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過不了體測?體育老師公認的這3個省力方法,讓你輕鬆衝刺

2020-12-11 騰訊網

對於很多人來說,跑步是一項非常艱難的體育運動,雙腿發軟、呼吸急促、喉嚨充血等一系列的跑步「後遺症」讓學生們聽之色變。但鍛鍊對人來說確實是很重要,尤其是跑步可以使人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身體發育,保護眼睛,降低近視的機率,增強心血管功能。因此國家也將體測納入了學生能力測驗的範圍之內,分數幾乎與一項正常的考試科目持平,大學生也將體測合格納入了畢業條件之一。

不過對於初高中甚至是大學生來說,體測中的800和1000米是一個難以邁過的坎兒。不過大家不用擔心,有三個體育老師認證過的跑步方法可以幫助你在體測時減省力氣,輕輕鬆鬆衝過終點線。

首先:「暫定一個小目標」跑步法

在生活中,我們為了完成一個大目標,都會把這個大目標細化成為一個個小的近期目標。那麼在跑步中也是,跑步一般都是很多人一起跑,我們不用把目標定在最後的衝刺終點或者跑得最快的人身上,我們可以把自己的目標放在距離自己最近的人上,比如自己的前一名。直接追第一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但追前一名就相對比較容易了。而且這種小小的競爭環境還會在不知不覺中加快你的跑步速度,讓你在體測時保證能夠輕鬆過關。但最好跟在一個跑步比較快的人身後,至少要比你強的,不然的話這個小方法可能就會「失效」。

其次:「找最短距離」跑步法

大家都知道,節省時間的方法除了提高自己的效率之外,還可以減少自己做功的總量。所以在跑步中也有類似的可以幫你省力的辦法,那就是減短你跑步距離總長度。跑道不僅僅只有一個,距離也並不相同,從內到外長度依次遞增。因此在跑步時,在最內側跑道就可以減少一些時間。如果剛開始不在內側跑道的話,一定要找機會往最內側衝。

最後:「先緩後衝相結合」跑步法

跑步不是一個能速戰速決的事情,需要你提供一點耐力。很多學生在跑步時都會有一個錯誤的想法,那就是一定要剛開始就跑很快,這樣可以給後面的跑步增加一點動力。不過這個想法是不合適的,除了經過專業訓練的人之外,我們普通人精力是有限的,在剛開始過快或者過慢都會導致後勁不足,因此在跑步中應該兩種方式結合著來。可以在剛開始慢一點或者快一點,跑一段時間後再換另一種方式,在空隙中調整好自己的呼吸,最後靠近終點的一二百米進行衝刺,這樣可以為你節省不少時間。

有了以上三種方法在跑步中就不會那麼累了,不過雖然有了這些體測的「小妙招」,我們在生活中還是應當多注重體育鍛鍊,增強自己的體質。那麼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怎樣鍛鍊呢?

首先:要掌握好節奏

運動中最重要的就是掌握好自己的節奏,並且要循序漸進,不要剛開始就進行太劇烈的運動,容易用力過猛,對我們的身體產生傷害。我媽的一個同事就是因為練習瑜伽在拉伸時不慎小腿拉傷,在醫院裡住了大半個月。因此一樣要注意運動節奏和方式,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運動就好。

其次:要有堅定的信念

運動不是一天兩天就有效果的,這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事情。因此在運動時要有堅定的信念,不能因為累就隨意放棄,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這樣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必要時候要強迫自己堅持,定好聯繫計劃。

最後:注意飲食

飲食其實也是運動的一部分,健康飲食能夠加強運動的效果,能量也是你運動的有力支撐。因此健康飲食,就能保證每天的營養吸收,減緩運動疲勞,並讓運動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平時或者運動時也可以參考一些營養專家的教程,讓自己的飲食更健康。

以上的跑步方法和注意事項你們都學會了嗎?有沒有什麼別的建議想要跟我們分享呢?

