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12 08:47圖文來源:金陵晚報
法桐的種植改變了南京,也改變了南京的一種氣質。如今柳樹、法桐並存的南京,展現出一種別樣的魅力。
一枝一葉,都是南京城歷史除卻法桐,柳樹曾在金陵古城唱主角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兮,雨雪霏霏」,在中國古典文學作品中,柳樹是一個比較常見的意象,圍繞其產生的名篇佳句更是不計其數。作為極其適合被文人詠古的一座城市,南京和柳樹的關係也一直非常緊密。「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裡堤」,其中飽含情緒的一個臺城柳,讓多少植物在其面前黯然失色。當然,其時,被看作南京另一特徵的法國梧桐還沒有種植。法桐的種植改變了南京,也改變了南京的一種氣質。如今柳樹、法桐並存的南京,展現出一種別樣的魅力。
柳樹也能展現南京的傳統
據了解,在中國古典文學作品中,柳樹之所以是一個比較常見的意象,這和它的形態是分不開的,柳,與「留」諧音,經常被文人拿來暗喻離別,其時他們也會用來作為送別的意象——折柳。
齊朝詩人謝眺在他的《入朝曲》描述了當時南京城市景觀:「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帶綠水,迢遞起朱樓;飛甕夾馳道,垂楊蔭御溝。」從這首詩,我們遐想當年:長江南岸的柔風細雨滋養了美女,險峻的山川拱衛著帝王,蜿蜒曲折的河流圍繞著連綿起伏的山巒,層層疊疊的皇家建築依山矗立;都城裡修築了快馬奔馳的道路,這些道路兩側開鑿有排水河溝,沿途還有飄飄逸逸的楊柳樹。
到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南京,柳樹在南京依然較為常見,包括秦淮河畔,甚至是無人的荒野,有水的地方都會冒出幾樹垂楊。因楊柳喜水,柳枝細長,柔軟下垂,為城市綠化作出了自己的貢獻,並且在世人眼裡有著非常獨特的韻味。
在作家葉兆言眼裡,楊柳貌似無情卻有情,最適合表達傷感。「楊柳枝條下垂,很低調,透露出一種歷史滄桑。這個城市無論如何變,無論遭受什麼樣的挫折,柳樹還是柳樹。」而一旦發生戰亂,戰後雖然四下蕭條,柳樹卻會在不經意間又生機勃勃地成長起來。基於此,葉兆言認為,柳樹的性格,代表了南京這個城市的傳統,「雖然歷經磨難,怎麼樣都能活下去。」
「魏晉風骨」賦予楊柳審美意象
自「臺城」南大門至朱雀門的御道是建康都城主街道,據《宮苑記》記載:「其宮南夾路出朱雀門,悉垂楊與槐也」。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孫吳時期就已經開始在這條街道兩旁種植槐樹和柳樹作為行道樹,二側還掘有水渠。
六朝建康綠化的植物種類豐富多彩,據古籍記載,建康的樹種有桐、榆、楓、柳、槐、楊、松、柏;果木有桃、李、梨、梅、桔、棗。建康城的王邸、官署和士庶百姓宅園中都遍栽果樹佳木。其中以楊柳樹和槐樹為主導型樹種,地理因素和氣候因素是主導因素。其實,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這就是柳樹和槐樹具有一定的象徵意義。六朝士人大多來自北方,楊柳樹象徵其曠達風流的風度,槐樹則寓意著人們對北方先人和故國河山的懷念,因此這兩種樹正切合他們的情懷。
法國梧桐改變南京品位
在葉兆言看來,在今天,法桐似乎比楊柳更能代表南京這個城市:在造型上,法國梧桐往上揚,仿佛華蓋一樣鋪開,意氣風發,很有點官場氣派。「法國梧桐改變了南京的品位,在傳統的傷感中,它增加了一些民國的華貴氣。這個古老的城市有了枝條向上的法桐,頓時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用時髦的話來說,也是一種斷裂。」
與此同時,夏天烈日炎炎,從巨大的法桐樹蔭下走過,會感覺到不少透心的涼意。
不管怎樣,法國梧桐已是南京當下的一個形象標誌,正如作家慶山還叫安妮寶貝時對南京的感覺:去中山陵的途中,大路旁邊有高而粗壯的法桐。下雨的時候,綠色的大片樹葉會發出聲音。這樣幽靜的感覺,是在南京停留了很長時間以後,才有的體味。這本身也是一個需要體味的城市。沒有太多喧囂。心會沉靜。
城市與歷史相協調
六朝時,經濟、文化、政治的中心從北方轉移到以南京為首的南方一帶,思念故土的北方人也把這一樹種帶到南方,而且相對於北方,江南氣候溫暖溼潤,湖泊眾多,更適合楊柳的生長,楊柳的分布也更為普遍。
隨著時間的長河,民國年間,文人的風雅好像比現在要敦厚一些,而且在中國人看來,法桐更是富貴的象徵,是可以庇蔭的。俗話說得好,「家有梧桐樹,自有鳳來栖」。這麼多年來,南京法桐與南京城一起成長,歷經滄桑馮風雲,法桐早已融入南京城市的血液之中,與柳樹一同展現著南京的歷史風貌。
南京園林的形成和發展多有歷史典故、傳說,後人在植物種植上的良苦用心,使一方山水有一方意境。
附件
南京賞柳地圖
1、集慶門: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集慶門城牆腳下,外秦淮河河邊的楊柳數量極多
2、玄武湖: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裡堤
實際上,臺城上並沒有柳樹,不過臺城緊挨著玄武湖,傳說中的「臺城柳」其實是臺城望柳,而望的正是玄武湖那一排排柳樹!柳樹沿著玄武湖分布,有些是一長排,有些是三五成群。
3、白鷺洲公園:菀菀黃柳絲,蒙蒙雜花垂
白鷺洲公園裡柳樹的看點在於可以乘船觀賞柳樹,船槳輕搖看著柳枝搖曳著在眼前掠過,呼吸著春天特有的味道。
4、南京林業大學:帶露含煙處處垂,綻黃搖綠嫩參差
南林大的柳樹,不像外秦淮河集慶門段的柳樹那麼茂密,不過人家南林大的柳樹也是有特色的。翟羽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