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常說:「不做三事,三代旺」,具體指什麼呢?看完才知道

2021-01-13 鄉村波比

大家好,這裡是「鄉村波比」,每日點評農村大小事,更有趣味冷知識,想要了解更多三農趣事,農村新鮮事,不妨點擊上方的關注訂閱呀!今天我們談論的話題是:農村俗語:「不做三事三代旺」,具體指哪三件事?老農詳細說了出來

在我們農村當中,很多俗語都教會了我們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則。他是老一輩農村人們長期生活經驗的總結,而且也在教育後代要做好自己。因此對於一些有意義有價值的俗語,我們是需要傳承的。在我們農村當中,農村老人常常告訴我們說:「不做三事三代旺」,這是具體指哪三件事呢?

不做虧心事

所謂虧心事就是指違背良心的事,人們都說「不做虧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門」,這就說明了一個人堂堂正正做事,不做偷雞摸狗,違背良心的事情。那麼自己活著也舒坦,也不會整天疑神疑鬼。就算半夜有「鬼」敲門也不怕。其實這裡的「鬼」字是指一些比較不尋常的事情,但是真正做了虧心事的人,就自然而然的感覺到比較慌張。

人活在世上最重要的就是要誠實,而且要遵紀守法,有良好的道德情操。不做違法的事情,更不能做違背道德和良心的事情。因為一個人的成功與否,是離不開它的品質的。一個人一旦失去了最起碼的道德,那麼他也將失去了一切的朋友,最終處在被孤立的邊緣。所以不做虧心事是很有必要的。

不做不孝的人

人們常說「百事孝為先」,一個人最基本的就是要講究孝字。對待自己的親人一定要盡到自己的孝心,特別是養育自己的父母。當自己長大成人的時候,也要事事為父母著想,儘自己最大的能力讓父母過上更好的生活。同時孝敬老人一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一個有孝心的人一定會受到更多人的尊敬愛戴。在生活當中我們常常看到很多不孝之子,他們不僅在生活中沒有扛起重擔,反而在父母老年之時打罵責怪父母。這樣的事情是千萬不能做的。

不做懶惰之人

在我們農村當中大部分人都是勤勞又樸實,而且吃苦耐勞,任勞任怨。很多農民也通過自己長期的努力而過上了幸福的生活。經過幾年的發展,在農村地區的經濟也取得了很快的進步。農民的生活水平也逐漸提高,一棟棟嶄新的樓房出現在各個村莊的各個地方。這都是人們通過勤勞和汗水,不斷的勞動,努力和付出換來的結果。

但是在農村當中,依然有少數人是長期好吃懶做、酗酒如命。整天都是渾渾噩噩的過日子,這樣的人的生活只能讓整個家庭逐漸衰敗,這也是人們所不願意看到的。所以想要家庭代代旺下去,這三件事是千萬不要做的。