相關焦點

  • 體測不合格不發畢業證,體育對大學生仍舊是負擔嗎?
    文/ 絕版哈士奇據悉,這次表態發生在安慶師範大學體育運動委員會全體會議上,該校體育學院院長章翔表示,從2019年起,應屆畢業生如果體測不合格,就不予頒發畢業證書。圈哥所在哈爾濱的一所學校就執行的很嚴格和聰明,輔導員老師一度天天抓著體重超標的同學每天堅持跑步,最終全系同學(大部分是女孩紙)均成功通過了體測。而且就體測本身來講,圈哥也認為難度並非太大。除了引體向上和1000米,剩下的基本上都是名義上的送分題。而且50分的分值意味著,你甚至可以在引體向上和1000米上戰略性放棄一項。
  • 大學體測不及格人數驟增,體測標準是否高估了學生們的體育水平?
    根據調查統計,現在大學生的體育水平在不斷的下降,越來越多的學生竟然會在體育上掛科,也普遍有學生認為現在的大學生體測標準過高,多數人難以達到老師們口中的「平均水平」,究竟是老師的要求過高,還是現在的學生缺乏鍛鍊?
  • 大學體育,想好了嗎?你的大學體測該怎麼過?
    想必小可愛身邊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話,「娃娃好好學習,上了大學就輕鬆了」,可是當大家步入大學後才發現,什麼嘛,都是唬小孩子的,一個真正有意義的、拼搏的大學是永遠不可能輕鬆的,只會是馬不停蹄的奔跑忙碌著……很多人估計自中考過後都沒有真真切切的上過一次體育課吧,自己當然也不會閒來無事進行自虐型的體測
  • 大學體測800米,6成以上同學不及格?輔導員指出這幾點原因
    自己帶過的這幾屆學生,身體素質一屆不如一屆。平時他也在班級群裡,特意強調同學們一定要注重鍛鍊身體,但是同學們都是口頭答應,私下該做什麼還是做什麼。其實不僅僅是我們的學習非常重要,我們擁有一個良好的身體也同樣重要。輔導員同樣也指出了這些學生為什麼身體素質這麼差的原因?希望同學們在未來的學習生活過程中能夠重視身體素質的提高。
  • 中國大學生,被體測折磨得有多崩潰
    對於體育不行的人來說,這種規定簡直是魔鬼操作。且不說,800米/1000米長跑造成的心理陰影有多大,仰臥起坐和引體向上也欺人太甚。沒有被體測的恐懼支配過的大學生活,是不完整的。學校和學生仿佛是天生的冤家,學生越討厭跑步,學校就越想辦法讓學生鍛鍊。
  • 觀點:體測「一刀切」讓運動員噤若寒蟬 網友:先請領導來跑個3000米
    體測就是一種政策。最近,體育總局一紙雄文輕飄飄,各大中心各種協會轟隆隆開始行動,無論是世界冠軍還是無名小卒,是天才少女還是宿將老臣,都紛紛被集合起來,整齊劃一開始跑步。下棋的要跑步,滑冰的要跑步,遊泳的也要跑步。遠近溜不掉這一遭,親疏免不了這一刀。一刀切下去,預賽第一無緣決賽,象棋大師加速衝刺。 這樣一項明顯簡單粗暴的政策,運動員們悶頭跑步噤若寒蟬。
  • 因體測「替考」拿不了學位證,網友建議體育不好的學生不得上大學
    以前的大學體測:「其實感覺大多數學校體測就是走形式,只要人去了,跑得差不多最後都給你過了,可能有的學校比較嚴,這個替考沒必要,想替考最好從別的學校找幾個同學,最好是大專或者社會上的,給點錢,即使被抓到了只處分你,找同學抓到了還要連累同學
  • 體測猝死!大學生跑千米身亡曾是體育委員
    ★2014年9月15日,位於寧波的浙江紡織服裝學院裡,一名男生在參加1000米跑步測試中發生意外,最終倒在跑道上再也沒起來。  ★2013年,湖北一大二學生在進行1600米測試時,突然暈厥甚至呼吸暫停險些猝死,最後通過搶救挽回了生命。  ……  事實上,近年來,全國每年都有大學生體測跑步猝死的事情發生,不斷有年輕的生命因跑步而早逝。
  • 19歲大學生體測跑千米猝死 曾是體育委員
    &nbsp&nbsp&nbsp&nbsp「這伢才19歲,眉清目秀,好可惜。」市民陳先生介紹,前日下午,他在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看病,一名男孩被送進急診科搶救後仍不幸離世。他打聽得知,男孩是武昌職業學院大一的學生,來自監利。
  • 高校體測不合格不發畢業證且嚴查代測現象 網友:支持!
