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家庭的觀念中,無論老人活著的時候有多麼幸福或者不幸,財產最終的歸宿,都是會留給自己的孩子或者是最親的人。如果孩子孝順還好,財產留的是心甘情願。如果孩子是「白眼狼」,那財產留的是萬般無奈。
多少親兄弟姐妹,為了一點財產,爭得臉紅耳赤,反目成仇,甚至大打出手,老死不相往來。而唯利是圖的這些人,眼裡只有錢,沒有需要照顧的老人。把老人照顧得一塌糊塗,爭氣財產來卻一點也不含糊的人比比皆是。有些老人真的是寒心地離開這個世界。
但是老人無奈的是,就算自己的孩子多不孝,從倫理道德上來說,遺產繼承人不是自。己的孩子也說不過去,所以在活著的時候,只能默默怨自己「作孽」。
但是上海一位88歲的老人馬老先生,卻做了一個讓人「無法理解」的決定。他毅然決然地,將自己的300萬房產,留給自己樓下水果攤的攤主。而且還去公證處做了公證。
老人之所以這麼做,是有非常多的原因。老先生的妻子在前些年去世,家中和自己生活的兒子有精神病,後來因為猝死也去世了。馬老先生成為了「獨居老人」。自己生活很多時候都需要有人照顧。但是他一直對「突然對他好」的人心存戒備,比如小區裡的一些不正經的老太太,企圖通過勾引老先生來謀財獲利。還有一些親戚,竟然叫他早點寫遺囑,覬覦他的房產之外,都不看望他。甚至是在他生病住院的時候,都從來不理他。
後來跟水果攤主漸漸熟悉了之後,就經常去水果店裡坐坐,店主小遊也經常幫他一些忙。之前老先生的兒子去世之後,他的親戚沒有一個到場。只有小遊一直陪在老先生的身邊忙前忙後。
老先生摔倒住院的時候,也是小遊一直照顧在他身邊。也從那一刻起,老先生就把小遊當成了可以依靠的家人,還邀請小遊全家搬過去一起住。就這樣,一個「特殊」的家庭竟然比「普通」的家庭還要幸福。
而水果攤主小遊也一直對老先生非常好,孩子也很聽話,對「爺爺」也倍加關心。2017年,馬先生決定將自己的所屬房產300萬,通過公證全部留給小遊。而這份「陌生的親情」也得到了法律的保護。
馬先生比一些老人開明,他「不按常理出牌」,很有主見地把自己的財產留給值得他真正信任的人,而不是法律上所提示的「順位親戚」,也扛得住一些不正經的老太太的「誘惑」,定力非常好。
很多人都對老人的開明和小遊的善良表示讚賞。「好人有好報」。善良的人收穫的,不僅是300萬的錢財,還有別人無法拿走的精神糧食。確實,開明跟善良的人值得有好的歸宿。
冷血的遠親,不如熱心的近鄰
很遺憾,本來老人指望的「老有所養」是希望自己的親身骨肉能夠在其垂暮之年能夠用最親的感情對待他照顧他。但是有些老人卻指望變成了「奢望」,自己的孩子不但不孝,還把老人的財產看得比自己還重。甚至有些親戚還恬不知恥地想要加入「財產大軍」。為面對這些勢利紛爭,很多老人除了寒心,更多的還是無奈。
很多親戚,都做不到像小遊這樣的熱心跟善良。他可以完全有理由推脫老人的各種幫忙,但是他都選擇一直陪在老人身邊,雖說只是樓下的水果攤主,卻親如骨肉。這麼有修養的人,確實打臉很多不孝於自己家老人的人,也值得很多人借鑑學習。老人的財產並不是最終的目的,讓老人在有生之年能夠安享晚年,才是做人子弟最應該做的。
別讓「財產」,成為照顧老人的藉口
照顧父母,天經地義。父母一直無微不至地將我們撫養成人關心身邊最親近的人,希望的,就是在當他們老了的時候,在枕邊照顧自己的,是自己的孩子或者是自己的親人。
可是有些人表面上說是照顧老人,但是實際行動卻老人無奈跟寒心,一直圍繞著「財產」做表面功夫。真的是談不上「有人性」。
自己也會有老的時候,換位思考,如果將來自己的孩子或者親人靠近你只是為了你的「財產」,你會以什麼樣的心情去面對這一切。
但願這個世上多一點馬老先生這樣開明的老人,多一點像善良的水果攤主小遊一樣的孝順的孩子或者親人。這個社會,才會更加暖心。