對此您有什麼看法呢?歡迎下方留言一起交流。更多的三農資訊,歡迎關注鄉村波比,每天將為你帶來最實用的三農知識,記得點讚、分享哦,謝謝大家的支持

相關焦點

  • 「不做三事三代旺」,這三件事是指什麼?如今不少人還在犯
    眾所周知,農村俗語往往非常簡潔,對事物的描寫也是高度概括,所以,久而久之,人們對於一些流傳下來的俗語,就各執一詞,各執一詞。就像這個句子:「家有三樣,不富也旺」,這裡的三樣,意思是哪三樣?儘管基本含義相似,但不同的人會給出不同的答案。
  • 農村老人常說的「三親,三不親」指的是哪些人
    在農村老人常說的「三親,三不親」指的是哪些人?你問過農裡老人,老人告訴我 ,「三親」是指「姑媽、姨媽、舅舅」。「姑媽,姨媽、舅舅」是挺親的,但是叔叔、大爺不是更親嗎?怎麼三親沒有他們呢?很多人會有這樣的疑問,村裡老人告訴說,因為他們和你及同宗同祖一個姓氏,都要進一個宗譜。在中國傳統意義上有」內親外戚」之說,內親就是同姓的血親、骨肉親戚、宗族;外戚一般指母族、妻族。
  • 老人常說:「人有三樣,不富也旺」,是指哪三樣?現在依然適用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一生順遂,成功,富貴,都期待自己福運越來越旺。而其實一個人福運好不好,旺不旺,最終都是取決於取決於自己。就像我們常聽老人說的那句俗語,叫做「人有三樣,不富也旺」。這究竟是哪三樣呢?下面就和老段一起來看一下。
  • 老人常說「人窮不學這三藝」指的是哪三藝,有什麼道理嗎?
    歡迎大家來到《 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老人常說「人窮不學這三藝」指的是哪三藝,有什麼道理嗎?而且,那個時候的農村很有人情味,村裡不管發生什麼事情,人們都會前來幫忙。老人常常說,不管做什麼事情,有舍才有得。那個時候人們都是靠種地為生,一年也沒有多少收入。所以,在那個年代中,人們都不是很富有。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農村的生活越來越好,家家戶戶蓋起了新房子,買上了小汽車。人們的生活變好了,社會風氣卻變了。
  • 農村人常說「不講三情,不碰三事,不送三禮」什麼意思?
    農村雖然說文化程度沒有城裡人那麼高。見識也沒有他們多。但是在農村也有很多獨有的文化。其中俗語就是最常見的一種。這些俗語說起來朗朗上口。而且裡面還蘊含著很深的道理。這些俗語其實是老人們智慧的結晶,也是他們生活經驗的總結。
  • 農村老人常說:「三親,三不親」指的是什麼?真的如此嗎?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農村人自古就講究心親情,親戚之間的來往頻繁,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經濟的進步,現在的親情也已經慢慢的疏遠了。尤其是在這個「向錢看」的社會裡,親情之間往往和金錢物質掛上聯繫。現在的年輕人最怕的就是走親戚,因為親戚之間的攀比讓他們渾身不自在,只想著快點逃離這個虛偽的地方。但不管親戚之間關係如何,總歸有血緣作為親情的紐帶,往往農村講究「三親,三不親」的說法,怎麼理解呢?
  • 在農村,老人常說「家親三代,宗親萬代」,啥意思呢?
    記得小時候在農村生活,平日裡最開心的事莫過於每天的閒暇時刻坐在村口的木墩上,旁聽村子的老者談笑風生,說著生活的各種趣事,而這其中就包含著不少有趣的農村老話。那時候小,不懂得這其中的意思,但是讀來總是朗朗上口,別有一番風味,而今已經長大,對小時候耳熟能詳的農村老話已經記得不多,但仍能依稀記得幾個,也終於能明白其中的意思。
  • 農村老人說,立秋之後有三件事不能做,是哪三件呢?
    立秋之後,還會有出現秋老虎的現象,天氣也慢慢的轉涼,農村老人也總結了立秋之後不宜做的一些事,也許每個地方略有不同,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要注意自己的身體,注意健康。立秋之後有三件事不能做,也說明立秋之後也有很多的講究,看到有人回答說立秋之後不要開空調,我有點摸不著頭腦,因為這我們這裡,空調在農村也是普及了近幾年而已,以前的農村老人肯定不會說出這樣的話,當然天氣涼了,人們開空調的次數也少了,農村人掙錢不容易,也想節省一些電費。
  • 古人講「不做三事三代好」,指哪三件事?別怪老祖宗沒提醒你
    有人說生活是一門藝術,能夠讀懂生活真諦的人,往往都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作為一種老祖宗集體智慧的產物,俗語中所反映出的處世哲學,時至今日依然有其重要意義。俗語「不做三事三代好」,哪三件事呢?其實是對人們日常處事的勸誡。所謂「不做三事」,指的是不做中,不做保,不做媒人。
  • 2021無春牛年,農村老人常說:「無春牛年,三注意」指的是啥
    農村老人常說:「無春牛年,三注意」,這三注意具體指得是什麼? 農村老人常說「無春年,不懷春」。寓意就是在無春年裡面婦女不容易懷春,這其實並沒有多大科學依據。只不過人們一直以來對於沒有立春的年份比較不看好。因此立春是春天播種的季節,是春天的萬物甦醒,是生命力的象徵。而農村老人常告訴我們「無春牛年,三注意」,這具體指的是什麼?