    「幼兒園時每個孩子的身高體重、立定跳遠、走平衡木等體質測定情況每年都張榜公示,一目了然,小學體育成績能不能也公示出來?」之前從未與體育老師打過交道的彬彬爸爸,也是在兒子馬上要升入六年級,面臨推優的關鍵時刻才刻意跟老師加強了聯繫。「自從聽說小升初政策修改後,感覺孩子只有走推優一個途徑。德智體三方面,前兩個我兒子沒問題,只有體育是個問題。」
  • 初中生公認跑步時「最丟臉」的4件事,想起來就臉紅,你還記得嗎
    文/阿蒙聊教育中考中有一項很特殊的考試,就是體育考試,班主任經常說「這是最不需要動腦的考試,必須滿分」,所以就會讓同學們從初一就開始跑步,利用學生很多課餘時間,強制性的要求學生跑步,但是在跑步時也會發生丟臉事,下面就一起看看
  • 19歲大學生體測跑千米猝死 去世前擔任體育委員
    ★2014年9月15日,位於寧波的浙江紡織服裝學院裡,一名男生在參加1000米跑步測試中發生意外,最終倒在跑道上再也沒起來。  ★2013年,湖北一大二學生在進行1600米測試時,突然暈厥甚至呼吸暫停險些猝死,最後通過搶救挽回了生命。  ……  事實上,近年來,全國每年都有大學生體測跑步猝死的事情發生,不斷有年輕的生命因跑步而早逝。
  • 江蘇大一新生體測:超1/3男生做不了引體向上
    一身腱子肉的馬佳歡輕輕鬆鬆做了27個,中途甚至單手握槓,秀起了肌肉。馬佳歡告訴記者,自己就喜歡這種鍛鍊後的感覺,從小就有慢性鼻炎,健身一年多之後好像都忘了鼻炎這回事。正所謂肌肉用時方恨少。連牙齒都在發力,但此刻,下顎和單槓之間仿佛成了世上最遙遠的距離,任憑你怎麼使勁,就是過不了線。
  • 跑步PB細節:這20種方法,你一定要試試
    今天小編從跑步訓練、交叉訓練、伸展等等方面為各位跑步愛好者整理出了20個重點方法,幫助你提升成績。 1、保持良好姿勢 跑速無論快和慢,關鍵都是需要練習良好且適合自己的跑步姿勢。
  • 初中生體測「最丟人」的3個瞬間,尤其最後一個,都想鑽進地洞了
    初中有一門課讓學生又愛又恨,這門課就是體育課,為什麼說又愛又恨呢?愛是因為上體育課大部分情況都是自由活動,初中生可以在體育課打籃球,跑步等等。恨是因為體育課也是需要體測的,有很多初中生都沒怎麼鍛鍊,遇到體測就開始慌了。
  • 跑步前易被忽視的熱身運動,體育老師都有過教學!
    遺憾的是,那時候我還未迷上跑步!我很宅並不怎麼喜歡運動,跟風選修了籃球。每次練習的時候體育老師總忘不了一番叮囑:誒……打球之前一定要做熱身!一定要動起來!不聽我的話是吧?你們哪還有點年輕人的樣子哦,手!腳!動起來!對,動起來!來,跟著我一起練!
  • 學校體育這樣「重」起來!娃娃從小到大的體測評分標準和攻略來啦~
    一邊是體育將與語數英同分值,一邊是從小學開始對娃娃有體育要求,正好根據學生體質健康數據管理中心最新出的各項體測項目指標與權重表,整理供各位家長參考:而成都自從2022年以後實行新中考,體育進行了很大的改革:在這個模式下,體育變為選考+必考模式
  • 大學生體測不及格率高達12%
    體測不及格率,男生佔22.27%,女生5.09%,男生超過女生四倍多,有一半的男生是因為引體向上項目沒過關。體測不合格的學生中,一半以上是保研重點對象、優秀畢業生等。「還有個明顯的變化就是大一大二學生體測成績好,及格率高,到了大四明顯下降,不及格率突增。」趙奮軍說,大一不及格率8%左右,大四激增到26.55%。
  • 大學生體測不合格不能畢業!拿什麼拯救你,我的體測
    此次監測在全國31個省(區、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抽取了331個樣本縣(市、區)、6680所中小學,對近20萬名四、八年級學生進行了現場測試,對6千餘名中小學校長,3萬餘名數學、體育教師開展了問卷調查。
  • 體測不應成為運動員晉級路上的絆腳石
    體育總局將體測成績與賽事資格掛鈎,在一定程度上是以此警示運動員重視體能鍛鍊,以更好地保持自己的競技水平,這本身並無問題。然而,倘若將體測成績作為賽事名次的決定性因素,這種「一刀切」式的評定機制是存在著不合理之處的。目前,所有國際性正式體育比賽都沒有將體測成績納入最終成績的操作,顯然,運動員只需要在國際認可的正式項目中取得足夠好的專項成績,即可獲得優異的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