深入一下分析,假如一個人真的快要被餓死了,那麼他如果吃一些貓飯,度過難關也是可以的,不能被一些所謂的氣節約束,畢竟保住生命要緊,這句話從表面上看來說有一點矛盾,也有一些不盡人情。

其實這句話,真正要表達的意思是這樣的:一個人快要餓死的時候,也不能和貓去搶食物,貓叼飯,也就是貓叼來的食物,貓叼來的食物能有多少呢?那些食物如果讓貓自己吃掉,貓可以度命,但是如果那些食物被一個很飢餓的人吃了,或許不能起到什麼作用,畢竟貓叼來的食物是有限的,人的飯量肯定要比貓大,那些食物貓吃了可以維持生命,人吃了起不到多大作用。

這句話主要想表達的意思也是一個人要把目光放長遠,不能貪圖小利,更不能自私一個自私自利的人是幹不出來大事的,這也是鼓勵一個人要有遠大的理想做事的時候更不能只考慮到自己的利益。看到這兩句話的時候,不能只理解字裡行間表面的意思,要深入思考,真正理解它的含義。

現在人們生活好了,自然沒有人用燈火取暖,也沒有人會被餓到要吃貓食那種程度了。現在很多人還養了寵物貓呢,說句實話,有些寵物貓吃的比人吃的還好呢。這都要歸功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我們趕上了好時代,所以我們一定要珍惜現在幸福的生活。

人的一生短暫又平凡,人生在世,要有雄心壯,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任何時候都要有自己的底線,知道什麼事能做,什麼事不該做。