  • 農村老人常說,人生「四大悲,四大苦,四大蹭」,具體指什麼
    這樣一來,造成了農村大量的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很多村莊也逐漸荒涼,成了「空心村」。不過隨著城市生活的高壓力和高房價,也讓一些進城務工人員想要逃離城市,現在很多農村又興起了建新房風氣,一些在外打工的人存了錢就在老家蓋房子,或者一些老人回農村蓋房養老。
  • 農村老人常說「五十望人三不親」啥意思?「三不親」指什麼
    農村老人常講,人到五十歲了,社會經歷有了,閱人無數了,也是該望人的時候了。俗話說「五十望人三不親」,這句話啥意思呢?今天我們一起來聊一聊。這幾天休假在農村,閒暇時在村子裡到處亂逛,在村口看到幾個老人坐在一起聊天,他們老了,幹不動活了,每天只能在村子裡走動走動,來到村口大樹下觀察著來來往往的人和事,幾個老人坐在一起話匣子也打開了。
  • 農村老人常說:人生三頓飯,自己只能吃一頓,啥意思呢?
    導讀:農村老人常說:人生三頓飯,自己只能吃一頓,啥意思呢?在農村生活,從來不缺少老話俗語,有的老話猛一聽起來,感覺是雲山霧罩似得不知所云,但到達一定的年齡之後,才知曉其中的滋味,其中農村老人就愛開玩笑的說:人到五十,才明白一輩子其實也就是三頓飯,而且這三頓飯自己還只能吃到一頓,其他的兩頓自己是吃不到的。這裡說的三頓飯,在筆者這裡的農村稱之為三鍋菜。
  • 老人常說「吃飯看灶頭,穿衣看袖頭」是什麼意思,說的是什麼道理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老人常說「吃飯看灶頭,穿衣看袖頭」是什麼意思,說的是什麼道理在農村生活的人,都聽過老人說一些老話。這些老話體現了人們在情感上的共鳴。
  • 農村老人常說「最親不過五服」,五服指的是什麼?這其中學問多了
    大家好,這裡是珊珊開心,我是小編珊珊說農,每天給大家分享不一樣的農村俗語,如果大家覺得喜歡農村俗語和廣大農村人的智慧結晶,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後續小編會每天為大家帶來更多的農村的俗語和三農知識哦!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就是農村老人常說「最親不過五服」,五服指的是什麼?
  • 在農村,老人常說「話不說三,免惹禍端」分別指的啥?有道理嗎?
    記憶中的農村是那樣的愜意,那樣的悠閒,那樣的快樂。即使離家幾十載,依然對農村的生活難以忘懷,因為從我蹣跚學步開始,第一記憶就是農村,清晨農人們迎著朝霞,扛著鋤頭下地幹活,晚上,伴著星輝,三五人結伴回家。這樣的生活方式是農村獨有的。
  • 老人常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麼還有兩不孝指什麼?
    而在漢朝的時候,有著「推恩令」,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標準的就是,看這個人的到底孝順不孝順。但是今天要給大家說的就是老人常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麼還有兩不孝指什麼?那麼剩下的兩種不孝又包括了什麼呢?下面就讓小編一起來帶大家看看吧!而從字面意思來理解的話,就是說人最大的不孝就是沒有留下後人。而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剩下的兩不孝是什麼。
  • 農村俗語:「不做中不做保,不做媒人三代好」是什麼意思呢?
    歡迎關注棒奔霸,帶你領略不一樣的農村風情,每天都有新的農村事物分享給你,感謝有你的陪伴。 農村的老話「不做中不做保,不做媒人三代好」是何道理?為何媒人不能當?農村的很多老話俗語,不但是過去耳熟能詳的喻世明言,其中很多的老話擱到現在,也依然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這些老話都是經驗的積累,都具有一定的道理,雖然這些老話俗語都帶有極大的誇張性,但仔細回味,也是頗具幾分道理存在的。
  • 農村俗語「三十不走三路,四十不碰三事」指的是哪些,有啥說法?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俗語「三十不走三路,四十不碰三事」指的是哪些,有啥說法?在農村有很多農村俗語,看似簡單,卻有著很深刻的道理。
  • 老人常說:「酒有三不喝,人有三不比,親有三不走」,指的是什麼
    老人常說:「酒有三不喝,人有三不比,親有三不走」,指的是什麼?自古以來,中國就是一個重情重義的國度,淳樸的中國人民也一直受到世人的稱讚。對於出門在外地人,老人們會常說「遠親不如近鄰」「在家靠兄弟,在外靠朋友」等,意在告誡我們和鄰居、朋友間和睦相處十分的重要。不過,我們在為人處事上還是要多一份理性。為了讓後人少走彎路,農村就有一句俗語,說「酒有三不喝,人有三不比,親有三不走」。相信大家也日常生活中,特別是男人一定少不了酒場,也經常相互比較,更有很多親戚朋友要走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