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桐樹上的毛毛球
樹上飄落的絮狀物在陽光的照射下十分醒目
被樹枝遮住的紅綠燈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劉瑞朝文白周峰攝影
作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綠城更綠、更美是趨勢、也是事實。作為這座城市不會說話的主要成員——樹木,它們在為廣大市民提供綠蔭、貢獻氧氣、淨化空氣的同時,也會給市民帶來一定的「煩惱」。
比如,秋末冬初成熟的法桐樹毛球,大風過處,紛紛掉落,毛絮紛飛。春末夏初的楊柳飛絮,更是「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萬物生長,枝葉繁生,遮擋了路燈、信號燈和指示牌,影響一部分人的正常通行。
綠城存在這些「小煩惱」,都是如何破解的?大河報記者進行了走訪。
100多萬株法桐樹果實已成熟,風吹毛絮刺撓人
風吹來,葉紛落,作為鄭州市區行道樹的第一大樹種的法桐,除了飄下或大或小的黃葉外,有時還會掉落一些枝頭懸掛的毛球。有的毛球較為完整,有的炸成細小針狀物,飛入市民眼睛中、脖頸內,帶來不小的刺撓感。
法桐的學名為懸鈴木,被園林界稱為「世界行道樹之王」。由於法桐生長速度快,3到5年即可成蔭,且法桐樹葉大,成蔭效果好,制氧能力也強,從上世紀50年代初期開始,鄭州市區開始廣泛種植法桐、毛白楊、國槐和泡桐等樹種。
根據鄭州市園林局去年年初的統計,鄭州全市法桐種植數量已達140.9萬棵,是全市種植數量最大的樹種。根據粗略統計,法桐行道樹在所有行道樹中所佔的比例大概佔到80%。
事到如今,市區道路兩側的法桐樹,相當一部分的年齡都超過了50年,成功塑造了市區很多道路的景觀。不過,雖然都被稱為法桐,但當時栽下的有不少是英桐和美桐。由於當初可供選擇的懸鈴木品種少,再加上也沒有將法桐毛絮作為考慮因素,才導致了法桐毛球和毛絮的煩惱。
鄭州引入藥物防治法 國內暫無成熟成功經驗
根據統計,一株10年生、胸徑為10釐米的懸鈴木,每年可結200~400個球果,每個球果可產生200萬~500萬根左右的果毛。大河報記者從鄭州市城市道路綠化管理處了解到,從去年開始,鄭州市開始在部分路段採用噴灑生物藥劑的方法,來抑制法桐毛球的生長。他們引進了一種新研製的法桐飄絮抑制劑——懸鈴散,對法桐飄絮進行防治試驗。
和傳統的枝幹嫁接防治和大面積修剪防治的方式相比,藥物防治可以有效保護樹冠成蔭。目前,這種生物抑制劑已在黃河路、棉紡路等路段試用,其無色無味,對人體也無毒副作用,為減少對市民影響,一般都採取夜間噴灑作業。
有關人士指出,法桐果毛的防治,目前全國範圍內都沒有較為成功且成熟的經驗和措施。法桐孕育果毛,這是植物的正常生長現象,如果過度幹預,很可能會影響法桐的生長。未來幾年,鄭州市也將繼續探索法桐果毛防治的先進做法,並逐漸推廣到更大範圍。
枝葉遮擋路燈、信號燈?鄭州正實施行道樹修剪
樹木要生長,信號燈被遮擋。在鄭州市區,每年都避免不了的問題,便是行道樹的枝葉遮擋信號燈、指示牌、路燈,影響市民的正常出行。
市政道路明明有路燈,但到了晚上卻兩眼一抹黑。這樣的情況,在鄭州市區的不少道路上都能看到,比如文化路以西段的紅專路,農業路以南段的東三街,曾有一段時間,到了晚上,路燈雖然亮著光,卻被重重的枝葉環繞,不能有效地透射光線。這樣一來,有些汽車就打開遠光燈輔助行駛,無意間增加了交通事故的概率。
究竟是交通信號燈設置不合理、容易安在樹葉後面,還是行道樹樹冠太大、生長速度太快,以致遮擋信號燈、指示牌、路燈的情況頻頻發生?站在各自的立場上,相關部門都有話說。
不過,行道樹修剪工作是一年四季的常態化工作。鄭州市城市道路綠化管理處生產科負責人說,他們每天都會安排巡查人員在所管轄的道路上進行巡視,發現問題可以及時反映,同時市民的投訴、12319轉來的線索,他們都會第一時間接收,並安排專業人員到現場對造成妨礙的枝葉進行修剪。
上述人士說,從今年國慶節開始,他們對所管轄的市區的主幹道行道樹進行了一次集中整治,涉及金水路、中原路、嵩山路等主幹道,共計1192棵行道樹。解決枝葉遮擋信號燈、路燈等問題的同時,還盡力保證樹冠的冠形,儘量減少對樹木正常生長的影響。
飛絮治理
冬天已經來了,春天還會遠嗎?雖然距離楊柳飛絮高發期還有接近半年的時間,但鄭州市是否提前部署了楊柳飛絮防治的相關工作呢?
大河報記者了解到,目前鄭州市區的楊柳飛絮防治已經是每年的常規工作之一。根據鄭州市楊柳飛絮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所公布的2020年防治工作方案,目前針對楊柳飛絮工作,主要有四方面的措施。
一是及時施藥,抑制飛絮形成。通過注射花芽抑制劑等抑制楊柳雌株花芽分化,阻止形成花芽,達到不開或少開花,從源頭上減少飛絮產生。
二是修剪疏枝,減少飛絮產生。對長勢旺盛的楊柳樹雌株,在施藥防治的基礎上,通過修剪疏枝的方式,進一步減少飛絮量。
三是高壓衝洗,及時收集清理。在飛絮高發期,採用霧炮車對楊柳樹雌株噴灑楊柳凝絮劑,粘固飛絮。針對楊柳飛絮重點路段及人口密集區,採取高壓水槍衝洗樹冠。加大道路灑水、清掃力度和頻次,及時清理楊柳飛絮堆積。
四是結合時機,逐步更換雌株。通過綠化改造,有計劃逐步將部分楊柳樹雌株更換為其他優良品種樹木。
鄭州市林業局生態建設修復處處長毛訓甲說,大家需要擺正一個觀念,楊柳飛絮是植物的正常生理現象,而且飄絮時間較為集中,時間也不算太長,整體來看,樹木在提供綠蔭、服務綠化、淨化空氣等方面的貢獻,應該更應該引起關注,大家不能因噎廢食。
延伸
新栽法桐為少球品種鄭州法桐「老大」地位暫無法撼動
既然法桐樹存在毛絮問題,為什麼鄭州市區很多新建道路兩側,仍然栽植的是法桐樹呢?有些市民質疑說。對此,鄭州市園林綠化相關部門人士說,目前所栽植的法桐,選用的都是少球品種,屆時法桐毛絮問題將會明顯削弱。
目前,法桐樹是鄭州市區行道樹的第一大品種。根據鄭州市園林局公布的《鄭州市城市綠化樹種推薦名錄》,基調樹種共有3種,常綠喬木是雪松,落葉喬木分別是懸鈴木(少球品種)和國槐。基調樹種,是在未來鄭州各類園林綠地均要使用、數量最大、能形成全城統一基調的樹種。
需要指出的是,《名錄》中確定的基調樹種的排名順序與將來綠化樹種的大範圍應用,沒有必然的聯繫。未來,鄭州還會以少球的法桐為主,法桐仍然是鄭州的市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