相關焦點

  • 農村老話「凍死不烤燈頭火,餓死不吃貓叼飯」是什麼意思?
    農村老話雖然少部分有點迷信,但是大多數都是祖祖輩輩的經驗總結,這些俗語流傳至今依然非常適用,它告誡人們正確的做人做事,對生活很有指導意義。一、凍死不烤燈頭火。燈頭火一般指「煤油燈」,也可以指「蠟燭」。烤燈頭火的人是愛貪蠅頭小利的人,這種人目光短淺,為了眼前的蠅頭小利而絞盡腦汁,永遠不會謀大略、計深遠,這一輩子眼光都不會太長遠。最後,「烤燈頭火」很容易引發火災。手挨煤油燈太近不僅容易點燃棉衣,而且手還容易碰翻煤油,在以前的房子大多都是由木頭製成,一旦引發火災就是致命的。因此,烤燈頭火的人不會考慮後果,只想著眼前。
  • 農村老話「凍死不烤燈頭火,餓死不吃貓叼食」是非常勵志的俗語
    在眾多的農村老話中,教人如何做人和為人處世的最為常見,而且有很多的老話很是講究做人的道德底線,和對於生活的正確態度,說得很有道理和說服力,是一些非常勵志的俗語。那麼,農村老話「凍死不烤燈頭火,餓死不吃貓叼食」是什麼意思?又有何道理呢?
  • 俗語:再凍不烤燈頭火,再餓不吃貓剩食,啥意思?教你做人的底線
    文/青山獨往俗語:再凍不烤燈頭火,再餓不吃貓剩食,啥意思?先來看看這句,「再窮不耕丈人田,再餓不進蘿蔔園」。這句話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一個人就算是再貧窮落魄,也不能去種老丈人家裡的田地,也就是不要去投靠老丈人,在他那兒混飯吃,這麼做反倒會失去做人的尊嚴。
  • 農村俗語「凍死莫烤燈頭火,窮死莫登親朋門」,啥意思?
    這兩天我有空也就和他們一起湊熱鬧,聽他們講農村的俗語,說農村的家長裡短,十分有趣。隔壁的老大爺說了一句農村俗語,「凍死莫靠燈頭火,窮時莫登親朋門」。我不知道這句俗語所有的是什麼意思的時候,詢問他。他說的津津樂道,非常有道理,我受到了啟發,非常感動。~~「凍死沒烤燈頭火」人到冷的時候,身上多穿幾件衣服,可以很好的保暖,避免人被寒冬凍傷。這是最準確的防寒方法。
  • 冬至俗語:「冬在頭,賣了被置頭牛,冬在腰,凍死貓」啥意思?
    而在冬至這天,農村老人常說「冬在頭,賣了被置頭牛,冬在腰,凍死貓,冬在尾,凍死鬼」,這是啥意思?冬至作為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同時也是我國重要傳統節日。在北方冬至這天人們有吃餃子的習俗,寓意「消寒」。而在我們南方地區,冬至的時候就會一家人在一起吃團圓,製作年糕以及釀製冬至酒以備春節招待遠方而來的客人。
  • 農村俗語「馬驢同槽,瘦馬不瘦驢」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二、馬驢同槽,瘦馬不瘦驢馬驢同槽,瘦馬不瘦驢」說的是養殖牲口,以前在農村,幾乎每家都會養上一兩頭牲口,數量不多,卻是農田裡的好幫手,耕地、拖車一些體力活都得靠它們,牲口養好了,糧食就多了,所以,把牲口照顧好特別重要,在農村,農民經常會把馬和驢圈養在一起
  • 俗語:「飯有三不吃,酒有三不喝」,啥意思?我們應當注意什麼
    俗語:「飯有三不吃,酒有三不喝」,啥意思?我們應當注意什麼在農村居住的時候,我們經常會聽到很多的俗語,俗語起源於古代的民間,它是古代農民對自己生活經驗的一種總結。它起源於民間,也流傳於民間。與詩詞歌賦相同,是我國的語言文化之一。
  • 俗語:「飯有三不吃,酒有三不喝」,啥意思?快過年了不妨了解下
    俗語:「飯有三不吃,酒有三不喝」,啥意思?快過年了不妨了解下所謂俗語通俗一點來講就是上不了大場面的一些詩句,只能在下面被人們給流傳。其實俗語的意思是說它是由噴門自己創造出來的一種詞彙,然後這種詞彙在人們之間廣泛的傳播,慢慢的就形成了我們現在所說的俗語,也因為這個形成了具有各種各樣風格的俗語,有的聽起來很搞笑,有的聽起來很有韻味,有的是關於民間小調的,有的是關於我們的生活,總之有著很多的樣子,不過也因為這些俗語讓我們的生活多了一些快樂。
  • 農村俗語:「三忙不幫,三飯不吃,三錢不花」啥意思?有什麼道理
    中國的人民根據自己一代又一代所經歷的事件,形成了一套農村俗語:「三忙不幫,三飯不吃,三錢不花」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這個三個三到底是啥意思?有什麼道理,這第一個三,就是三忙不幫,三忙不幫其一即夫妻吵架的忙不要幫、這夫妻吵架,古言常道夫妻吵架床頭吵架床尾和,雖可能本來的好心被人家當成驢肝肺,多管閒事,所以啊父親吵架這事不能幫;其二就是做壞事不能幫,雖然可能在其中會嘗到一些甜頭,但是如果被查到這丟的就是自家的臉,嚴重一點的呢坐的就是自己的牢,所以說這壞事也不能幫;這其三就是別人向你借錢這事了,想必大家都被借過錢,
  • 俗語:「飯有三不吃,酒有三不喝」是啥意思?要過年了不妨了解下
    俗語:「飯有三不吃,酒有三不喝」是啥意思?要過年了不妨了解下本文由【亮哥說史】獨家原創,作品未經作者本人允許,禁止抄襲轉發,侵權必究。本文圖片來源自網絡,如果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春節期間,他們去看望親戚和朋友,他們肯定會吃、喝、玩。其實人們對吃喝十分重視,俗話說:「飯有三不吃,酒有三不喝」是啥意思?要過年了不妨了解下。中國是一個農業比例較高的傳統農業國。自古以來,中國一直以農業經濟為主。古代人沒有這種發達的技術。他們所知道的是他們的勞動經驗,俗話就是這樣。當你經歷了很多,它們就會漸漸成為一句句緩慢傳播的俗語。
  • 冬至將至,俗語「冬在頭,凍死牛」啥意思?今冬冷暖已成定局
    各地在冬至都有很多民俗,直到現在人們還深受影響,比如北方冬至要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等等。冬至作為一個重要的節氣,在古代被人們綜合多年的生活經驗,加以利用,來預測未來的天氣狀況,以指導農事活動。關於冬至,現在農村還流傳著幾句有關天氣的俗語,例如「冬在頭,凍死牛」等,你知道這是啥意思嗎?
  • 5日迎驚蟄,俗語「驚蟄不下雨,今年要餓死」啥意思,有道理嗎?
    摘要:驚蟄到,俗語「驚蟄不下雨,今年要餓死」有道理嗎?下雨才好嗎?文/農夫也瘋狂進入3月份以後,氣溫也進一步上升了。在三月初還將要迎來今年的第三個節氣——驚蟄。驚蟄節氣就要到了,那大家可有聽過俗語「驚蟄不下雨,今年要餓死」這樣一句老俗語呢?它說的到底是什麼意思,在驚蟄節氣下雨才好嗎?我們今天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它前面是雨水,後面則是春分節氣。當太陽運行到黃經345°時就迎來了驚蟄。
  • 俗語:餓死不騙人,打死莫偷情,啥意思?做人需堅守兩個字:底線
    文/古茗俗語:餓死不騙人,打死莫偷情,啥意思?做人需堅守兩個字:底線從小到大,父母和家長都教導我們做人一定要很本分,不能做傷天害理的事情。這些情感因為重要,所以萬萬不可以背叛它們。關於誠信和情感的詩詞、歌曲和俗語有很多,大多數都是為了教導我們不要誤入歧途。今天小編就為你們介紹一個農村的俗語「餓死不騙人,打死莫偷情。」按照字面的意思,很容易就可以理解出來這句話在教導我們什麼。
  • 俗語「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是什麼意思?
    在以前經濟和科技都不發達的時代,有很多有意思的民間俗語,這些俗語言簡意賅,但是也有道理,是大家的生活經驗所得,有的俗語可能因為時代的原因,在現代已經不適用了,但有的也很有參考價值。比如說「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這一句,相信有很多人也總是聽老一輩的人說過,但是其中的真正含義,你真的知道嗎?俗語「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是啥意思?窮死不耕丈人田:大意是說人再窮也不要輕易的去耕種老丈人家裡的田地,其實這話主要說的是結了婚以後的男性。
  • 農村俗語窮吃燙飯,死吃泡飯,啥意思其中的蘊意又是什麼
    老人生活經驗豐富,吃過的鹽比後生吃過的飯都多,所以一般老人也會有許多從先輩們口中流傳下來的各種諺語。這也就是我們今天所俗稱的「俗語」了,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認識一句曾經鄉野田間非常流行的俗語:窮吃燙飯,死吃泡飯。看看它到底是什麼意思,其中的蘊意又是什麼?
  • 俗語:「三不問,四不吃,五不摸」啥意思?老祖宗的話句句在理!
    俗語:「三不問,四不吃,五不摸」啥意思?老祖宗的話句句在理!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禮儀之邦的美譽,所謂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古人總結了很多歇後語、成語及俗語等流傳下來,如 「人窮莫入眾,言輕莫勸人」「老牛吃嫩草,好馬不回頭」 「早不說夢,晚不梳頭」「不喝卯時酒,不打酉時妻」「正月不剃頭」、「臘月不定親」等等,這些都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這其中我們大多耳熟能詳,但其中寓意恐怕不盡人知,需要我們更多地繼承和傳揚。
  • 農村俗語「親戚莫共財、共財斷往來」啥意思?到底有啥道理?
    導語:農村俗語「親戚莫共財、共財斷往來」啥意思?到底有啥道理?我們國家有著幾千年的歷史,同樣也領先世界幾千年。之所以能領先世界幾千年,也是因為我們有著幾千年的文化沉澱。那時候人們會把日常生活中所積累下來的經驗以及人生大道理,通過簡單的幾個字俗語,一直在民間廣泛流傳。有很多的的農村俗語,到現在也一直在流傳著。尤其是農村的老人家,基本可以隨口就能說出一句俗語來。這些俗語之所以能流傳到現代,說明這些俗語裡所包含的道理,一樣適用於現代社會。但隨意社會科學的發展,現在的年輕人也說不上幾句俗語來。今天就跟大家聊幾句現在在農村還相當流傳的俗語。
  • 農村俗語『一九二九懷中插手,三九四九凍死豬狗』啥意思?
    隆冬季節的到來,想必這兩天大家都會有所感受,那個天氣冷的就像一首歌唱的『冷,這個死東北』,到處都變成東北了,天冷了,也沒地方去,農村不比城市,沒有暖和的空調房,又不能燒柴燒煤取暖,只能晚起早睡,碰上大晴天就曬太陽,可是越曬越冷,還是鑽進被窩暖和,農村有句諺語『一九二九懷中插手,三九四九凍死豬狗
  • 農村俗語:冬至在頭,凍死老牛;冬至在中,單衣過冬是啥意思?
    文/隨風飄散農村俗語:冬至在頭,凍死老牛;冬至在中,單衣過冬是啥意思?相信很多人都應該知道農村這裡有著非常多的俗語吧,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子人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一些對未來的小願望而總結下來的,所以對於很多農民來說,這些俗語還是非常重要的,畢竟它也是農村的一種文化,所以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句關於天氣的俗語。
  • 俗語:正月夭夭二月長,三月餓死放牛郎,啥意思?來自生活的感悟
    俗語:正月夭夭二月長,三月餓死放牛郎,啥意思?來自生活的感悟小夥伴們,我們期待了那麼久的春節已經在各種歡聲笑語中悄悄溜走了,幸福的時光總是那麼短暫,隨之而來的農曆二月已經來了。如此美麗的情景,總是能激起人們的創作欲,除了古代文人雅士傳頌的讚揚春天的詩詞,還有近代人們創作的一些俗語。沒錯,雖然俗語大部分是來自農村,他們受教育的程度普遍不是很高,但正因如此,創作出來的俗語十分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因此流傳廣度也絲毫不遜色於詩詞歌賦。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品味一句俗語,叫做「正月夭夭二月長,三月餓死放牛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